三公六部九卿什么意思?汉代九卿和十三曹都隶属于丞相吗_丞相_三公_司徒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九卿 丞相 三公 司徒

本文目录

  • 三公六部九卿什么意思
  • 汉代九卿和十三曹都隶属于丞相吗
  • 汉代九卿以下都是什么官

三公六部九卿什么意思

“三公”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历朝历代说法各异。《周礼》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礼记》等书记载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隋朝则: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宋朝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罢太尉、司徒、司空。

六部,从隋朝开始,在中央行政机构中,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统称。

九卿,是中国古代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各代“九卿”不一。《汉书》中所见的有:太常、光禄勋、太仆、廷尉、大行、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卫尉、执金吾、右内史、左向史、主爵都尉、太子、太傅等十几种官。九卿固定为九官后和九卿相近的其它重要官员被排斥在九卿之外,官职设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汉代九卿和十三曹都隶属于丞相吗

西汉初期,延袭秦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权力很大,九卿和十三曹都对丞相负责,也可以说隶属丞相。正因为丞相权力太大,导致君权和相权的激烈冲突。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设立内外朝制度。到东汉时侯,丞相改为司徒,虽然位列三公,但权力已大不如前。而九卿和十三卿也分别隶属三公。直到曹操迎汉献帝后,自任丞相,相权与前面说的相权完全不同。

汉代九卿以下都是什么官

县令(正县级)——知府(地市级)——道台(副厅级)——左右参政、议政(副厅级)——布政使、按察使(副省级)——巡抚(副部级+省部级 从最小以此递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