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没有萧何,韩信是不是就不会死?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_刘邦_韩信_丞相

本文目录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没有萧何,韩信是不是就不会死
  • 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
  • 萧何怎么死的
  • 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善终,韩信和萧何怎么死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没有萧何,韩信是不是就不会死

谢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韩信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萧何就是识韩信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事实证明萧何慧眼识英才,为刘邦留住了大汉帝国的定海神针,让韩信在楚汉争霸中横扫六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封官许愿、以一当十——轻松灭魏;背水一战——平赵;潍水淹龙狙、假和取历下、临淄——定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泪——灭楚。韩信不愧为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但是韩大将军致命的弱点是——情商太低、政治敏感性太差,不懂得功高震主、功成身退(张良精于此道),更不懂得帝王政治,虽于长乐宫钟室死前长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但为时已晚。萧何是高祖的忠实粉丝,执行的是刘邦杀功臣韩信的命令,无可避免。韩信不遇萧何,就没有历史上的战神。

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

谢邀!公元前202年,刘邦扫灭群雄,建立大汉(西汉)王朝。

西汉的开国功臣们,大多是一些出身底层的草根之辈。农家出身的刘邦,和他那帮从事牧牛屠狗、趸布织席、置办丧事、刑徒、车夫、小吏等低贱职业的穷哥们,被史家称作“布衣将相”。

刘邦曾经与众大臣议论天下兴亡得失的机要。他特别谈到自己如何能击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最终问鼎天下的。刘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激烈斗争中脱颖而出,不外乎赢在两个字上-----人才!是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他总结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国理政、训练士卒、安抚百姓、转运粮草,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雄兵疆场厮杀,并能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位人中之龙,不世出的英才,却都能为我所用,如此我才能剪除群雄,赢得天下”。

当过混混、做过秦朝亭长(乡治安主任)、肚里墨水不多的刘邦,却有如此气度与雅量,着实让人佩服。

张良、萧何、韩信,就是青史留名的“汉初三杰”。在西汉建立前的艰难征战过程中,萧、韩、张“三杰”随刘邦东征西讨,帮他运筹帷幄,替他杀伐决断,可谓居功至伟。可以这么说:没有“三杰”,就没有刘汉(西、东两汉)422年的恒久基业。

刘邦在未得天下之时,能够善待人才,大胆提拔、使用人才。然而,当四海归于一统,天下太平后,成为汉高祖的刘邦内心反而有些不踏实了。

随后发生的事,是中国人的都懂。一切的一切,正如韩信临死前的哀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萧何与刘邦是沛县小同乡。他是秦朝时的沛县狱吏(管监狱的小官)。刘邦起事之初,萧何即执鞭坠蹬追随他,一直不离不弃,殚精竭虑地帮他整理政务。西汉建立后,论功萧何当属第一,被刘邦封为丞相,赐酇候爵位。然而,打天下时的刘邦好相处,坐稳天下后的他,则走不出帝王辣手除功臣、清异己的历史怪圈。一贯忠心耿耿的萧何竟遭无端猜忌,被刘邦视作头号威胁,大有除之而后快的架势。好在萧何的智商、情商均高人一筹,他见刘邦忌惮自己,自己不仅地位不保,而且随时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他不再兢兢业业、夙兴夜寐的打理工作,而是故意装作贪财好货、耽于享乐的样子。他假装依仗权势大肆贪赃纳贿、强夺民田、蓄养歌儿舞女、并整日沉溺于声色狗马之中不理政事。刘邦见他如此,不怒反喜,最终打消了将他除掉的念头。萧何靠自污、自黑逃过一劫,最终奇迹般的得以寿终正寝。

张良,战国时韩国贵胄之后。遇刘邦前,他一直在寻机谋刺秦始皇,以报国仇家恨。可惜博望坡一击未中,从此开始亡命江湖。秦末大乱,张良先投韩王,后来弃韩投刘。张良熟读《太公兵法》,足智多谋的他替刘邦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建立后,他积功被封为留侯。张良是西汉重要功臣,却淡泊名利,视荣华富贵若浮云。他自幼喜欢黄老之术,功成名就后并不贪恋权力富贵,而是痴迷寻仙访道,打坐炼丹,游山玩水。或许他已参透玄机,抑或是深谙自保之术,总之,西汉建立不久,他就辞官挂冠而去,归隐山林,与老松仙鹤、青灯古佛作伴。张良最终老死床头,也算得以善终。

“三杰”中以韩信最著名,结局也最惨烈。韩信出身寒门,吃百家饭长大。他胸藏韬略,文武兼具,是个“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的军事奇才。早年的韩信颠沛流离,一直遇人不淑,遭遇坎坷。投刘邦后,他东征西讨,几乎从无败绩。后来,在波澜壮阔的楚汉争霸鏖战中,韩信屡立战功,最终在垓下以五十万众击溃不可一世的强大楚军,逼迫力能举鼎的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西汉建立后,韩信功莫大焉,被刘邦封为楚王,成为最具实力的诸侯。韩信手握重兵,实力雄厚,让刘邦寝食难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萧何设计擒韩信,后被高祖降为淮阴侯,并削去了他手中的所有兵权,命其回封地闲居。第二年,萧何、吕雉合谋设套,将韩信诓骗至京,拘禁在未央宫里。不久,一代战神、功高震主的韩信被吕后唆使一帮宫女用竹枪刺死在囚笼里。韩信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正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谶语。

刘邦在西汉草创之初大肆屠戮功臣,除韩信外,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均遭诛杀。另外,他的发小、第二位燕王卢绾被人诬告谋反,不得已降了匈奴;他的女婿、赵王张耳被诬谋反遭削夺王位。丞相萧何、留侯张良得以保全,一靠自污、自黑,另一位懂得进退保命之道,刘邦见二人对己毫无威胁,这才抬手放其一条生路。

刘邦在建汉后的短短七年内,以霹雳手段,将自己亲自封赏的诸侯几乎屠戮一空。独独剩下一个由项羽所封、没有任何军事实力的长沙王吴芮。除南越王赵佗独霸岭南、鞭长莫及外,其他的汉初诸王全部灰飞烟灭。

网络配图

原创作品 剽窃必究

萧何怎么死的

萧何最后是病死的,甚至可以说是积劳成疾,活活累死的,萧何最后是死在丞相的任上,当时汉高祖刘邦已经驾崩,即位的是汉惠帝刘盈,刘盈依然任用萧何为相,可惜萧何年事已高,为汉室操劳多年,没坚持两年就病倒在了岗位上,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萧何这一生对于大汉王朝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了,萧何早年辅佐刘邦争夺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建立汉朝后,萧何当了丞相,帮助刘邦管理天下,即便刘邦死了,还是继续当丞相辅佐刘邦的儿子刘盈,萧何这一生都在为汉室操劳。

汉初三杰中,韩信因谋反被吕后诛杀,张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后就开始归隐,不再过问政事,唯有萧何,从始至终都在为大汉王朝出力,直至熬尽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点精力,死在丞相的任上,对于大汉王朝来说,萧何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善终,韩信和萧何怎么死的

汉初三杰除了韩信死于非命外,张良和萧何都算是善终,而不仅仅是张良,张良这个“谋圣”的本事,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个头衔本身也是刘邦推崇所致,实际上安身立命明哲保身上,萧何才是个中高手,张良作为谋臣只代表自己,而萧何则代表了功臣利益集团,他不仅自己可以善终,整个功臣集团也可以安然无恙,靠的不仅仅是妥协,更是实力所致,刘邦对于萧何也心存忌惮,尽管曾经动了除掉萧何的念头,但最后不得不放弃。

萧何作为功臣之首,可以带剑上殿,这不仅仅是尊崇,更是相权对君权的威慑,刘邦对于萧何早就有了猜忌之心,在楚汉战争时期,萧何全权负责后方保障工作,他可以先斩后奏,有临机决断的权力,说的直白点就是可以不向刘邦汇报,直接就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给杀了。刘邦在前线也不忘记关照萧何,多次派人到关中慰问萧何,萧何知道这背后是刘邦的担忧,于是萧何把族人都派到了前线,让他们给刘邦卖命,这次刘邦看萧何知趣,就没有继续追求萧何的专断之罪,因为这个时候的关中萧何说了算,刘邦主外,萧何主内。

萧何为了保住自己,可以费尽心机,这里面就包括和吕雉合谋杀死韩信。韩信被人举报和陈豨串通谋反,吕雉想杀死他,于是先找到了萧何,想看看他的态度。作为韩信的伯乐,萧何也是怀疑对象,萧何知道自己要作出选择,一是替韩信求情,因为他知道韩信没有反心只是有怨气。但是他不能那么做,因为他那么做的话,吕雉可能借此机会,把他和韩信一起诛杀,吕雉找他的目的是要他的态度,而不是他的方案。萧何立刻写下一封信,在信里面说道:“陛下打了胜仗回来,你就算身体有病,也要勉为其难来参加庆功宴,这是作为臣子的本分!”韩信本不想来,看到萧何的信后,才赶到了未央宫,但宫门关闭的那一刻,萧何就不知去向了。

“皇帝要杀我?”韩信的话没有人回答,吕雉命人处死了韩信,萧何则早就跑回了相府之中,他偷偷写下一封信交给了和自己一直“不和”的曹参,里面写道:“韩信死了,皇帝恐怕不会放过我,你要做好准备,一旦我有什么不测,做好继任的准备!”萧何早就为自己做了准备,曹参和他不和不过是表象,为了不要被一网打尽罢了。但刘邦却不打算放过萧何,萧何被以贪污腐败的罪名下了大狱,但这时候刘邦身边的张都尉却替萧何求情,这哪里是求情?分明是威胁!张都尉负责刘邦的安全,没想到他也是萧何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受萧丞相的摆布。

刘邦只好放弃除掉萧何的念头,还是大家相安无事,各取所需吧,刘邦想独揽大权的念头再次落空,走出牢门的萧丞相满脸无辜,内心却在狂喜,刘邦你想过河拆桥?办不到!我可不是韩信,我是功臣之首萧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丞相!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