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诛吕,那么吕氏会不会谋反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多大?李逵日记出第二部了吗_梁山_李逵_水浒传

本文目录

  • 如果没有诛吕,那么吕氏会不会谋反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多大
  • 李逵日记出第二部了吗
  • 有类似《明朝那些事》的书籍推荐吗
  • 宋江一会儿心狠手辣,一会哭天抹泪,要么突然就给人下跪,怎么解释他这种行为
  • 如果郭敬明来演《水浒传》,他可以演哪个角色可以演李逵吗
  • 《水浒传》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什么为什么
  • 一直喜欢看网络小说,想找几本好书看看,求朋友们推荐几个
  • 如何评价作家 仓士所著的小说《李逵日记》
  • 有没有比较好的水浒题材的网络小说,推荐一下哈
  • 你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有哪些他的哪部作品打动了你

如果没有诛吕,那么吕氏会不会谋反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多大

吕氏一族根本没有谋反的意图和篡位的可能。相反,包括吕后在在内,他们是最大程度地完执行了刘邦的遗命。因为吕氏一族反而更担心功勋集团要造反,和诸侯王的篡位。担心他们要篡夺刘邦的天下。

刘邦当初为了防止功勋集团集团‘’谋逆‘’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国。并有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封候的遗命。而吕后主政以后应该是继续坚持了刘邦的政策,唯一做错的就是封本家为王,这既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吕后无人可用。二是既怕功勋集团造反,也怕诸侯国篡位。麻杆打狼两头怕。两个方面吕后都打击,都限制。(今日头条清水空流首发)这样就把两大政治集团都得罪了,也就造成吕后薨世以后,两大政治集团联手‘’诛吕‘’。实际上就是争取最高权力。

公元前180年。吕雉刚刚薨世,宗室与军功集团两大政治集团入宫发动政变,斩杀吕产、吕禄,(今日头条清水空流首发)结束了吕雉统治,史称“诸吕之乱”。真正意义上发动政变的并非诸吕,而是宗室和功勋两大集团,原因就是吕后的措施夺取了宗室和功勋集团的实际利益。吕氏一族被杀就是必然的了。他们必然要借助这个最佳时机赚取最大利益。

吕氏一族造反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把握。功勋集团,宗室诸侯国都得罪遍了。作为刘邦政策的最坚定支持者。落得如此下场实数过于凄惨。如果说吕氏有一丝机会的话,那就是把皇位‘’抛出去‘’让位给一个实力不强大的诸侯王国。然后吕氏一族回封国。让‘’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历史上吕氏一族只是掌控中央权利。没有控制地方权力。应该说有‘’分裂‘’的条件和基础。但吕氏兄弟无能,也导致了失败(今日头条清水空流首发)。

诛吕这段历史不在于忠与奸,也不在于刘氏和吕氏,而是吕雉的行为夺取了宗室和功勋集团的实际利益,这是贵族政治最后一次博弈。是对于皇权势力的必然反击,而吕氏与刘氏的矛盾,只不过是最表相而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李逵日记出第二部了吗

《李逵日记之忠义堂》由北京纸磨坊文化联合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李逵日记之忠义堂》是天涯人气写手、鬼才作家仓土新作、《李逵日记之聚义厅》的续篇。

有类似《明朝那些事》的书籍推荐吗

那就多了,给简单的推荐几本

春秋战国的话可以看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

三国可以看“卑鄙的圣人曹操”

唐朝可以看“血腥的大唐”

宋朝的可以看“一千年前的中国”

清朝的话就看“清朝就是这些事”

等,等。

这些书相对而言比较接近历史。

希望采纳

宋江一会儿心狠手辣,一会哭天抹泪,要么突然就给人下跪,怎么解释他这种行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宋江的高明之处,所以他能暗算晁盖成为领袖。

大家可以看到,晁盖大体是一个聪明讲义气有组织能力,但性格耿直、缺乏政治头脑、缺乏战略头脑的普通人。

说白了,晁盖是普通人中的聪明人而已,不够奸诈,没有大局观,也不够狠。

晁盖上梁山时,王伦表面上敷衍他,其实赶他们下山。吴用和林冲都看出来,晁盖却竟然没有。这说明,晁盖不是不聪明,而不是凡事不把人往坏的地方想。

再看,杨雄和石秀因时迁偷鸡,被祝家庄他们抓了。

晁盖知道以后,竟然要将他们斩首,因为偷鸡摸狗有损梁山好汉的名声。

相反,宋江则出来维护。这就是宋江的高明之处。随后所有人都知道,宋江连偷鸡摸狗的人都收归麾下,纷纷去投靠他而不是晁盖。

宋江这人颇有些政治能力和组织能力,阴险狡诈,心肠狠毒。

他很会演戏,而且暗中布局巧妙。

比如上了梁山以后,明明晁盖是宋江的救命恩人,但宋江毫不犹豫的开始夺权。

宋江借口晁盖是老大,不能随便下山,带着自己的一票人不断攻城略地。

大家注意,宋江其实是带着晁盖的兵马作战,而期间投靠的人并没有归顺晁盖,而全部成为宋江集团的成员。这样一来,宋江势力越来越大,手下几十个头领,尤其招纳了宋军投降的一些军官,都是很难打仗的。

相反,晁盖手下仅有阮氏三雄、刘唐等区区几个人。

此时,精明的公孙胜判断晁盖已经失去势力,迟早会被宋江火拼掉,急忙脱离梁山跑路了。

而比较聪明的吴用、林冲等晁盖一派,则纷纷倒戈投靠宋江,不愿意和晁盖一起完蛋。

可以说,宋江是个政治家,比晁盖厉害太多,后者根本玩不过他。

最终晁盖莫名被人暗算身亡,宋江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山寨之主。

搞笑的是,之前宋江说老大不能随便下山,但成为山寨之主以后宋江每每都是亲自带兵,就怕别人借机篡权。

可见他的阴险狡诈的嘴脸。

可惜了一个老实的好汉晁盖,连108将都没排进去。

如果郭敬明来演《水浒传》,他可以演哪个角色可以演李逵吗

一郭敬明是中国著名作家、导演,其外貌特点是身材瘦小,皮肤白嫩,是相当精致的一个人。而李逵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绰号黑旋风、铁牛,外貌特点是身体硕壮、皮肤黝黑、五大三粗。如此比较,郭敬明和李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人,郭敬明扮演李逵显然不合适。

不知提问者是出于何种心态,提出了这样貌似傻帽的问题。也许是为了讽刺郭敬明,也许是为了嘲笑李逵,抑或是和这两人都有某种深仇大恨。但不管提问者是什么心思,如果硬要郭敬明扮演水浒中的某个人物,按照他的身材、长相等特点,可以预定两个角色。

一、鼓上蚤时迁

时迁是水浒中的一个传奇人物,梁山排名倒数第二,盗术精通,被后世称为“盗圣”。水浒中的时迁,因工作性质特殊,个头不高、身材瘦小。郭敬明的外形特点和时迁基本吻合,只是皮肤颜色需要化妆师的加倍处理。相信郭敬明也会非常乐意为水浒做出这点牺牲的。

二、阳谷县郓哥儿

郓哥儿是水浒的重要配角。他父亲身患重病,年纪轻轻的郓哥儿就在阳谷县靠卖梨为生,也是武大郎的好友。郓哥儿凭着自己的机灵,发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情。郓哥儿的特点也是身材瘦小、长相俊俏、稚气未脱,和郭敬明非常类似。这个角色对郭敬明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水浒传》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什么为什么

梁山集团最大的硬伤是“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当然主要指的是梁山军人,物力资源包括钱粮布等生活物资及马匹、铁器等各种军事物资。

因为梁山是个“孤岛”,山上土著居民很少。山上的人就是108将外加梁山的军人,这些军人又叫“小喽罗”。这些喽罗一旦战死,在梁山上得不到补充,只能从梁山外去补充。而梁山的军人们又不从事生产,衣食住行及军事斗争的所有物资(除了“水”以外)都只能通过去山外抢劫来获取。

这就是梁山最大的“硬伤”!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梁山泊的形成

水浒里首次提到梁山泊是柴进对林冲说的,说梁山泊是个水乡,方圆八百里,中间宛子城、蓼儿洼。

梁山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北宋时期真有800里梁山泊吗?查阅《辞海》,还真有800里:

《辞海·梁山泊》:泊,一作泺(泺是泊的古体)。在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南部梁山以南,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从五代到北宋,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灌入,面积逐渐扩大,熙宁以后,周围达八百里。入金后河徒水退,渐涸为平地。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又成大泊。不久又涸。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

从《辞海》收录的内容来看,梁山泊原来是大野泽的一部分,唐与宋之间的五代时期,大野泽北移,把梁山围在中间,梁山泊成形。后来因为黄河水灌入,面积不断扩大,到了北宋熙宁年间,方圆就达800里。

北宋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始于1068年。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期,主要在宣和年间,距熙宁年间大概50年左右。

这说明,水浒中的梁山泊确实达到方圆800里,是一个大湖泊。林冲初上梁山时,看到的景象是“山排巨浪,水接遥天”,泊里的巨浪能有山高,也间接证明湖泊很大。

梁山泊不仅大,而且还深。高俅征梁山时,就造了海鳅大船,海鳅大船是海内航行用的,吃水比较深,用来征剿梁山,说明梁山泊水很深。

梁山四面环水,山在水中间,从陆地去梁山,只能通过坐船过去,如果是旅游,坐在船上,极目远眺湖光山色、野鸭飞鸟,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二、梁山泊的地利优势

梁山泊的特殊地理结构,对于“防守”具有天然的优势。

梁山的防守有三层战略纵深:

第一层防御,湖泊以外陆地上。可以利用梁山的马步军优势展开。梁山马军五虎将、八骠骑都是厉害角色,步军将中的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雷横、二解等也是勇贯三军的。征剿梁山的官军数量一两万人以下的,都可以在湖泊外解决。梁山大聚义以前,朝廷征剿梁山的主要有两支人马,一是呼延灼的连环马,大概一万人左右;二是关胜的兵马,一万五千人。都是水泊外面对垒,最后梁山获胜。大聚义以后,童贯起十万大军征剿梁山,战场也摆在水泊外,两阵大败童贯。

第二层防御,就是湖泊上面。童贯败回,高俅见陆上不能取胜,自点13万人马,并带一万五千水军亲自前来征剿梁山。梁山泊水军头领虽然没有马步军头领多,但个个都是厉害角色,李俊、张横、张顺、三阮、二童都能在水下生活的人,加上平时训练的梁山水军。所以湖泊上更是梁山优势。高俅的水军第一阵就败了下来,折了许多人马,水军副帅党世雄被活捉。第二阵效仿曹操赤壁之战做法,将小船连成大船,成连环船,结果梁山效法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更离奇的是公孙胜效仿诸葛亮借风,又打败高俅,三个水军统帅刘梦龙、牛邦喜、党世英都被杀死。第三阵高俅监造大海鳅船,本想踏平梁山,没想到又被张顺带着水军凿漏,高俅自己都做了俘虏。所以,湖泊上作战,梁山还是有优势的。

第三层防御,就是梁山上的各关卡。这些关卡是在陆上、水上都失利时才用得上。《水浒传》中梁山上关卡没用上。

综上,梁山泊是梁山的天然屏障,有利于梁山防御,这是地利优势。

三、梁山泊的地理劣势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梁山泊八百里水面是天然的防御屏障,这是梁山的地利。

但如果大宋朝廷对这个地理特点善加利用,那么对梁山来说,地理优势就会变成地理劣势,并且这种劣势对梁山来说是致命的。

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康熙为了收复台湾,启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姚启圣采取了“禁海”与“征剿”相结合的策略,先通过将福建沿海的居民内迁,使台湾的明郑军队抢不到资源。然后时机成熟时派施琅海军进攻台湾,并一举收复台湾。

应该说“禁海”是个非常狠毒的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把明郑政权困死在台湾岛。因为台湾岛上资源贫乏,不能支持明郑集团长期坚持下去,明郑集团要想补充资源,只能渡海到大陆,到福建沿海去抢。

梁山的地理和台湾非常相似,四面环水,中间一个孤岛。并且梁山并不大,山上也没什么土著居民,基本没有人种粮食,除了渔业资源以外,大部分生活资源及军事资源,都要跨过水泊到陆地上去“抢劫”。

这是梁山的地理劣势,也是梁山最大的短板,更是梁山最大的硬伤。

如果北宋朝廷采取“禁湖”政策,将梁山泊四周的居民都迁走,并派重兵堵住梁山泊登岸的几个港口,把梁山的人困在湖泊内,那么梁山将会面临四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一,生活物资无法得到补充。梁山自己不生产粮食,山上的存粮正常也就一年半载,一旦发生粮食危机,山上几万人都得饿死。除了粮食,还有衣服、被褥、油盐酱醋、酒、牛羊等,也得不到补充。另外还有药品,如果得不到补充,疾病不能控制,必然造成瘟疫流行。

其二,军事物资无法得到补充。梁山发展到招安以前,兵力达到几万人,各种枪械、被服、战马、铠甲、弓箭等随着战争的进行,肯定会有大量消耗,出不了港、打不了胜仗,就无法得到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必然不断下降,最后就是不战自溃。

其三,士兵得不到及时补充。梁山有几万兵丁,但打仗肯定会有伤亡。以前是从四乡八里招募,或者通过俘虏朝廷兵丁补充,一旦禁湖,兵有伤亡,无法得到补充,军队必定越打越少。要知道,真正打仗的时候,单挑很少的,大部分都是阵战,兵员得不到及时补充,军队数量就会越来越少,整体战斗力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其四,军事斗争上会形成“死棋”局面。军事上,打仗讲究犄角之势、互相策应。就好比围棋,只有一眼是死棋,两眼以上才是活棋。梁山所有人马都集中在梁山泊里,就形成了一个眼的“死棋”局面,如果梁山泊被困住,梁山人走不出去,就会被困死在水泊里。如果当时梁山在收编各路草莽的时候,能留一两个山头不烧,比如二龙山,而在那里布置一队兵力,那么战争时就会互相牵制策应。

梁山上不乏能工巧匠,能人异士。比如,汤隆就是铁匠,专门负责打造枪械,但如果没有“铁”,拿什么打?所以,一旦禁湖,生活资源、军事资源无法补充,各种原材料都得不到,再多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别以为“禁湖”政策大宋朝廷想不到。南宋时期,岳飞破洞庭湖杨幺起义,采取的就是类似策略:

杨幺在洞庭湖采取“陆耕水战”体制,春夏水涨时种田,秋冬水降时作战,加上水军厉害,官军一时奈何不得,宋高宗派岳飞去镇压。岳飞到了洞庭后,一反过去秋冬作战的做法,春夏作战,让杨幺不能生产。又把有关的出湖港汊封死,断了杨幺粮道。然后又开闸放水,把洞庭湖水位降下,再用木筏堵死港汊,湖上洒满青草,使杨幺机动船的叶轮被卷死开不动。同时,一边困湖,一边招降,削弱杨幺的军事力量。等这些功夫都做足了,8天就灭了杨幺!

梁山集团全伙受招安的时间是大宋宣和四年,这一年,岳飞20岁。

梁山泊因为有这个致命“硬伤”,所以,如果大宋朝廷动真格“禁湖”,不用什么大的战争,困个一年半载,梁山基本就自我灭亡了!

也因为这个“硬伤”因素,梁山集团除了接受“招安”,剩下的都是死路!

一直喜欢看网络小说,想找几本好书看看,求朋友们推荐几个

如果喜欢都市的话,看番茄小说里面天下笑唱的《第一农夫》吧,还是很爽的,另外再推荐你几本《陈二狗的妖孽人生》《我不是癞蛤蟆》。

如果喜欢看悬疑探险的话,看一下《鬼吹灯》《盗墓笔记》和《藏地密码》吧,尤其推荐《藏地密码》。

如果喜欢看历史架空的话,看一下月关大神的书吧,《回到明朝当王爷》《锦衣夜行》《步步生莲》等等,他所有的书都值得一看。

如果喜欢看幽默的网络小说,看一下《史上第一混乱》《李逵日记》,都很不错。

如果喜欢看玄幻的话,首推《诛仙》,其他的没看过多少。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其实很多网络小说都不错的,可以在网上搜一下。

如何评价作家 仓士所著的小说《李逵日记》

没必要按照《水浒传》原著的思路刻意审视,小说毕竟不是法规那样严谨,各人取舍爱好不同,本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类写作风格的。

有没有比较好的水浒题材的网络小说,推荐一下哈

《水浒传》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传统章回体小说,其中刻画了很多生动优秀的英雄形象,像打虎的武松、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卖刀的杨志,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深受我们的喜爱。

但是《水浒传》让人困难者比较窝心的就是宋江上了梁山后搞的一些列小动作,用卑鄙的手段骗众人上山,最后还带着众多英雄走上了招安的道路。

招安后被朝廷派去打方腊,结果众人死伤惨重,108人只剩下24人回朝,相信看到这一幕的朋友都为之感到惋惜。

所以后来的人就喜欢把《水浒传》做一番修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下面笔者就推荐一部笔者自认为改的很好的有关《水浒传》的书。

书的名字叫《李逵日记》,这是一部出发点很好的书,原本人们印象里,李逵是一个浑浑噩噩,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作者的笔下李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逵不在懵懵懂懂,而是处处透漏着精干。

宋江众人也不再是端着的正人君子,一些见不得人的心理都浮出水面,读起来既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这部书一共三套,每一套的风格都是一致的,强烈安利。

你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有哪些他的哪部作品打动了你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描写力度

准确深刻地反应现实,深层次地挖掘揭示人性的复杂,入木三分地刻画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是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尤其小说名著永久不变的根本特征。达到没达到这个目的,是文学作品,尤其小说成功没成功的关键。而且结合整个现、当代历史,国共两党及其殊死搏斗,是任何现、当代作家谁也回避不了的现实存在,现实大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像陈忠实的《白鹿原》,在描写陕西关中社会百年变迁接续上国共生死搏斗,阶级斗争呈白热化的历史。在描写真正共产党人生死呼吸之间,不得不修炼“吞咽刀子”的功夫……被自己人怀疑,甚至被活埋的下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革命者“九死其犹未悔”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时把革命者个人感情置于这种历史大环境里进行淬火,并在浴火重生中升华生命的价值,充分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在特殊环境里的真实,感人……革命生涯的流动性和残酷性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相辅相成,造就了作品可歌可泣的可信魅力。对叛卖同志叛徒的惩治谋划周密,但写来干净利落,得手之后,对恋人一句“我今天把刀子插到他们的嘴里……”饱含反制、搏斗、苦涩、艰难……等等超越平常理解的复杂感情!就是对敌对势力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相煎何太急”,嫌枪毙费事将捕获的大批共产党人直接装进麻袋“填进枯井”……描述这些比血腥屠杀还要残忍的同时,对一些具体,尤其基层人物的描写,也不是进行脸谱或意识形态的简单化处理,而是从人性入手进行符合生活逻辑上的还原刻画,让读者信如其人。这里面有慷慨赴死的职业军人,忠于职守到其政权最后覆灭一刻的县乡级党务、行政工作人员……阶级本性与人性普遍和个性特殊,得到很好的结合,或曰生动地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一点也不显得矫情做作,甚至不贪不腐的个例,也能让人相信这只是个性的特殊,是生活复杂性的题中应有之义。书中的地主族长,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包括“乡约”豪绅,也绝对相异于“周扒皮”“黄世仁”等类人的僵化描写,首先是作为农民中的佼佼者,其次才是扮演的社会角色对传统文明的坚守,包括抗拒时代洪流又被时代洪流冲击改造,甚至吞噬的个人、家族命运,了无雕刻堆砌痕迹地将投机取巧覆灭的后者“乡间土豪”囊括其中,其百般的“得已与不得已”,也体现得活灵活现,绝非一句“土豪劣绅”可以简单概括。包括贫苦农民的反抗与局限性落后性狭隘性并存的写实,参加革命的天然融合与革命队伍自我净化之间冲突的势难相容,笔端所及,既不丑化也不美化……这些千丝万线的爱恨情仇,精雕细刻的细节与整个国共大历史博弈过程融为一体,又保持鲜活。说是建国以来小说的扛鼎之作的,绝非溢美之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