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夷待访录》这部书?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废丞相_朱元璋_丞相_中书省

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明夷待访录》这部书
  • 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废丞相
  • 《红楼梦》索隐有什么意义
  • 浙东三黄是谁

如何评价《明夷待访录》这部书

此书作者黄宗羲,浙江人,著名的抗清义士。清初书始完成。明夷,易经里的卦象。君子、有智慧的人处于患难之际应坦然、谨言慎行积极面对,不改操守诸如此类吧。总之,明夷访谈录写的是自秦汉以来,各朝代的历史教训,有道明君应该拜而访之,好好学习,从中领会历史朝代兴亡罔替之规律经验教训,字面理解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此书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直接否定了君主专制,指出皇帝一个人的私利反而成了全天下之大公,实在是天下之大害。此书批判君主专制,假借周代等历史模式,宣扬民主,实在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估计清朝末期的那些个变法和那些君子猛人均收到此书影响。

黄宗羲,实为人杰也!

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废丞相

黄宗羲先生讲此话的意思还是认为“皇权过于高了。”何谓“有明之无善治?”黄宗羲将明朝没能好好治理的原因归结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之上,所以皇权无人制衡,才使国家崩坏。那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呢?接下来我给诸位分析分析。

我本淮右布衣的朱元璋

朱元璋是历史上所有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得国最正的,是一位真正的布衣天子。即使是汉高祖刘邦,至少也做着十里地面的亭长,拿着朝廷的俸禄。而朱元璋出身贫寒,生活在元末的他深深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也见识到了官员的贪婪腐败。所以朱元璋做上皇帝后对官员特别严苛,打击一切官吏有腐败不法之事。同样,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对于权利有一股强烈的执念,对于国家之事从来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用工作狂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既然如此,要丞相何用?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随之不久,朱元璋便借胡惟庸一案将沿用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就这样给废除掉了。其中原因,我想主要是以下三点:

1、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相权过大而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利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最根本的原因。

自朱元璋即位后,历任中书省左右丞相的共有“徐达、李善长、汪广汪与胡惟庸”四人。而前三人深知朱元璋这位布衣天子的秉性,所以对于权利的掌控知进退些。徐达常年在外领兵,不理中书省的政事;李善长逢事必请示朱元璋,或者等朱元璋提出来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汪广洋整日饮酒,是一个老实人。唯有胡惟庸表现的精明能干,而且在朝中遍植朋党,排除异己。而且胡惟庸独断专行,许多大事往往不请示朱元璋就擅自专断,这让权利欲极强的朱元璋感到危机,所以朱元璋下定决心废除丞相,收拢权利。

2、在能力极强的朱元璋面前,中书省的存在反而成为了政务拖沓的原因。

多余存在的中书省是朱元璋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的直接原因。

中书省是一个上承天子,下通六部百官的政治机构。有中书省时,百官奏事必得经过或抄送一份给中书省,再由皇帝和中书省具体批复意见交由六部百官执行。前面已经介绍过,朱元璋是一个工作能力极强的人,在他的眼中,中书省反而成为一个多余的存在。而废除中书省后,六部直接面对天子,再有一个如朱元璋一般的皇帝,朝廷政务运转速度也大大的加快了。

3、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对权利的欲望。

朱元璋对能力极强的欲望,是其主要原因。

史书记载朱元璋刚愎雄猜,正因为出身贫寒,见过太多不法之事,所以朱元璋不放心将权利交在任何人手里。朱元璋只放心把权利交于自己的子孙,如朱元璋将子孙分封在各地,让他们统领兵权也正是这一原因,只有自己的子孙亲人才能让朱元璋放心,或者直接将权利掌控于自己一人之手。

在我看来,正是这三点原因致使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至于黄宗羲先生所说的明朝没有好好治理的原因在于废除丞相制这一点,我是不太认同的。因为成祖之后的内阁制虽无丞相之实,却有丞相之权。这个差异是不大的。

《红楼梦》索隐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索隐争议很大,但红学似乎就是从索隐开始的,而且时起时伏不断,直到今天,各种变形的索隐研究也还是大行其道,比如刘心武的秦学,本质上也是索隐。

那么,普通读者读《红楼梦》需不需要索隐呢?一般来说,或者说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不宜索隐的。因为索隐也需要相当专业的历史知识与考证学术素养,而且,很容易钻进无聊的无意义的牛角尖,反而影响对《红楼梦》的欣赏阅读,进而影响到对这部伟大小说的思想与艺术养分的吸纳,这是误入歧途。

那么对于有志红学研究的人,或者草根红学家们,有没有投身索隐研究的必要呢?进一步说,索隐研究对于《红楼梦》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这个观点很有争议。

许多学者认为,读《红楼梦》不必索隐或考证。因为这部书只是虚构的小说,不是历史,也不是影射文学,人们只要欣赏的小说艺术之美就够了。作为伟大小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它高超艺术成就与深刻思想内容,而不在索隐派津津乐道的什么宫廷勾心斗角、影射反清史事。所以我们读这部书,只要注重小说文本欣赏,领悟它的肌理神髓就够了,不必专下索隐功夫,索隐是对小说的离经叛道。

事实也是这样,你耗尽心血考证著书者不是曹雪芹,你考证小说就是曹雪芹自传,你考证宝玉就是清世祖,真没有什么意义,与民间侃大山摆龙门阵吹野史又有何区别?

但是索隐派又确实存在,而且有祖师爷,有传承,不绝如缕至今,似乎又很有市场。虽然索隐派观点常初群起而攻之,并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却又活跃了红学研究,引起人们关注,甚至更易起轰动效应,从而引发社会上的红学热,引发红学争鸣,客观上加深人们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认识,这倒是索隐研究的不是功劳的功劳。

浙东三黄是谁

浙东三黄指黄宗会、黄宗羲、黄宗炎三兄弟,三人并称“浙东三黄”,三人也是明清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

黄宗会

字泽望,号缩斋,又号藤龛,学者称石田先生。

明末清初学者,经学家。

黄宗会,明末崇祯年间的拔贡生,性格狷介,读书过目不忘,日必尽百页,有事则次日倍其常课。自经史四部外,释道二藏,未尝不一周也。诗文古澹而有根据。早年受业于兄长黄宗羲。明亡后,隐于浮屠,浪游名山,以疾终。

著有《缩斋文集》《缩斋日记》《学御录》《成惟识论注》《四明游录》等。今人校有《缩斋诗文集》。

黄宗羲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炎

字晦木,一字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

明季贡生。兄弟三人均为刘宗周弟子,学术大略与宗羲等。南明弘光朝亡后,徒步迎鲁王,兄弟毁家纾难,起义兵,时称“世忠营”。败后,奔走四明诸山寨间,被清吏所捕,几死。宗羲以计劫出之。后卖艺文自给,潜心学《易》。工缪篆,善制砚,画宗小李将军赵千里,尝作《连江叠嶂图》,洒洒不穷。吴孟举尝约交游中,挟一长一技者,共卖艺戏,作卖艺文,其中列卖印者晦木也。

著有《周易象辞》《寻门余论》《六书会通》《二晦集》《山栖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