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推翻了什么?清王朝是在谁领导下推翻的_朱元璋_湘军_至正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推翻 朱元璋 湘军 至正

本文目录

  • 朱元璋推翻了什么
  • 清王朝是在谁领导下推翻的
  • 晚清四大名臣都是汉人,为什么没人推翻清朝恢复汉制
  • 满清是被谁灭的呀
  • 太平天国洪秀全不贪图享乐没有互相残杀,团结一心能推翻清朝吗
  • 为什么周武王姬发正值壮年,45岁推翻商朝三年后就死了是意外还是阴谋

朱元璋推翻了什么

确切地说,元朝政权在各地农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朱元璋在消灭农民起义军势力中,迅速崛起,然后赶走了元朝政权,最后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

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没有错,因为他是推翻元朝统治起义军中的一部分;说朱元璋推翻了农民起义军也行,毕竟朱元璋真正的崛起,是在与其他起义军的对战中。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01

从奴隶到将军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苦大仇深,在元朝残酷的压榨下,走投无路,出家做了和尚。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川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揭开了推翻元朝统治的大幕。

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各地纷纷响应。

至正十二年(1352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响应,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郭子兴攻占濠州,自称元帅,以此为根据地。

朱元璋在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把养女、至交马公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后来,郭子兴在与孙德崖的内斗中,被赵均用绑架,差点被杀死。朱元璋出兵救了郭子兴,但朱元璋看到濠州起义军内部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局面。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到了家乡募兵,少年时期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以及邻村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朱元璋招募了七百多人,成立了自己的子弟兵。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此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钧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

朱元璋看到这些人半年多没有出过濠州城,毫无进取之心。于是就从子弟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朱元璋先是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招降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乘夜攻破元军营地,元军统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编入自己的队伍,顺势攻占了滁州。并得到了谋士李善长,在其劝说下,朱元璋像汉高祖刘邦一样,开始了平定天下的事业。

朱元璋占据滁州后,郭子兴由于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的排挤,就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了兵权,把三万人的军队交给了郭子兴。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一举攻克和县,郭子兴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和右副元帅地位都在朱元璋之上,但滁州与和州的军队,多是朱元璋招募而来,而且朱元璋有勇有谋,手下又有人才,朱元璋事实上是这只军队的主帅。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六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采纳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略,秘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完成了从放牛娃封侯拜将的蜕变。

朱元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02

平定江南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趁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进攻江南元军之际,攻占了集庆,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拥兵十万,但占据的地盘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陈友谅,北面是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虽然都是反元武装,但张士诚、徐寿辉二人与小明王却相互敌视。

此时,朱元璋接受小明王节制。小明王与刘福通在北面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朱元璋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

刘伯温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谋略。

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后击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长江下游的张士诚,东南面的方国珍,南面的陈友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彻底消灭了江南所有的武装势力,包括元军和所有起义军,平定了江南。

03

应天府称帝,挺近中原,把元朝势力赶到了漠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挺近中原。并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此时,元朝精锐势力,由于在江南与起义军决战中被起义军全部消灭,江北的元军势力已经非常薄弱。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下汴梁,挥师潼关。朱元璋赶到汴梁,坐镇指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攻克通州,元惠宗仓皇北逃。徐达随即攻陷元朝大都(今北京)。

至此,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结束了九十八年的统治,朱元璋取得了长城以内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同时,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元惠宗退居上都,随后又迁到应昌,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之后,明朝先后平定了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原。

但元惠宗一直占据漠南漠北等地区,1370年元惠宗去世,元昭宗继位;1378年,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朝边境。

朱元璋及之后的明成祖朱棣多次北伐,一直把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了漠北边缘,这是后话。

因此,从这个过程来看,朱元璋首先是在推翻元朝的起义军中崛起,随后平定了江南的武装势力,最后彻底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真正消灭元朝军事实力的还是江南所有的起义军,朱元璋只是起义军中最后胜出者。

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起义军的功劳不可忽略,不能全部算在朱元璋身上。

这好比是秦末战争,刘邦在灭亡秦朝的过程中,功不可灭,但不是刘邦一人灭掉了秦朝。

清王朝是在谁领导下推翻的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自鸦片战争之后,风雨飘摇了70年之后,终于在西方列强的欺辱中,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中,轰然倒塌,而压死清王朝,这个腐扝杇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辛亥革命。

自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王朝已经从根基上开始动摇了,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关键的时刻,但是,这个由西太后执政的满清王朝,怎么的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让中华民族在黑暗中,饱受凌辱,让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王朝已无力统治中国,变成了汉族的一些官僚,进入中央领导阶层,实施的洋务运动,而这场洋务运动却被甲午战争,日本战舰打得粉碎。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现实是,只有推翻满清王朝,结束封建社会才是救国的真理。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一些知有识之士,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先生利用他的资产阶级思想,传播革命真理,唤起了一大批有识之士,追随孙中山先生勇敢的行动起来,组成了革命党,革封建社会的命,革满清王朝的命。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进行了多次的武装起义,然而每一次的武装起义,都遭到了清王朝的疯狂镇压,其中就包括以袁世凯为首的汉族官僚的镇压,是国民党血流成河,头颅落地,著名的七十二烈士就是他们杰出的代表。大批的仁人志士,被迫逃亡他乡,流亡海外。

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为了躲避清王朝的追捕,不得不从日本有逃亡美国。

然而,封建王朝的疯狂镇压,并没有吓倒革命者,武昌起义的炮声,彻底击碎了满清王朝,随着起义规模不断壮大,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就连镇压革命党的袁世凯,意识到满清王朝必败无疑,此时他也见风使舵,摇身一变也成了革命党,打起了他的小算盘。

可怜的满清王朝,处于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只剩下了紫禁城这块势力范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迫接受了他的前奴才,袁世凯的劝说,宣布清帝退位,把国家还给人民。

就此,满清王朝彻底倒台,封建社会就此结束,这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的功劳,是无数的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与那个窃国大盗袁世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晚清四大名臣都是汉人,为什么没人推翻清朝恢复汉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81条回答。

很简单,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权力。

这四个人并没有造反的能力,只是满清王朝的强硬打手而已。

电影《投名状》里面陈大人说,我从宫门外走道大殿上面前皇上,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可怜啊,两鬓斑白,走不动了。

陈大人其实是从低级官员爬到一二品大员,花费了30年的心血。

即便如此,他也不过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官员而已,或者说一个手下,没什么了不起。

四大名臣最强的曾国藩,其实也没有造反的能力。

第一,他的实力不足。

湘军的嫡系部队并不多,很多只是归属他指挥,但并不是自己人。

大家一起打太平军,这些部队比如左宗棠的楚军,是会拼命的。

但如果要求造反,楚军之流是不会冒险和曾国藩站在一起的。

湘军嫡系最多只有12万人,数量太少。太平军有几十万规模,在清军围攻下尚且难以自保。

后来石达开二十多万军队,最终在大渡河灭亡时候仅剩几千人。

曾国藩用着12万造反,下场绝对不会好。

第二,他无法解决后勤问题。

湘军的军费高度依赖朝廷拨款。

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像朝廷报销军费约三千五百万两白银。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即便满清后期财政收入大增,在顶峰的甲午战争之前几年,每年财政盈余仅有700万两。

等于倾满清全国之力,才勉强能够供养湘军的巨额军费。

试问,如果曾国藩造反了,这些军费怎么解决?他从哪里去搞钱?就靠自己割据的几个省能搞到多少?

当年湖南省作为湘军大本营,被曾国藩压榨干净,这么多年不过搞到600多万两而已。

第三,没钱的湘军是没战斗力的。

湘军其实就是雇佣军,打仗就是为了一个字“钱”。

湘军官兵军饷是绿营兵的好几倍,打赢了有额外奖赏,甚至纵容抢劫。

如果不给湘军官兵大量钱财,他们是不会卖命。

他们只是雇佣军而已,眼中只有“抢钱、抢粮、抢娘们”。

而曾国藩很难解决这个钱的问题,就难以让湘军保持战斗力。

另外,湘军战斗力很多来自于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什么太平军水军之前很牛,后来就被湘军水师血洗?就是火炮、军舰差距很大。

然而,湘军这些武器装备的优势,都是依靠钱买来的。

没有钱,湘军战斗力优势就会锐减。

第四,为什么要造反?

湘军系统中,本来是一群乡下土包子和低级文官,现在有了15名总督,14名巡抚,这已经是平步青云了。

那么,有必要冒着风险去造反吗?

造反成功了以后,他们本来就很高的官职,还能往上升多少?

怕是只有曾国藩家族做了皇帝,才赚大便宜吧,其他人有什么打的好处呢?

谁会同曾国藩一起造反?

第五,七老八十还做什么皇帝?

曾国藩当时已经50多岁,从40多岁开始,身体就不好:夜,倦甚,精神萎顿之至。年未五十,而早衰如此,盖以禀赋不厚,而又百忧催憾,历年郁悒,不无闷损。此后,每日须静坐一次。

这种身体未必还能活几年?老老实实留个全尸就不错了,还造什么反。

满清是被谁灭的呀

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江南,一路杀气腾腾把各地留守旗人赶尽杀绝。八旗军和绿营都被打残,蒙古军要对付流窜的捻子,只能由汉臣借朝廷名义团练,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于是湘军淮军崛起,灭掉长毛。虽然曾国藩要把汉奸进行到底效忠清廷矢志不渝,但是私下里他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就是个家庭主妇。一个家庭主妇哪有什么手段遏制这些手握兵权已经尾大不掉的汉人督抚?晚清李鸿章左宗棠骆秉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这些汉臣一路把持地方实权,朝廷动不了他们,投鼠忌器。然后洋鬼子、日本鬼子不停修理大清,大清无力招架,只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把本来已经死心塌地做辫子奴的一国汉人给惹毛了,一群出国留洋回来的毛孩子开始蠢蠢欲动,开始传播革命思想。北洋水师和湘军淮军被日本鬼子打爆,国防空虚,满清朝廷被汉臣们忽悠练新军,新军练了一半,就已经基本被革命党渗透。但是孙中山是个医生没有战斗经验,几次武装起义搞得儿戏一般,唯一作用是把广大汉人心中革命之火给点燃。因为清廷太矬,汉臣们逼清廷搞立宪,然后在溥仪爸爸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搞出皇族内阁,把几乎所有汉臣和士大夫阶层惹毛了,彻底对满清绝望,于是本来打得磕磕碰碰的革命党起义,突然在武昌就成事了,武昌新军提前暴动,没有军官,就把本来还想做辫子奴的黎黄陂拉出来当领袖。接着全国多省份宣布暴动和独立,特别已经没有旗人的南方,满清政府局势一下子恶化,调不动唯一有战斗力的北洋军,只能厚着脸皮把他们老大袁世凯请出来,袁世凯之前差点被醇亲王一枪爆头,心已经凉了,重掌兵权后和革命起义军打打谈谈,最后和孙中山达成协议,逼满清退位。满清的王爷倒是想破釜沉舟来着,可是八旗绿营湘军淮军废了,蒙古骑兵被英军割草了,犟下去是灭族,退位保命是最明智的选择。

太平天国洪秀全不贪图享乐没有互相残杀,团结一心能推翻清朝吗

太平军打出的旗帜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幌子!不可能团结一心!自私自利各有算盘。 多数是贪图富贵,权利,享乐的野心家,阴谋家。目光短浅山头主义,机会主义。缺乏统一的政治抱负和严明的军纪。是一群鱼龙混杂的乌合之众。当然也埋没了不少好人。

为什么周武王姬发正值壮年,45岁推翻商朝三年后就死了是意外还是阴谋

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寿命就是这样长的,49年以前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是45岁左右,阿富汗在塔利班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也是45岁左右,看来如果没有现代的医学技术,人的寿命也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三千多年前,一个人能活到这个时段已经很不容易了,孔夫子曰,人生七十古来稀。想想在孔夫子年代能够见到七十岁的老人,已经是人间极品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