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到底是多大的荣誉能不能和黄马褂比?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是什么职衔,权利有多大_书房_皇帝_军机处

本文目录

  • 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到底是多大的荣誉能不能和黄马褂比
  • 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是什么职衔,权利有多大
  • 在古代上书房大臣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 南书房如何设计比较好书房装修有哪些风格
  • 清宫影视剧里一直有某人被皇帝任命“南书房行走”,那是啥意思,是个怎样的官
  • 内阁、上书房、南书房、军机处,这些政务机构有何区别相同之处
  • 少年康熙为什么选择在南书房擒拿鳌拜
  • 雍正时南书房还在吗
  • 雍正皇帝为何要削弱南书房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能

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到底是多大的荣誉能不能和黄马褂比

康熙与1677年设立南书房,其主要目的是为消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影响,有了南书房之后,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既能分散大臣权利,还利于皇帝掌控。

南书房设在乾清宫西南,本意是让翰林院的官员在此间陪皇帝研究学问,吟诗作对,商讨国家大事,并有可以适当陪伴皇帝。所以,这个差事自然得挑选才学优异者入值,这些人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南书房行走”。

清代官场上的“行走”,主要是说,原官在不设专官的机构兼职、入值或当差,称之为某处“行走”。今天来看,就相当于兼职的意思。

康熙时代,他所挑选的南书房行走之人都是当代名士。如王士祯、查慎行、高士奇、方苞、沈荃、等。在入选之前,除了对名气和才华有要求之外,必须得接受康熙的亲自面试。过了这两关,才有可能挂上“南书房行走”的荣誉。

由于汉人读书好,学问高,自然入南书房的占据多数。在招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在身边后,天天说说话下下棋,讨论点事情也没啥意思,康熙开始让南书房根据自己的意思起草各类诏令,拟写谕旨。这样一来,这个南书房行走的兼职,却有了干预政务的机会。并且是第一道关卡。

由此来说,在南书房行走,重要性自然是日益提高。水涨船高,南书房工作人员的选择标准也跟着开始提高。慢慢的,南书房逐渐成为了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

南书房这个地方,除了康熙及工作人员之外,绝无外人可到,极其机密。工作人员也都“慎密恪勤”,注意保密。

总体说来,南书房分散了议政王会议和内阁的权力,而因其形式灵活,依附于皇帝,可控性强,保密性佳等特点,使它备受康熙青睐,也为军机处的成立提供了雏形。

雍正登基之后,培养亲信大臣,打击朋党,整顿吏治,集中皇权,又在思想领域打击异端,争夺舆论阵地,宣传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在此过程中,雍正已开始构思创设一个政治机构,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这个机构效率极高,又具备保密性,但却没有专属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

它既能满足皇帝集权的需要,又能高效地处理军政,控制思想,预防朋党。雍正七年,带着这个机构的蓝图,雍正一手创设了影响清国国运,主持清国大政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

所以说,南书房行走,其实就是清朝军机处的前身,对用人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并且具备不小的权利。

而黄马褂,只要皇帝开心了就有可能赏赐,仅仅只能代表一种荣誉,并无实际的权利价。那些电视剧里看到穿个黄马褂吆五喝六的,充其量是拉大旗扯虎皮。小小黄马褂,远远无法和南书房行走相比。

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是什么职衔,权利有多大

具体来说,上书房行走是清朝为了方便皇帝办事而存在,他的存在就好像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学士,仅仅用于咨询,到了雍正时期才正式建立军机处,因此,上书房行走只是临时性工作用称,并不是正真职称

在古代上书房大臣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上书房大臣属于内廷官员,也有皇帝的秘书班子的功能。一般是从翰林院编修等官员中产生,清代基本是由翰林院大学士和南书房大臣统领。

虽然单纯的上书房大臣品级并不高,没有实权与管辖范围。但是,接近皇帝和皇子,也是非常关键的岗位。

清代初年,延续了明朝的宫廷体制,尚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道光年间改称上书房,也就是清宫戏相关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一个宫廷机构。一般是满汉大学士两名担任总师傅,统摄日常事务,往往是有事来处理,不需要每天值班。其他教皇子四书五经的师傅们,按排班轮流入值,不可旷职,号称入值门单。

教皇子读书的师傅,大部分是由翰林掌院学士推荐提名,选择那些品学兼优的翰林官员,皇帝亲自考核审查,然后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一般能够担任皇子师傅的,都是有名望的清流儒学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造诣:

得预斯选者,咸具公辅之望。

一些影视剧往往把上书房和南书房搞混,南书房是皇帝文学侍从的值班之所。有的上书房师傅品级很低,而有的本来就是贵臣身份充任,这就是制度的奥妙性。

康熙年间设立的南书房功能是,时常作为皇帝顾问咨询,参与撰拟诏令谕旨,地位非同小可。在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之前,南书房行走的官员辅助皇帝,是一个临时性的核心决策机构。
雍正皇帝建立军机处之后,南书房大臣逐渐边缘化,成为一个荣誉职衔。但是,制度是交叉发展的,地位仍不可小觑,仍然是普通官员梦寐以求的职位。如果是大臣有实际职务兼在上书房行走或南书房行走,那就是妥妥当当的权臣。

当然,无论是上书房还是南书房,清代士人都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一生都有了保障。特别是如果作为太子的师傅,那就是当朝帝师,非权臣还安全。大家想想,这该是多么大的荣誉呢?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就有了基础了。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南书房如何设计比较好书房装修有哪些风格

风格是很多种,具体看你家整体装修是什么风格。看你书房具备哪些需求,例如我要一个书柜,加书桌就可以,还有事我要书柜,书桌还有一个休息区。空间的大小决定能放多少东西,现再还有很多是多功能的家具,主要看需求。整体空间颜色设计,稳定的素色就可以,这也看整体风格搭配,和自己的个人喜好。

清宫影视剧里一直有某人被皇帝任命“南书房行走”,那是啥意思,是个怎样的官

“南书房行走”不是一个官名,是前清时代的一个“差事”,“行走”的人本来就有官职,是被选派到其它机构中去办事,后来出现的“上书房行走”或“军机处行走”都如出一辙。

南书房的出现和康熙皇帝有关,由于历史原因,清朝初期政务多由满洲贵族大臣把控,定夺军国大事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其人员构成也是满人勋贵或八旗旗主等。汉人没有染指的机会,年轻的康熙皇帝都被其掣肘。

康熙高瞻远瞩为了稳固国家政权,笼络汉族官僚士大夫缓解满汉矛盾,同时又出于加强君权的考虑,于康熙十六年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原本是皇帝的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侧,开始的时候南书房只是专门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内廷机构。

入值南书房的翰林单一充当康熙的文学顾问,同皇帝探讨经史子集治国之道,并对皇帝随时发表的诗作或议论给予记录。但南书房的职责逐渐向康熙的政务秘书机构转变,在南书房“行走”的翰林成了康熙的机要秘书,经常代皇帝起草诏书,参与决策政务,这也是康熙设立南书房的最终目的之一。

而康熙选拔“南书房行走”的人选大都来自翰林院学士,毕竟那些御用文人学识渊博。但康熙并不注重“南书房行走”本来的出身和官职,只要学问才识确实出众都有可能被康熙看中。比如出身寒微的高士奇,没有考取过功名,以作诗写论见长,还写得一手好字,被同样精于书法的康熙所赏识,得以入选南书房。

可以看到的是“南书房行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族知识分子,是康熙有意对汉族官僚士族的一种“提携”,对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南书房的成立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而加固了皇权,是康熙实现君主权利最大化的重要步骤。

内阁、上书房、南书房、军机处,这些政务机构有何区别相同之处

其实这各问题应该是要问的是,关于清朝中枢机构形成的历史,内阁、南书房、军机处都是清朝时期设立辅佐皇帝的中枢机构,而上书房则是清朝皇子读书的地方。

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感谢邀请回答。

内阁

清代内阁主要沿袭明朝制度,内阁就是内廷殿阁的意思,清朝入关之后将原来的清朝内阁的前身内三院改为内阁,设立三殿(保和殿、文化殿、武英殿)大学士和三阁(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

清代的内阁和明代的内阁大有不同,清代的内阁日常工作主要还是以辅助皇帝处理奏章、提供建议、编写书籍等,实际上是皇帝的高级秘书班子,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加上清代皇帝“乾纲独断”大权独揽,清朝的内阁和明朝的内阁早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所以清朝的内阁大学士逐渐沦为位尊权轻的一个高级殊荣,不过始终是清朝文官体系当中最高级的一个名头。

内阁主要官员为三殿三阁大学士,满汉各配置两人,属于正一品的的品阶,大学士前面的名头无论是三殿还是三阁,其实都是一个荣誉虚衔没有太大意义。其下属还有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内阁学士,从二品;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读,正六品;典籍,正七品;内阁中书(又称中书舍人),从七品。

内阁下属还设有典籍南、北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等下属机构,就不一一赘述。

南书房

清代康熙皇帝的时候,为了加强皇权,在乾清宫西南设立了南书房,然后召集了进士或者翰林出身的中央官员,除了陪皇帝学习读书之位,还负责为皇帝发布谕旨和政令,承办皇帝交待的例行事务,成为皇帝的贴身御用秘书班子,内阁的权利被分出了一部分。

南书房的官员称为“南书房行走”,人数不定,实际上属于一个临时秘书班子。

军机处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用兵青海,雍正皇帝为了迅速处理西北用兵的军机事务,于是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后又改为“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是负责专办西北军务的临时事务部门。

随着战事日繁,加上国家政务渐多,军机处职掌从军务扩大到了国家政务,不仅代皇帝拟旨、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掌管国家财政收支、各地督抚和各部院大臣的人事任免等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交办工作都全部统管。

军机处主官为军机大臣,无官署无定员,都是从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中由皇帝挑选出来兼任,最开始只有三个人,后来一般保持四到八人,最高峰时多达十一人。

军机大臣当中有一人作为领班军机大臣,称为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之下还设有军机章京。军机处很快就代替了南书房、内阁成为清代中央政府的核心中枢机构。

我曾经在《大清王朝军机处是如何运营的?》的问答中详细回答过军机处的相关历史问题,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可以回顾往期内容。

本文为原创作品,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原创不易,请支持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头条号@善发历史说,喜欢的话赶紧点赞、转发和收藏吧,并欢迎朋友们评论指正,感谢大家

少年康熙为什么选择在南书房擒拿鳌拜

鳌拜年轻时 是皇太极手下死党。在皇太极死后其子豪格与多尔衮争夺帝位之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皇太极死后,军中多尔衮无论从军功还是威望都比豪格强太多。多尔衮与其弟多铎此时无人可挡,多尔衮继承王位几乎没阻碍。但他与索尼等一众官员声称,受皇太极厚恩不立其子为帝情愿死在殿上。多尔衮没办法折中立了八杆子打不着的皇五子福临也就是顺治。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

到康熙年间身为第一巴图鲁的鳌拜,身为四辅政大臣。名义上是第四,但实力确实第一其余三位索尼年老多病不想淌浑水,遏必隆两面三刀,唯唯诺诺。苏克沙哈是多尔衮叛将受人鄙视。在索尼病死后,苏克沙哈被鳌拜网罗谋反之罪满门抄斩,鳌拜成了权倾朝野的权臣。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

选择在南书房动手一是书房不易被察觉有诈,二是南书房较僻静不易节外生枝,三是南书房朝中大臣都不在,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当时给鳌拜安排了一张瘸腿的椅子,又令一个库布端来一碗极烫的茶,将鳌拜推到在地一拥而上,擒住鳌拜,宣布鳌拜大不敬之罪,要致其死地。鳌拜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

雍正时南书房还在吗

在的 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

雍正皇帝为何要削弱南书房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能

地位高就需要制衡,而制衡就要限制权利,军机处就是制衡工具。都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雍正时期皇权到达顶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