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_披甲_帽子_努尔哈赤

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代铁帽子王的称呼,起于乾隆年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为多尔衮等数位清朝初期的功臣平反,趁机将清初功封(清代爵位封赏分四种,其他三种是恩封,袭封和考封,待遇皆不同)的八个王爷定为世袭罔替的王爵,传子孙但不降爵位等级,遂有了铁帽子王的叫法。

清虽然承接明制,但为了吸取明亡的教训,很多方面都有改动,其中宗室王爵就是重要的一项改革。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皇帝,挨过饿,受过穷困之苦,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子孙不再受自己的遭过的罪,特别规定,凡是太祖子孙,都由朝廷供养,虽然也规定了王爵递减的制度,但减到一定爵位就不在降低,且后世皇帝的儿子一律封王,这极大对外刺激了皇室子弟的繁衍数量,至明亡,宗室子弟已经高达二十万以上,明政府每年收入的一多半都得来养这群人,造成明财政对外极端困难,是明亡的重要原因。

清代鉴于此教训,对皇帝宗室管理严格,首先皇帝的儿子不是都能封王,而且即便封王的,子孙也不能袭爵,而是将等袭爵,并且只有一个子能承袭降等的爵位,其他子孙逐渐发展成闲散宗室,待遇较低,这就有效的遏制了宗室人员过多对国家财政的影响。这样一来,王爵能够世袭罔替,不降等继承,就变的极为稀缺起来。乾隆最初只定了八个清初的王爵为世袭罔替,分别为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岳托,硕塞,勒克德浑,后因恩封又加入允祥,奕欣,奕譞,奕劻,遂成清代十二个铁帽子王。

想要成为铁帽子王并不容易,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因战功而受封铁帽子王,其余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多尔衮(努尔哈赤子),多铎(努尔哈赤子),豪格(皇太极长子),岳托(代善子),硕塞(皇太极第五子),勒克德浑(代善孙)都是以战功卓著而受封。允祥助雍正在九王夺嫡中胜出,被乾隆追封为铁帽子王,奕欣为道光帝第六子,奕譞为道光帝第七子,奕劻为乾隆第十七子永遴长孙,此三人都是晚清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宗室王爷,以功勋受封铁帽子王。

并且,铁帽子王,帽子是“铁”的,戴帽子的人却非是“铁”的,这些铁帽子王的子孙承袭爵位后如果犯法,依然会被夺爵治罪,这个铁帽子就转戴在此王其他子孙头上,可见,清代对待宗室是非常严格的。

另外,铁帽子王的待遇要高于其他王爷,首先就是府邸规模大,铁帽子王有自己的建府标准,俗称铁帽子王府,独显尊贵。其次,就是俸禄标准高于一般的王爷,铁帽子王每年有万两白银和万斛粮食的收入,这都是一般王爷所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清代皇子不全封王以及严格的降等袭爵制度,铁帽子王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照耀了这个时代,随着清的灭亡,这些王朝背影,时代旧梦也就相继落幕,走进了历史,成为了遥远的故事只说给后人听了。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

清代被流放宁古塔,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流放”之刑罚自古有之,已经上千年了,宁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称而已,没有其他格外的意义。

宁古塔是前清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是满清女真人的“老窝”。顺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后,宁古塔则成为边防重镇,并接受流放的罪犯,成为“流放人员”的“改造基地”。

在宁古塔,曾生活着旗丁,披甲人和阿哈,这是满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阶层”划分,带有典型的阶级歧视色彩。旗丁就是满族旗人,阿哈为奴隶,如果以地位来看,旗丁的地位高于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于阿哈。

宁古塔的“披甲人”,满清统治者治下“低下”的标签,淳朴的民众

有的解释“披甲人”为投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其实不尽然,也有满洲八旗的兵卒,只是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较低下。在满族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的制度约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边防的兵士。

“披甲人”意即披挂铠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词,这些“披甲人”并不限于宁古塔所属的东北地区所有,全国各处皆有。《平准葛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三》有载:“其所派兵丁,由八旗前锋护军披甲人内挑选年力强壮者。”所指“披甲人”,即这些兵士。

宁古塔的“披甲人”,满清统治者治下“低下”的标签,淳朴的民众

“披甲人”又分马甲和步甲,即骑兵和步兵。

驻守在宁古塔的“披甲人”平时打猎办差,遇到打仗的时候就披甲上阵。在宁古塔,这些“披甲人”由满清副都统统领,平时按差事又可分为“渔户”、“猎户”、“鹰户”、“蜜户”、“参户”等,即打渔、狩猎、采蜜、采参等工作。

由此可见,“披甲人”除却有等级地位色彩之外,有点像生活于本地的“民兵团练”的组织形式。

在清代,有将流放罪犯即家属发给披甲人为奴的的案例。《大清律例》有载:“凡盗窃临时拘捕,为首杀人者,照强盗律,拟斩立决;为从者,应发往吉林、乌喇、百都诺、宁古塔等处披甲人为奴。”

宁古塔的“披甲人”,满清统治者治下“低下”的标签,淳朴的民众

这与后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历史有关。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时候,时处于原始部落的阶段,社会形态依靠严酷的阶层等级制度来维系,披甲人作为战时的中坚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为了防止他们产生哗变,便给他们一点“甜桃子”,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给他们当奴隶,以此来稳定披甲人队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