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清朝参加奥运会笑话是什么
- 一部喜剧电影是讲述清末中国参加奥运会的
- 清朝参加过奥运会吗
- 寻一则慈禧笑话
- 清朝时期,有哪些因为不了解外国历史而闹出的笑话呢
- 清朝谁吃冰淇淋被笑话了
清朝参加奥运会笑话是什么
清朝没有参加过奥运会。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是1932年去参加的洛杉矶奥运会。
只有民间故事,但是那毕竟是编的。
一部喜剧电影是讲述清末中国参加奥运会的
清朝参加过奥运会吗
1.如果说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晚清没有派出运动员去过当然没得奖牌,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田径项目,刘长春,预赛即被淘汰。到了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取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2.晚清与奥运会的情节:
★清朝光绪皇帝:与奥运会“擦肩而过”
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召开前夕,法国人顾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国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清朝光绪皇帝,后因慈禧太后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能派队参加。
★奥林匹克知识在中国的早期报道
中国人最初是通过了解奥运会来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举行,中国的一些报刊曾刊载了这届奥运会的消息。由于这届奥运会的规模较小,再加上当时中国民众对现代体育了解甚少,这些报道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07年,一些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的人士开始在社会上宣传奥林匹克运动。同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青年会第5届学校运动会的演说中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获奖希望甚微,但他们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加紧准备,筹建奥运会代表队,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1908年,一些报刊介绍了即将召开的第4届奥运会的情况:再过几星期,伦敦将举行一次盛大的奥运会,世界上没有一个运动会能与奥运会相比。有的报刊还建议要积极争取奥运会在中国举行。
1908年10月,在天津青年会第6届学校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用幻灯放映了奥运会的盛况,天津青年会的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还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了同学们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
1908年,《天津青年》发表文章,向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这是一个民族的奥运情结!
此后,与奥运会有关的字眼在更多的刊物上出现。参加奥运会的愿望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寻一则慈禧笑话
话说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大清帝国受到了参加第一届奥运会的邀请函。此时的慈禧已执掌国政三十余年,可别说是“奥运会”,就连“运动会”也没听说过。这时有一老臣奏曰,所谓“运动会”者,不过是汉代以来我国固有之“散乐百戏”而已。今天下一家,万国共会,盛况空前,没有我大清参加,焉能称“世界盛会”?应该并必须前往。至于派什么人去?区区一个奥运会,皇帝、太后就不必“御驾亲征”了,但规格也不能太低,让人看不起,就找个王爷领队吧。谁去参加比赛呢?找个戏班子,再找些玩杂耍的就行了。于是大政方针就这么定下了。
临近出发时,领队的王爷尚未确定,主要是现有的王爷,有职有权的不屑于去,说白了是认为“油水不大”,还有的以为带着戏班子、玩杂耍的出去,“丢不起人”。好在还有一位酷爱听戏的王爷,一听可带着戏班子出门,主动请缨。慈禧一看,这位从来不愿办事的主儿,这次倒是临危请命,龙颜大悦,当即任命他为“奥运钦差大臣”,遂率队出征。
王爷亲率他的“奥运代表队”,乘船三月,于1896年4月到达希腊的雅典,正好赶上开幕式。奥运会官员拜见王爷,并向他报告赛会日程。首先要升各国国旗奏国歌,请王爷拿出大清国旗和国歌。王爷问:“什么是国旗国歌?”官员回答:“就是代表贵国的旗帜和歌曲。各国人一见到这面旗帜,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这是你们大清国。”王爷明白了,可哪儿去找国旗呀。王爷到底是王爷,代表大清国的当然是龙了,就用龙旗。龙旗现做也来不及。有仆人说老爷身上的龙袍上不就有龙吗?裁下来镶个边就是龙旗了,五爪龙咱没有,王爷的四爪龙也能将就了。国旗的问题这就算是解决了。但升国旗还要奏国歌,国歌又是什么?“国歌自然就是能代表大清国的歌了,一听此曲就知道是大清国的歌。”这王爷在行,咱不带着戏班子来的吗,就让戏班子上去演奏“贵妃醉酒”,说完,他就坐在了那里听起了戏来。这一演就是两个小时,奥运官员见还没有完的意思,派人来问王爷,何时才能结束“国歌”,回话是还早,不要等他们。于是比赛开始。
第一项是百米赛,戏班子和杂耍班都没有合适的人选。王爷将随身带来的“急递兵”,或说是传令兵唤上来说这个节目就是你上了。于是急递兵和大伙一起来到起跑线边。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争先恐后跑上征程。急递兵却站在起跑线上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跑,他说一声枪响有什么可怕的,看他们吓成那个熊样,即使跑也要听王爷的,没有王爷的命令他决不跑。众人没法,只好又向王爷禀报,王爷说:“对了,刚才忘了将令牌发下去了。”掏出令牌,交给来人,说,可以跑了。急递兵一拿到令牌,只听嗖的一声,就冲上跑道,只见垂在脑后的辫子立马打横,与身体形成直角,霎那间就追上了前面的队员。但他很快又回来了,问:“要把哪个抓回来?”众人告诉他,不用抓谁,跑得最快就可以。于是他又重新冲上跑道,并一举跑到终点。这时,其他运动员还没到来,他自然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也获得了第一届奥运会的首金。
田径赛场上,跳高项目开始点名。问大清国有无参赛者,王爷问杂耍的有能跳的吗?杂耍领队说,不知道有跳高,能跳的没来。戏班子的班主说,我们这儿有个武生还行。王爷说武生行就武生上吧。要说这位武生还真不含糊,全武行的行头,扎着靠子就来到赛场。看着各国运动员都是短打扮,咱们的武生和他们就是透着不一样。当时的运动水平普遍不高,男子跳高也就从一米三四十开始,各国运动员一一越过标杆,咱武生一脸不屑的站在一边看着。当接近尾声时,有裁判看到武生,问这位是干嘛的,说是大清国运动员,问干嘛不跳,答曰嫌太矮了,问他打算从多少起跳,说是起码一丈。裁判不知一丈有多高,这边比划一下,吓了裁判一跳,当时的标杆最高也不过二米五。于是,等大家都跳完后,裁判将横杆挑到立杆的顶部,有多少算多少,您就凑合着跳吧。只见咱们的武生将战袍的下摆往腰间一掖,轻轻来到到横杆前,一个旱地拔葱,便跳到了横竿上一动不动,众人直看得眼睛都直了。然而那选手站在了横竿上再也不下来,这成绩却是无法计算的,急得裁判在下面直喊:“快下来,快给我跳下来。”那选手想也不想又跳回来原来的那一面,这下坏了,成绩被判无效。好在这只是第一次试跳,还有两次机会。 这第二次试跳,只见武生双脚跃起,空中一个鹞子翻身,打着富裕就从横杆上方窜过。全场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掌声雷动,欢呼雀跃。裁判这边也忙乎起来,争议这成绩到底是否有效。因为当时的规则没有禁止双脚起跳,故没有理由不算。于是这块奥运金牌算是落入中国队囊中。据说此后因此而定了只许单脚起跳的规则。
接下来是球类项目,足球在欧洲已是较成熟的竞技项目,与中国传统的蹴鞠相差太远,这次大清代表团也没有准备参加。但发现有一称为篮球的项目,尚可一搏。当时的篮球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一个篮筐,相当于我们今天打半场练习篮球。双方无论谁拿到球即可投篮,入筐即得分。这次杂耍班不能再推辞了,挑了五位玩叠罗汉的上场,大概交代了几句规矩。这几位悟性都很好,对王爷说:“这算嘛呀,不就是往筐里装球吗,您老就擎等着瞧好吧!”比赛开始,哨声一响,对方运动员首先抢到球,连续向篮筐投掷,很快就得了七八分(当时进一球得一分)。杂耍班场上队长此时也看出端倪,大喝一声“起”,五人须臾之间在篮下迭起罗汉,当对方又投入一球后,下面队员接过球,依次传递到最上面的队员手中,上面队员将球直接灌篮。球从篮筐穿过,又被下面接住,再次传上,循环往复,流水作业,以下就没有对方什么事了,结果自然也就没得说了,大获全胜。据说,从此以后,篮球也改了规矩。
第一届奥运会,中国队以3金取得不俗的战绩。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即将开始。回过头看,大清的王爷仍摇头晃脑的听着“贵妃醉酒”。奥运会官员过来问道:“贵国的国歌还没有奏完呢?”王爷回答:“快了,这就完,还有两出就得了。”
清朝时期,有哪些因为不了解外国历史而闹出的笑话呢
清朝所谓康雍乾盛世之时,就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不了解外国,夜郎自大,导致了跟外国人交往的时候,闹了很多笑话。
痰盂当火锅
道光年间,中西交往增多,1945年,清朝一个使团去英国考察,闹了不少笑话。安徽籍官员杨文会在自己的随笔《西洋笔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西洋日久,思家乡一品锅,遂买食材自助“。
安徽的一品锅和重庆火锅相似,有肉,有菌类,有鱼虾,有蔬菜,吃过火锅的人都知道,种类和味道的确比英国的炸鱼薯条要好上一些。
可是那些服务员兴致勃勃赶来后,却不肯上前,直皱眉头,再三询问才知道,他们用来盛饭的器具是人家宾馆的洁具,用来吐痰用的。
御敌有良策
鸦片战争前,就有很多大臣觉得应该搞搞改革,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更有大臣情真意切,声泪俱下,说再不改革,国家就完了,因为洋人太厉害了。
这时候大臣琦善站住了,他大声呵斥那些人是危言耸听,蒙蔽圣聪,洋人是纸老虎,并不可怕,臣自有一计策,可保社稷无忧。
他在1835年4月给皇上的奏折说,“其蛮夷之地,气候干燥,风多雨少,且英夷消化系统不好,全靠吾天朝大黄和茶叶,无大黄、茶叶导致大便不通。“
到时候我们不用武力,只要断绝了那些洋人的茶叶和大黄贸易,不卖给他们,不出几日,保管他们不是被憋死,就是被胀死,很快断子绝孙。到时候我们只管去接收他们的国家就是。
不过琦善的做法有点太缺德,有点不人道,相比之下还是林则徐的办法更合乎规则。
1839年,已经当了两年钦差的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说,洋人并没有那么可怕。
“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击便倒,而倒地便无法复起“,“一至上岸,该夷则无他技能“。
大意是说,根据本人多年的观察,那些洋人的腿部筋骨大有问题,不能弯曲,而且非常脆弱,他们的舰船火力虽强,一旦到了陆地,连走路都不利落。他们万一倒地,就跟乌龟翻壳一样,不借助外力,他是一时半会起不来的。
如果他们来侵犯,我们的部队不要配备洋枪,也不要什么大炮,只须一人一根竹竿,等他们来到的时候,大家手握竹竿,齐心协力,向他们一阵乱捅、乱戳,保管他们纷纷倒地,失去抵抗力,个个手到擒来。
日本将灭亡
日本天皇登基,按照惯例,凡是外国外交官来朝贺,天皇都要面朝南站在桌子里面。
使臣则在离桌子十米左右的地方向天皇的方向三鞠躬,然后再趋步走到桌前,跟天皇握手,接下来就站到一边。
仪式开始,主持的官员开始一一念各国外交官的名字,听到自己名字的官员依次上前朝贺。
日本民族有个传统习惯,握手都是握右手,握左手就是不礼貌了,当然也并非他们独有,很多所谓的传统都是因循隋唐。
清朝有个驻日参赞叫汪度,或许他是个左撇子,他与天皇握手时过于紧张,伸出了左手,天皇一看不对头,就把手缩了回去。
汪度不知道咋回事,同僚杨枢赶紧去拽了下汪度的右臂,提醒他应该出右手,没料到大殿地面平滑,杨又用力过猛,汪度踩着了大袍子,跌倒在地,各国使节哄堂大笑。
这个故事见诸清朝官员端方的《西洋考察见闻》。
甲午战争前夕,大臣向皇帝上书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强大,中国应该也搞改革,不然会被日本超越。
大臣张佩纶却说,皇上不要忧虑,日本并没有那么可怕,奴才了解的情况恰恰相反。日本不但不会强大,而且即将亡国。
众人闻言皆惊,张佩纶继续不紧不慢地表述:臣子的依据是,日本经济绝对是一团糟,已经没有能力用银子铸币,改用纸币,难道这不是亡国征兆吗?
中堂出洋相
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家当属李鸿章,他不但跟日本多次和谈,还以大清国总理的身份出访过欧洲各国。
1896年3月,李大人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庆典,皇后向李鸿章伸出手来,李大人不懂这是要跟自己吻手,误以为皇后向他要见面礼,急忙将慈禧太后送他的一枚钻戒放在皇后手中。
皇后一脸懵逼将戒指戴上,连忙致谢,再次伸出玉手。
李鸿章心说皇后怎么这样贪心,可是有两手空空,没什么可送,憋得脖子粗脸红,场面非常搞笑。
李中堂在英国出席宴会,咖啡太烫,李鸿章等待不及,就倒入碟子里面,一口一口干掉,宾客见了莫名其妙。
女王怕李鸿章难堪,就学着李鸿章的样子,慢慢“喝咖啡“。
轮到吃西餐了,上来了一道烤鸡,按洋人的规矩,要用刀叉来招呼的,李鸿章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怎么玩,但也不好意思问,只能像在老家一样,一把将烤鸡拿起把鸡腿撕扯下,放入口中,女王又惊得目瞪口呆,身边的宾客出于尊重,也把鸡腿放到了口中。
话说李鸿章的这种直接吃法也给了英国绅士们很大启发,之后他们在面对烤鸡时也放开了手脚,不再拘泥不化。
项羽拿破轮
清朝末期由于多次被动挨打,苦不堪言,也觉得有必要了解外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嘛。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增加外国历史的题目,于是在科举中也出了不少关于外国历史的题目。某年其中一道题目是《论项羽拿破仑》。
考试结束,主考官看了一位考生的文章差点没有气死。
考生答道:
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乎?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非不能也,实不必也。 彼破仑,为何物?其大几许,其高若干?纵或挡道,乌骓但扬蹄,项羽即可过焉,何需下马将其移开,而后再行?岂不多此一举乎。
退万步言,欲将其去之以利行军,然则彼一破仑,百数斤而已,令一、二士卒足以胜之,而何须劳项羽屈主帅之尊躬自动手乎?
于情于理,无乃不合也!
基于上述,余以为:项羽不必拿破仑。
清朝谁吃冰淇淋被笑话了
“光绪年间,李鸿章在俄方的招待酒会上,见盘中的冰激凌冒着白气,以为是冰激凌热得冒气,就向冰激凌吹气为其降温.俄国人见此哈哈大笑,李鸿章十分尴尬,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不久后,李鸿章请俄国使臣吃过桥米线.俄国使臣不知有诈,以为这是一种温热食品,俯身就喝汤,被烫得哇哇直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