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最大功臣是谁?三国时期,长沙地区分别由那些割据势力统治过_长沙_袁绍_太守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张羡 长沙 袁绍 太守

本文目录

  • 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最大功臣是谁
  • 三国时期,长沙地区分别由那些割据势力统治过

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最大功臣是谁

很多人会说是许攸,认为没有他的话,曹操就不会想到偷袭乌巢。也有人说是郭嘉,没有他的“十败十胜论”的话,不会坚定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也有人说是荀彧,他在曹操准备回许都的时候,坚定了曹操和袁绍拼到底的决心。还有人说是关羽,关二爷斩颜良诛文丑,让袁绍的部队士气尽失。

帮助过曹操的人太多太多,但仅仅有这些并不能令曹操击败强大的袁绍,而奇袭乌巢的时候,统领精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曹操自己,实际上曹军中最出色的将领只有一个,就是曹操本人。乌巢的守将淳于琼是曹操的老相识,他们都曾经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和袁绍也曾是好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曹操一直是袁绍的小弟,大哥让打谁,曹操就去打谁。但是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曹操看到了袁绍的多谋少断,看到了袁绍的嫉贤妒能,看到了袁绍的心胸狭窄,取而代之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些没落的世家大族,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我这个他们眼里不入流的阉宦之后,要成为“治世之能臣”。

袁绍很强大,但不过是纸老虎,纵有雄兵百万也没有什么,我都可以战而胜之,这才是曹操最大的底气,人心向背下,袁绍的败局已定,曹操最需要的是决心和时机。而郭嘉和荀彧给了曹操决心,他们的分析丝丝入扣、有理有据,坚定了他战胜袁绍的信念;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让曹操有了勇气和力量,打破了袁绍军不可战胜的神化;而许攸的到来,彻底点中了袁绍的死穴,让曹操有了击败袁绍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怎么办?

曹操决定自己亲自率领五千精锐突袭乌巢,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个仗是为自己打的,其他人都是执行者,最关键的战斗一定要自己指挥,这样才不会留有遗憾,让其他人去,曹操不放心;第二淳于琼是自己的老相识,这个人可不是酒囊饭袋,自己了解他,但淳于琼并不了解曹操,更不知道偷袭乌巢的是曹操本人。

因此,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最大功臣是他自己,没有他的英明决策和身先士卒,就没有官渡之战的最后胜利。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三国时期,长沙地区分别由那些割据势力统治过

大概挼了一下,欢迎交流、指正。三国时期如果从189年(中平六年)董卓进京算起的话,则长沙政局变动如下:

187年,长沙人区星自称将军判乱,割据长沙。后被孙坚平定,朝廷封其为长沙太守,乌程候,时间在190年左右,作为吴国的奠基人此时孙坚据长沙。191年孙坚被刘表所逐,长沙本地豪强苏代自立为长沙太守,不久为刘表平定。自此长沙为刘表所有,刘表先后任命张羡张怿父子、张仲景、韩玄为长沙太守。因张羡死后张怿继立与刘表不和,被刘表所灭。张仲景在202年~205年间为长沙太守。韩玄先投刘表后降曹操最后归刘备,赤壁之战后,长沙为刘备所据,任缪立为太守。

时刘备攻取荆南四郡,命关羽守荆州,后关羽走麦城,吕蒙用计夺荆州后,至此,长沙属吴国管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