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能够战平赵云,为什么被关羽三刀砍死了?三国时期“文丑”的“丑”字到底是哪个字_文丑_关羽_袁绍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文丑 文丑 关羽 袁绍

本文目录

  • 文丑能够战平赵云,为什么被关羽三刀砍死了
  • 三国时期“文丑”的“丑”字到底是哪个字
  • 三国里颜良、华雄、文丑谁更厉害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颜良文丑
  • 颜良和文丑到底谁更厉害为什么
  • 文丑是什么人物,他的武功究竟有多厉害
  • 文丑到底是谁杀的
  • 《三国演义》里面文丑,为什么取名叫文丑,文丑就一定很丑吗为何不叫文俊有何讲究
  • 文丑长得丑吗他为何取丑字为名
  • 三国正史中的颜良文丑是怎么死的

文丑能够战平赵云,为什么被关羽三刀砍死了

文丑和颜良属于《三国演义》中“最冤屈”的武将,这两人也经常被捆绑到一起,就连游戏“三国杀”,这哥俩都是一个武将牌。在小说设定中,这两位的武将水平绝对逼近甚至超过关羽,正常作战情况,没有上百回合,关羽根本拿不下,而且关键时候还可以败回阵中,根本不至于丧命,但是小说中,这两人不仅没撑住,而且几回合就丧命,实在是大大的被罗贯中老先生给黑化了。

颜良文丑,袁绍手下武将的天花板

在颜良文丑正式出场之前,有一个侧面描写,那就是汜水关战华雄,当时关东诸侯接连派出大将,均被华雄斩于马下,当时诸侯大惊,无人敢去应战,而作为盟主的袁绍,更是慨叹,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都不在此,要是有一人在此,必能斩杀华雄。

这句话也奠定了颜良文丑的武力值,绝对能斩杀华雄,并且华雄也只是斩杀了末流武将,只能在关羽手下走几个回合。

河北四庭柱

袁绍手下有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也就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通过这个排名也就能看出颜良文丑的武力值绝对超出张郃高览,属于袁绍手下武将的天花板。

颜良文丑武力值逼近甚至高过关羽

颜良文丑虽然露面不对,但是其出场绝对震撼,尤其是颜良曾20回合速败徐晃,这个战绩极度辉煌,堪比吕布。毕竟徐晃能50回合战平许褚,许褚更是百回合战平马超,徐晃本人晚年更是更战胜关羽,按照这个比较,颜良彼时的武力值逼近关羽,甚至可以超过关羽。

颜良

文丑和颜良捆绑,其武力值应当接近,或者略低于,但是绝对不会差距太远。文丑的战绩之中最为出色的便是战平赵云,虽然当时赵云年纪很小,这个战平有水分,但是也从侧面说明文丑武力值高,绝对不会和关羽差一个量级。

颜良文丑被杀,是被小说黑化

根据《三国志》记载,颜良的确是被关羽所杀。但是颜良的战绩却很少提及,根据小说中颜良的武力值,其被关羽斩杀绝对是黑化。小说中描写,颜良被斩杀是因为上前问话,加之赤兔马太快,来不及做准备,所以被斩杀,颇有小说的意思。

文丑

至于文丑,则是因为兵马已乱,混乱之中又被斩杀。所以这两位名将的死都和武力值无关,而是死于意外,至于原因,那就是既要尊重两人死亡的历史真实,又要塑造关羽的武圣人形象,所以这两位只有被黑化了。

三国时期“文丑”的“丑”字到底是哪个字

谢谢邀请!这个“丑”字不是多音字,有异体字“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他有三个义项:

一,地支第二位。子、丑、寅、卯、辰……

二,醜,①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②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态|出~。

三,戏曲角色,扮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有文丑、武丑区别。也叫小花脸或三花脸。

“文丑”是姓名,“文”是姓,“丑”是名,三国的人名都是两个字,取这个名的时候,“丑”的三个义项,可能选第一个,估计此人是丑时出生,运用时辰来取名,还有纪念意义。还有“丑”指的是牛,力气大的象征,希望长大后力大如牛。如果说运用第二个义项,估计不可能,因为这个义项为贬义,他也没有用“醜”这个字。如果说是戏曲角色。也不可能,文丑是武将,不可能和娱乐一类的艺名匹配,本身就和武丑相对,还不知那时对戏曲角色分得是否这样细微,这样看来,也只能是第一个义项。

三国里颜良、华雄、文丑谁更厉害

谢邀!

民间传唱,三国将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颜良、文丑是排除出了三国六大名将之外,难道是泛泛之辈?不足为奇的人物?从京剧《白马坡》中看出这颜良并非泛泛之辈,而是袁绍军中,数一数二的勇士,当时袁绍命令颜良攻打白马坡的曹军,是所向无敌,杀了宋宪,魏续两员大将,又大败徐晃,砍伤了徐晃之左膀,鲜血直注,弄得众军士大惊失色!曹操曰:“颜良如此英雄,怎么办呀,还有谁可以打得过他呀”!程昱献计,可请关羽出战,乃一箭三雕也:

一,关羽斩杀颜良,袁绍必疑玄德,可借袁绍之手杀了这大耳贼!

二,关羽杀了颜良得罪袁绍,袁绍杀了他的哥哥刘备,关羽必记仇袁绍,与袁誓不两立,从此后关羽将忠心侍曹。

三,如果关羽战败,省了这心了,而玄德也会被袁绍生疑,从此弃而不用,或袁绍生疑过甚,干脆杀了玄德。

这当儿,曹操帐下第一猛将许诸不服曰:“想俺曹营,岂无斩杀颜良之人,俺愿出马,斩杀颜良之首级,献于承相”!许诸冲下土坡,大战颜良,许诸败下,颜良追上土坡,再战,许诸又败…曹操见状急命夏候惇出马护救,双方两战一,仍然抵挡不住颜良,双双败退,可见颜良之武功,并非在许诸、夏候惇两人合力之下。此时曹操急令朱灵、路昭两将接应救护许诸和夏候惇,战无数合,朱灵、路昭被颜良斩于马下,做了屈死鬼!

这颜良武功到底有多强?争议颇大!颜良可20回合战胜徐晃,徐晃50回合与许诸打个平手,而此次许诸、夏候惇两战一而获败,后来加上朱灵、路昭,四战一,而朱灵与路昭却做了颜良的刀下鬼!这颜良真神人也!武功之强可见一斑矣!

三国演义中有”温酒斩华雄”一说,为关羽挣得很高的颜值。可是历史上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东吴孙坚所杀!陈寿的《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寥寥数语便已说清,是东吴孙坚枭华雄等(阳人之战应该在今天的河南汝州一带?),说明并非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是罗贯中先生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将孙坚枭华雄,说成“关羽温酒斩华雄”。既然华雄不是关羽所杀,咱就不用去研究华雄的武功到底有多强了!

文丑呢?文丑的武功应该和颜良差不多,平时大家习惯了将“颜良文丑”联起来叫,可见两人的武功是差不多的,不然不会如此称呼。当时河北武将四庭柱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三国演义》第七回:公孙瓒桥边与文丑交战,战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跑了,文丑急追不舍,公孙瓒弄得丢冠弃甲,狼狈不堪,幸有常山赵子龙从斜刺里杀出,救了公孙瓒,于是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也才打个平手,足以说明文丑武功是十分了得的。其河北四庭柱之一,并非浪得虚名!

可见颜良与文丑的武功不相上下,文丑和赵云有得一比,也是三国之中的名将之一。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颜良文丑

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的河北名将,可以说在河北地界没有对手,但是走出河北地界遇到了关羽,关羽十几个回合就把他俩给斩首了。这只能说明颜良文丑在全国只能算个二流的名将,在河北地区是一流的。

颜良和文丑到底谁更厉害为什么

颜良和文丑到底谁更厉害?答,颜良和文丑都是袁绍的大将,武功不分伯仲,半斤八两,都是被关羽秒杀。

文丑是什么人物,他的武功究竟有多厉害

本初帐下多骁将,河北文丑有雄风。

堂堂虎躯长八尺,赫赫威名震三分。

能以横勇称庭柱,敢恃豪气逐公孙。

雕翎两羽射文远,匹马单枪退公明。

岂是逢敌心胆怯,从来天命不由人。

而今雨落延津渡,石上犹有血沃痕。

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在群雄争霸的汉末乱世中,冀州袁绍的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在官场上世代公卿,四世三公,门人座下遍及天下;袁绍帐下谋士众多,有许攸、田丰、沮授、郭图、审配等;地盘广阔,横据北方,外结乌桓,兵精粮足;更有一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有号称“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有精擅骑兵攻击的麹()义,还有韩猛、淳于琼等战将。

文丑是袁绍麾下武力值排在第二位的猛将(第一名是颜良),书中说他“身长八尺”,和许褚、张飞、赵云是一样高大,生得“面如獬豸(xiè zhì)”(獬豸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独角兽),相貌凶恶。那么以文丑的武艺,在三国猛将排名榜上能够排到第几位呢?咱们就根据他在战场的历次表现来分析一下。

1.冀州城外,关纯、耿武行剌袁绍,文丑立斩关纯;

2.磐河之战,公孙瓒挺槊出阵,文丑迎战,“战不十数合”,公孙瓒不敌败走;

3.公孙瓒麾下四健将围攻,被文丑杀一退三,纷纷逃走;

4.文丑追击公孙瓒,遭到少年赵云的阻截,两人交手,“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5.廷津渡之战,张辽、徐晃双战文丑,文丑一箭射去张辽盔缨,再射倒战马;

6.文丑回马来战,徐晃抡斧截住,两将正在厮杀,文丑后军赶来,徐晃“料敌不过”拔马回阵。

7.关羽杀到,接战文丑,“战不三合”,文丑“心怯绕河而走”,被关羽追上,“脑后一刀”切掉,殒命疆场。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标尺型的武将,这个人就是徐晃。通常情况下,谁若是能够打败徐晃,就能够进入“超级猛将”的行列,也就是前十名。延津渡之战,文丑先射倒张辽,再与徐晃交战,在书中虽未说明具体回合数(嘉靖本为“三十余合”),但从徐晃“料敌不过,拔马而回”的描述来看,文丑的武艺肯定在徐晃之上。而且文丑能够与赵云战“五六十合”而不分胜负,徐晃肯定不具备与赵云抗衡五六十合的实力。所以,以文丑的武力值,足以跻身于三国前十名“超级猛将”的行列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三国武力值排在前十的有:吕布、蜀汉五虎、颜良、文丑、典韦、许褚。那么在这10人中,以文丑的实力又能排在第几位呢?

通过吕布和文丑两人分别与公孙瓒对战的情况来看,吕布是“战不数合”击败公孙瓒,而文丑是“战不十数合”,差着有十合左右呢,两人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根据袁绍的部将排名和战斗效率,文丑的武艺也在颜良之下。

延津渡之战时,文丑先是在乱军中“奋身独战”,又遭到张辽、徐晃的夹攻,射倒张辽后,又与徐晃有过激烈的厮杀,关羽杀到时,文丑是消耗了大量体力的,乍逢关羽这种前三刀极度威猛的力量型战将,战不三合,心惊胆怯也是正常。而文丑的实力明显在关羽之下也是事实。而张飞之悍勇还在关羽之上,文丑更不是其对手。

磐河之战追逐公孙瓒,文丑遇到少年赵云的拦截,双方交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体现了文丑的强悍实力。考虑到当时赵云尚是少年,初次出山,装备、经验和战斗心态都不在巅峰期,而两将的兵器皆是长枪,彼此间有些招数还是能互相防范的。所以打的回合数多些也正常,而文丑的实际战力应在赵云、马超之下。

典韦、许褚是曹魏阵营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两位猛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力量比较大,典韦能独臂擎旗,手中一双大戟重达八十斤,而许褚也有倒拽两牛的神力,他们的武艺与文丑相当,而力量上则是占有优势的。

老将黄忠在长沙一战,硬磕了关羽百余合,被关羽大为赞叹:“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战百余合,全无破绽。”而以文丑与关羽交锋时的表现,可知其实力也明显不及黄忠。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以文丑的武力值,在三国猛将排名榜上足以进入前十,属于“超级猛将”,但也只能是位居末位。但有这样的实力,在那个猛将迭出的纷纭乱世中,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文丑到底是谁杀的

官渡之战,曹操首战告捷,以关羽阵斩袁绍手下头号大将颜良,饮马黄河,大挫袁军锐气,按照常理,本应凭借黄河之险,趁胜与袁绍主力展开决战,可这时曹操却来了个坚壁清野、将黄河沿线白马、延津一带的军民和财物全部迁出,沿黄河向西转移,留一堆空城给袁绍。

曹操很清楚,黄河防线只为迟滞袁绍进攻,适当削弱敌人即可,袁军雄师十万,挡是挡不住的,且千里黄河,处处可渡。曹操如果分兵把口,则实力分散,防不胜防。所以必须退回早已选定的主战场官渡,按原计划打防守反击。

于是,曹操命白马守将刘延与延津守将于禁率大军护送百姓内迁,而自率六百精骑押着那长龙一般的辎重车,好整以暇往西南官渡方向退却。袁绍一看却以为曹操怕自己了,果然率全军主力渡河,不去追杀刘延和于禁,也不去攻打程昱的兖州鄄城,甚至也不直扑官渡、许都,只是一路向西跟在曹操屁股后面紧追不舍,誓要生擒曹操,以报前耻。

曹操当然不是怕袁绍,而是一种主动的战略退却,以重重河流(黄河、济水、官渡水)为阻滞,且战且退,逐次抵抗,并不惜亲自担当诱饵,诱敌深入,分兵游击,从而慢慢磨平敌之锐气,削弱其战力,同时拉长敌之战线与物资补给线,然后再安排力量对此长线进行骚扰、破坏,阻断敌与后方根据地之联系,最后在自己准备已久的内线有利战场上与敌进行决战。若非如此,真要和袁绍在这漫长的黄河防线上对攻,一点破则全军破,大事去矣!这就是兵法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以运动战调动敌人,这才是以少胜多的关键。被动防守则是自寻死路。

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战略家。

所以曹操根本不理袁绍,继续跑,一路跑到延津南面的一座山坡,不跑了,然后下令安营扎寨,收保辎重,就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搂草打兔子,顺便赚一把。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要做到完美的战略退却,要做到:第一、积极退却是为了恢复均势。退却时尽可能保持精神力量,第二、且战且退,缓慢退却,而且不多退一步。第三、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给敌人必要的反击,发动逆袭。

袁绍一看曹操停下来了,便也停了下来,在延津南面安营扎寨。并派出第二号大将文丑率骑兵打头、得力盟军刘备率步兵押后,总共万余步骑全速追击,为爱将颜良报仇雪恨。

图:剪纸,文丑京剧脸谱

曹操此时,正与六百精骑居高临下,看着山下乌龟爬的辎重车,心中十分焦躁,也不知袁军何时追来,便让人登上高橹(又称楼橹,为守城或攻城用的一种大型高台器械)侦查,没多久,上面人喊:“敌五六百骑追至。”曹操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还不够我塞牙缝。

过了会儿,上面人又喊:“追骑越来越多,步兵不可胜数。”

曹操这才点点头:“勿复白。孤知矣!”然后令辎重队全部停下,并解车卸马,马放南山起来。

诸将莫名其妙,赶紧劝:“敌骑甚多!不如急收辎重,还保大营。”只有军师荀攸拈须笑道:“此所以饵敌,如何能收!”曹操看着荀攸,相视会心一笑。

就这么会儿的功夫,文丑率领的五千余先头骑兵已然杀近,诸将皆恐,大呼:“贼至,可上马矣!”曹操却更加散漫,反而双手枕头,躺在了山坡上,充耳不闻那震天的马蹄之声,只是静静的看着蔚蓝蔚蓝的天空,懒洋洋的吐出两个字:“未也。”

图:史书中文丑并无字,图中不知是哪位网友给他取的字,搞笑

又过了会儿,袁军的骑兵终于全数追至,见了漫山遍野的曹军车马,大喜,纷纷跳下马来,乱糟糟四散抢夺。这时曹操才一跃而起,大呼:“可矣。”话音未落已飞身上马,带着六百精骑冲下山坡,纵兵击之,运送辎重的曹洪所率输卒也纷纷抽出兵刃,同时发难,袁军为抢辎重阵势已乱,哪里是养精蓄锐的曹军对手,一下子被冲的东倒西歪,军士竞相奔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图:剪纸关公诛文丑

一阵混乱之后,五千袁军骑兵已死伤殆尽,大将文丑也歪倒在草原上,不知为谁所杀。如果知道是谁,史书必定会有封赏记录,但没有,说明无人认领此功。《三国演义》上说是关羽杀的,这是在给武圣脸上贴金,与正史不符。这文丑,或许也是在乱军中跌落马下、被马匹践踏而死的。这份大功,只能算在曹军总指挥曹操身上了。

《三国演义》里面文丑,为什么取名叫文丑,文丑就一定很丑吗为何不叫文俊有何讲究

文丑,东汉末年,袁绍手下大将,后被曹操杀了。至于文丑的名字,有两种说法。


一是,是指丑时所生的。以前的人,给孩子起名故意起的俗气一点,或是难听一点,是为了孩子好养活。


二是,丑是(酉鬼),生长的比较凶恶的样子。或许是文丑长得的确是很丑很凶恶!

文丑长得丑吗他为何取丑字为名

古代“醜”和“丑”本来就是两个字,一个形容面貌,一个是地支,只是发音相同。简化字后才两者合一的。文丑的长相没记录,但估计作为大将,也不会是小鲜肉。可能很man,不符合主角标准。所以叫这个名字,与相貌无关。可能真像有朋友回答那样,是因为排行老二,也可能是丑时(晚上2点到4点)生的。还可能是东北人。因为按地位来说“丑”就是东北方。

三国正史中的颜良文丑是怎么死的

说起颜良、文丑,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三国演义》中关羽为报答曹操厚待之恩,先后斩杀了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之后才封金挂印,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的故事。

而历史上,关羽只杀了颜良一人而已,文丑则是死在乱军之中。下面我们就分别说一下演义和正史中颜良、文丑之死的区别:

颜良

在演义中,颜良在白马之战杀死宋宪、魏续,击败徐晃以后,曹军众将一时无人再敢出战。曹操无奈之下,只能派人去许昌请关羽来助战。

关羽到来以后,恰逢颜良前来挑战,曹操就他上土山观看。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军容严整,曹操也赞叹不已。关羽却不以为意,说“观之如土鸡瓦犬”。而曹操指颜良给关羽看时,关羽也说他“如插标卖首耳”。

曹操劝他不可轻视,关羽于是奋然上马,提着青龙偃月刀直冲河北军大阵,直奔颜良而去。颜良见关羽冲来,正要问话。却不想关羽马快,已然冲到了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死。

所以在演义中,颜良死的颇为冤枉。

不过在正史上,虽然郭图、淳于琼、颜良在白马围攻东郡太守刘延时,曹操先假意分兵袭击袁军之后,引诱袁军分兵去救。然后自己亲自率军直扑白马。曹军距离白马十几里时,颜良才发觉中计,仓促应战,也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在曹操命关羽、张辽为先锋向袁军发起突击时,颜良是在大军保护之下。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于是策马冲去。袁军众将前来迎击,但是没人能挡住关羽,被关羽一直杀到颜良面前,将他刺死,并斩首级返回。

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所以在正史上,颜良尽管中了曹操的计,不过却是被关羽硬冲进去杀死。关羽杀颜良的过程比演义精彩多了。

文丑

在演义中,颜良死后文丑带兵来为他报仇。曹操故意把粮草放在前面,又放军马在山下吃草,引诱袁军抢夺。然后趁着袁军忙着抢马乱成一团时,再命众将带兵冲杀上去。

文丑军遭到袭击以后大乱,文丑挺身独战,但是手下士兵自相践踏,文丑寡不敌众,只能拨马而走。张辽、徐晃趁势追上上去。不想文丑虽败不乱,先用冷箭射倒张辽,接着返身来战徐晃。

徐晃战不过文丑,只能败走。文丑沿河赶来。不想却遇到了关羽。两人战了三合以后,文丑胆怯不敢再战,拨马绕河而走,被关羽追上杀死。

这一战文丑如果不是心怯的话,那么至少可以和关羽打上一阵,不至于这么快毙命,所以死的也有些憋屈。

而正史上则是颜良死后,曹操率军民撤走,袁绍渡河追击。等到了延津之南,曹操命舍弃辎重,并解鞍放马。文丑与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见了曹军辎重都忙着抢夺,曹操趁机发起猛攻,文丑死在乱军之中。

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

此后曹操退守官渡,而袁绍则驻军阳武,不久关羽就离开曹操,重回刘备麾下。

所以历史上延津之战关羽虽然还在曹操手下,但是文丑却并非他所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