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常常为诸葛亮殚精竭虑未能克复中原而遗憾,也为蜀汉政权未能中兴而叹息。后来慢慢长大,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尽量避免用主观念想带入到这段历史中,导致一个政权的兴起和衰亡的因素很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趣历史今天就军事力量中的骑兵部队做一个对比,看看三国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差异。
首先是曹魏,曹操从起兵参与讨伐董卓之后,组建了一个名为“虎豹骑”的骑兵部队。曹操十分重视这个部队,统领虎豹骑的将领都是曹家族内子弟。曹操之所以开始重视骑兵,是在官渡之战之后,在官渡之战期间,袁绍曾经派遣刘备率领轻骑兵长途奔袭骚扰曹操后方。但是刘备耍了心机,并没有真正与曹军作战,而是借机去荆州联络刘表。
虽说没有受到骑兵远袭的骚扰,但是曹操明白了骑兵在将来战场上的重要作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袁熙和袁尚逃往乌桓,希望借助乌桓的力量抵抗曹操。曹操选择了一个比较隐蔽的行军路线,等乌桓发现曹操之时已不足百里,但是此时乌桓并没有采用一贯的游击战术,而是选择和曹军正面决战。而此时骑兵的正面冲击战术根本无法撼动以步兵为主的推进阵型,乌桓大败,此后曹操收编乌桓骑兵部队,让其参与到之后的战斗中。比如之后对刘表、马超、张鲁的战争,乌桓骑兵都有参与。
再说孙吴这边,当时中国主要出产战马是在北方和西部高原,孙吴所在的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并无马匹产出。但是孙家三代统帅都是很擅长骑马作战的,也很喜欢上阵冲锋,在和刘表的战斗中被黄祖射杀。孙坚起兵之时就擅长骑马杀敌,孙策骑马打猎被刺客刺杀重伤而死。父亲和哥哥都是马上打天下,也都是死在了马背上。所以孙家一直是崇尚骑兵的,孙权指挥战斗时也不止一次想要骑马出战,但是都被部下劝阻,不然很有可能孙家三代都得死在马背上。
孙坚年轻时候担任军官就经常在北方作战,包括平定黄巾军和关西叛军,这些经历也让他熟悉了骑兵作战的技巧。之后孙策继承了这支部队,逐渐向江南发展,而实质上孙吴早期的军队就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军。对于骑兵的战术和运用非常娴熟是正常的。
刘备曾经在江南拜访孙权时,看到江边连绵不断的船只就感叹道:“北人驾马,南人乘舟,果真如此!”孙权听到此话自然是不高兴的,认为刘备是在嘲讽他马术不精,当下亲自拉来一匹马,骑上去一溜烟儿就不见了。
所以孙吴统帅在战术层面是把骑兵运用得很成功的,而且孙权也是打算将其在战略层面也发挥作用。孙权曾打算向北推过淮河,占领徐州地区,这样一来就可以威胁曹操的心脏。但是淮北平原对于骑兵集团军作战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东吴主力仍是以步军和水军为主。吕蒙曾劝说孙权,如果你今天打下了徐州,后面依然还是会丢。就是因为没有适合的部队在淮北平原作战。孙权曾打算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但是到司马炎灭吴,这支部队都未能组建起来,可见当时对于江南地区,骑兵是多么的难得。
最后说蜀汉这边,和曹魏以及孙吴相比,蜀汉君臣则是相当缺乏骑兵的运用经验和重视程度。其一是蜀汉地区没有马匹产地,其二由于蜀汉地形并不适合骑兵作战。刘备托孤之时推荐刘禅读的兵书是《六韬》,但是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对于骑兵的运用非常至少,当时骑兵只是做一些辅助任务,比如侦察和射箭骚扰等。
而到了三国时期,因辽东以及西凉地区的影响。骑兵的战术职能日益重要,在特定地形环境下,已经初步取得了对阵步兵的优势。而蜀汉集团军事思想严重滞后,这也是蜀汉羸弱的原因。不过蜀汉依靠天险能维系数十年,也是因为地形限制了敌对国家骑兵的作用。
诸葛亮保守的性格也是限制骑兵发展的因素,诸葛亮针对曹魏的北伐战争均是步步为营的打法,从来不会冒险用骑兵发挥远程打击的作用,魏延就为此颇有怨言。他曾建议以轻骑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被诸葛亮否决。
单从部队兵种就能看出,缺少骑兵的蜀汉政权对于逐鹿中原匡扶汉室这件事情,的确是太难了。纵观整个三国,在前期军阀割据的时候,骑兵战术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而到了后期,吴蜀的骑兵是因为缺乏战马和地区限制未能发展起来,而魏晋则是因为过于保守,无视北方游牧民族甚至排斥,所以造成了在三国后期,中原骑兵再次衰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