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流的战术日本骑兵之父是如何击败哥萨克骑兵的?古人谈读书中好古是什么意思_骑兵_哥萨克_俄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好古 骑兵 哥萨克 俄军

本文目录

  • 用下流的战术日本骑兵之父是如何击败哥萨克骑兵的
  • 古人谈读书中好古是什么意思
  •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做学问的态度对当今教师有何启发

用下流的战术日本骑兵之父是如何击败哥萨克骑兵的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一说起哥萨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哥萨克的骑兵部队,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哥萨克人的功绩可以说为俄罗斯开疆扩土,它们的功能和坏名声同样突出,它们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由许多民族构成,它们不是一个安身立命的群族,它们过着流浪的生活,它们不喜欢靠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它们喜欢以抢夺为生,它们什么都抢,什么都吃,它们性格豪放野蛮,难于训服,噬杀成性。

在它们眼里最亲的只有战马,从儿时就和战马相伴,真正的马背上的民族。正是由于它们居无定所的特点和高超的骑术以及对马刀的迷恋使它们练就了勇敢顽强的作战能力,俄罗斯从叶卡捷琳娜女皇开始收买哥萨克人为其领土扩张效力,这些哥萨克人为俄罗斯的领土挣夺立下汗马功劳。长时间的争战也为它们赢得了荣耀,能征善战简直成了哥萨克人的代名词。就连拿破仑都赞誉“给我一支哥萨克骑兵,我能征服全世界”。可见当时哥萨克骑兵有多利害。但就是这样的一支能征善战的哥萨克骑兵精英们却败给了并不善于骑兵作战的日本人,而且还是以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阴沟翻船。这是怎么回事?

日俄战争时期,两国骑兵黑沟台会战:1904~1905年的日俄奉天会战中,俄军在旅顺和太平洋舰队被日本打败后,被日军围困在奉天地区,俄为了挽回败局,决定在奉天收拾一下小日本,日本从兵力,火力处于劣势。而发生在黑沟台的俄军(包括哥萨克骑兵)和日本骑兵的战斗却成了这场大会战日本人翻盘的节点。哥萨克骑兵参战部队是米舒钦柯骑兵军(72个骑兵连),日军骑兵为骑兵第一旅团的秋山好古部。从整个黑沟台战役来看,俄军总兵力约10万人,日军 54000人 。
而开战初期日本仅以骑兵第一旅团的秋山好古部8000人警戒宽大正面。这里说明一点,大多数文章都称秋山好古的8000骑兵打败了10万人甚至是11万人的哥萨克骑兵是不正确的,俄军总人数并不到10万人,其中步兵126个营,骑兵162个连。而且俄骑兵并不是一次性的投入,日本骑兵并没有正面对抗哥萨克骑兵。哥萨克骑兵还没接触到日本骑兵就被机枪打垮撤退了,日本的骑兵当时处于步兵作战状态,并没有进行骑兵战斗。而且地点也不是黑沟台,而是沈旦堡。

黑沟台方向俄军并没有骑兵参战,而是在沈旦堡方向从日军左侧穿插过来的哥萨克72个骑兵连被日本阵地上的机枪打垮。哥萨克骑兵兵力约日本骑兵的3倍2.4万人左右,实际少得多,兵力略高于日军。俄军建制雍肿,真正能投入到作战的兵力通常不到70%,有的骑兵连光是缺编就达到30~40%以上。日本骑兵部队并没有只针对哥萨克骑兵作战行动,而是采取固守抵抗整个俄军。俄军派出了米舒钦柯骑兵部队,72个骑兵连,从日军阵地左翼穿插包围日军秋山好古的骑兵驻守阵地,被发现(确切的说是情报泄露,日本历来重视情报,俄军内部内线不少)利用机枪火力对进攻的哥萨克骑兵进行了扫射,把进攻的哥萨克骑兵打残。也就是说,俄军哥萨克骑兵采取了集群冲锋的传统战术,而秋山好古的骑兵并没有和哥萨克骑兵去拼杀比武,否则这8000千日本骑兵根本不是哥萨克骑兵的料,日本也不会取得黑沟战斗的胜利。黑沟战斗属于整个日俄会战沙河战场上的一部分。日军在各战场上死亡人数普遍高于俄方,但日本取得了胜利。

秋山好古的功绩在于对黑沟台整个俄军的对抗了3天,坚持住援军到达:秋山好古被誉为日本的骑兵之父,在黑沟台帅8000骑兵对抗俄军近10万人的包围,并利用机枪打败了冲锋的哥萨克骑兵部分。死守了3天,这是他最大的功绩。使黑沟台战场成为整个日俄会战的转折点。黑沟台战斗也是俄最有利的战斗,等于把胜利拱手让给日本人。在俄军胜利的最后半步,其指挥官库罗帕特金总司令却下达撤退命令,秋山好古成功了,这个成功从重要性来说1%是他的坚持,99%是俄军送给他的,如果俄军指挥官库罗帕特金听从部下的请求,就没有后来的秋山好古了。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古人谈读书中好古是什么意思

古人谈读书中好古意思是古代的人读书做学问喜欢深入研究。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做学问的态度对当今教师有何启发

谢谢邀请。因我从未做过教育工作,不一定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仅就个人理解说点看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语出《论语.述而》。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传承过去的东西,自己不随意创作,不去创新,相信和爱好古代的事物。

对于孔子这种做学问的态度于当今有何启发?我是这样理解的: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农耕时代,信息相对封闭,社会发展缓慢,这种对先贤智慧抱着一种谦虚态度,承接“道统“思想,不求发展创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创新,不求变,必然会跟不上时代潮流,最后被时代淘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