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步兵反制骑兵的经典战例——界桥之战_公孙_袁绍_骑兵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公孙 袁绍 骑兵

熟悉三国的朋友,对于公孙瓒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印象中这哥们也是豪杰一名,曾经一度当过刘大耳朵的好哥哥。

不过,他的结局并不好,最后被袁绍斩首,彻底失去北方霸主的地位。而界桥之战,正是双方爆发的第一场大战。

袁家兄弟先掐起来

说起来,袁绍和公孙瓒都是汉朝的官N代,都是官家大院长大的,俩人原本的关系也不错,可是他们在公元191年,却突然卯上了,成了一对不死不休的冤家。

这是咋回事呢?

这其实,都是地盘惹的祸!

公元190年,为了灭杀国贼董卓,山东诸侯联手猛攻洛阳,名义上是为了兴复汉室,但多数诸侯出工不出力,董卓虽然被赶跑了,但却几乎没人想彻底干掉董国贼,因为大家普遍对失去实质控制的地盘更感兴趣!

所以,公元191年开始,作为名义上诸侯“带头大哥”的袁绍、袁术,首先操刀开始了“切蛋糕”的行动:

公元191年冬,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出兵阳城。可问题是,早在孙坚到来之前,袁绍已经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

按理说,袁绍、袁术是亲哥俩,“你的是袁家的,我的也是袁家的,咱们都是袁家的”,既然豫州刺史已经有人了,袁术就不该再派孙坚再来争抢。可问题是,袁绍、袁术二人同父异母,尤其老大袁绍是庶出,老二袁术是嫡出,袁老二从来都看不上袁老大,所以在抢地盘这件事上——别人的地盘可以不争,但袁老大的必须抢!

袁绍和公孙瓒的仇恨

为了确保抢地盘行动更加顺利,袁术还特地请实力不俗的公孙瓒出手帮忙,公孙瓒也没客气,派遣弟弟公孙越率领一千骑兵领军助阵。

这周昂,在《三国演义》中名不经传,可是守城还真有两把刷子,在孙坚、公孙越的联手进攻下,竟然成功保住了阳城,不但打退了孙坚,还射死了公孙越。

消息传来,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怒不可遏:好你个袁绍,敢杀我弟弟!

说到这里,咱得说公孙瓒的怒火有点莫名其妙:首先,战场之上,刀剑无睛,你派弟弟出征的时候,是要考虑“将军百战死”的风险的,凭什么别人能战死,你公孙瓒的弟弟就不能战死?其次,公孙越也不是亲弟弟,只是从弟,俩人的关系平日里也没见有多好。

其实,袁绍、公孙瓒俩人的仇恨早就拉下了:公元191年初,袁绍曾和公孙瓒联手,给前任冀州牧韩馥下了一个连环套,双方原本约定——事成之后、平分冀州,可是得到冀州之后,袁绍却把公孙瓒拒之门外。

袁绍这个举动,公孙瓒自然是气得牙痒痒,可他和袁绍联手做局这种事,又拿不到台面上说,他就恨死袁绍,也只能忍着!

但是,现在弟弟公孙越死了,那公孙瓒自然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了!

报仇雪恨的公孙瓒

怒火中烧的公孙瓒也不管什么黄巾叛军了,掉头就开始猛揍袁绍。要知道公孙瓒的部署可是久经战阵的白马义从,长年累月在边境跟少数民族玩赛马,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反观袁绍,虽然号称“四世三公”,但此时的他不过是个战场菜鸟,麾下大多是步兵。两相对比,袁绍一上来被揍得灰头土脸。认定“乱世无主”的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

这局面,袁绍能怎么办呢?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军事解决不了的问题,政治解决!为了缓和与公孙瓒的关系,他一面派人找公孙瓒赔礼道歉,一面任命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这样一来,公孙瓒的面子和里子都有了,伸手不打笑脸人,总不至于再为难自己了吧?

诶,袁绍想得不错,但公孙瓒却从来不是省油的灯,他要新仇旧账一起算:公孙范一到渤海,立刻翻脸。此外,公孙瓒还任命: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牧。要知道,青州、兖州现在名义上可都是袁绍的地盘,公孙瓒的做法就是要把袁绍彻底干翻!

随后,公孙瓒更是挥兵南下,大军进驻界桥(今河北威县境内),兵峰直指袁绍的大本营!

谁能挡关?

既然“跪”也没用,袁绍决定自救: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既然你公孙瓒把事情做得这么绝,那就休怪老袁急了乱咬人!

可问题是,老袁现在身边名士不少:荀谌、田丰、沮授、审配、许攸、逢纪等人都已到位,但是冲锋陷阵的名将却几乎一个都没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这些名将,此时要么还是无名小卒,要么还没到老袁身边)。这就尴尬了!

危急时刻,他想到了一个人——麹义!

麹义这哥们在《三国演义》中被赵云一枪刺死,做了赵云出场的背景板,但在正史上,他绝对是个人才——他曾经旗帜鲜明的反对前任老板韩馥,多次以少胜多大败韩馥派来的平叛军队。

有了这种表现,老袁一看,这麹义是人才啊!后来,韩馥被袁绍整倒,麹义也顺理成章入了老袁的麾下。

那么麹义能挡住名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吗?

界桥大战

老袁生怕麹义不能完全胜任,亲自上阵督战。双方在界桥南二十里处,正式交锋。

简单说下双方的兵力:公孙瓒一方大约4万人,其中3万步兵,1万骑兵。这种步骑比例在东汉甚至三国时期,都堪称阵容豪华!而袁绍一方,基本都是步兵,骑兵数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公孙瓒冷笑一声:这阵容,我的骑兵平推过去,就能解决战斗!只见他一声令下,万余骑兵就开始冲锋。

就在骑兵将要冲到袁军阵前时,袁军队伍前突然齐刷刷推出来一堆大木盾!大木盾后面是八百精挑细选的精壮士兵!只见他们死死顶住木盾,硬是抗住了公孙瓒骑兵的冲击!

骑兵冲锋受阻怎么办呢?当然是迂回再冲一次。

可是,麹义根本不给公孙瓒这个机会,他一声令下,木盾后面突然窜出一群长枪手,对着骑兵就是一顿乱捅,与此同时,强弩兵也开始了近距离攒射。

木盾、长枪、强弩,三重打击之下,名震天下的白马义从纷纷落马,全军一片混乱。

公孙瓒也愣了,久居边境的他见惯了骑兵对冲,也看多了骑兵对步兵的单方面屠杀,他从没见过步兵反杀骑兵的案例。关键时刻,这个白马将军大脑一片空白,居然没有下达任何有效的应变命令。这么一来,白马义从更是死伤惨重!连公孙瓒刚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都被麹义斩杀于乱军之中。

注意:在《三国演义》中,此时出面救场的是赵子龙,但在现实中,没人救得了公孙瓒。

终于,公孙瓒的大军打不动了,他选择了撤军,而此时,他此次带出来的白马义从已经损失大半。

而在回撤的路上,又发生了一个几乎改变战局的小插曲:

眼瞅前线战士杀得兴起,荷尔蒙爆满的袁绍也“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抽刀子向前冲杀,可是这哥们一不留神冲过头了,直接脱离大部队冲到了前线。

而就在此时,一支两千人的骑兵发现了他们:居然有人追得这么紧?打他丫的!

只见呼哨一声,这支骑兵部队就把袁绍这几十人等人团团围住。

危急时刻,谋士田丰劝袁绍:老大,要不咱躲躲?你看后面那矮墙不错,要不你委屈一下?

说到此,咱得说一下:如果袁绍听了田丰的劝告,自己躲了,那他属下的几十个人一个也别想活,想想看,你老大都躲了,凭啥小弟给你卖命?

可在这个关键时刻,袁绍突然刚烈得无比“爷们”,他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说完,他从容若定,指挥属下发弩射杀对方骑兵。不得不说,这强弩真是骑兵的克星,几轮攒射之下,居然有不少骑兵落马。

眼看这几十个人也是硬茬子、不好惹,再看后面麹义领着大部队赶来,这帮骑兵也不恋战,居然就这么撤了。本可以改变整个战局的致命机会,就这样被轻易放过了。这也没办法,实在是大家都不认识袁绍长啥样。

后记

界桥之战结束,这是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第一场大战,也是至为关键的一场大战。

此战失败之后,在幽州本就不得人心的公孙瓒,更加无法弹压民间的反对势力;而镇定自若的老袁表现得非常优秀,他更因此战树立了干掉公孙瓒的信心。

当然,这一战表现最出色的还是麹义,他的战术、战法堪称步兵反制骑兵的经典案例,他的身上流露着名将潜质。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彻底改变了界桥之战的胜负,也改变了群雄争霸的历史走向。如果没有他,首先称霸北方的,将大概率是公孙瓒,而不是袁绍,那么三国的故事,将完全是另一幅模样。只是可惜,麹义智商高、情商低,他在不久之后,就因为居功自傲而被杀。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 千秋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