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真的是被江充冤枉的吗?巫蛊之祸真的是一场纯粹的错误吗汉武帝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_汉武帝_公孙_太子

本文目录

  • 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真的是被江充冤枉的吗
  • 巫蛊之祸真的是一场纯粹的错误吗汉武帝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 佞臣江充是造就西汉巫蛊之祸的根本原因吗
  • “巫蛊之祸”和“玄武门之变”哪个更残忍
  •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真的是被江充冤枉的吗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长子,七岁时的他就已经被立为皇太子,成年之后的他更是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民心。但是这样一位英明的太子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而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卫太子刘据是个什么样的人?

汉武帝自登基起十余年内并没有一个儿子,一直到元朔元年,卫子夫才为他生下第一个男孩,那就是刘据。汉武帝异常高兴,还下令让东方朔和枚皋为皇长子刘据的出生作赋。

同时朝中有大臣提议后位空悬,请立皇长子之母卫子夫为皇后。刘据一跃成为了嫡长子,身份更加尊贵了。

刘据开蒙之后,汉武帝为了给他挑选一位好的老师,也是费尽心血。他精挑细选,选择“万石君”石奋之子石庆为太子少傅,又派了一位擅长《公羊》学说的名士来教导他。先后又命严青翟、石德、赵周、周建德为太子刘据授课。可见汉武帝对这个长子十分重视。

刘据性格谦和,对人彬彬有礼,用政也较为宽和。在汉武帝出游时,政务就交给太子刘据处理,汉武帝对于处理结果没有不赞同的。

太子与汉武帝常有意见不同时,常有争执,皇后有时就会劝说太子顺从汉武帝的意思,汉武帝听说皇后的话后,觉得并不正确,反而对太子很是赞赏。太子宽厚正直的性格也让群臣十分信服。

但也让许多奸佞小人对太子十分记恨。这也是太子刘据会陷入“巫蛊之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据为什么会自杀身亡?

因为太子为人正直,所以对那些奸邪小人十分憎恶,这些人害怕太子刘据继位之后,朝堂上将再也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因此便不断制造事端诬陷太子,起初由于太子在汉武帝心目中的形象十分的完美,这些构陷并没有对刘据造成什么损害。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巫蛊之案的发生使刘据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大家也都知道,由于科技不够发达,古代人都比较迷信,汉武帝晚年时生了一场大病,深受汉武帝信任的江充向汉武帝进言,说陛下之所以会生病,是有人在行使巫蛊之术,对您进行了诅咒。汉武帝果真相信了,就派江充主持彻查巫蛊之事。

江充曾与太子刘据素有旧怨,他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江充对太子所居住的东宫进行搜查,在其中挖到了一个人偶娃娃,这可是行使巫蛊之术的重要道具。当然,这都是江充事先安排好的,专门来对付太子刘据。

刘据十分惊恐,但又苦于和汉武帝联系不上,无法解释,又不知汉武帝是死是活,最后选择了起兵自保。汉武帝从江充口中得知太子谋反,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派兵镇压。双方交战,死伤无数,最终太子兵败逃出京城。太子东躲西藏,听闻汉武帝对于参与起兵的人严惩不怠,心中又是惊恐、又是屈辱,所以选择自缢而死。连他的家人也没能保住,全部被杀。

汉武帝真的被蒙蔽了吗?

汉武帝刘彻一生功绩无数,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斗争经验都十分丰富,所以我认为关于江充构陷太子刘据这样一个局,汉武帝应当是看得明明白白,而他却并没有阻止,反而是顺水推舟,成功逼死了太子刘据,足可以证明这都是汉武帝有意而为之。

汉武帝虽然对刘据这个长子十分重视,也十分疼爱,但是却觉得刘据心慈手软,与自己心目中继承人的样子大相径庭,还经常说,太子不像自己。由此可见,刘据虽然占了一个太子的名头,但是并不是汉武帝心中最为满意的继承人。

大家再看看太子刘据倒台的时机,是在大将霍去病和卫青死之后,太子刘据也失去了在朝堂上最为强大一部分支持者。在此之前,卫子夫为皇后把持后宫,霍去病与卫青在朝堂上也是举足轻重,所以汉武帝就算想要废了太子,也要三思而后行。而汉武帝一生雄才伟略,怎么可能愿意受外戚的掣肘?所以太子刘据的位置也是十分尴尬的。

再加上汉武帝在晚年时非常喜欢年轻貌美的钩弋夫人,对钩弋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弗陵也非常疼爱,甚至在临死之前,下令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就是为了防止母强子弱,外戚专权。可见汉武帝对于太子外家势大还是十分忌惮的。因此笔者认为太子刘据最后落得这样一个结局,汉武帝一定是幕后黑手的一样的存在。

可怜太子刘据前半生活的可谓是顺风顺水,后半生却突遭大难,不得善终。虽然在刘据死后,汉武帝为他平反冤案,又严惩了陷害太子的罪魁祸首,导火索江充死了,汉武帝竟将江充的三族给平了。又建立了一座思子宫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与愧疚。但这一系列的行为不过是在堵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为保自己的脸面与声誉而已。都说“天家无父子”,汉武帝也真是够心狠的了。

巫蛊之祸真的是一场纯粹的错误吗汉武帝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引言:

西汉征和元年,年迈的汉武帝正在甘泉宫中休养,近来身体的衰退和求仙问药的失败让花甲之年的汉武帝愈发疲惫。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使这位老人有些昏昏沉沉,不知不觉间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在梦中,武帝发现一群小木偶围在他的身边,嘴里不停的叨念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一边又挥着手中的小木槌敲打汉武帝的头,武帝大声呼救却没有人应答。猛的一下汉武帝从噩梦中惊醒,睡眼惺忪间武帝隐约看到一个蒙面刺客手持宝剑闯入宫中,武帝急得大声呼喊:“快来护驾!有!有刺客!”侍卫们闻风而动,可那刺客却刹那间在武帝面前飘然不见了!

年迈的汉武帝刘彻

经过了这两件事,汉武帝病倒了,给武帝求仙炼药的方士说有人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才导致这些怪事发生。早在武帝即位初年,皇后陈阿娇就因为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而被废,宫廷中人自此之后谈此色变。如今,巫蛊再度来临,让本就疑神疑鬼的汉武帝更加愤怒,武帝一生最大的污点——巫蛊之祸开始了!今天,我们再看这场人为灾难,巫蛊之祸真的是一场纯粹的错误吗?汉武帝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一.多疑者汉武帝——巫蛊的开始

这场恐怖事件在一开始,巫蛊问题并没有展开的那么迅速,但随着汉武帝手下九卿之一的太仆公孙敬声的问题,这让这件事发酵的非常快。

原来,这个公孙敬声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丞相公孙贺,母亲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自己也因为家庭关系做了皇帝的御用司机。从小的娇生惯养让公孙敬声落下一身的坏毛病,以至于他胆大包天到敢挪用京城守备部队北军的军费一千九百万钱。不久事发,公孙敬声被捕入狱,爱子心切的公孙贺为了救儿子的命向汉武帝报告愿意捉拿悍匪朱安世来抵儿子的罪,汉武帝答应了。而公孙贺也不负众望的捉住了朱安世,可公孙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做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朱安世平日里没少搜集皇室公亲的八卦新闻,他为了报复公孙贺,在牢里上书汉武帝,不仅告发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有私情,还说公孙贺父子在家中暗中使用巫蛊之术,掩埋木偶诅咒皇帝,这无疑触碰到汉武帝的禁脔。多疑的汉武帝马上安排人追查,果然在公孙贺家中发现了木偶,公孙贺父子因此被杀,巫蛊之事也因为这起案子迅速扩大。

丞相公孙贺剧照

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汉书.公孙贺传》

在巫蛊事件一开始武帝扮演的是一个多疑者形象。当公孙贺提出用朱安世来换公孙敬声的命时,汉武帝是答应的。但当公孙贺父子触及巫蛊字眼时,武帝的神经立马紧张起来了,在疑心的趋势下搜查了公孙贺的家,并在找到木偶后诛杀公孙贺满门。这说明此时的汉武帝还有理智,只是因为疑心太重一提到巫蛊马上和换了个人似的。

二.杀戮者汉武帝——武帝疯狂,江充借势

在汉武帝处理公孙贺父子巫蛊案这件事上,有一些投机份子看出了汉武帝内心对巫蛊的恐惧,这些投机者中,以江充最为积极。他巧妙的利用了汉武帝的这种心理,有意把巫蛊事件扩大化,引导着汉武帝变成了一个杀戮者,用汉武帝的屠刀来清除自身的障碍,从而引发了武帝晚年父子相残的悲剧。

江充向武帝进言:“想要让陛下的身体好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挖出那些埋在地下的木偶,并把诅咒者全部杀死!”武帝深以为然。于是,江充就开始了他的计划,先从被冷落的妃嫔宫中入手,严刑拷打,逼着他们供出所谓同党,一步步的把祸水引向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向武帝报告诬陷皇后和太子宫中也行巫蛊之术,太子被迫起兵自卫。而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杀红了眼,开始六亲不认,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平叛,逼得太子最终自刎身亡,皇后卫子夫也随即自尽,晚年的汉武帝因为这虚无缥缈的巫蛊搞成了妻死子亡的悲剧,巫蛊之祸也因为太子刘据之死而达到最高峰!

绣衣御史江充剧照

秋七月,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充,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髦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初置城门屯兵。更节加黄旄。御史大夫暴胜之、司直田仁坐失纵,胜之自杀,仁要斩。

——《汉书.武帝纪》

这一时期武帝扮演了一个杀戮者的形象,他被巫蛊蒙住了双眼,以至于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下得去手,受巫蛊之祸冤死者达数万之多,整个国家人心惶惶,巫蛊的破坏程度可见一斑。

三.悔过者汉武帝——痛定思痛,推行新政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疯狂过后,回过神来的汉武帝开始有些清醒。痛失爱子与爱妻的感觉让他心如刀绞。浪子回头金不换,无论你年龄有多大。武帝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而随后壶关三老与田千秋的上书给了汉武帝一个完美的台阶。此时的汉武帝开始痛定思痛,推行新政。

巫蛊之祸对于汉武帝而言是一个契机,在天下百姓经历了数十年对外作战的沉重负担和巫蛊之祸的恐怖后,对于汉武帝晚年推行的新政才会倍感珍惜。同时,武帝做了两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外出巡体察民情的汉武帝亲自下地耕田,这表明挥霍了一生的汉武帝终于开始关注民生,重视发展。随后汉武帝又借桑弘羊上书请求轮台屯田驻兵一事颁布《罪己诏》,希望通过文字手段来挽回那些已经背离大汉王朝的心。

轮台罪己诏

因此后人在评价汉武帝时总爱说秦皇汉武,汉武有秦皇之过,而无秦皇失国之险,就在于汉武帝在他生涯晚期可以刹得住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利用巫蛊所造成的危害,汉武帝顺利的推行了自己的新政,不仅最大程度的弥补了自己的过失,也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汉武帝是一个悔过者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汉子民做出了表率:巫蛊已经过去,未来会更美好!

四.清障者汉武帝——善加利用,为后继之君铺路

由于巫蛊之祸让汉武帝晚年丧子,虽然此时已经清醒并做了最大限度的弥补,但失去后继之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清醒过来的汉武帝是更为可怕的,他要利用这场巫蛊之祸,为后继之君清除障碍。

当他确定了小儿子刘弗陵做继承人之后,一个计划已经在汉武帝心中展开。一方面,汉武帝大力提拔以田千秋,霍光等为首的新兴力量,为后继之君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他还要用巫蛊来处理新君未来的绊脚石。首当其冲的就是丞相刘屈髦与大将军李广利,这二人密谋策划拥立昌邑王刘髆为帝之事汉武帝早已知晓。一个是百官之首的丞相,一个是统兵的大将军,这两个人搞在一起汉武帝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巫蛊言论进行清障。虽然这样造成了李广利率领七万汉军投降匈奴,刘屈髦被杀,但相比于新君顺利登基和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这点代价是值得的,此时的巫蛊之祸在汉武帝眼里已经不再是邪术,而是清障的利器!

李广利剧照

其明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是时,治巫蛊狱急,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奏请案验,罪至大逆不道。有诏载屈氂厨车以徇,要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贰师将军妻子亦收。贰师闻之,降匈奴,宗族遂灭。

——《汉书.刘屈髦传》

此时的汉武帝在巫蛊之祸结束之际转化为一个清障者形象,利用巫蛊之说成功清除掉两个在未来道路上对新君威胁最大的臣子,坏事变成了好事!

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即使是可怕的巫蛊也是这样,关键在于使用他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当巫蛊遇到昏聩的汉武帝时,它便是坏法乱国的邪术,而当他遇到清醒的汉武帝时,它又变成了新政的推手,清障的利器。

就像今天核能一样,如果用于战争,世界上会多出无数个像广岛,长崎一样的悲惨城市,但如果我们合理利用,核能又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正是此理!

佞臣江充是造就西汉巫蛊之祸的根本原因吗

我认为,佞臣江充只不过汉武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真正造成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是汉武帝对卫氏等外戚集团的清洗。

巫蛊之祸起初只是死了公孙贺父子、卫子夫的两个女儿、卫青的儿子卫伉。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支持太子刘据的外戚势力。卫子夫的两个女儿和卫伉就不用说了,公孙贺则是跟随卫青一起征讨的匈奴的大将,他的妻子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孺。

据《史记》记载,公孙贺虽然跟着卫青一起打仗,但是并没有什么战功,但竟然两次封侯,官居丞相。也就是说,在卫青、霍去病死后,刘据的最大支持者就是公孙贺。

汉武帝处死了公孙贺,也就意味着要铲除刘据的势力。具体是想要为刘据继位铺平道路(防止外戚权势过大威胁皇权)还是想要更换太子,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公孙贺一死,刘据在朝中的外戚势力就被铲除了。

关于太子刘据的性格,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性仁恕温谨。而汉武帝一生却喜欢酷吏,为政霸道。所以,刘据在朝中并不受官吏们的支持,公孙贺一死,刘据在朝中就相当于孤立无援,进而加剧党争,原本对皇位无望的皇子们都会对皇位有非分之想。

后来,为了均衡势力,汉武帝就借助江充的手对朝廷进行了一番清洗,这次清洗是不分势力,只要是和巫蛊之术有关的人,全部都被处理了。也就是说,太子的势力没有了,清洗的都是皇子们的势力。

纵观整个事件,我认为:汉武帝是想把刘据背后的外戚势力清洗干净,为刘据即位铺平道路。之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无目清洗,达到势力均衡的目的。只不过,汉武帝算漏了一点,那就是江充借巫蛊案事件对太子的迫害。

“巫蛊之祸”和“玄武门之变”哪个更残忍

答题者鬼山枫语。

巫蛊之祸的残忍和贻害远超玄武门之变。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幕大悲剧。

巫蛊就是巫术咒人,比如做个木头人,写上你的名字,对着扎针或者念咒来致人于死地。《红楼梦》里的马道婆帮赵姨娘治王熙凤和贾宝玉,用剪出来的纸鬼和纸人,写上生辰八字,偷偷放在俩人床上,远远在家念咒,王熙凤和贾宝玉果然精神失常,这就是巫蛊。

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挪用军费,被捕下狱,公孙贺为了替儿子赎罪,就主动请缨捉拿要犯大侠客朱安世。朱安世被抓,立即揭发,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结果公孙贺家族被诛,还连累两位公主和卫青的一个儿子,皆死。

这件事明显是个政治阴谋。

一个侠客,影响力再大,如何能知道巫蛊这种极为隐秘的事?

公孙贺的老婆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公孙贺事件其实是对太子系统的挑战。果然,汉武帝令江充调查巫蛊案,江充趁机构陷太子刘据,刘据冤枉却无力证明清白,于是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派兵镇压,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了。

这件事不仅影响到皇室。当时调查巫蛊的过程中,官吏百姓相互指责揭发,连累而死的人有几万,中间又有多少人受苦就不得而知了。事后,汉武帝逐渐发现了巫蛊案中的很多不实和构陷,才知道太子刘据是被迫起兵,想到培养多年的接班人不幸惨死,心怒难平,于是开始清算,将江充灭门,丞相刘屈氂为首的很多人被处死或者自杀。

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受到牵连,兵败匈奴后有国难回,只好投降。

巫蛊之祸中无数人受到牵连,死者数万,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场莫须有的冤案。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时期的皇家内斗。

秦王李世民战功卓著,势力强大,太子李建成心不自安,于是和弟弟李元吉合谋要除掉李世民。李世民为了自保,在玄武门抢先下手,除掉李建成的势力,夺了皇位。这场争斗是在上层完成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族就此覆灭。

李世民事后宣布罪名只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身上,其他人等不予追究。

巫蛊之祸已经波及到下层百姓,连累的人太多,无辜而死者数万,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悲剧,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西汉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玄武门之变影响只限于上层,范围不大,更没有造成社会动荡,反而开启了贞观之治。

说到此处,答案已经分明。

【关注鬼山枫语,走进广阔历史】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汉武帝6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29岁才有的长子刘据。相比较十几岁就做父亲的其他帝王们而言,汉武帝可谓是“老来得子。”因此,武帝备感欣慰,加上同卫子夫正处于浓情蜜意之期,所以没多久就确立刘据为太子。

但是,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太久,以致于刘据已过中年,并且儿孙满堂,却于皇位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如此一来,必然会“夜长梦多”、横生变故。原因很简单,汉武帝不止刘据一个儿子,而围绕皇嗣位置的竞争向来残酷无情。更何况,自从舅舅卫青去世后,刘据背后的势力在逐渐瓦解。

所以,表面上看,刘据的太子之位安若磐石,实际上是危如累卵。好在汉武帝总是以一副“非刘据不传位”的姿态示人,如此才阻挡了一部分人觊觎的目光。然而,汉武帝真的是非刘据不传位吗?其实未必。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的儿子概况

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即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少子刘弗陵。

其中刘据为皇后卫子夫所生;刘闳为王夫人所生;刘旦、刘胥同为李姬所生;刘髆为李夫人所生;刘弗陵母为赵婕妤。

其中,在汉武帝众子当中,齐王刘闳英年早逝,刘弗陵尚年幼,所以其他人都有角逐太子之位的资格。因此,各个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特别是武帝晚年,属昌邑王刘髆的实力最强。因为他有两大靠山,一个是舅舅、二师将军李广利,另一个就是丞相刘屈氂。李广利被汉武帝委以重任,刘屈氂则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也就是汉武帝的侄子。但刘屈氂同李广利如死党一般,走得最近。

(卫子夫剧照)

而此时的刘据倒显得形单影只,实力单薄,原因是:一、舅舅卫青已经去世;二、母亲卫子夫年老色弛,已不受汉武帝宠幸;三、姨夫公孙贺一家及卫青一部分后人均获罪被诛。所以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忠实敦厚的朝臣还能勉强为刘据呐喊站队。既然刘据陷入孤立无援,那么遭人算计已成必然,而汉武帝的态度犹为重要。

汉武帝的态度

刘据之所以遭人算计,其实同汉武帝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因为汉武帝连年征战、四处用兵,加上个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刘据主张还百姓休养生息,停止对外的扩张。但汉武帝的治国为政理念恰好同刘据相反。如此一来,刘据同汉武帝便在政见上产生分歧,以致于渐渐受到冷落。

后来,汉武帝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立刻把刘据推向更尴尬、艰难的境地。

一年,汉武帝巡游途经赵地河间,当地官员为奉承汉武帝,于是故意导演了一出“献美”的戏。官员说,此地有一赵家女子从小双拳紧握,从未有人能掰开过。

武帝好奇,于是驾临该户人家。见到神奇女子后,汉武帝轻轻一掰,小女子双手马上展开,并且露于手心一对精美玉钩。而小女子又生得艳若桃花,武帝即刻笑纳,后赐封婕妤。也就是著名的“钩弋夫人。”

赵婕妤怀孕14个月,生儿子刘弗陵。传说尧母怀胎14个月生下尧,因此汉武帝将赵婕妤的宫殿命名为“尧母门”。尧为“五帝”之一,武帝此举,等于是向人传递了一个传位于刘弗陵的信号。

(钩弋夫人)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考虑李夫人之子刘髆呢?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汉武帝向来对外戚有抵触情绪。所以李广利等人越是积极,结果事与愿违,刘髆在汉武帝心中凉得也越快。因此,正是由于汉武同太子刘据关系的微妙变化、及青睐幼子刘弗陵的举动,让刘据的威严扫地,更遭来一些人争相踩踏、算计。

算计刘据的人

可能是墙倒众人推吧,首先对刘据发难的人是黄门苏文及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其实所谓的“黄门”不过是汉武帝的侍从,同太监的性质相差无几。而正是由于他们能靠近武帝的原因,所以便有了污蔑刘据的便利条件。

一日,刘据入宫探望母亲卫子夫,由于呆的时间久了一些。苏文便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 。武帝非常生气,于是往太子宫邸追加二百名宫女。刘据明白缘由后,痛恨苏文。不久,苏文又指使常融告密,说听说武帝生病,刘据喜形于色、笑逐颜开。后幸亏武帝查实,常融完全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所以怒斩常融。

(江充剧照左)

其次,刘屈氂、李广利等人也是阴刘据的一类人,只不过他们不敢大张旗鼓罢了。因为只有刘据倒台,才能扶刘髆上位,他们在等待机会。

再则,对刘据下手的人就是江充等人。江充是著名的酷吏,专门充当汉武帝打击奢靡极欲皇亲贵胄们的工具。而江充为讨武帝欢心,所以一向“秉公办事”,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因此,自然难免同太子刘据产生一些冲突。而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一旦刘据即位,于江充便是世界末日。所以江充在汉武帝的有生之年必须将刘据扳倒,方可性命无虞、前途无忧。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续拿“巫蛊”做文章。

巫蛊之祸始末

其实,让刘据身死名裂的巫蛊之祸是汉朝巫蛊之乱的发酵期。因为,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已经查实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阳石公主(武帝女儿)、卫亢(卫青长子)等人行巫蛊诅咒自己的罪证,涉事人员全部被处死。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江充蛊惑汉武帝说,宫中邪气很重,还有巫蛊作祟。为了使汉武帝相信,江充还找来胡人巫师一起忽悠。巫师的说辞同江充大同小异,而武帝总感觉自己精神恍惚,百病缠身,于是很快相信二人的胡话。接下来,汉武帝便派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彻查巫蛊。

江充几个人沆瀣一气,活干的很卖力,皇宫被翻了个底朝天后,终于“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桐木刻的小人儿与写在丝帛上的诅咒。刘据根本没有埋过这些“蛊物”,但百口莫辩。况且汉武帝尚在甘泉宫调养,刘据本想当面辩解,奈何江充横加阻拦。

迫于无奈,刘据只好听从老师石德的建义,假传皇命,将江充及胡巫捕杀。随后,刘据调发母亲的宫廷卫队守备宫门。而一些不清楚内幕的人纷纷扬言太子要造反,于是引起长安城内一片混乱。这时黄门苏文趁乱逃出京城,到甘泉宫面见汉武帝,说刘据有作乱迹象。

起初武帝并不相信,于是派使者召太子来问话。但使者不敢入城,转而回报说太子已经造反。此时,丞相刘屈氂一面向人禀报太子谋反,一面惊慌失措地逃离京城。此时,汉武帝终于相信儿子谋反,于是下诏命刘屈氂带兵平叛。

刘据寡不敌众,只好矫诏释放监狱囚徒,同刘屈氂军队对抗。之后,刘据又四处“调兵遣将”,结果征集来的胡人部队被武帝的侍郎马通截流。于是刘据又持符节到北营军营请护北军使者任安出兵,结果任安闭门不出。万般无奈,刘据又强行组织市民同刘屈氂对抗,双方会战五天,血流成河。最终,刘据兵败逃亡,后被逼杀于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一农户家之中。

残害太子刘据那些人的下场

刘据去世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汉武帝才有所醒悟,于是派人彻查巫蛊之祸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结果,证实刘据是被冤枉,完全是江充蓄意栽赃、逼迫陷害。而江充及胡巫之前已经被刘据杀死,于是汉武帝下令灭江充全族。黄门苏文则被置于横桥上活活烧死。另外,凡是对太子动过武的人一律满门抄斩。甚至连举兵观望的任安及放刘据出城的田仁也一同腰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内者令郭穰告发刘屈氂夫人用巫蛊诅咒武帝,并且还揭露了刘屈氂同李广利背后策划拥刘髆为帝的内幕。汉武帝下令调查,结果情况属实。刘屈氂被腰斩,家人被枭首示众。李广利叛逃匈奴,其宗族被灭。总之,曾经同刘据直接或间接有过节的人均被武帝杀的一个不剩。

巫蛊之乱,前后有数十万人被无辜杀害,俨然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斯人已去,汉武帝万般悔恨,然而能让他遥相凭吊的只有耸立在京城的一座思子台与孤悬于湖县的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