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宫廷争斗总出现呢?西汉巫蛊之祸和唐朝安史之乱谁更惨烈_汉武帝_太子_公孙

本文目录

  • 巫蛊之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宫廷争斗总出现呢
  • 西汉巫蛊之祸和唐朝安史之乱谁更惨烈
  •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 汉武帝经历了两次巫蛊之祸,为何前后态度大不相同
  • 汉朝大侠朱安世是如何引发“巫蛊之祸”的
  •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巫蛊之祸
  • 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牵连了多少人
  •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灭了刘氏三族才肯罢休
  •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刘屈氂平定“巫蛊之祸”有功,最后为何会被腰斩
  • 汉武帝太子刘据如果不杀江充,任由巫蛊案发展下去,结局会如何

巫蛊之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宫廷争斗总出现呢

在巫蛊之祸的上半场,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自杀之后,参与进军长安和抓捕太子刘据的人都获得了封赏,有五个人被封了侯爵,但在汉武帝去世之前,他们全都死了。公元前90年三月,就在刘据自杀7个月之后,汉武帝发动了最后一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攻势,这次出征的有三个将军,分别是李广利、商丘成和马通,其中商丘成和马通因为参与进攻太子而被封了侯。就在他们出征的时候,有一个叫郭穰的宦官向汉武帝举报,说丞相刘屈鼇夫妻俩经常用巫术诅咒皇帝,而且他们还和李广利一起举行祭祀,想让昌邑王刘成为皇帝。

一、参与巫蛊之祸的人几乎都死了

最后,司法部门追查的结果是不仅郭穰的举报确有其事,而且就在三月份李广利出发的时候,李广利还在渭河桥上对刘屈鼇说过,希望刘屈鼇尽快请求汉武帝立昌邑王刘为太子,李广利就是刘餺的亲舅舅,刘屈鼇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然后在这一年的六月,刘屈嫠两口子就被处死了,李广利留在长安的家人也受到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后来李广利投降了匈奴,他的家人也被族诛。

从这一年开始,巫蛊之祸上半场被封侯的五个人,因为各种原因或者被处死或者自杀,到汉武帝去世之前都死光了,包括昌邑王刘髆和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也死了。而且陪同江充搜查太子宫的宦官苏文在处死刘屈鼇的同一年,也被烧死在渭河桥,已经死了的江充也被夷三族。

二、关于巫蛊之祸的起因,最有可能的两种说法

从这些人的结局出发,从古至今,巫蛊之祸被开发出了无数个版本的阴谋论,其中有两个说法影响最大,第一种说法是“巫蛊之祸是汉武帝的计划”。汉武帝为了保证自己喜欢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所以就利用巫蛊事件,把太子和卫氏家族以及昌邑王刘髆全部赶尽杀绝。

汉武帝活到成年的儿子有六个,分别是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最小的是刘弗陵。到巫蛊之祸发生的公元前91年,齐王刘闳已经死了,刘博在今天的山东菏泽做昌邑王,刘旦在今天的北京做燕王,刘胥在今天的扬州做广陵王。到巫蛊之祸爆发,在汉武帝身边的除了已经37岁而且做了30年太子的刘据,就只有3岁的刘弗陵。

刘据是汉武帝29岁的时候才有的第一个儿子,七岁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就让他学习《公羊传》和《谷梁传》,成年之后,汉武帝让他自由地培养自己的势力,外出巡幸时,也都让刘据监国处理政务。后来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开始宠幸其他人,也陆续有了更多的儿子。《资治通鉴》里说,汉武帝觉得刘据个性比较软弱,不像自己,所以两人关系不太好,不过翻遍《汉书》,也找不到他们父子关系产生裂痕的记录,一直到巫蛊之祸爆发,刘据仍然有监国的权利。

对于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髆,不管是《汉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找不到汉武帝对他的态度,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汉书》明确记录他们兄弟俩因为犯法不受汉武帝的喜欢,最小的刘弗陵据说是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所生,到巫蛊之祸爆发的时候才3岁。后来太子刘据、昌邑王刘髆先后死去,汉武帝才经常对别入说“刘弗陵像自己”。

关于巫蛊之祸真相的第二种说法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汉武帝为了给太子刘据解除外戚的威胁,就利用巫蛊事件打压卫氏家族,昌邑王集团就趁机先利用江充攻击太子刘据,逼迫刘据发动政变,然后利用国家的力量除掉太子集团,钩弋夫人再通过宦官势力,引导汉武帝除掉昌邑王集团,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刘弗陵成为太子。事后汉武帝察觉了整个阴谋,所以相关人等都被处死。

巫蛊之祸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阴谋论,其实还有很多疑点,但不管是《汉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是说江充诋毁太子,并没有说是江充在太子宫埋了人偶。太子刘据死了以后,丞相田千秋亲自主持了对巫蛊的发掘工作,在兰台也挖出了人偶,兰台是朝廷存放档案和图书的地方。有一种说法是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因此被杀的。那太子宫的人偶到底是谁埋的?是江充?是太子?还是第三方势力?巫蛊之祸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些疑问到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完全说清楚了。对于这些历史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其实汉代巫蛊之祸也好,唐代玄武门之变也罢,这些纷繁复杂的政治事件,他们的矛盾起源反而是相对简单的,这就是政治的宫廷化。从一万年前算起,人类的发展历史总的来说是族群的数量越来越少,单个族群的规模越来越大,从部落到民族,再从民族到国家,人的力量越来越集中,为了对庞大的群体进行管理,人类创造了各种规则和制度。为了维护规则和制度,又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和机构,那谁又来协调这些组织和机构呢?为此,人类又创造了一个超越一切组织和机构的最高仲裁者,这就是皇帝。

结束语

皇帝是人们为了国家专门设置的一个系统,人们通过这个系统来组织和调节一个国家的运作,并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利益的分配。因此各种各样的势力、各种各样的人都想通过对皇帝施加影响,来间接地获取对国家的控制,获取各种各样的权利和利益,而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在皇帝的身边寻找利益代言人。如果这个代言人将来也能成为皇帝,那就更好了。在皇权体制下,最高权力的更替只能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进行,所谓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一般都会表现为皇室成员之间的个人矛盾,当这样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当皇室成员的个人野心和背后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充分叠加,一幕幕萧墙祸起的宫闱惨变,就要开始上演了。父子相残也好,兄弟相杀也罢,他们首先是各自集团的带头大哥,然后才是别人的父亲、儿子或者兄弟。所以在我们翻阅历史的时候,无论什么朝代,总能看到宫廷里的各种算计和尔虞我诈。其实宫廷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场所,本来就是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交换和妥协的地方,尔虞我诈只是它的正常表现。

西汉巫蛊之祸和唐朝安史之乱谁更惨烈

显然是安史之乱,二者可以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政治生涯的污点,而安史之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伤疤,一个是帝王家事,一个是举国之殇,无论是伤亡人数还是历史影响,二者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件!

巫蛊之祸

话说汉武帝在执政后期,由于年纪的增长,和多年的劳累,以至于身体机能下降,老眼昏花,且愈发的暴虐多疑。

当时,长安城风行巫蛊之术,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扎小人儿。而因此引发的祸案时有发生,牵连甚广,甚至连王室公主也被株连,所以汉武帝对于巫蛊之术尤为痛恨。

巫蛊之祸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发生的!

当时汉武帝估计是年纪大了的缘故,经常做噩梦,精神恍惚。而宠臣江充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的。汉武帝大怒,便令江充彻查此事。

江充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搜捕,凡事那些迷信巫蛊的人,不管有没有犯事儿,全都抓起来,严刑拷问。短短数月,因此而冤死狱中的百姓达到了数万人,全国上下,皆人人自危。

而更厉害的是,江充由于和太子刘据不和,恐其继位之后会找自己算账,便趁机栽赃陷害。指使巫师向汉武帝称:“宫中有蛊气,不将这蛊气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会好。”并在后宫与太子宫中搜出木头人。

种种迹象都将矛头指向太子!太子刘据自知此时辩解已经无用,便起兵清君侧,诛杀江充。这无疑是犯了皇家大忌,毕竟皇帝陛下还在,你太子不经过他同意便动兵戈,这怎么说都是要造反,

结果姜还是老的辣,汉武帝调兵将太子刘据镇压。皇后卫子夫和刘据相继自杀,太子一族几乎被屠杀殆尽,只余下尚在襁褓之中的皇曾孙刘病已一人独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刘病已在因缘巧合之下,最后坐上了皇位,是为汉宣帝。

总得来看,巫蛊之祸,牵连着甚广,前前后后死了数十万人,特别是父子相残的事件更是家门不幸,这也成为了汉武帝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污点,为后人所诟病。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即唐天宝十四年,唐胡人将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誓师,起兵反唐。

安禄山尽起三镇之兵,浩浩荡荡数十万,由西向东而来,烟尘千里,鼓噪震地,一场决定唐朝生死存亡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是时,大唐王朝外紧内松,海内承平日久,各地驻军都很少经历过战争,更别说老百姓了。所以,面对叛军,唐军毫无抵抗之力。是故,但凡范阳兵至,皆望风瓦解,风声鹤唳!

最终洛阳,长安接连陷落,君储逃亡,玄宗入蜀地避祸,太子于灵武登基,天下大乱,大唐王朝危在旦夕。

好在天不灭唐朝,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临危受命,忠心为主,最终击败叛军,平定祸乱。

不过,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开始由盛转衰,再不复当年之荣光。特别是其藩镇割据的局面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而这场长达八年的动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有诗云:“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

所以,论惨烈程度,无疑是安史之乱要高出许多。

如何看待汉朝的巫蛊之祸

古代的科技不发达,许多现象都不知道前因后果,就只能依靠迷信来解释。巫蛊也是一种迷信,得了什么病,老是治不好,就怀疑有人用巫蛊害自己。同样,想害一个人,没有其他的办法,巫蛊之术就成了既隐蔽、风险又低的方法。

汉朝就特别盛行巫蛊之术,贫民中用巫蛊之术的人多不多我们不得而知,但西汉皇室却是丛出不穷。汉武帝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用巫蛊之术害人而被废的。汉武帝晚期,大规模的巫蛊事件更是导至太子被害,几万百姓因此被诛杀得惨剧。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皇后也是因巫蛊事件被废。巫蛊成了后宫争风吃醋的手段,甚至成了朝堂上各种权力角逐的工具。至于巫蛊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我认为大部分应该都是子虚乌有),用巫蛊害人是否真的有用,已经没有人关心了!

题主所说的巫蛊之祸,指的就是汉武帝晚期那场牵扯人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巫蛊事件。一开始被诛杀的全都是皇后卫子夫的外戚势力,所以我认为巫蛊之祸的制造者应该是针对太子刘据的一方势力,而结果也正如他们所愿太子刘据自杀,太子一家被诛,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孙子刘询活了下来。

汉武帝晚年多灾病,性格也变的多疑、残暴,身体一有不好,就怀疑有人用巫蛊害他。这一点正好被有心之人利用了。事件刚开始在征和元年(前92年),时居九卿太仆的公孙敬声擅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被下了大狱。这公孙敬声是公孙贺与皇后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的儿子,知道儿子出事后,时任丞相的公孙贺就上书汉武帝,愿意去逮捕当时的“阳陵大侠”朱安世为儿子赎罪,汉武帝答应了。公孙贺好不容易逮到了朱安世,准备换儿子出来,却不想被朱安世诬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诅咒天子。汉武帝大怒,派人把公孙贺也下狱,并于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在狱中处死了公孙父子俩。四月,因巫蛊事件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等人先后被处死。其实这个事情是有诸多疑点的,公孙贺抓了朱安世,朱安世立马就告发了他的儿子,让人一下就想到他有可能是借机报复,这本就不该轻信。他告发的又是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合谋诅咒天子,这就更不可信了,因为臣子、兄弟、甚至儿子都有可能诅咒天子,女儿怎么会诅咒父亲呢?父亲就是没了,她又得不到皇位,于她只是有害无益啊!但当时的汉武帝就像是被迷了心智一样,楞是相信了,还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外孙。事后,又派官吏严查百姓中有没有诅咒天子的事件,百姓非常害怕,相互揭发,由此被冤死的百姓有数万人。
阳石公主

如果公孙一家是被冤枉的,那么是被谁设计陷害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公孙贺死后,谁是受益的人呢?公孙贺死后,汉武帝封刘屈氂为左丞相。刘屈氂之前并没说有什么能耐和功劳,只是涿郡太守,却突然被提拔为左丞相。而且他是汉武帝哥哥刘胜的儿子,西汉因为七国之乱,对宗室的权力都是限制的,很少委以重任。刘屈氂做为西汉宗室又没什么大的功劳却被任命为左丞相,显然是有汉武帝非常信任的人举荐,谁呢?当然是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因为他们俩是儿女亲家,关系亲厚,而李广利又是汉武帝儿子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这就看出来玄机了吧!实际上李广利战绩平平,跟卫青、霍去病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很多人也说若是卫青、霍去病还在世,根本就不会有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也不会落得个自杀的下场!但是当时的朝堂上,卫青、霍去病早已去逝,唯一的太子势力就是公孙贺,公孙贺父子死后,刘据的外戚势力基本上被清零,他的地位也就汲汲可危了。

果然到七月,江充诬陷太子刘据诅咒汉武帝,刘据想自辩不能,无奈起兵自保,先后杀了韩说、江充等人。刘屈氂奉命平叛,与刘据在长安城血战五日,最后太子不敌,逃往湖县,最后自杀。

元和三年(前90年),经过调查许多的巫蛊之事都是假的,汉武帝也猜到了太子刘据起兵的不得已,心里很懊悔。这时郎官田千秋又上书为太子申冤,汉武帝趁机诛杀了诬陷太子的人,还建了思子宫寄托对儿子的哀思。而此时的刘屈氂和李广利却盘算着怎么能让刘髆当上太子,又有人查出刘屈氂的妻子让巫师诅咒汉武帝。于是汉武帝杀了刘屈氂全家,李广利闻讯投降了匈奴,被诛全族。

巫蛊之祸使汉武帝失去了一位有能力又善良仁厚的继承人,至使他晚年没有合适儿子可立,无奈立了年仅六岁的幼子弗陵为太子,为西汉的江山增加了许多危险因素。但所幸后来刘据的孙子刘询继位,创造了“孝宣中兴”的盛世!

汉武帝经历了两次巫蛊之祸,为何前后态度大不相同

态度为何不同?因为发生“巫蛊之祸”的原因的性质不同呀!

第一次:刘彻独宠卫子夫导致皇后嫉妒,找来巫师诅咒卫子夫。

结果:罢免皇后之位,杀了巫师楚服。

第二次:江充陷害太子造反

结果:太子、卫子夫自杀

第一次巫蛊之祸的发生直接原因是由陈阿娇利用巫蛊术诅咒卫子夫,但根本愿意就是刘彻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往深处了说就是“陈阿娇太爱刘彻了”。所以这就导致刘彻的愧疚感很深,再加上陈阿娇又是刘彻的小表妹,青梅竹马,更是不忍心痛下杀手了。

第二次就不同了,刘彻以为太子是在造反。造反呀,每一个皇帝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造反意味着自己可能小命不保、皇位不保、江山不保,生死存亡之际,哪管得了那么多,再加上又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弑父弑君,多大的罪名呀!先定罪了再说。

以上刘彻前后处理“巫蛊之祸”手段不同的原因!

至于刘彻对这两次态度不同的原因嘛,我只能说刘刘彻可能是一个比较重情重义的人?

第一次巫蛊之祸,青梅竹马没死,心爱之人没死,不用伤心难过。第二次最爱的女人死了,最爱的儿子也死了,还是被自己的不信任害死了,刘彻能不伤心难过吗?

汉朝大侠朱安世是如何引发“巫蛊之祸”的

汉朝的大侠并不等于金庸笔下的侠客,也算上水泊梁山的好汉,而是目无法纪的莽夫。

朱安世何许人也?鸡鸣狗盗之雄耳!此人功夫了得、身轻如燕,翻墙入院如履平地。为了显摆他的一身本领,经常偷偷潜入皇宫大内,而且宫内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被他尽收眼底。

一日,汉武帝小憩之后,站在建章宫殿四处眺望,远远看见一人手持宝剑,大摇大摆地走入中龙华门。武帝大怒,急命侍卫擒拿此贼,没想到此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之夭夭。后来武帝命人继续搜查十多天,还把长安城翻了个底朝天,结果一无所获,仿佛人间蒸发。此人便是号称“阳陵大侠”的朱安世。

由于抓不到朱安世,武帝甚是恼火,一肚子怒气没处发泄,正好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撞上了武帝的枪口。如按辈分算,公孙敬声应该喊武帝为姨夫,因为他的母亲就是卫子夫的姐姐。正是由于沾了皇亲国戚的光,也仗着父亲的权势,公孙敬声飞扬跋扈、目无法度,后来不但与表妹阳石公主私通,还贪污挪用军费。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于是公孙敬声遭人检举,武帝下令,将其锒铛入狱。至于被谁检举,从后来巫蛊之乱的整个过程来看,应该是酷吏江充所为,而幕后的操纵者就是二师将军李广利和宰相刘屈氂。因为自从卫青死后,太子刘据就失去了靠山,而李广利想趁机为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刘髆争取太子之位。江充则暗中为钩弋夫人服务,因为钩弋夫人也想为自己的儿子刘弗陵争夺太子之位。于是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之下,卫家势力就成了众矢之的。

为了替儿子赎罪,公孙贺主动请缨抓捕朱安世,武帝准许。公孙贺本不是什么大才,虽然也出征过匈奴,只不过是滥竽充数。可能是由于救子心切而激发了他的潜能,没过多久就将朱安世抓获。

朱安世下狱后,为了报复公孙贺,随后向武帝上书,不但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之事抖了出来,还告发公孙敬声对武帝行巫蛊之术。武帝下令彻查,结果真的在朱安世指明的地点挖出了诅咒武帝的木偶。最终公孙贺父子在狱中被拷打致死,武帝又诛其全家,而参与巫蛊的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及卫青长子卫伉都被处死。于是酷吏江允觉得有机可乘,奏请武帝扩大清查范围,经武帝允许后,江允将太子刘据列为重点目标而大做文章。于是西汉历史上充满血雨腥风的巫蛊之乱由此展开。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产生巫蛊之祸

首先明确,巫蛊之祸是一定会发生的。

巫蛊之祸,指发生在汉武帝执政后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其结果之惨烈、影响之深远史无前例。因此事,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自杀,其后代除刚出生的刘询外皆死,门客被杀光;卫青长子卫伉被杀,卫氏势力被肃清;三公之一,御史大夫暴胜之自杀;整个事件直接或间接砍了几万人的脑袋,数位两千石高官被腰斩、烧死。

先简述下整个巫蛊之祸,共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大盗朱安世状告当时的宰相之子、前太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埋藏木偶人,诅咒武帝。该事件最终导致公孙父子死于狱中,家族并灭。牵连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被杀(此时卫青、霍去病已死)。卫氏在朝堂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第二阶段为江充因事与太子交恶,趁调查巫蛊之案构陷太子刘据。太子唯恐被杀,趁武帝行驾甘泉宫之时,伙同其老师石德及门客先下手为强,矫诏杀死江充和按道侯韩说一干人等。伙同自己的生母、皇后卫子夫,起兵控制都城长安。太监苏文逃出长安,告知武帝太子造反,武帝派使者召见太子,但使者未进长安就折返,言说太子造反为实。

第三阶段为武帝委任宰相刘屈氂领兵并征发三辅各军团击败刘据于长乐宫外。据记载刘据在逃跑途中自杀,造反势力被清算。

第四阶段为田千秋上奏武帝为刘据鸣冤,在武帝的支持下,该事件被重新判定。江充满门抄斩,苏文被烧死。曾在太子逃走过程中对其施加刀兵之人,满门抄斩。另特修一座思子宫,又在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台,缅怀太子。

事件看似简单,但稍加分析却满是疑点。首先是第一阶段巫蛊惩治之严厉。汉武帝的首个皇后陈阿娇(金屋藏娇的娇)也曾犯巫蛊之案,但仅是废黜,并移居长门宫。第二是太子的无能。刘据任太子三十年,出事前曾暂代武帝行政,这样的政治资本事发时为何无任何高级官员支持?第三是刘据占据长安后为何不马上进攻甘泉宫?第四是为什么直到刘据死前所有人都在极力把事情闹大?疑点之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探求底层矛盾主体就可理清事情的脉络。

第一阶段的矛盾主体是以卫氏为首的军功集团和武帝的矛盾。 先分析下势力对比:皇后是卫子夫,军功集团以卫氏为核心,宰相公孙贺的老婆是卫子夫的姐姐。若武帝一死,现状和刘邦死后的吕氏何其相似!所以,为了继任者的平稳掌权,汉武帝一定会肃清卫氏。这个时候武帝不见得是为了打击刘据,就像立刘弗陵为储君但杀其母钩戈夫人不是为了打击刘弗陵一样。

第二阶段的矛盾主体为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与江充的矛盾。 随着卫氏覆灭,宰相换人,刘据的政治羽翼已基本被翦除。且江充和刘据、卫子夫母子本身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时江充正在查巫蛊案,矛头直指太子。这种矛盾极易被阴谋集团所利用(阴谋集团是谁后续会讲),为求自保刘据必然要杀江充,但江充此时是武帝的使者,且合法手段必然会被阴谋集团所阻止,所以一定要用非常手段。但如果杀了江充,刘据就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他不趁机造反,大概率会被废。如果他被废,此时已六十岁的卫子夫欠缺自保能力。如果他不想被废,那只能造反。考虑汉武帝这个时候不在都城,造反有京城武备、裹挟官僚集团、皇后等诸多优势,所以刘据选择了造反。但当他召集群臣表达“皇帝在甘泉宫生病被奸臣困住,我要去清君侧”的时候,阴谋集团浮出水面,此阴谋集团就是官僚集团。无一人响应刘据,京城马上传出太子造反的传言。从刘据起兵之时领兵的是其老师石德及门客,也能印证这一点,刘据真的无人可用。在没有办法控制官僚集团的时候,刘据手里的兵就只有卫子夫控制下的部分宫禁卫军和临时征召的囚徒和百姓。这个时候刘据就基本注定失败了。

第三阶段,官僚集团终于从编剧变成了演员。如果刘据还想造反,那么他应该马上直扑甘泉宫控制武帝,但是刘据没有。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他暂时打不过,需要扩充军力;第二种是他知道必败,希望武帝给他个机会。 如果是第一种,近在眼前的北军军团都不受刘据号令,指望临时征发的百姓和囚徒能打的过装备精良的三辅军团?拖下去的实力对比必然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如果刘据此时仍然想造反,那么不管打不打的过,都要立即发兵甘泉宫。刘据既然没有那么做,那就说明他此时已明白自己无力与武帝对抗。且此时武帝并不想杀他,因为如果要杀他不需要派使者召见太子,甚至不需要召集周边各军团,甘泉宫此时的守备力量就不是刘据能抗衡的,但此时官僚集团想杀刘据。官僚集团想杀刘据的原因较为复杂:刘据造反初期这帮人没有帮他,如果刘据登大位可能会报复;其次是此时的政界领袖刘屈氂和军界领袖李广利都与刘据血缘关系较远;还有就是刘据主张与民生息,而此时的高级爵位仍必须军功获得,与官僚集团的利益出口不符。加上种种其他原因,官僚集团选择落井下石。因此官僚集团一遍遍的向武帝明确刘据就是造反了,以便让武帝下定决心干掉自己的儿子。后来的结果就注定了。

刘据正史记载是自杀,但就算他被活捉,官僚集团也不会让他活着见到武帝,因为刘据必须死。从刘据死前追捕之人被武帝灭门一事可以推断,武帝也怀疑刘据可能不是自杀。 武帝不是傻子,相反直到老死他老人家依然十分睿智和理性。所以等他想明白这件事之后,马上腰斩当时的宰相、官僚集团首领也是实际领兵平乱的刘屈氂。理由是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其夫人有诅咒武帝的行为。作者不禁纳闷,这种事汉武帝要怎么知道?借他俩几个胆子敢商量这种事?要知道李广利在得知全家被捕宰相被杀之时,领重兵在外,不光没敢兵逼武帝,甚至希望立不世之功以保命。武帝的气场强大如斯,如果他俩真的敢干这事,那一定是嫌命太长了。 在权利的斗争中没有人的性命贵过草芥。从汉武帝对刘据的追思可看出,刘据的死对汉武帝的打击确实很大,也想明白了自己儿子当时的处境,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汉武帝的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牵连了多少人

巫蛊事件早在汉武帝即位初期就曾经发生过。我们知道,卫子夫先前只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个婢女,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被招进宫中,给汉武帝生下了三女一男。这对不能生育的陈皇后阿娇来说是个莫大的威协,她便指使女巫将木偶人埋入地下,来“咒死“卫子夫。汉武帝查实此事后,处死了女巫首犯,相连诛杀三百余人,废了陈皇后。

大规模的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晚年。它最初是由时任丞相的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的案件引发的。

公孙贺之妻君孺是卫子夫的姐姐。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仗着这种关系,骄奢不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发后被汉武帝下了监狱。此时汉武帝正在追捕逃犯朱安世。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将朱安世迅速促拿归案。但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武帝,说公孙敬声和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卫皇后所生)私通,还揭发了公孙贺父子在皇帝的驰道上埋木偶人及诅咒武帝的阴谋活动。结果公孙贺一家全部被诛,被处死罪的还有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以及阳石公主。至于被牵连的宫女,处死的更达百人之多。

另外,赵国邯郸有个叫江充的人,其妹嫁给了赵太子,他也因此受到赵王的赏识。可是不久,赵太子怀疑江充将自己与父亲侧室私通之事告诉了赵王,便想除掉江充,江充闻讯逃到长安,向朝廷告发了赵太子的罪恶,汉武帝便抓捕了赵太子,他虽幸免一死,但丢掉了太子之位。江充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被任命为水衡都尉,负责管理上林苑。

有一天,汉武帝恍惚看见有一个带剑的男子闯入了建章宫,就下令严搜,结果长安闭城搜了11天,也没抓到刺客,却搜出了许多用作“巫蛊“的木头人。江充便打着皇帝的旗号,找来胡巫,到处挖开地面,寻找埋在土里的木偶人。抓捕的人经严刑逼供,便胡乱招供,就这样,江充以莫须有的巫蛊之罪先后杀了无数的无幸百姓。

后来,江充带人搜查了卫太子刘据的东宫,而且也挖出了桐木人!

卫太子见在自己宫内挖出了木头人,非常害怕,一时无计可施,便不得不铤而走险。卫太子便以汉武帝使者的身伤传诏逮捕了江充等人,并亲手斩杀了江充。在卫皇后的帮助下,用马车装运了武器库的兵器,调集长乐宫的卫土,又向留守长安的丞相刘屈犛发兵攻击。

两军在长乐宫西阙下相遇,激战五日,双方死亡数千人。此后,丞相兵力得到补充,太子兵败,逃出长安后上吊自杀,随同太子的皇孙两人也同时遇害。

接着,汉武帝下令收回卫皇后印绶,卫皇后被迫自杀;另外,太子正妃、大子之子、以及太子之女皇女孙及其丈夫,均一并致死。只有太子的一个刚生下来数月的孙子,下于狱中,没被杀害,他就是日后的汉宣帝。

另外,随太子起兵的官员,都以造反罪全族抄斩,而跟太子造反的一般士卒,则被充军敦煌。

自从汉武帝开巫蛊之祸先河后,后世因巫蛊而罹罪者,不胜枚举。可见,巫蛊之祸流毒深远。

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要灭了刘氏三族才肯罢休

汉武帝灭刘氏家族数万人,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起因是因为巫蛊之祸。晚年的汉武帝身体很不好,一直认为可能有人在害自己,刚好这时候宰相公孙贺的儿子因为犯罪被抓了。公孙贺的老婆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喜欢杀人,前面的几个宰相都先后被杀害了。由于死亡率非常高,公孙贺在被任命位宰相的时候都被吓哭了,可是汉武帝依然还是让他做了宰相。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公孙贺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果然巫蛊之祸爆发的时候,公孙贺丢了性命。

汉武帝判处了公孙贺的儿子死罪,在汉朝的时候死罪是可以用功劳或者钱财抵罪的,公孙贺的儿子犯罪比较重,只能用功劳来抵罪。公孙贺想要救回来自己的儿子,于是交出来了被隐匿起来的豪强朱安世,以求能够给自己的儿子赎罪。

朱安世是汉朝时期的一个黑社会性质的人,此人犯罪记录很多,汉武帝长期通缉却抓不到他。朱安世消息灵通,知道很多公孙贺家族的事情,被抓后朱安世竟然反咬一口。将公孙贺的儿子和皇帝女儿有私情的事情供了出来,还诬告他们用巫蛊谋害皇帝。汉武帝知道消息之后果然大怒,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和公孙贺全家,卫青的后代也有一大部分被杀,并且牵连了一大批刘氏家族的权贵。这件事远没有结束,公孙贺被杀只是巫蛊之祸的开始,随着江充的介入,巫蛊之祸从一个小问题,逐渐影响到了整个长安。

江充诈称现在朝廷里面和刘氏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想要谋害皇帝,汉武帝经常身体不好,竟然信以为真。于是这些大臣和刘氏宗族之间都相互揭发,有仇的两个人互相告发,前前后后牵连进去了几万人,这些人都被汉武帝全部杀死了。这一次屠杀过后,江充没有罢休的意思,他见到太子对自己不满意,干脆诬陷到了太子的头上。

江充带人去搜索太子的宫殿,然后诬陷太子诅咒汉武帝。太子想要找汉武帝解释,但是这时候的汉武帝已经被江充迷惑了双眼,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太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亲自杀死了江充。当时长安城里面分为两股势力,太子有卫氏的支持,皇帝有自己的一帮幕僚。太子眼看解释不通,不想坐以待毙,干脆起兵造反了。太子起兵造反,就造成了长安城内的刘氏家族分成了两派。双方长安混战了五天的时间,前后死亡的人多达数万人,最终太子战败自杀。在混乱中,太子全家都被杀害,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

太子的家族尚且如此,其他皇亲国戚更加不能幸免。在长安居住的多是达官贵人,皇帝的亲属近臣,这些人都在这次混战中受到了牵连。在战争结束后,汉武帝又杀了数万人才结束纷乱。巫蛊之乱前后死亡的人数不下于十万人,连皇后和太子也都先后身亡,长安的刘氏家族几乎损失殆尽。而这一次变乱起源于一个平民豪强朱安世,却影响巨大,不亚于朱元璋时期的胡蓝之狱。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刘屈氂平定“巫蛊之祸”有功,最后为何会被腰斩

谢谢邀请!这次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时的第三次了,也是最厉害的一次。前两次的巫蛊的事,使得年老有病的汉武帝越来越多怀疑有人用巫蛊之术来害自己。这时有个叫江充的人,这个人是邯郸人,曾经出使过西域,回来回来后封为绣衣使者。因为一次太子家奴的事得罪了太子刘据!江充看汉武帝年纪已高,怕太子继位后杀害自己!于是,就给在城外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进馋言,说你病重是巫蛊在做崇!汉武帝听信了他的话。责令他查办巫蛊之案。江充就趁机大肆刑讯逼供,使人诬陷太子。因为这次的巫蛊之祸获罪的有近万人至多。江充猜透汉武帝得心事,投其所好说宫中有巫蛊之气。汉武帝命人挖地。江充趁机在太子宫中埋了木偶!。太子知道江充害自己,就和卫太后商议,杀死了江充!一直在城外的汉武帝一时信息不是很灵通。一时间长安城里都传开了太子造反的信息!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大怒,命令丞相刘屈耗起兵攻打长安。太子无奈抵抗不行逃亡中被围困杀死,为皇后也已经被赐自尽!大约一年后,几位有名士和大臣上书汉武帝,讲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汉武帝终于明白了,可是,自己最喜欢的太子儿子已经死了,卫太后也死了!汉武帝于是下令诛杀所有的与案有关的人,丞相刘屈耗因为参与诛杀太子被腰斩!并下令修相思台以寄托思念太子之情!

汉武帝太子刘据如果不杀江充,任由巫蛊案发展下去,结局会如何

卫太子如果不杀江充,想知道结局会怎样,就不得不提及他的老头子刘彻!因为汉武帝刘彻是手握卫太子七寸的人!只有了解了刘彻,才能理顺刘据的结局。

一、刘彻继位背景概述

北方匈奴之患由来已久,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西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的和亲,都足以说明北方匈奴的强悍!刘彻立储之前,则经历了胞姐和亲之辱,亲人的分离,可以说深深的刺痛了幼年刘彻的心灵!立储之后,景帝命太傅弃琴棋书画而专授刘彻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同时把汉匈关系作为军事课程的重点,可想而知,这样的刘彻,脑子里充斥了什么!

二、刘彻把对匈战略作为基本国策

刘彻继位之初,因受制于窦老太太,只能暗地里练兵,研讨对匈战术战法,以待时机!后在平定南方闽越叛乱中,因其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最终获得窦老太太认可,获得大汉兵权,从此,脱缰的野马奔向讨伐匈奴的大道,一发而不可收!在讨伐匈奴的道路上,卫家功不可没。客观的说,若没卫家,刘彻的对匈作战进度,起码要推迟20年!

三、大树遮阴,刘据立储

刘据被立为太子的具体细节原因,想必只有汉武帝自己知道。但综合各方史料分析,年幼的刘据被立为太子,应当是权宜之计!原因如下:

第一,刘据被立为太子时,尚年幼,且无出众之处,不同于刘彻当年,小小年纪便被景帝赏识!本人猜测,仅仅是念及卫青军功,且对匈作战需要倚仗卫青,刘彻为稳定卫家,抱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心态而作出的决定。

第二,为了避免日后诸皇子争储酿成惨剧,也是为了稳定朝廷人心,早立太子,有利于稳定朝廷内部局势,便于集中精力讨伐匈奴!

凭借汉武帝的智慧,上述两点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四、巫蛊之祸,反抗失败

刘据性情敦厚,心系百姓,对匈作战几十年,经济严重衰退,民不聊生,太子多次表达要养民生息,缓和汉匈关系,遭武帝不满,多次怒言“子不类父”。

恰逢钩弋夫人引荐江湖术士江充,武帝用江充惩治不法行为。因霍去病、卫青均已离世,此时的卫家已没有了靠山。一日,太子座驾因马受惊错行车道被江充拦下受罚,导致上朝迟到,从此事件可以看出,太子遇事优柔寡断,缺少临机决断的魄力,刘彻得知原委后,大赞江充,实际上就是表达对太子的严重不满!此后,江充在钩弋夫人的授意下,展开了针对卫家的巫蛊阴谋!

卫太子刘据为了自保,斩杀江充,举兵反抗,逃亡途中自杀,卫家惨淡退出了历史舞台!

五、独家观点

纵观汉武帝刘彻一生,志在灭匈,杀伐决断,冷酷无情,雄韬伟略,开拓西域,创立了汉文化的根本,是千年一遇的帝王!都说汉武帝晚年昏聩,导致卫太子惨死,其实不然。他应该是担心刘据继位,定会推翻其对匈国策,再加上几十年的观察,刘据的确不适合继承大统,难以掌控大局。只是碍于卫家的功劳,不便直接废黜刘据。恰巧江充出现了。

试想,如果没看透汉武帝的心思,那江充有几个胆量敢把矛头直指太子?

即使没有江充之流,汉武帝也会借用其他人扳倒太子。但有一点汉武帝没料到:平日性情敦厚的太子竟然起兵,兵败自杀!汉武帝可能仅仅是想换个太子,未曾想取其性命!

如果刘彻想保刘据,他手里有的是止暴制乱的办法,只是扳倒太子的决心已久!汉武帝临死前,赐死钩弋夫人,指定托孤之臣等等重大决策来看,他并未昏聩!

按照题主假设,倘若卫太子不斩杀江充,任由巫蛊之祸发展,最终会被江充逮捕入狱,永无出头之日!因为汉武帝早受够了缺少血气的太子!

尊敬的读者:您认为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