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为什么被称为三国两汉?征集两汉到三国时期有南阳管辖过襄阳隆中(阿头山)的史料_汉中_两汉_东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两汉三国 汉中 两汉 东汉

本文目录

  • 汉中为什么被称为三国两汉
  • 征集两汉到三国时期有南阳管辖过襄阳隆中(阿头山)的史料
  • 两汉三国指的是什么
  • 为何说两汉其实并不属于一个朝代
  • 上联:两汉三国东西晋,如何对下联
  • 两汉外战,三国之战哪个更精彩
  • 400多年大汉朝的灭亡,如何分裂为乱世三国

汉中为什么被称为三国两汉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赛夺得冠军。颁奖仪式上,女排姑娘们正开心领奖。背后看台上的几个观众突然打出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标语。这是一个偶然事件,现在我们不讨论这个事件的是非对错,只说“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瞬间就火爆了世界。

汉上老家,中华福地,名不虚传。

两汉:西汉、东汉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及至秦末,项羽率领义军把强大的秦朝掀翻了,自封西楚霸王,把斩蛇起义的刘邦封为汉中王,汉中就成了刘邦最早的地盘。后楚汉争霸,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在垓下打败了项羽,一场旷日持久的楚汉之争降下帷幕。

刘邦建立起了汉朝,定都长安(西安),长安在西,称为西汉。后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洛阳在东,称为东汉。西汉在前,又叫前汉,东汉在后,又叫后汉。

古汉台,西汉刘邦行宫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坛

位于留坝紫柏山的张良庙

三国:魏、蜀、吴

东汉结束后,魏蜀吴三国争霸,汉中又成为蜀国和魏国争斗的主战场。

蜀魏之间的汉中之战是影响三国局势的一场经典战役。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持续达2年之久,在这期间,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赵子龙汉水之战击退曹军,刘备自立汉中王,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题衮雪”,“鸡肋斩杨修”, “萧何月下追韩信”,都发生在汉中。

武侯祠

曹操书写于石门的”衮雪“

汉中还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

张骞墓

蔡伦墓

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封定远侯(定远即汉中镇巴县),世称“班定远”。

镇巴县班侯园

在汉中,以两汉三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大致罗列如下:

古汉台、张良庙、拜将坛、武侯祠、武侯墓、张骞墓、蔡伦墓、马超墓祠、褒斜栈道、石门摩崖石刻汉魏十三品等等,不胜枚举。

汉中博物馆展出的石门摩崖石刻

汉中七道

汉中是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最早的“天府之国”。

也是崇山峻岭中一个世外桃源,汉中北达关中,南往成都,共有七条赫赫有名的古道相通,这在我国其它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这七条古道分别是:

北四道:陈仓道、褒斜道、傥洛道、子午道,这四道穿过秦岭联通着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

南三道:金牛道直抵成都,米仓道到川东巴中,荔枝道可达重庆涪陵。

因此,汉中历史上最出名最辉煌的时期就是这一时期。汉中用“两汉三国”来来宣传自己,是最为恰当不过的。

真美汉中

汉中北倚秦岭,南靠巴山,是一个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盆地,也是我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是”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四大国宝”的乐园。

汉中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汉中的油菜花海、城固桔园、黎坪风景区、佛坪熊猫谷、宁强青木川、华阳古镇、西乡午子山、南郑龙头山、镇巴玉溶洞、略阳五龙洞以及世界级的汉中天坑群等,自然美景数不胜数。

油菜花海

城固桔园

黎坪之秋

佛坪熊猫谷

青木川古镇

华阳古镇

西乡午子山

南郑龙头山

镇巴玉溶洞

略阳五龙洞

汉中天坑群

征集两汉到三国时期有南阳管辖过襄阳隆中(阿头山)的史料

昭明镇改名襄樊市,襄樊市2010年又改名襄阳市!今襄阳汉时叫北津戍不叫襄阳!在南朝时叫雍州!汉古襄阳在今襄阳南去60里欧庙邹湾襄阳村!考古发掘在今襄阳城挖不出汉文化遗址!今襄阳是刘表的墓地!刘表的墓和自巳荆州治所在同一地方,阴宅与阳宅共一处!今襄阳城是假襄阳!今襄阳隆中是朱藩王的墓地改造的!

两汉三国指的是什么

两汉是西汉和东汉。三国是魏蜀吴。

两汉时期即汉朝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汉朝(前202—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 ,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东汉是西汉的继续,继承了西汉二百余年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成果。它的建立意味着“汉德”复兴,而在东汉人看来,“汉德”就是“尧德”,亦即《公羊》家所阐述的《春秋》之道。它定都洛阳,是西汉后期出现的政治重心东移趋势的结果。

使汉朝终于跳出了以关中为本位的政治格局,进一步摆脱了军国主义体制和法治传统的束缚,为《公羊》家重新拨乱反正、重建汉家制度提供了机会。它吸收了西汉的经验教训,对元帝至新莽的改制运动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受其影响,东汉统治者一度效法宣帝,兴起严猛苛刻之风,但这不是东汉政治的主流。相比之下,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儒学士大夫集团对《春秋》三家之学,对儒家的两种政治主张,作出了最后的抉择,使《公羊》学重新获得独尊地位。

在《公羊》学的影响下,东汉的政策重心始终在内而不在外。对外坚持“务广德”,反对“务广地”,没发动过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对内虽在章帝时一度恢复盐铁、均输等制,但很快又废除了。坚持《公羊》家的太平标准、反对制礼作乐的呼声占有压倒优势。

法律进一步儒家化,循吏作风也更加普及,强调“以义正我”的“以德化民”之术日益成为儒学士大夫的自觉行动。这一切都使得东汉一朝在大量沿用西汉制度的同时,又表现出与西汉明显不同的特色。

为何说两汉其实并不属于一个朝代

这个问题,不同的史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从血缘关系的存续和传承上来讲,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是西汉皇族的一个分支春陵侯家族的子孙,刘秀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创立了一个新的朝代,而是“光复”了汉朝,他自始自终,都以汉宣帝的继承人自居,继位后,也尊汉宣帝为中宗。所谓的东西两汉,也是后世人为的区别,当时并无此种说法。所以从官方的角度来讲,两汉确实属于一个朝代。

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是一个朝代的。这种观点并非主流观点,现仅就两汉的区别,作一些解答。

1、开国皇帝不同: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2、国都不同:西汉定都长安,在西。东汉定都洛阳,在东。

3、两汉之间在时间上是有断层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这中间的隔了一个王莽新朝(公元9年——23年)

4、刘秀虽是刘邦九世孙,也以汉宣帝继承人自居,但历经九世传承,刘秀所在的春陵家族,其血缘关系与直系皇族的关系已经隔得很远了。

上联:两汉三国东西晋,如何对下联

“上联:两汉三国东西晋”。介绍了三个时期的朝代划分,即“两汉”为东汉西汉;“三国”为魏、蜀、吴;“晋”分为西晋、东晋。

“下联:一朝两都南北京”。是“大明朝”一朝,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建都在南方的南京,明成祖迁都在北方的北京。

两汉外战,三国之战哪个更精彩

孙子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两汉和三国之战都存在精彩外战,这些外战意义很大,影响深远。三国之战的内战很频繁,但是内战还是少发生为好,破坏性特大,不利于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像曹操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闻。”一片萧条凄惨景色。

对一个国家来讲,有些外战不得不打,打仗要死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外战对国家发展有影响,可能当时人作出了一定牺牲,但是对后世人有益,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感。

一般来说,外战将领更易被后人认可尊敬,万古流芳。

两汉外战非常精彩,战后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三国之战也存在外战,也取得不错战果。这些外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两汉的外战

1、反击匈奴的战争

西汉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对匈奴作战中表现出色,奠定了古今名将地位。

匈奴是游牧民族,有着天然强大的战斗力,经常侵扰汉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反击,在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率领下,对匈奴进行沉重打击,基本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危胁。

东汉时期南匈奴内附。窦固、窦宪、耿秉、耿夔、耿恭等率联军打击北匈奴,导致北匈奴西迁消失。

2、汉武帝时期对南越、闽越国、夜郎国、滇国、卫满朝鲜一系列行动,壮大了国威,扩大了领土。

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了南越国,汉武帝时期南越国反叛,汉武帝派路博德、杨仆等率军消灭南越。

海南省海口市有伏波将军祠,是纪念西汉路博徳和东汉马援两位伏波将军收复海南岛有功,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受人敬仰。

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北越葱岭、西南通云贵,征服大宛,奠定中华疆域版图。

3、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汉元帝时期甘延寿、陈汤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宣扬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理念,是对意图侵害汉朝国家利益的敌对国家或势力的严正警告,体现了国威、军威,对后世也有深刻、深远的影响。

东汉时期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西域经营三十多年维护边疆统一的故事感人至深。

4、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很好解决了边疆问题。

曹魏政权对外族的战争,据史料统计:大小共有34战,其中32胜1败1平。消灭了乌桓,平定了鲜卑,打残了高句丽。

白狼山之战胜,曹操率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鲜卑族后来崛起,建立了强大北魏王朝,但是三国时期被曹魏彻底控制住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没有成功,可是曹魏大将毌丘俭二征高句丽,大获全胜,捣毁高句丽国都丸都城,使其很长时间不能恢复。

蜀汉对外征战最明显的就是征服南蛮地区后,诸葛亮民族政策很成功,使西南地区疆土,得到了大力的开拓,正式归属王化。

东吴以海外地区的开发力度为特点。最具代表的性的就是:公元230年,孙权派曾遣将军卫温、 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登陆夷州(台湾),孙吴军队在夷州驻扎了一年时间,后因军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陆。这是国家对台湾活动最早记录。

两汉和三国时期外战获胜,维护了边疆稳定,保护了农耕民族经济发展,使汉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以后抵御外族入侵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之间的交战情况

魏、蜀、吴三国之间互相竞争,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人才辈出,为了一些利益目的也不断进行战争。

诸葛亮、姜维对曹魏政权的北伐,东吴和曹魏之间的战争,规模大的战争有蜀汉和东吴的夷陵之战、东吴和曹魏合肥之战、曹魏灭蜀之战、西晋灭东吴的统一战争。东汉末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是那时期三国没有建立,就不考虑了。三国之间交战很精彩,涌现出了许多出色将帅和精彩的战法。

诸葛亮、司马懿、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姜维、吕蒙、陆逊、陆抗、甘宁、张辽、张颌、邓艾、毋丘俭、田豫等等都是战争中涌现出名将。

400多年大汉朝的灭亡,如何分裂为乱世三国

汉朝后期,从桓帝开始,皇帝特别宠信宦官。到灵帝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导致宦官专权现象极为严重,最著名的有“十常侍“,即十个手握朝政大权的太监,其中有个叫张让的还被皇帝称为“阿父“。朝廷正直大臣大都遭到排挤,打压,甚至被迫害至死。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朝纲失纪,天下大乱,农民起义蜂拥而起。其中最著名的有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领导的黄巾起义。在朝廷内部,灵帝死后到献帝,大臣们意识到臣官之祸严重,欲除之,于是又引发了宦官与朝臣以及朝廷内外的各种纷争,经过一番角逐,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