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去过苏北,苏北到底是怎样的?淮安有机会成为江苏省的省会吗为什么_淮安_汉中_徐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杨淮 怎样 淮安 汉中 徐州

本文目录

  • 我没去过苏北,苏北到底是怎样的
  • 淮安有机会成为江苏省的省会吗为什么
  • 和杨淮表记比较像的隶书碑刻有哪些
  • 山东哪些东西最好吃
  • “汉中是汉人的老家”,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我没去过苏北,苏北到底是怎样的

国庆节去了淮安,徐州两地,玩兼考察。

先说苏北整体观感吧.苏北虽是江苏相对落后的地方,但其发展水平远超于其他省份平均水平,更秒杀中西部绝大多数城市。我敢说其城建水平吊打山东、河南、河北的80%的城市,什么保定、邯郸、沧州、聊城、济宁、开封、新乡之流,城市面貌和淮安、徐州相比,就像是县城和地级市的差距。

下面重点说说淮安和徐州。

先说淮安
一座城建逆天的四线城市。高铁站出来就是环城高架,而且形成闭环。

有国内运营最好的“现代有轨电车”,没有之一。不像其他城市的现代有轨电车都变成郊区的老年观光车了,大连长春那种“古代电车”就更别拿出来秀了。淮安的有轨电车竟然可以在市中心运行,上座率和整点率非常高,而且根本让你感觉不到有等红灯,因为站台就在十字路口,红绿灯掐好了电车进出的时间点,最后一个乘客上完车,车门一关,绿灯就亮了。这个真的很神奇,让乘客感觉运行十分顺畅。电车乘务员服务也特别好,这就是城市窗口该有的样子。

从选择建设有轨电车而不是地铁上,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很经济务实。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只有地铁的1/4,对于没有那么多人口的中小城市,一个个争相攀比建地铁,就等着财政揭不开锅吧。

再说市容,城市很整洁,即便清江浦老城区里,楼虽然旧些,街道都很干净。交通秩序非常好,电瓶车老老实实排队,看不见闯红灯的。公园特别多,尤其到了新城区“生态新城”,大面积的绿地、河渠、公共设施。非常漂亮。让人感觉这是一座很精致的城市。

再说文化,虽然淮安地处淮河以北,但是这里是典型的南方文化,鱼米之乡,说江淮官话(仔细听可以听懂80%),人都长得比较清瘦。淮扬菜也挺不错的。

再说未来发展趋势,淮安是规划中的苏北高铁中心枢纽城市,徐盐、淮扬镇、连淮、宁淮、京沪二线等多条高铁在此交汇(主要是淮安东站),地位和前景都很好。

再说房价,大部分1万出头,老城区8000左右。生态新城有些大开发商(绿地)2万左右。东部高铁站片区目前还都没有任何开发,未来这片区域应该机会不错。如果有1万以下,位置不太偏的房子,还是很有投资价值的。不过有一点,淮安外地户口限购(苏北五市户籍不限购)。

淮安的短板就是地级市人口不足,虽然市区人口不少,有200多万,但整个地级市人口只有500多万,难以跨入大城市行列,除非把临近的100万人口宝应县(扬州辖)划过来。

下面说徐州
徐州高铁站一下车,立马被震撼了。10多条站内轨线,乌央乌央的换乘大队,大比例的是青年学生,这规模气势根本不是淮安能比的。而且徐州竟然有地铁,一下子给城市拉高了一个档次。可以说,徐州给人的第一感觉,完全不是地级市的架子,妥妥的省会城市的架子。

然而多呆多逛一会,才发现不经细看。市中心彭城广场周边、东部高铁新城建设的还可以,其他地方就有些乱糟糟了,而不像淮安是那种精细的感觉。晚间地铁的发车间隔在10多分钟,可见地铁对当地财政压力是很大的。

城市规划很奇葩也很功利。东部高铁新城开发殆尽,竟然几乎全是住宅区,唯一的亮点就是夹着个宜家和万达。这就看出来地级市领导的格局真不行,只顾着卖地卖房,根本不懂得提高城市面貌,黄金地带竟然不多建设些市政公共设施和产业区。浪费了大好的地理资源。

而徐州的形象工程新城区建到哪里去了?建到了东南犄角旮旯的乡下,这里无论离市中心还是高铁站都十多公里,无论外地人和本地人都不可能来的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市政府搬过来了,在这里轰轰烈烈大搞建设,政府大楼、政府广场、湖滨公园、绿地景观、商业写字楼。街道上冷冷清清,大宽的马路只能看到个位数的人。还有一个超壮观的大体育场,堪比很多省会的省体中心了,连一个中超球队都没有,建他有什么用,一年的场馆维护费用是个很可怕的数字,但一年能开几场演唱会?这里开发好像有好几年了,花了这么多钱,建了这么多景观,给谁能看到啊?不就是为了炒乡下地皮,才这么搞吗?要是把这些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在高铁新城该有多好。

总体说,徐州的规划、建设很粗放,不像淮安那样精打细算过日子。本来可以把东部高铁新城打造成精品,可惜可惜!

再说文化,徐州和淮安不同,徐州就是典型的北方了,说中原官话,人高马大、脸庞圆润。饮食就是大鱼大肉豪爽做派了,和鲁西南河南一样,喝羊汤吃羊杂,看着很过瘾。

再说发展前景,徐州作为淮海中心,南下交通要塞,四省通衢,辐射淮北,周边确实没有敌手。是典型大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不过江苏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淮安作为苏北交通中心,这对徐州确实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和挑战。

再说房价,想不到吧,徐州房价贵得惊人。普遍1.3-1.5万,次新二手房价格倒挂,高过新房。大开发商如绿地、保利的新房都在2万以上。连最偏僻的山区南部,房价都在1万以上。

徐州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目前的房价太高了,不适合投资了。因为这个价格完全可以选择郑州、石家庄、长沙、重庆这样的省会城市了。如果徐州房价能像京津冀这样来一波阴跌,普降2000-3000,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淮安有机会成为江苏省的省会吗为什么

一个回答要应声有力的话,就要从各个方面去考量,当然还是要从历史方面等因素来综合客观的合理性,以至于不会有严重的偏向性,当然还是要从经济与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有关联,设想一下为什么明清两朝会在淮安设淮安府衙,这说明淮安地理的优越性比较强,从客观因素来证实江苏省会会不会有落户淮安的可能性,那就要从地理的中心位置来判断在江苏省内城市哪座城市会是江苏省内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位置,从地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淮安的地理位置正合适,无论中心政治位置,人文地脉无疑就是淮安,在历史上淮安的繁华曾经超越过杭州、苏州、扬州,成为古代运河四大都市之首位,因为淮安是水运枢纽中心城市,有南船北马之称,还是中国南北线水运优势明显的城市,你在中国内陆就找不到第二个水运枢纽中心城市,所以明清两朝重视淮安的程度不亚于现代中国政府重视上海经济地位的程度,淮安因水受灾又因水受益,淮安在水利上是全国水利最发达的城市,其中水上立交(上航槽京杭大运河和淮河泄洪通道)不光是中国之最更是亚洲之最,发达的水利工程使淮安真正的成为在世界在中国在江苏成为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所以明清两朝看重淮安的发展,从清朝后期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什么清政府要把江苏省划分两个省份的原因,因为淮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淮安府衙直接设为江淮省省会城市,后因为港口城市的兴起和运河城市的衰弱,结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从各种因素考证,从长远目光的利益发展形势,淮安成为江苏省省会城市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向,淮安正在成为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淮安的发展后劲很强势和强大的后劲发展空间,和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城市,所以说淮安发展成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的首要性不可被否认,从本位客观事实不带有任何偏见思维,从各方面客观考量总结结论,淮安成为江苏省会城市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是符合要求的

和杨淮表记比较像的隶书碑刻有哪些

题主好,《杨淮表记》是汉代著名的摩崖石刻,又称“杨淮碑”。表中的杨淮、杨弼兄弟,是《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孟文的孙子,东汉熹平二年,本郡人卞玉过石门,看见《石门颂》,有感于杨家祖孙的功业,因作此表纪。后因修石门水库,原刻于褒斜石门的碑被迁入到了汉中市博物馆。

“杨淮表记”25行,173字,纵有列,横无行,书法奇古雅逸,如山野高士。康有为评此碑说:“润泽如玉,出于‘石门颂’,而又与石经《论语》近,但疏宕过之。”也就是说此碑的笔法和精神出于“石门颂”,和“石经《论语》”比较接近。《爨龙颜》和《灵庙碑》深受“杨淮碑”的影响,它们都有着古奇纵逸、疏宕天成的特点。

“杨淮表记”笔势开张,用笔沉着,应该是借鉴了“石门颂”绞笔笔法,笔法有篆籀味道,古拙天真。其结字参差活泼,因字立形,一任自然,巧夺天工。如果临帖匠气太深,可用此碑纠偏。临习此碑非下一番功夫不能临好,一则容易流于狂怪,一则脱不了死板匠气。

野狐喜欢书法,对此类碑情有独钟,可惜“杨淮表记”只临过两遍,时间都花在头条上了。真想把喜欢的法帖各临一百遍,但时间总是不够用,临帖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反复的临写才能感知和领悟古碑其中的奥妙。现在很多练书法的人,没写几天就想着如何卖字赚钱的事,这样的态度怕是永远也体会不到书法的妙趣。

野狐学临“杨淮表记”

山东哪些东西最好吃

自古传今的名吃有凤肝龙胆。山东海里有海参鲍鱼。齐鲁大地烧饼加大葱。山东人实惠,但在吃文化上,齐鲁大地在五千年古文明独领风骚,对吃特有研究,四川的麻辣烫,江浙的杨淮菜,清王朝的满汉全席,等等,全不抵胶东的蜫虫宴,炸好的蚂蚱,蜂蛹,大头皇,其中珍贵的柞木虫,蝎子,百刺毛小蛹这些山野现在也被养殖以假乱真,而具有传统的代表作被推上了桌面,全省普有的刺槐花,吉地菜,山苦菜在桌面上有了市场。而清明野采的三毛楂,一种多年生植物在胶东被认为是宴席上的明珠,没有第二。三毛楂,乳山特产,后传给文登牟平海阳。乳山有的村庄,山岚地堰全是它。用来炒菜,包水饺,包饱子,是极品。因其产量大,清明节在市场上花十元八元就可买到。清明上坟后的居民,一家一车为单位在山中集中采,好不热闹,好不风光。三毛揸,如在二月二吃到野味,哪可是吴刚在月亮上的酒,贵有啊。三毛楂,在数九寒天,也同其它植物一同枝枯叶落,在乱草中被雪所掩。而它的根系也熟睡休眠待发。问题好在山东越向东离海被包围的环境越清近,牛角尖的一部分威海,有个仙姑顶,被海环绕,城市沿山而发展。这里的温差被海水调节的冬无零下十度的寒季,夏不过三十五度的三伏。冬雪下的植物,休眠好象吃烟的时间。很快就苏醒过来,大地还冷,大雪在飞,而仙姑顶的余脉里口山,听名子就暖和,山的向阳坡就开始热气腾腾。这是大自然特有现象。山中的三毛楂根系就开始萌动,己经枯萎的干枝,开始渐绿,在草中,在雪下,开始伸腿露手了。到二月二这天己有部分从石缝里,在树根旁伸出了手,虽然只有碧螺春茶尖那一点点,仍被早来的人们象梳头一样在草中翻动,虽小也被轻轻采下,有的象蒜黄根,白里还没变绿,这样的三毛楂更是极品。二月二如果是周未,一个山总要被翻动几遍,每人虽然只有一小把,家有双亲,这可是顶尖的食材,送给老人的美味佳肴呀。中国龙井茶好,竹叶青稀,碧螺春贵。可是这三种合起来也不如威海二月二的三毛楂。这个时节,珍贵到皇帝闻到也口馋,只听说,买不到啊。威海,二月二的三毛楂虽好,产量太少,是山东的珍品,大中华的特产。物以稀为贵呀!

“汉中是汉人的老家”,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来看看汉中的地理位置,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北部通过秦岭与宝鸡市相邻,南邻巴山,西接甘肃。

自古以来,汉中就有“汉人老家”这一说法,那么原因何在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其一:华夏族本自西而来

历史上,华夏民族的主体本不是中原地区土生土长,而是自西而来;华夏族本源自古羌族群,而古羌人游牧为生,生活在今祁连山以东的青藏高原之上!

后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古羌人开始向东迁徙,这个过程中,这部分古羌人完成了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型!

而这部分东迁的古羌人,最终到达了宝鸡,汉中一带,并以此为起点,再次东迁,到达中原地区而形成了华夏族!

最早的一批应当是伏羲氏族,以及炎帝部落,再后来的一批则是周人,秦人。

直到1942年,当地还有关于羌的印记,如宁强县本名宁羌县,1942年改为宁强县至今!
其二:刘邦在此封王

公元前206年,项羽杀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并对各将军进行封赏,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

后刘邦又以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而汉这个称呼,正是来自汉中,最终大家都称自己为汉人,这个汉也来自汉中!

因此说,汉中正是汉人的的名之地,因此,称其为“老家”也不为过!
其三:大禹及族人经此进入中原

如果按照大部分史书中大禹“兴于西羌,长于石纽”的说法,那么可以推测,大禹部族发源于今岷山一带。

而民间传说中,大禹治水本发生在渭河,泾河一带,最终,大禹又在今山西陶寺一带继承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位。

这个路线就很清楚了,大禹及其部族就是今岷山,汉中,宝鸡,最终到达中原地区!

因此,也能够将其看做是自汉中而来,这就成为了其后人眼中的老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