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哪个是三国第一战役)_之战_刘备_汉中

本文目录

  •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哪个是三国第一战役
  •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几年里,刘备却毫无作为度过
  • 官渡之战打了多少时间
  •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哪个是三国第一战役

东汉末年,在中原及北方大地上不断发生军阀混战,原本有十几家割据的小势力,到后期逐渐只剩下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199年,是曹操与袁绍之间必然会爆发的一场战争,双方沿着黄河一线交战,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夺中原及北方的霸权

官渡之战,曹操打得非常艰难,因为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虽然曹操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但打到后期,就变成了双方实力的消耗战,由于许攸叛逃,向曹操建议攻取袁绍存粮地乌巢,曹操果断采取建议,火烧乌巢,袁绍军队溃败,曹操获取胜利。

官渡之战

曹操在统一整个中原及北方之后,开始对长江流域的刘表、孙权势力进行统一战争,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曹操与孙权、刘备的联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赤壁之战前,曹操原本想攻打荆州的刘表,但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曹操轻易取得荆州七郡。

赤壁之战,曹操在大好形势之下走了一步错棋,用自己最不拿手的水军与孙刘联军最擅长的水军交战,周瑜用黄盖的火攻加诈降之计,火烧曹操的战船,曹操大败,退回北方,随后孙刘联军攻取了南郡及荆州南四郡,孙权与刘备取得战争的胜利。

赤壁之战

汉中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之间争夺汉中郡的战争,发生在公元217年,由于曹操在215年攻打张鲁拿下了汉中,而汉中又是益州的北方门户,直接威胁到刘备的益州,于是刘备率先发动了汉中之战,企图用益州全部的实力夺取汉中。

汉中之战前期,刘备一直进展不顺,并且损兵折将,在219年正月,刘备改变了战略,以占领定军山高地的方法,引诱夏侯渊出战,并最终利用计谋,由黄忠杀死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魏关西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他一死,导致魏军军心动荡,后期即使曹操亲自到达汉中,也无能为力,刘备取得战争的胜利。

汉中之战

夷陵之战,是在孙权偷袭归属蜀汉的荆州三郡,杀死刘备大将关羽之后,刘备为了复仇,最为重要的是夺回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之间争夺荆州的战争,发生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两个月后。

夷陵之战前期,刘备进军顺利,从秭归一直打到了夷陵(今湖北宜昌),被陆逊利用险要地势阻击夷陵,相当长时间无法进攻,双方形成对峙,在期间刘备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放弃水军,二是在山木中安营扎寨,陆逊利用刘备的错误,用火攻突袭刘备大军,刘备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夷陵之战

一、从战争规模来看

官渡之战,袁绍一方的兵力是10万步兵加1万骑兵,合计11万人,战争结束后,袁绍只带了800骑兵逃回北方,其余人员全部损失。

曹操一方的兵力史书没有记载,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来说,他拿出十万的兵力并不是难事,曹操早在192年就收降了30万投降的青州黄巾军,从其中抽取了精锐组成了青州兵,再加上曹操7年来的发展,凑个10万不是难事。

但是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用来与袁绍开战,他还要防备长江流域的刘表、刘备与孙策、孙权,以及关西地区的马超、韩遂等军阀,再加上守卫汉献帝所在的许都,能够沿着黄河上千里来布防的兵力最多也就是4~5万人,这也是官渡之战曹操一方参与兵力的估算。

这样算起来,官渡之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是15万

官渡之战袁绍有11万兵力

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的联军合计是5万人,其中周瑜、程普各自率领15000人,刘备与刘琦合计2万人。

曹操一方的兵力没有记载,赤壁之战时,曹军是兵分两路的,一路是由赵俨都督于禁、张辽、张郃、李典、朱灵、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从襄樊经汉水南下,按后来于禁七军三万人的编制,就算赵俨这一支军队有3万人,这一路其实没有参与赤壁之战,曹操就失败了。

另一路种是由曹操亲自率领,从南郡江陵城出发的,赤壁之战就是曹操这一路参与的,周瑜曾经分析过曹操中原所有的军队总数量是15~16万左右,再加上收编了荆州刘表的军队7~8万,不过这只是曹操控制下的总兵力,不可能全部参战。

以曹操的性格来看,曹操这一路的军队应该是曹操本部与荆州降军各占一半,其中荆州降军主要是水军,最多不过3~4万,曹操本部差不多也是3~4万人,合起就是6~8万人,再加曹仁守南郡应该也有1万兵力,所以曹操这一路的军队应该是7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赵俨那一支,合计是10万。

赤壁之战周瑜与刘备合兵5万

所以,赤壁之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是15万人,与官渡之战相当

汉中之战,刘备动用了益州所有的兵力,合计约10万人,这是益州的倾国之兵了,刘备入川时只不过带了2万人左右,刘璋的益州之兵总计与荆州刘表差不多,都是7~8万人,加起来刚好10万人,再加上后来诸葛亮、张飞等人带进益州的部队,合计12万,刘备作战后方总要防守吧,汉中之战参战的军队就是10万人左右。

曹操这一方最初的主将一直是夏侯渊,夏侯渊镇守汉中,一部分是曹军本部,至少2~3万人,一部分是张鲁降军,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数量,合起来是4~6万人,平均算5万人,这是最初曹军的兵力,因为夏侯渊等人据险而守,所以尽管刘备兵多也没占到便宜。

后期刘备改变战略,用计诱杀了夏侯渊,一个月后曹操率军进入汉中,曹操带来的军队至少也有5万人,然后曹操与刘备作战并对峙了几个月,到最后曹操因为补给消耗巨大,于是撤退放弃了汉中,曹军在汉中之战投入的总兵力也是10万人左右。

汉中之战曹操投入约10万兵力

这样算起来,汉中之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是20万人左右。

夷陵之战,刘备出动的军队数量是4万人,再加沙摩轲的蛮军1万人,合计5万人参战,这是刘备的总兵力了。而孙权拨付给陆逊的军队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数量,也是5万人,夷陵之战双方总兵力合计10万人左右

从战争规模来看,汉中之战的规模最大

二、从战争持续时间来看

官渡之战从199年6月开始,到200年10月结果,前后持续了1年4个月的时间。

赤壁之战从208年12月曹操开始出兵,仅仅1个月的时间,曹操在赤壁大败,曹操先逃到了南郡,然后再北上,接下来孙刘联军攻打南郡曹仁花了一年时间,算起来赤壁之战持续了1年1个月的时间。

汉中之战持续的时间最长

汉中之战从217年开始,到219年5月结束,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夷陵之战从221年7月开始,到222年8月结束,持续了1年1个月的时间。

从持续的时间来看,汉中之战持续的时间最久

三、从战争影响力来看

官渡之战的胜者决定了中原与北方的霸权,曹操在此战中崛起,而袁绍则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胜利,同时也决定整个天下的命运,也就是曹操最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

赤壁之战对双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孙权与刘备取胜,阻止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而且是彻底的,如果赤壁之战曹操取胜,曹操统一天下将成定局,其余势力根本无法阻止曹操,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阻止了曹操统一天下,让天下维持分裂状态。

赤壁之战地图

汉中之战对双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是益州的北方门户,一定要夺取,没有汉中,益州的安全就没有屏障,汉中对于曹操来说,是鸡肋,曹操如果想统一天下灭亡蜀汉,一定要夺取汉中,但赤壁之战后的曹操已经没有夺取天下的实力与雄心了,汉中之战对天下局势也有一定影响,这是蜀汉崛起的一个标志。

夷陵之战是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的战争,是一场局部战争,如果刘备胜利,局势最多回到关羽镇守荆州时的样子,如果孙权胜利,就维持原状,其实夷陵之战发不发动,都已经是三国鼎立了,不可能再发生变化了,无论谁赢了,都是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图

从对历史的影响力来看,赤壁之战的影响力最大,因为这改变了历史,并让天下维持了分裂的状态,也就造就了后来的三分天下,承前启后。

若论三国第一战役,应该还是看影响力,而不是规模大、时间长,所以赤壁之战才是三国第一战役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几年里,刘备却毫无作为度过

刘备在初期发展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关羽也是光棍一条,屠夫出身的张飞一点私才包括其他一些人的资助。从财力物力上来说刘备根本没有发展根本,而刘备想靠剿灭黄巾军封官加爵来获得资本。但是,乱世风云一起,宦官当道,刘备以失败告终。只好另谋发展,但天下地盘各诸侯都有霸主,刘备实力那个也打不过,只能是依附强壮势力来发展,结果和依附的势力又不能同目标相容。还要自标忠君爱国打人和牌,招惹是非落得丧家之犬的地步。

在看袁绍兄弟,依靠家里四世三公的几代经营,有地盘,有财力,有人力,有地位,有名望等。所以最初聚纳人才非常快,发展成第一大势力也是非常快的。

董卓在雍凉地区经营多年,地方经营势力实力根基比较雄厚。所以才有结机进京都洛阳,挟天子霸朝堂。但很快被大家群起功之,成为出头鸟先亡,但汉朝也一下被分化,领头羊失去统治力,群雄变成了各自打算为主的诸侯群体。

曹操依靠宦官父亲积聚的家才,招兵买马有财力,在加上曹家、夏侯家积累下来的家族势力成为起兵根本。又拉拢颍川四大家族势力为其所用,接着打败黄巾军,获得三十万青州兵,获得青州等地区地盘。在财,人,地盘根基三方面都有了,所以才走向强大。

孙坚打黄巾军立下战功,得封官位,也有了地盘生财力,聚人力。情况都比刘备强,但几战就消耗差不多了,自己也死了。其儿子孙策一边聚集力量,又用玉玺抵押向袁术借兵,招揽江东才俊,获得江东周瑜等支持,所以很快统一江东。成就一方势力。

刘备从公孙瓒处只能借兵,结果公孙瓒失去雄心,和袁绍又发生争斗,很快败亡,没法再给刘备支持。好不容易,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却又很快成为阻碍曹操前进的绊脚石,又被吕布强取豪夺,刘备彻底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在乱世刚起时代,一起靠实力说话,那首先就是地盘,地盘有人,能产生财力物力。这都是不可以没有的实力。刘备穷光蛋一个,只能白手起家,相当不容易,虽然打着仁义道德旗号,但在群雄一大群涿鹿时代,基本没有实效和实际号召力,吸引力很小。

刘表的荆州之地本来是刘备可以得到发展的良好基础之地,但有违刘备仁义贤能名声,让刘备无法去抢夺,在加上刘表身死内部的混乱,让刘备失去了很好的机会,没有地盘来支撑,没有财力来源支撑,招引人员聚集就很难,刘备能有一些死心塌地跟随他的人,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诸葛亮给他规划的计划,占领夺得荆州之地,刘备不干。结果被曹操打的到处乱跑,又采纳诸葛亮联合江东,借江东之力,抵抗曹操,获得一定地盘收益,在抢以时间发展地盘。才有了后期的壮大。

官渡之战打了多少时间

1.官渡之战共历时一年多。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

官渡之战确立了北方的霸权,赤壁之战阻止了曹操的统一,夷陵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场战役,影响了东汉末年政治势力的分布,确实了当时天下的局势。

那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呢?

共同点一:持续时间长,三大战役持续时间都超过一年。

官渡之战从199年6月开始对峙算起,到200年11月结束,持续时间一年多。

赤壁之战严格算起来有两场战役,一是发生在赤壁和乌林的水战,二是发生在南郡的攻防战,两场战役中间没有停留,曹操从赤壁败退后,孙刘联军一直追到南郡,所以算在一起。从208年12月曹军顺江东下算起,到209年曹仁退出江陵为止,持续时间将近一年。

夷陵之战从221年7月刘备出巫山算起,到222年8月刘备退回白帝城为止,持续时间一年有余。

持续时间一长,交战双方就变成一场消耗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当时天下的老百姓是一种极大的负担,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共同点二:谁发动战争,谁失败。

官渡之战是袁绍发动的,因为不听从田丰和沮授的建立,袁绍想速战速决,当很多人认为袁绍会胜利的时候,袁绍却失败了,丢失了北方的霸权,在此战后7年内,曹操平定了整个北方。

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因为不听从贾诩先稳定荆州的建议,在占领荆州两个月后就发动赤壁之战,结果曹操失败了,此战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让曹操在有生之年,无法南下。

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的,因为不听从赵云的建议,赵动劝谏刘备:曹魏才是最大的敌人,刘备除了为关羽报仇,此战是带着夺回荆州的政治目的,结果刘备失败了,蜀汉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外动战争。

共同点三:都是以弱胜强,或者看起来是以弱胜强。

官渡之战袁绍军队有11万人,而曹操军队有5万人左右,曹操是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曹操本部沿长江顺江东下的军队有7万人左右,而另一路沿汉水南下的军队,由章陵太守赵俨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也有7万人左右,孙刘联盟总兵力只有5万人,以周瑜为首的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的长江水军,汉水曹军不战而退。

夷陵之战刘备总兵力约有5万多人,加上后来参战的五溪蛮夷约有1万人,合计有近7万人。而陆逊的吴军约有5万人,算起来刘备也只比陆逊多了2万人左右,最后刘备战败,全军覆没,仅少数人逃回白帝城。

共同点四:三大战役都是争夺霸权的战争。

官渡之战是袁绍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的战争。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孙权争夺南方霸权的战争。

夷陵之战是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霸权的战争。

三大战役中,刘备是唯一一个参与三场战役的人,而曹操集团与孙权集团都只参与了其中的两场战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