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和曹彰谁更厉害?如果曹仁曹洪对战高顺高览,哪一方能胜出_曹丕_之战_武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曹洪 曹丕 之战 武艺

本文目录

  • 曹洪和曹彰谁更厉害
  • 如果曹仁曹洪对战高顺高览,哪一方能胜出
  • 曹洪两次救了曹操,为何曹操儿子曹丕还要杀曹洪
  • 魏国的曹洪武力那么高,怎么排不进三国二十四名将
  • 曹洪和徐晃单挑谁会胜
  • 曹丕到底为什么要杀曹洪

曹洪和曹彰谁更厉害

曹洪和曹彰相比,那么肯定是曹彰更厉害些。

曹彰是曹操的次子,膂力过人,擅长骑射,《三国演义》里只有在汉中之战出场,不过表现非常出色,三合击败了刘封,然后又三个回合就杀死吴兰。刘封曾经在汉水之战时和徐晃交手,刚一交手就败走,不过这是诈败,正常交手刘封起码也有和徐晃打上几个回合的能力。

而吴兰在川中之战时表现活跃,多次和黄忠、魏延等人交战,虽然两军混战不比单挑,但是起码也不算太弱。而和他一起出场的雷铜被张郃诈败引进包围圈后一枪杀死,吴兰在面对张郃时表现应该差不多。所以综合来看曹彰应该和徐晃、张郃水平接近,可以算一流武将之列。

而曹洪虽然在潼关之战时曾经和马超大战四五十个回合,看起来表现比张郃二十个回合就被击败要强一些,但是这只是两个人面对的环境不同造成的。张郃和马超交手是在两军阵前,曹军诸将都在,张郃觉得自己不是对手就可以撤下来换其他人上去,不需要自己冒险。

而曹洪是在马超追杀曹操时赶来救驾,没有退路,所以打到后来力气不加,刀法散乱了还苦苦支撑,如果只是两军对垒分胜负的话,曹洪早就败了。张郃如果要拼命的话,也不会比曹洪差,这可以从后来宕渠之战时张郃死战张飞三五十合突围而走得到验证。

曹洪的真实水平在濮阳之战时有所表现,曹洪曾经迎战臧霸,结果被对方击败,显然比臧霸他还是要差一些。而臧霸曾经和乐进打三十合不分胜负,归顺曹操以后表现也比同时加入曹营的张辽逊色,综合来看总体水平大约和张辽、乐进相当或者略差,曹洪排名自然更加后面,无法和一流武将并肩。

所以曹彰和曹洪两个人相比,曹彰要更厉害一些。

如果曹仁曹洪对战高顺高览,哪一方能胜出

曹仁、曹洪兄弟俩如果与高览、高顺在阵前捉对厮杀,哪方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呢?

咱们逐步分析一下这四员战将的武力值的高低。

一、曹仁

曹仁是曹魏阵营中比较少有的智勇双全帅才式的人物,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长防御战,曾经令袁绍、周瑜、关羽都奈何不得。那么,曹仁的武艺如何呢?

曹仁虽然上阵厮杀的次数不多,但质量很高,咱们来看一下曹仁的战绩:

1.南郡守卫战,曹仁在城中见副将牛金陷入重围,曹洪率兵杀出,徐盛抵挡不住,被曹洪冲入重围;

2.南郡守卫战,曹仁救出牛金后突围,遇蒋钦拦截,曹仁奋力击退蒋钦;

3.南郡之战,曹仁对阵周泰,两将交锋十数合,曹仁诈败而走。

曹仁虽然通常都坐镇中军,很少上阵厮杀,但他的武艺也一点不弱,完全能拿得出手,偶尔亲自上阵厮杀,短时间内就能够击败徐盛、蒋钦。

但曹仁没有什么斩获,南郡突围时遇凌统、遇甘宁都不敢交锋,说明他的武力属于较弱的一流武将。

二、曹洪

曹洪的战绩:

1. 葛陂之战,曹洪对阵黄巾军猛将何曼,两人步战交锋,三四十合,不分胜负,曹洪诈败,何曼追来,被曹洪拖刀计砍倒杀死;

2.南皮之战,曹洪挥刀突阵,在乱军中遇到袁谭,曹洪举刀乱砍,劈死袁谭;

3.彝陵之战,曹洪迎战甘宁,两将交锋二十余合,曹洪诈败而走;

4. 南郡之战,曹洪迎战韩当,交锋三十余合,曹洪诈败而走;

5.渭北之战,马超追击曹操,曹操割须弃袍,仓皇逃窜,曹洪奋勇阻截,与马超交战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6.汉中平张鲁之战,曹洪与任夔交锋,战不三合,将任夔斩于马下。

步斩何曼,硬撼马超四五十合,曹洪的武艺还是蛮不错的。曹洪在打鸡血的状态下武艺接近于张郃、张辽等人,属于中等的一流猛将。

三、高顺

在吕布阵营中,高顺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吕布,而高于张辽、臧霸等八健将。他独领一支最精锐的人马,在最关键的时候一举扭转战局。

高顺上阵厮杀的战绩:

1.濮阳城外,与典韦交锋,败下阵去;

2.濮阳城内,曹操陷入重伏,典韦保护曹操突围,遇到高顺和侯成的拦截,典韦咬牙奋力冲击,高顺和侯成不敌,倒走出城;

3.徐州之战,夏侯惇率兵来战,高顺迎战,两将交锋四五十合,高顺抵挡不住,败下阵去;

4.小沛城外,吕布和高顺被陈登拒入,正待攻城,张飞引军杀来,高顺迎战,不能取胜,吕布亲自上阵接战张飞。

高顺总共经历4场厮杀,全部败阵,但他遇到的全部都是硬茬子:典韦、夏侯惇、张飞。

高顺四五十合输给夏侯惇,说明他的武艺属于较弱的一流武将。

四、高览

高览是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之一。能与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并列,他的武艺是相当不错。

高览的厮杀战绩:

1.官渡之战,高览挺枪出马,与许禇对战,具体回合数不详,但从曹操下令全军出击来看,高览在短时间内并不落下风;

2.穰山之战,高览伏击刘备,刘备欲自尽,被部下刘辟劝止,刘辟出战高览,三个回合被高览一刀斩杀;

3.穰山之战,高览阻住刘备,斩杀刘辟,突然后军大乱,赵云冲阵而来,高览被赵云一枪挑落马下。

高览这个将领挺可惜的,还没怎么发挥,就死于非命了。如果论真实武艺,他能与许禇相抗,武力值应该略高于张郃,至少也属于中等一流猛将。

但高览这个人过分大意,官渡之战对付许禇他拿的是长枪迎战,穰山伏击中他又拿一把大刀做战,估计是由于兵器不趁手,才被赵云一枪挑杀。

将四位猛将的武力值从高到低做个排序:

1.高览》2.曹洪》3.高顺≈4.曹洪

高览和曹洪属于好勇斗狠型的锋线猛将,曹洪在玩命的状态下战斗力会有所提升,但高览撑住他也没有什么问题。两人战阵厮杀,六七十合内应旗鼓相当。曹洪过了那股兴奋劲儿以后,会渐落下风。

高顺和曹仁都属于智勇双全的战将,曹仁更偏重于帅才,高顺更偏重于将才。考虑到高顺经常会参加一些冲锋陷阵的任务,他手下虽然都是精锐,但数量并不多,需要他以身作则,参与厮杀,战斗经验上应该比曹仁更多些。

结论:两曹VS两高,六十合内旗鼓相当,六十合以后,两高应略占上风。

曹洪两次救了曹操,为何曹操儿子曹丕还要杀曹洪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曹洪的人生在三国璀璨的群星中其实并不出彩。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于曹操,两次救曹操,第一次是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被董卓麾下大将徐荣打的打败,

曹操逃命把坐骑丢掉了,而董军马上就要追上了,这时候曹洪跳下马来,把坐骑让给曹操,曹操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于是曹操才得以逃命。

这时候曹操还很弱小,麾下没有多少将领有关。

第二次救曹操是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被马超杀的割须弃袍的时候,是曹洪杀了出来,硬是抵挡住马超几个回合,让曹操得以逃命。


按理说,凭借曹洪两次救驾,后来又是曹氏开国之臣,曹洪怎么会混到要给侄子曹丕杀了的地步呢?其实有两个原因。

一,贪财好色

曹洪这个人可以说除了姓曹、忠于曹操之外,几乎没有优点。为人贪财好色、没有谋略还吝啬小气,武力值也不高,人物魅力也远远比不上曹仁等曹家干将。

【贪财】:

早在曹操当司空的时候,为了反腐败,每年都发起调查,让纪检官员调查评论官吏家财。调查的结果就是当时担任谯令平的曹洪家中的赀财与公侯之家相等,曹操便叹道:“我家赀那得如子廉(曹洪)耶!”

【无谋】:

曹操率主力和袁绍官渡大战时,派荀攸和曹洪防守大本营。袁绍麾下名将张郃、高览猛攻曹操大营。待曹操火烧乌巢后,张郃与高览眼看大势已去,于是烧毁了攻营的器械,到曹营去投降。曹洪胆小生怕中计,不敢接受他们投降。气的荀攸说:“张郃因为计策不为袁绍采用,一怒之下来投奔,您有什么可怀疑的!”于是才接受了二人的投降。

【好色】: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洪击败蜀国马超、吴兰后大摆庆功宴,并且让歌女穿着薄衣踏鼓,在场的人大笑。只有武都太守杨阜严厉斥责曹洪说:“男女有别,这是国家的大节,怎么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女人裸露形体!即使夏桀、商纣的败乱,也不及如此。”。

【吝啬】:

黄初七年(226年),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年轻时曾向他借钱而不获,因此怀恨在心,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

【记仇】:

年轻的时候曹洪认为自己才疏学浅,是个学渣,想让当时的学霸司马懿去帮助他,结果学霸司马懿耻于和贪财好色还小气的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就跟曹操打了小报告;等到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因为此事,曹洪和司马懿就结怨。

你看,就这样一个人,在三国战乱年代应该早早退场才对,但曹洪还就是活到老。

曹丕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曹洪免于一死,但官位、爵号、封邑全被削夺了。卞太后后来又为曹洪请言,曹丕于是归还曹洪的家财。

二,巩固权力

曹丕虽然一继位就废掉汉帝自立为王,但许多大臣都是跟随曹操打天下的老臣,曹丕可以对自己兄弟曹植动手,但也不好对整个元老集团怎么样,元老们可是经过残酷斗争存活下来的人精,曹丕还是太稚嫩。

刚好曹洪虽然是元老,但其缺点太多,很容易抓小辫子,还是曹氏族人,对着曹洪下手就可以杀鸡儆猴,让元老集团急流勇退,曹丕好换上自己的人手。

不过曹丕还是命不好,当了六年皇帝就病死了。等到魏明帝曹叡即位,又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太和四年(230年),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232年),曹洪逝世,追谥恭侯。正始四年(243年),从祀曹操祖庙。

但傻人有傻福,比起在220年就去世的曹操,比曹操小不了几岁的曹洪却多活了12年,经历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曹家的鼎盛时期,在他死后仅仅7年,曹氏家族就因为曹叡早亡,交接不当而陷入动荡之中。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魏国的曹洪武力那么高,怎么排不进三国二十四名将

三国二十四名将是基于《三国演义》的一个武将顺口溜,其中包括了吕布、关羽、张飞等人,虽然三国二十四名将的排名一直争议很大,不过曹洪真没资格排进去。

在潼关之战时,曹洪为了救曹操力战马超四五十回合以后才力气不加,刀法散乱,而之前张郃和马超打了二十个回合就败了下来,这让很多人认为曹洪比张郃强。张郃可以排进二十四将,曹洪自然也可以。然而这只是两个人对战马超时的心态不同引发的结果,并非他们真实的武艺差距。

张郃对战马超时,是在两军阵前,此时马超一心为父报仇,怒气满槽,下手也是狠辣至极。于禁上去八九合就败,张郃也是久经沙场的武将,和马超交手以后发现势头不对,自然不愿意硬抗。曹军阵营里还有夏侯渊、许褚他们呢,张郃何必拿自己生命冒险,所以看看不是对手立马就撤。从接下来李通数个回合被杀的结果来看,张郃果断撤退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曹洪则不同,他遇到马超时,马超正在紧追曹操,此时除了三人外再无其他人在。曹洪要救曹操,就只能拼死缠住马超,不让他脱身,而且自己也不能退,所以拼死奋战,才能坚持四五十个回合。

实际上张郃在拼命状态下,打的也不会比曹洪差。在宕渠山之战时,张郃去劫寨中计,被张飞堵在寨子里,为了等救兵来救,张郃也是奋力死战,结果和张飞打了三五十个回合以后还能突围而走。而张飞和马超是同等级的武将,所以张郃不是不能和马超多打一会,只是他不敢冒险而已。

另在《三国演义》里武将在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下表现差距很大,所以要看他们的综合表现。

张郃除了败给马超、张飞、赵云外,还战平过张辽,击败王平,杀死了杨昂、雷铜,和黄忠也交过手,单挑记录可谓丰富。由此可见张郃除了面对超一流武将败过外,对其他人没有败绩,和张辽这样的名将也能一战。

而曹洪战绩相对逊色些,他杀死了何曼、袁谭、任夔,和甘宁战二十合诈败,和韩当战三十合诈败,应该说这个战绩也可以,但是曹洪有输给臧霸的污点。臧霸显然武艺不会比张辽强,从这点来说,曹洪的表现要比张郃差一些。

而且在三国后期,名将凋零,张郃大有一枝独秀之感,无疑也增加了他的人望,曹洪就没这么好运气了。所以张郃能进二十四将,而曹洪只能无缘。

曹洪和徐晃单挑谁会胜

曹洪和徐晃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不过两个人没有直接交过手,所以只能从他们和其他人的交手记录来推测一二。

而最好的比较对象莫过于马超和许褚,在渭水之战时马超和许褚曾经大战二百三十多合难分胜败,两个人的武艺应该差不多。在曹操劫持汉献帝移都许昌之时,徐晃曾经和许褚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让曹操动了爱才之心。而在潼关之战马超追杀曹操时,曹洪曾经和马超大战四五十个回合,结果是渐渐气力不加,刀法散乱,敌不住马超,幸亏夏侯渊赶来,曹洪才得以幸免。

曹洪为了救曹操,肯定是拼死一战,全力出手结果还是不敌马超,显然是不如徐晃和许褚战平这个结果,所以从这个交手表现来看,徐晃要强于曹洪。

这一点也可以从濮阳之战得到印证,濮阳之战时曹操曾经命曹洪迎战臧霸,结果是“战之不利”,曹洪要略弱于臧霸。而臧霸曾经和乐进交手三十多合战平,在和张辽一起归顺曹操以后表现一直不如张辽,所以臧霸的水平大约是和乐进相当,但是略弱于张辽,比徐晃显然也要略逊一筹,曹洪自然也是要比徐晃差着一些。

另外在铜雀台之会时曹洪和徐晃都表演过射箭,曹洪是一箭射中靶心,而徐晃则是射断了柳条,在诸将中表现最佳,曹操这众人“无不称羡”,所以论箭术徐晃也是比曹洪要强。

所以综合来看,徐晃的武艺和箭术都要比曹洪强,单挑的话稳占上风。

曹丕到底为什么要杀曹洪

曹丕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性格复杂,到其统治后期,几近变态,如果不是死得早,他很可能沦为像孙皓那样的残暴之君。我感觉他是个内心比较自卑的人,自卑的人,往往外在表现是非常自尊甚至自大,对于别人的任何轻视,是睚眦必报。其实,曹丕想杀曹洪决不是特例。

第一,曹丕的自卑心从哪来

首先,是从太子之争来。

古代立太子,向来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在曹昂死后,从长、嫡来看,曹丕理所当然成为太子。然而,曹丕的太子之路,却是一波三折。他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曹植。大家都知道,论文才,曹丕是远远不及曹植的,父亲曹操对曹植又有偏爱,这些原因,让曹丕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据《三国志》所述,曹彰“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后来曹彰率军平定匈奴之乱,是非常出色的将领。曹彰对王位也有染指之心,曹操死后,他当着贾逵的面问父亲的印玺在哪儿,颇有觊觎神器之意。

在曹丕登基后,首先就对自己的兄弟报复。据一些史料的记载,曹彰是被曹丕毒死的,曹植也差点被曹丕杀害,最后是母亲的阻止才未能如愿。从这里可以看到,曹丕的自卑心,导致强烈的报复心理。

第二,三征东吴的失利,加深曹丕的挫败感

曹丕登基后,想学老爹曹操的样子,招抚天下英雄。当时孙权与刘备开战,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假装欲归附曹魏政权。此时的曹丕当了皇帝,想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孙权来降,岂有不应之理?然而,孙权在打败刘备后,就翻脸不认人了,这件事,大大挫伤曹丕的自尊心。为此,曹丕发动三次南征之战。

然而,南征之战,不仅没能挽回曹丕的面子,反而让他颜面尽失。三次南征,全部以失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南征失利后,曹丕在撤退过程中,遭到东吴一支五百人奇兵的袭击,皇帝用的副车、羽盖都被吴军给夺走。皇帝出行要讲排场,除了正式御车外,还有副车,相当于是备用御车,对皇帝也是重要的。羽盖是皇帝御车的装饰物,别人不能用的,皇家专用。

这次偷袭对曹丕心理打击太大了,皇帝亲征,不仅颗粒无收,人家区区几百人就把皇家车辆抢走了,叫他这个皇帝颜面何存呢?

大家想想,一个自尊(bei)心很强的皇帝,非常好面子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小小对顶触,就会被他视为一种恶意的嘲讽。就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撞上门了。一个是鲍勋,一个是曹洪。

第三,曹丕狂燥症暴发

鲍勋犯什么事呢?

在曹丕第三次南征前,宫正鲍勋极力反对:王师屡屡出征却一无所获,原因是吴蜀联合,唇齿相依,凭借山河之险,难以拔取。去年陛下亲自乘龙舟亲征,身陷危境,大臣们都吓坏了,宗庙差点就毁于一旦了,这应该作为一次教训。现在又要劳师远征,日费千金,国家的钱财都消耗殆尽,狡猾的敌人却在耀武扬威,臣以为万不可出兵。

曹丕一听勃然大怒,把他贬了官。后来南征果然失败,曹丕的作法,与袁绍一样,你鲍勋肯定在偷着乐,在看朕的笑话。于是他找了个理由杀了鲍勋,这个理由,小得不能再小了。

当时鲍勋在军中的职务是治书执法,就是检举揭发违法乱纪之事。他的朋友陈留太守孙邕到兵营晋见皇帝后,顺便去拜访鲍勋。兵营里的路可不能乱走,孙邕为了省事,走了条捷径,结果被逮了正着。鲍勋对朋友网开一面,认为营地还没修好,不予治罪。

这件事,就算鲍勋有点过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曹丕却抓住小辫子,冶了鲍勋死罪。按照律法,顶多就是罚金两斤,结果却被处死。由此可以看出,曹丕已经喜怒无常,暴虐无度了。

第四,曹洪撞到枪眼上

杀鲍勋并不是一个特例,开国大将曹洪也差点成为曹丕的手下之鬼。

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曹丕的从叔,他不仅是曹氏集团重要的一员大将,在与董卓的战争时,还救过曹操的性命。作为曹丕的长辈及魏国功臣,曹洪怎么也差点人头落地呢?原来曹丕跟他有仇。

曹丕当太子时,手中不宽裕,打算向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是票骑将军兼都阳侯,此人善于敛财,是个守财奴,吝啬得很,不肯借出一百匹绢。曹丕是个相当记仇的人,自己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君主,在他看来,曹洪与鲍勋一样,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笔账得记着,以后老子要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第三次南征失败后,曹丕的神经质已到极点,几乎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似的,先是以微不足道的罪名处死鲍勋,而后屠刀又挥向曹洪。在他看来,曹洪与鲍勋一样,都是瞧不起自己。

曹洪犯什么法了呢?

没有。又是一件离奇的案子。犯法的人不是曹洪,而是曹洪的门客。门客犯法,曹洪就算有过失,也不足以致死。偏偏曹丕杀人杀得起劲,他心里老惦记着当年曹洪不借绢给自己,今天就要让你瞧瞧,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他再次作出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逮捕曹洪,判处死刑。

朝臣大骇,纷纷出手相救,然而曹丕根本不为所动。如果说鲍勋只是个小人物,曹洪可是个大人物啊,哪能说杀就杀。今天能杀曹洪,明天还有谁杀不得呢?怎么办?大家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可以救曹洪,这个人便是曹丕的母亲卞太后。

卞太后一听,差点气得吐血,她气冲冲地教训曹丕:“当年要是没有曹洪相救,我们哪会有今天!”老母出手了,曹丕会听吗?还真不一定。大家想想,曹丕与亲兄弟相室操戈,相煎何急,母亲眼看儿子们内斗也毫无办法,可见她讲话份量还是不够的,不一定能起到关键作用。卞太后知道这一点,所以她转而威胁皇后郭氏道:“曹洪要是死了,明天我便让皇帝废了你这个皇后。”以恐吓手段把郭皇后拉下水。

人总有弱点的,曹丕就是不听老母亲的话,也不能不听心爱女人的话。郭皇后担心卞太后真的会报复,在曹丕面前极力向曹洪求情,甚至痛苦流涕,眼泪如珠儿串串落下。在两个女人泪水的轮番进攻下,曹丕终于败下阵来,撤回处死曹洪的决定。不过,曹洪虽保住小命,官职、爵位、封地被统统削去,再也牛不起来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