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七步诗》不是曹植之作为什么说是罗贯中伪作?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是真要借机杀曹植吗_曹植_曹丕_七步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有人说《七步诗》不是曹植之作为什么说是罗贯中伪作
  • 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是真要借机杀曹植吗
  • 曹植的7步诗是什么
  • 《七步诗》真的是走七步吗历史上都是谁写《七步诗》了
  • 曹丕命曹植七步内成诗,否则处死,如果你是曹植能七步成诗吗
  • 曹植的七步绝句原文是什么
  • 大名鼎鼎的《七步诗》,是否为曹植所作
  • 曹植七步成诗的真相是什么曹丕是否真动了杀机
  • 曹操三子曹植七步成诗,才华横溢但是有谁知道曹植七步诗的由来麻烦告知,很是好奇

为什么有人说《七步诗》不是曹植之作为什么说是罗贯中伪作

谢谢邀请。

“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做,一直有争论,但曹植是以才名箸称的。宋无名氏箸《释常谈》记载:谢灵运曾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的文学造诣在当时,已经没有人与其项背。而他却对曹植佩服的五体投地。

曹植很有才华,很多史料有记载,但独没提到他的七步之才。二十五史里记载,只有北朝的魏收是七步之才,皇帝说他:“虽有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最早关于七步诗记载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文帝令东阿王七步中做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酒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

这部书本属于小说,应该有杜撰的成分,曹植并没有走七步。但是起码文字记录有,也更早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而《太平广记》里说是,曹丕与曹植出游,见两牛打架,一头坠井而亡。曹丕下令曹植作诗,不许有“牛”和“井”出现,也不能说死,百步四十言,未成处以斩刑。

曹植挥笔即赋:“两肉齐道行,头上带横骨。行致凼土头。峰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植行不到百步,又自做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记载的与《世说新语》还有些出入,但其都不是走七步的诗。

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引用的是《太平广记》里的故事,情景也不一样,曹植却是限七步做诗。可以证明的是,七步诗绝不是罗贯中的伪作,在它早多年就有了记载了。《三国演义》里的七步诗,可能是他自己改的吧。

至于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做,那就不得而知了。但真正七步诗不是后面四句那首,而是前边那首两牛相斗的诗。

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是真要借机杀曹植吗

在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里面,是曹植和曹丕两兄弟的斗智斗勇,曹植用自己的机智和才华漂亮的赢了一回,打消了曹丕对自己的杀机,不管曹丕是难为曹植还是真的想借机杀掉曹植,反正曹植是逼到了墙角里了,也许人被逼到绝路总会爆发能量和机智,曹植走完七步,用一首简单易懂,深涵感情的诗漂亮的逆袭了,非常完美的赢了一局,让曹丕说不出话来。

在故事里面,曹丕作为皇帝,他要想真的杀曹植还是有很多机会的,皇帝杀人还真的不难,随便找个借口就行了,反正皇家里面兄弟自相残杀的例子多了去啦,谁还会顾念亲情呢!曹植被曹丕召唤过来,他很清楚哥哥要做什么,自己不知道曹丕是为了落自己的面子让自己难堪,还是趁机杀了自己,反正是猜不出曹丕的心思,总之往最坏的情况想就是啦,为了自救,曹植必须和曹丕斗智斗勇,不能哥哥抓住了自己的把柄,化被动为主动。对曹丕来说,早就对弟弟不爽了,不管从才华上,弟弟就远胜于他,曹操又最宠爱这个弟弟,冷落自己,关键的是自己的老婆甄宓和曹植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实在不能忍受,现在我是皇帝了,我就要从你最得意的方面羞辱你,激怒你,让你出错,找到你的弱点然后找个理由杀掉你,就算不立刻杀掉你,把你关在牢里活活饿死你也是可行的,有很多办法慢慢的玩死你,这就是曹丕的如意算盘。

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的布局很精明,大家都只知道曹植的才华啊,叫你七步成诗不为难你吧,为什么是七步,不是七十步呢,因为如果是七十步,谁人不可以成诗,还要你曹植干嘛,显示不出你曹植的才华啊,七步刚刚好,这就是曹丕阴险的计谋,这就是阳谋啊,你不得不上当,大家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个陷阱,七步真的不算长,也就是一会儿的功夫,成不了诗,就证明你曹植徒有虚名,贬低你才子的形象,就可以以不尊重君王的借口杀掉你。就算曹植在七步之内成诗了也没事,以曹丕对这个弟弟的了解,曹植狂放不羁,恃才傲物,肯定会在诗里面讽刺嘲笑朝廷包括自己,以发泄心中的愤慨,曹植一直以来都是直来直往去了,曹丕就可以从诗中找到借口,说你辱骂君王,诽谤朝廷,照样抓你收拾你,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只不过曹植走完七步,他吟出的诗震惊了所有人,让曹丕所有的阴谋算计都泡汤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这首简单易懂的诗,让所有人都听到里面饱涵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壮和无奈,所有人都被感动了,都被共鸣了。是啊,大家都是混政治的,为了利益,出卖了多少亲情啊,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何必互相残杀呢,留点温情在世间,让人还觉得世间是美好的存在,没有了人情味,这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这首诗除了表达悲壮的情怀外,就是曹植对生存的极度渴望了。哥哥你已经做皇帝了,我已经输了,我没有什么威胁你的,我只求能活下来就好,简简单单的活下来,最低要求了,希望你顾念一点兄弟之情放过我吧!

曹丕震惊了,弟弟的表现完全不按节奏来啊,太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啦,让自己无话可说,找不到一点借口,彻彻底底的输了。这首诗出来后,通过在场的所有人不久就传遍天下,现在自己能杀弟弟吗,显然不可能,一旦杀了弟弟,那么在全天下人眼里,曹丕就是个无情无义残杀兄弟,冷血无情的暴君,这样的污点和道德指责曹丕永远也洗不清,对曹丕来说,他真不能有这样的评价,否则还怎么信服于人,怎么让全天下服从你的治理,不然被所有人唾骂。曹丕需要做的就是假装流几滴被感动的眼泪,诉说曾经的兄弟之情,两人抱在一起痛哭,然后留着泪亲自送曹植出去。这就是最后的结局,曹植在这场斗智斗勇的游戏里面赢的漂亮,而且不担心曹丕秋后算账谋害自己,因为自己死了,曹丕就是最大的嫌疑犯,也许曹丕天天保佑曹植无病无灾活到百岁,别把谋害兄弟的帽子给自己戴上,曹丕还真够郁闷的,想杀弟弟,没有杀到,反而助长了曹植的名声。

曹植这首七步诗让曹植名传后世,大家记住了曹植同情他,反而曹丕却没有什么好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冷血的人,所以说曹植输了皇位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共鸣,曹丕赢得皇位却输了口碑,总的来说还是曹植赚了,其实也说明一个道理,亲情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让人记住你,关键是你是个有感情的人,没有人情味,谁会记得你呢,谁会给你做朋友呢,什么利益名利都是虚的,只有情感才是真的!

曹植的7步诗是什么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真的是走七步吗历史上都是谁写《七步诗》了

谢邀!

是真的。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曹丕命曹植七步内成诗,否则处死,如果你是曹植能七步成诗吗

何谓文人,就是能出口成章的文化人;何谓诗人,就是能随手拈花的浪漫诗人。胸有成竹,腹有笔墨,海阔天空任邀翔,何况是具有学富五车的建安7子的曹植呢?

曹植平时和父兄应酬唱和,自是诗兴勃发。一旦被曹丕逼得七步成诗之时,当会"急中生智",以避杀身之祸!

曹植平时擅长浪漫诗情,而此时面临生死存亡之机,那有闲情逸致,也不敢金刚怒目,惹怒皇兄。古代没有空调和吹暖机,却有火炉烧得旺旺得。曹植第一步一眼望到了火炉中的木柴和豆壳,第二步想到了最爱吃的蹄膀汤,第三步联想到了死去的亲妈,万一、万一,身首分离,再也喝不到了香喷喷蹄膀汤,却还要成了七步鬼…

曹植不禁伤感的热泪盈眶。第四步从豆壳想到了吃的大豆,第五步心中豁然开朗:有了,诗有了。走到第六步,已脱口而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毕,恰好走完第7步。满堂鸦雀无声。曹植只听见自己的心勃勃跳的声音。

众人心中皆赞叹好诗,但也等待曹丕发声。

曹丕缓缓站起,慢慢走向曹植:"阿弟啊,我们是一奶同胞,手足之情啊!"言罢,兄弟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满堂文武齐喝采,掌声响个不停。

曹植的七步绝句原文是什么

(版本一)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大名鼎鼎的《七步诗》,是否为曹植所作

在野史里记载了一件事,说曹丕称帝后对曹植心怀忌恨,有一次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如做不出来就将行大法处死。

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又被小说家演化为只有四句的《七步诗》,知名度很高。

但曹丕称帝后他们兄弟二人见面次数极为有限,曹丕拿作诗这种小把戏为难诗才横溢的弟弟,于情于理于客观情况都不大可能。被贬后曹植很快又被改封为鄄城侯、鄄城王,一直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遇事无不小心谨慎。

有一次曹植奉诏入京,快走到洛阳时突然内心里感到了无名的惊惧,就丢下随行人员骑马微行入京,他偷偷地去见了大姐清河长公主,想让她带着自己到哥哥面前请罪。

曹植不见了,关吏不敢怠慢马上报告,曹丕派人沿着来京的路线搜寻,没有找到。太后听说后认为曹植自杀了,在曹丕面前痛哭。

过了一阵曹植散着头发、光着脚并且自行背负刑具来了,太后才转悲为喜。曹植后来又被改封为雍丘王、东阿王,不仅有人监管,而且封地也变来变去,日子很不好过。

曹植的哥哥曹彰也没好到哪里,曹操在时封他为鄢陵侯,曹丕称帝后晋升他为公爵。曹彰本以为自己与其他兄弟不同,他带过兵,对国家有用,所以应该另有安排,但诏书下来他也跟兄弟们一样就国。

曹彰很不高兴。鄢陵这个地方也不好,属经济落后地区,曹彰想改为中牟,这里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离洛阳不远,曹丕答应了,封他力中牟王,但不久就改封为任城王。曹植奉诏入京的那一次曹彰大概也来了,但他却莫名其妙地暴死在洛阳。

有野史说,曹丕邀曹彰在卞太后那里下棋,一边下一边吃枣,曹丕把毒药弄在枣蒂中,自己只吃没毒的,曹彰不知道结果中毒。

卞太后拿水想救他,曹丕早已密令左右把瓶罐都毁了,卞太后急得只能光着脚跑到井边想去取水,可水还是没打上来,过了一会儿曹彰就死了。

这个记载也不足信,曹彰是不是曹丕杀的先不论,即使是,曹丕杀个人也不必费这么大的事,更不会当着母亲的面。这个记载与《七步诗》一样都属于杜撰。

不过,曹丕称帝后曹彰、曹植以及其他几位宗室的处境确实很不好,遣散出京、一再迁封,内部又有人监视,过的日子连普通人都不如。

曹植七步成诗的真相是什么曹丕是否真动了杀机

曹植以盖世才华七步成诗,名扬天下,把动了杀机的曹丕感动地鼻泪横飞。我们很少怀疑曹植本事,是否冤枉了曹丕?其实曹丕根本不会杀曹植。

七步诗两个版本真伪

一个版本是我们熟知的四句;另一版本六句,最早录在《世说新语》,全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编者南朝宋刘义庆,是武帝刘裕的侄儿,国家图书馆馆长。彼时的刘义庆距七步诗(220年)不到200年,加上刘义庆身份、地位,我们相信他不会胡扯。所以四句七步诗或为后人简化版。

甄宓送给曹植的金缕玉带枕?

足够理由证明:曹丕不可能杀曹植

(1).曹丕知道难不住曹植

兄弟俩同为卞夫人所生,曹丕只长5岁。他很了解曹植脾性,更清楚弟弟有多大能耐。曹丞相酷爱诗文,他们兄弟、建安七子和文武百官等,诗文辞赋交流必不少见。以曹植《登台赋》为例。

公元210年,曹操登上铜雀台,大手一挥,令几个儿子登台比赋。曹植只咬下笔杆,打个响指,160余字一挥而就。曹丕多少次边吃灰,边看着弟弟一骑绝尘而去……

曹丕心里很清楚,天下无人能在才思敏捷上赢曹植,他根本就没把握难住曹植。请问,曹丕手握主动权,却赌曹植最强游戏,曹丕会那么蠢么?

王献之《洛神赋》

(2).七步诗地点保曹植无忧

传曹丕欲加谋反罪,约见于池厅......当着文武百官和士兵的面,曹丕杀亲弟弟给大伙看,让天下人看他是个多没人性的东西?这得多蠢才干的出来!

杨德祖已死,曹植大势已去,现在还杀他干嘛?大局为重,江山要靠自家人的。再说了,曹植当时文学第一人,说杀就杀,闹玩似的!

祝枝山《曹植诗四首》草书贴之《箜篌引》

(3).卞夫人还活着,曹丕绝不敢动曹植

曹丕或有过干掉曹植的念头,没敢并非因多怕爹,他怕的是娘,所以他只敢打压曹植。卞夫人只要活一天,曹植命可无忧。

七步诗成于220年,卞夫人于230年才去世……曹丕怎么敢杀弟弟?

七步成诗,曹丞相去世,都发生在220年。一年里,才死了亲爹,又杀死亲弟,再气死亲娘,曹丕觉得这样挺好?弑弟、逆父、逆母、逆天下?

最靠谱的真相

植虽羽翼尽失,曹丕还是要提醒下,便戏言: “世人皆知子健文思天下无二,那就在百官面前一展身手,七步成诗,否则以欺君之罪责罚云云。”

当然,曹丕知道他弟那本事。一,在天下为曹家增光;二,让曹植明白:你哥我才是魏帝;三,让众人看看他这个哥哥常念手足情啊。一箭三雕,这才是曹丕本色!

所以,无论哪方面,曹丕都不可能杀曹植。借七步成诗更经不起推敲:曹植以才思敏捷著称于世,写过近10种文体;曹植是第一个诗仙,五言诗鼻祖。曹丕赌才华就够蠢了,还赌诗……

古人好诗文,众人面前玩诗词歌赋也是常事,曹丕最多只是借“戏谑”方式提醒曹植罢了。怎么说,毕竟是亲生兄弟,更无必杀的理由。

曹操三子曹植七步成诗,才华横溢但是有谁知道曹植七步诗的由来麻烦告知,很是好奇

感谢@昊涛说史老师邀请!????

三国时期,曹操病逝后,其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登基做了皇帝。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又快又好,深得曹操宠爱。虽然曹操长子曹丕也很有才华,但是比曹植略逊一筹。平时曹丕一直嫉妒曹植,见父皇对曹植宠爱有加更是怀恨在心。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承了皇位做了皇帝。但是曹丕一直耽心才智过人的三弟对自己的皇位是个威胁,总是想方设法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曹植也知道大哥的险恶用心,一直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夹着尾巴做人,唯恐哪天会大祸临头。

一天曹植上朝拜见大哥,曹丕一见曹植就没好气地说:“我和你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从礼仪上来说是君臣。以后可不许你仗着自己的才学,不讲君臣的礼节啊!”曹植小心翼翼的俯首称:“是”!

曹丕又说:“父皇在世时经常夸你的文才,你的那些诗歌文章是不是请别人代作的?”曹植回答:“我从来没请人代作过,都是我自己做的。”槽丕板着脸说:“好!现在我叫你作一首诗。你在殿上走七步,七步走完了,诗还没作成,就要重重的治你的罪!”

此时曹植心里明白,曹丕是想借故除掉自己。于是对曹丕说:“请出个题目吧。”曹丕想了想道:“我和你是兄弟,就用兄弟二字做题目,但是诗里面不许带有兄弟两字。”曹植略加思索,就在金銮殿上走起步来,走一步念一句,七步还没走完,诗就作出来了。

曹植一边踱步一边口中念道:

煮豆然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念完诗后,众臣无不叹服曹植的才华,曹丕也没法治曹植的罪,只得将曹植贬出京城。曹植由于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四十一岁便驾鹤西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