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洛神赋》如此美妙,为何不选进高中、大学教材
- 《洛神赋图》的创作是为了什么
- 曹植的《洛神赋》赞美的是谁有何故事
- 曹植的《洛神赋》到底到达了古代文学的哪一种高度
- 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
- 《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曹植真的爱上了自己的嫂子吗
- 《洛神赋图》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与波提切利的《春》进行比较,两者的艺术架构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曾植的《洛神赋》对后世的艺术创作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 天龙八部哪些人物的名字最有深意
《洛神赋》如此美妙,为何不选进高中、大学教材
我也不明白,为啥提起古代文学就是四大名著。尤其是红楼梦,居然有人要加大内容进教材。我是喜欢那句话的:老不读三国,少不读红楼。老的时候读三国,想干啥都干不了了,宏图大志只能在少年时代开始才有可能。少的时候读红楼,本来少年时代就很迷茫,应该发奋图强的时候,却陷在红楼的伤春悲秋里。全面梳理中国文化遗产,包括实用性强的《天工开物》,才便于选取某些进教材。小学学实用,易理解的,大了选稍难些的,特征明显的……
《洛神赋图》的创作是为了什么
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曹植的《洛神赋》,借助于洛神的神话传说和美丽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动人的人神恋爱的故事。曹植在《洛神赋》序中说:“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赋”。宋玉的《高唐赋》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泽,宋玉说昔时先王游高唐,曾梦于巫山神女相接,神女去时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的《神女赋》即写当天晚上楚襄王与神女相遇之事。曹植有感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的故事,作了《洛神赋》。
《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其观三国著名文人曹植所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洛神赋》借梦幻之境写以纯洁真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之恋,形象鲜明,感情真挚,顾恺之读后,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在创造,以传达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曹植的《洛神赋》赞美的是谁有何故事
洛神之赋,千古名篇。赋前自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日宓妃。感宋玉对楚王会神女之事,遂作此赋。
赋中赞美,一目了然。而题目所问,确非问此。关于此赋,后人曾说有感“甄氏”之说。甄氏袁绍之妻,后被曹丕据为己有。
此说起于唐朝李善注,后人多作研究探讨,指出其中虚诞,被人讥为附会之词,实不可信。
试想,曹丕为人,曾数次以诗为由,欲害曹植,曹植心中岂能不知。再想,甄氏即为曹丕所有,按辈份自成嫂嫂。
作赋赞美寄思,有悖情理,失之人伦,尚被曹丕知悉,无疑自取死路,植岂能愚蠢至此!
此情此理,一目了然,何必妄加猜疑,索强附会,误导后人。
洛神之赋,文词华丽尤美,善用比兴,,刻画细腻,结构匀称,傲立建安文坛,独具风格,为后世的辞赋创作和发展、开拓了新境界!
曹植的《洛神赋》到底到达了古代文学的哪一种高度
哪一种高度?最高的高度!
《洛神赋》是大美、绝美、难以超越之美。
令人沉醉之美,叫人心痛之美。
美得教人如啜清露,美得教人如沐芬芳。
就写美而写美,终成绝伦之美。
---除了曹植,还有谁?
“仿佛兮若青云之闭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 何文、何词、何诗、何句,可比肩其美?
《洛神》之美,天下无及!
(附:《洛神赋》里的内容,也有借鉴前人的,比如屈原的,这倒无妨,曹植总不能生造一些典故吧!)
- 若你,真想领略 《洛神赋》之美,就把她,背诵下来。
花些时间,你绝不会后悔。
记背了洛神赋,你才能体会 - 汉语言文学艺术,真真集大成之“美”。
--------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不说了,去看原文吧!)
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
洛神赋这么美的文字正是出自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的名篇《洛神赋》,文人们写的文字自古是缠绵悱恻,令人疑惑如此名篇究竟是写给历史上某个特定的人呢?
自古以来,《洛神赋》究竟是写给谁的有这样几种说法:
一、悼亡说。曹植怀念自己的妻子崔氏,于是写下《洛神赋》怀念亡妻。
二、感甄说。后代传说曹植和嫂子甄氏文昭甄皇后有私情,《洛神赋》正是他怀念心中被哥哥曹丕赐死的挚爱,现代许多影视作品中甄氏叫“甄宓”正是叔嫂私情的衍生。
三、表志说。还有种说法,曹植《洛神赋》不是写给别人,正是自己的哥哥——曹丕,曹植仿照宋玉《神女赋》,将自己比作美人,对君王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
在弄清楚《洛神赋》写给谁的谜团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作者的人生经历。
曹植,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用语典雅华丽,前后四十多年的生命轨迹先后经历大起大落,在公元221年其兄曹丕继位之前,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儿郎: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在曹丕登基之后,曹植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于先前惨烈的继承权争夺战,曹植深受曹丕猜忌、打压,《洛神赋》作于黄初三年(黄初是曹丕称帝年号),与他愁云惨淡的后半生情感是一致的。
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
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接下来让我们依次分析这三种说法的真伪和合理性。
关于崔氏悼亡说:崔氏是曹植第一任正妻,崔琰兄长之女。她和曹植少年夫妻,感情深厚,生育了几个子女。据记载,崔氏因一次失礼,在宴会上误穿了颜色艳丽的衣服,曹操看见后大怒,将她和曹植离婚后遣返家中,赐死。妻子如此悲惨的死法、植崔二人多年的夫妻情分,可以成为支撑悼亡说的论据。
关于叔嫂感甄说,则是彻彻底底的谣言,不过是后世三流文人八卦的野史艳情罢了。根据《三国志·陈思王传》记载,曹丕继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去了自己封国后,因为“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监国谒者奏弹劾,曹丕将他贬为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有些人“鄄”与“甄”不分,仅仅因为两字字形相似便编造出感天动地的“植甄叔嫂恋情”,其实,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和甄氏一点关系都没有,且甄氏相夫教子,侍奉婆婆至诚至孝,也从没有琵琶别抱。曹植心中仰慕的女性形象是忠贞高洁的,与贤惠的甄氏也不符合。
所以,感甄说是假的,《洛神赋》绝对不是写给甄氏的。
关于表志说,此种说法最科学,最合理。《洛神赋》虚构了曹植与洛神的邂逅相遇,以及彼此之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
宋玉《神女赋》借遇合神女之事委婉批评楚襄王的昏庸无能和无所作为,旨在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伤情绪,并以忧患意识警省襄王,劝其效法楚国先君,“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励精图治,振兴楚邦。
结合曹植写作时的背景,不难理解《洛神赋》中流露出的缠绵悱恻、惆怅哀怨的情丝,曹植正是借助此赋抒发对兄长曹丕的不满之情,同时有饱含了渴望受到对方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您觉得《洛神赋》是写给崔氏、甄氏、还是曹丕的呢?欢迎留下您的宝贵评论。谢谢
《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曹植真的爱上了自己的嫂子吗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继的角度来看,怀念其嫂甄氏一说是站不住脚的,只能说是一种闲谈趣闻罢了。说曹植爱上了他的嫂子即曹丕的妻子甄氏,多是后人的附会。
首先,年龄不符。二人年龄至少相差十年。
其次,三国为汉末。汉以孝治天下,人伦观念强盛,以北海孔融的声望都被以不孝的罪名杀掉了。图谋兄妻,有违人伦,乃当时大忌。曹植乃名士,声望卓著,怎能有此想法并述诸笔墨?
而感念甄氏这一说法出现时间也较晚,在作品产生400年后才现世。汉末之时不为人知,四百年后的人倒是知道了?于理不通。
那么《洛神赋》中的宓妃又是指谁?我认为并无所指,或者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
此赋作于黄初三年,曹丕在位,曹植的亲信遭到清洗。进京朝觐回程之时过洛水,有神话说这条河的神灵是宓妃。宓妃传说是伏羲之女,这个关系不大。而宓妃还有一个象征身份来自《离骚》。离骚中屈原见楚王不得,就有了求三女的情节,意指通君侧之人,三女中第一个求得便是宓妃,而最后也没有成功,所以屈原见不到楚王,抱负不得施展。而曹植过洛水借见宓妃之事,从相见到分离,有可能在指政治上的不得志。所谓“人神道殊”“良会永诀”,是曹植抱负失败的写照,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
中国的文人是双性的。他们在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时候,以一种大丈夫的姿态出现,面对风雨飘摇的前路,也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而面对君主之时,往往又以女性角色自居,把自己想象成君王的伴侣,把君王想象成自己的良人。所以,在这一意义上来看,《洛神赋》中的宓妃也可能指曹植自己,或者说是那个期待一展宏图的曹植和现实里处境微妙的曹植二者的对白,即理想与现实的一次诀别。理想的绚丽纷繁,现实的无奈沧桑,最终让二人分道扬镳,是在手足猜忌煮豆燃萁的政治背景里,曹植的理想最终败给了现实,不得不“足往神留”“顾望怀愁”,表露着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舍,同时也是向曹丕表明心志。这种手法是承继于屈原“二湘”的,所以后人有诗“白马诗篇悲逐客,惊鸿辞赋比湘君”。“白马诗篇”指曹植黄初四年所做的《赠白马王彪》,而“惊鸿辞赋”指的就是这篇黄初三年所作的《洛神赋》。
《洛神赋图》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马画技法意味着人马画已具备了独立成为一种画科的艺术条件。《洛神赋图》构图技巧: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顾恺之不愧是第一位留名画史的人,他的禀性中颇有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天真、善良、风趣、大度,人物亦是顾恺之最擅长的。
色彩:从《洛神赋图》对人体云纹和水纹的多姿多彩的勾描中,亦历历可见,作为文人型画家,顾恺之人物画中富于运动感的线条若拿去和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某些相思构图的作品(如西秦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像)比较,其精致、流利、细美特征尤为彰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原卷就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可以称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顾恺之艺术的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简繁得当,空间、疏密都安排的井然有序,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与波提切利的《春》进行比较,两者的艺术架构有什么区别
顾恺之《洛神赋图》和波提切利《春》都是东方与西方美术史上的瑰宝,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确实挺有意思,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两幅作品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这些可以感受到东西方的文化理念有明显的差异。
波提切利《春》
其一,它们都是以神话故事作为创作题材,都跟“春”有关。
《洛神赋图》为东晋大画家顾恺之(348——409)耗费数年精力和时间所作,其创作思路来自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讲述了作者在某个春天,与美丽的洛神偶遇,春心萌发,并产生爱慕之情,最终向她表白,并赠送定情之物,约定下次约会,中途思念的故事。全篇想象力异常丰富,辞藻华丽,笔触细腻,是赋中名篇。
《春》局部
顾恺之根据此故事,按赋中的段落和情节,画出了一幅近6米长、1尺宽的长卷,是用绘画对文学作品的成功解读。
画中除过刻画各个人物外,重点则对市井生活、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在本质上,《洛神赋图》是一幅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画。
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春》是文艺复兴初期大画家波提切利(1445——1510)的代表作,创作于1478年,创作思路来自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叙事长诗《论事物的属性》,叙述的是森林女神克洛丽斯被风神非礼后,变化成了花神佛罗拉,协同爱情女神维纳斯和丘比特,以及美惠三美神,神使赫耳墨斯,为人间报春、送祝福来的。只要他们出现在某个地方,那个地方会立刻鲜花盛开,一派春意盎然。
波提切利根据此叙事诗创作了这幅精彩的蛋彩画,同样是用绘画成功解读了文学作品,让文字艺术变成了视觉艺术。
《洛神赋》局部
其二,都表达了理想主义情怀,以及饱满的情感。
《洛神赋图》里人物的情感趋势开始时是欣喜,如,作者与洛神相遇后是充满欣喜和愉快的,但他们互表情意后,作者要暂时跟洛神分开,良辰美景不在,情感趋势立马转向了忧伤的格调。这从画家对人物表情由轻松到凝重的细微刻画,以及对周围环境色彩明暗变化的刻画,完全能看出来。
《洛神赋》局部
而《春》在恰恰相反,克洛丽斯被风神侮辱后,情感是沉重忧伤的,但她能化悲痛为力量,忘记自己的苦难,把美好祝福送给人间,人们享受到这些祝福后自然会欣喜,因为别人欣喜,克洛丽斯最终也会欣喜。这幅画的人物情态定格在了欢快的那一瞬间,节奏是明快轻松的。
这两幅画告诉人们,生活中处处能遇到惊喜和打击,只要面对瞬息万变的生活,随时调整心态,生活终究会美好起来,给自己带来某种信念。
为什么曾植的《洛神赋》对后世的艺术创作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三国剧照
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曹植《洛神赋》
洛神又称为宓妃,是古帝宓羲氏之女,她在洛水溺水身亡,随后就成为洛水女神。当然,很多人一直都认为,曹植的这篇文章并不是真的去描写洛神,而是想要描写甄宓,据说曹植在与甄宓相处的期间,俩人产生感情,可毕竟甄宓是自己的嫂子,曹植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义,甄宓死后,曹植非常伤感,在自己回封地的路上,曹植梦中与甄宓在洛水相遇,他因此就写出这篇传世佳作来纪念心爱的人。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观点,认为曹植的这篇文章是有其他用意。
不管他写文的目的是什么,都不会影响到这篇文章的伟大,《洛神赋》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华丽,但通读文章后就能发现此文与一般盲目堆积美句的不同,它整体对仗,语言生动优美,华丽中透露着清新飘逸。这篇文风格与《楚辞》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曹植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自己的行文潇洒。当时两汉盛行赋文,曹植很好继承了这点,再结合他出色的文采,这才造就这篇佳作。
那么这篇文章为何会对后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
首先要看曹植这篇文章到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说这篇文是古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与两汉之前的大赋有着一些区别,他的这种风格和行文结构,被后来南北朝诸多的文学家沿用,也开启了一段文坛的革新。
并且曹植的这篇文章,被后世很多的画家剧作家引用,像顾恺之这些名家都有以《洛神赋》为主题的作品,王羲之也引用这篇文章进行过创作,之后关于《洛神赋》的剧作,以及各类的衍生作品实在太多。曹植在此文中的用词也对后来唐宋的诗词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少人都沿用他的词句来进行创作。直到现代,很多文学家进行创作的时候,仍然是要参考这篇文章。
我认为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因素,还是曹植他非凡的想象力,其实古今文学的主旨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美女一直都是一类非常热门的题材,无数文人都会塑造众多自己心中的美女形象,曹植在这方面算是一个开创者,他在此文中所塑造的洛神,从样貌,到动作,服饰各方面描写得非常传神,这也成为后世文学的一个重要模板,无数人在塑造美女的时候,都是以他的洛神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曹植在文中还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类绝妙的形容词,其实洛神这个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次出现过,之前司马相如这些人都曾经描写过洛神,曹植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取了他们的一些特点,不同的是,曹植是真正让洛神这个美人的形象立体化。
他从风韵姿态,容貌动作不同的角度对洛神进行刻画,视觉忽远忽近,给人一种神秘的美感,其中各类比喻应用恰当,这种行文手法确实是给后世文学家们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他在此文中所表现的不只是一个绝世美女应有的样子,更是一种新样的美学理念,这种理念引领着文坛有了新的发展。
三国剧照
除了这种传神美感的刻画外,这篇文另一个大的特点是奇遇,这可是文坛里面被用到最多的一个词,曹植在文中忽然遇到洛水女神,在前段他描写中事先毫无征兆,美女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种构思非常有意思,他开头平铺直叙,说自己是怎么怎么来到这里的,看起来没有什么意思,可忽然文章步入高潮,洛神就这样悄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后来陶渊明这些人也都采用这种风格,从平常到忽然奇遇,很多人都喜欢这种风格。
从思想上来看,这篇文传神抒情,通过塑造人神相遇的幻境,让人处在美好虚幻中尽情联想。我认为这个特点还是要结合一下曹植当时的情况,他早期由于自己的文采,得到曹操的重视,一度是有成为储君的可能,结果曹植在争储的过程中连续犯下不少的错误,这就让他失去了夺位的可能。
曹丕当政之后,对这个和自己争夺储君之位的兄弟没有下杀手,但也没有给他什么好的待遇,曹植被一贬再贬,自己身边的这些密友也先后被杀掉,他这次回封地,就是在遭受曹丕贬谪之后,当时曹植的心情绝对是非常差,他本身也想要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否则他绝对不会和曹丕争储。
但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曹植彻底无法实现梦想,在苦闷中他创作这篇文章,其中的情感就与后世无数的文人有着共鸣。自古诸多的名篇,都是在一些文人非常不得志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中国大部分文人的真正梦想还是从政,像李白这样洒脱的人,也是想要在官场上有所成就,可他们常常会遭遇到贬谪罢官这样的事情,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就必然会通过文学创作来表露心境。曹植通过写幻,来麻醉自己,让自己忘却眼前的困苦,很多文人就仿照他的这种想法来进行创作。
这种风格对于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影视就非常大,因为当时南北乱世,很多人都失去自己的家园,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却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因此无数的文人就通过酒与诗文来麻醉自己,曹植这种写法正好就符合他们当时的心境,这就让陶渊明这些著名的文人,都开始进行丰富的联想,仿照曹植来虚构一个自己理想的幻境,连同后世著名的《红楼梦》,在情感构思上也是沿用了曹植的这种特点。
南朝的诗文辞藻华丽,也是由曹植引领的一种潮流。总得来看,这篇文章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洛神这么一个立体美感的形象出现,让后来很多人的文学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可惜的是,曹植一生中创作的大部分诗篇,都由于战火的因素没有能流传下来,这也让后来很多人并不是真的了解他的文才。
参考文献:
《洛神赋》
《文选》
【文/羽评郡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天龙八部哪些人物的名字最有深意
金庸先生在给笔下人物取名字的时候,确实别出机杼,独具一格。所以金庸小说中很多人物的姓名都别有深意,比如《射雕英雄传》中五绝的姓名分别暗藏金木水火土五行,正好对应他们各自的方位。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巅峰之作,格局宏大,精彩纷呈。金庸在给这本书中许多角色起名字的时候也别具匠心,显示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比如阿朱和阿紫的姓名对应着《论语》中的一句话:“恶紫之夺朱也。”古人认为朱(大红色)是正色。“恶紫夺朱”即是孔子讨厌紫色扰乱了红色,这句话的引申含义为憎恶异端扰乱了正统,邪说坏了正道。在书中阿朱与阿紫虽是一母同胞,但性格却截然相反,阿朱温婉善良,阿紫阴毒残忍。可最后陪在萧峰身边,与萧峰一同坠下山谷的恰恰是阿紫,而不是萧峰的一生挚爱——阿朱,这正应了“恶紫夺朱”这句话。
还有逍遥派众人的姓名以及武功的名称也都各有典故。如“逍遥”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的篇名;掌门无崖子的称号出自《庄子·养生主》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李秋水的名字出自《庄子·秋水》的篇名;丁春秋的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北冥神功的名称也出自《庄子·逍遥游》的开篇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凌波微步则出自曹植《洛神赋》的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逍遥派正是一个仙风道骨,飘然出尘的门派。
不过居士我认为,在《天龙八部》的众多人物中,名字最有深意的当属游坦之了,且听我慢慢分析。
显然,游坦之的名字寄寓着父母对他的祝愿,希望他这一生平平坦坦,无灾无难。在萧峰聚贤庄大战之前,游坦之的人生道路确实是非常平坦的,他出自武林世家聚贤庄,生活无忧无虑,不学无术,本可在父母、叔伯的庇护下顺顺利利地渡过这一生。
但是经过聚贤庄一场大战,游坦之的父亲因为不敌萧峰而自杀,母亲也随即殉夫,游坦之从此成了一名孤儿。他一心要找萧峰报仇,但游坦之武艺低微,显然不是萧峰的对手,他报仇不成反而被阿紫捉住了,成为了阿紫的玩物。
游坦之在阿紫手中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还被阿紫罩上了铁面具,面目全非,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不料他竟然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爱上了阿紫,殊不知这正是游坦之真正苦难的开端。
游坦之将阿紫视为女神,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舔狗生涯。但阿紫却丝毫不怜惜他的性命,拿他喂毒虫练化功大法。不料游坦之因祸得福发现了《易筋经》的秘密,不仅没被毒虫毒死,反而用《易筋经》将所有毒虫的毒素全部消化吸收,这其中包括一只千年冰蚕。游坦之因此练成了一身极其怪异又极其阴毒的内力。
游坦之此时逃离了阿紫的魔掌,流落江湖。当他再见阿紫时,阿紫已经成了一个瞎子。游坦之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不仅不计前嫌地照顾阿紫,还将自己的眼睛换给阿紫。但阿紫心中只有自己的姐夫萧峰,她复明后,见到了游坦之的真面目,对毁容又瞎眼的游坦之非常嫌弃。于是阿紫跑回辽国找自己的姐夫去了,将他一个人留在缥缈峰灵鹫宫。
最后,阿紫抱着姐夫萧峰的尸体跳崖自尽,游坦之因为眼睛看不见,也跟着落入了悬崖而死。
游坦之与《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非常相似,他俩一个叫“坦之”,一个叫“平之”,人生之路却异常坎坷崎岖。他俩都是富家子弟,却遭遇父母双亡的惨剧。他俩都练成了一门绝世武功,但却并不能像主角那样纵横江湖,快意恩仇。最后他们两人的眼睛都瞎了。可见,金庸故意给他俩取了“平坦”的名字,以反衬他们的悲惨人生。
不过游坦之名字还别有一层生意:他的“坦”字与萧峰的“峰”字是相反的,而他与萧峰的人生也是相反相对的。
游坦之的一生是被萧峰改变的,如果没有萧峰大战聚贤庄,可能他这一生真的能够平平坦坦地走下去。游坦之知道自己的杀父母仇人是萧峰,他却因武功低微报不了仇。而萧峰一生苦苦追寻的就是自己的杀父母仇人,他武功高强,却因不知仇人是谁而无法报仇。
阿朱从少林寺偷到了《易筋经》,将其送给了萧峰,萧峰本想练习,却因此书是用梵文写成,所以无法修炼。游坦之捡到了萧峰遗失的《易筋经》,他本没想修炼,却在无意之中练成了《易筋经》。
游坦之爱慕阿紫,却得不到她的芳心与垂青。萧峰心中只有阿朱,可阿紫却对他死缠烂打。
萧峰因为自己是契丹人,所以受到丐帮众人逼迫,辞去了丐帮帮主一职。游坦之后来凭着一身邪功夺得了丐帮帮主之位,可他并不会丐帮两大绝技:打狗棒法与降龙十八掌,而这两门武功正是萧峰的成名绝技。
可见游坦之与萧峰是处处相反、处处对立的两个人。他俩各种得到的东西,都是自己不想要而对方求之不得的东西。所以在少室山上,萧峰对战游坦之,这正是他们两人的宿命之战。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94期:游坦之名字寓意解析》。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