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若幽兰是什么意思(“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是谁的诗句﹖)_幽兰_洛神赋_曹植

本文目录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是谁的诗句﹖
  • 气若幽兰是什么意思
  • 气若幽兰的解释
  • 气若幽兰是什麼意思 气若幽兰解释
  • “气若幽兰”是什么意思
  • 含词未吐,气若幽兰什么意思
  • 气若幽兰什么意思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是谁的诗句﹖

语出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浪漫主义名篇。其原名《感甄赋》,曹植用“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洛神。《洛神赋》是曹植模仿战国时宋玉《神女赋》对楚王梦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情节,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对洛神的描绘,诸如“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气若幽兰”等,皆可见巫山神女的影子。此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是对楚辞中以男女关系譬喻君臣关系的继承,其亦屈子之志也。另一说为感甄氏而作。
曹植(192-232年)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樵(今安徽亳州)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气若幽兰是什么意思

出处:洛神赋/感甄赋

曹植〔两汉〕

原文(节选):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译文:

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扩展资料:

赏析: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

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气若幽兰的解释

幽兰指的是悠远深处尽头的兰花,这里代指兰花远远放出的香气从远处传来,后来形容冰清玉洁的女子身上散发出来的美好的气息,一般是针对自己喜爱的人而言或者爱慕者,当然现在多为美女娴静淑女的姿态的溢美描述。

气若幽兰是什麼意思 气若幽兰解释

1、气若幽兰(拼音:qì ruò yōu lán),形容女子有话将说未说,吐出的气息如同幽兰。

2、幽兰指的是悠远深处尽头的兰花,这里代指兰花远远放出的香气从远处传来,后来形容冰清玉洁的女子身上散发出来的美好的气息,一般是针对自己喜爱的人而言或者爱慕者,当然现在多为美女娴静淑女的姿态的溢美描述。

“气若幽兰”是什么意思

“气若幽兰”形容女子有话将说未说,吐出的气息如同幽兰。

  • 出处:三国 时期魏国曹植 《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造句:

  1.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肌若凝脂气若幽兰,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

  2. 此外,另一幅书法作品为“气若幽兰,穆如清风”几个大字。

  3. 香风席面,少女气若幽兰,未有言语,直接扑在修朗怀里。

  4.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5. 她秀雅绝俗,自有一股轻灵之气,肌肤娇嫩、神态悠闲、美目流盼、桃腮带笑、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说不尽的温柔可人。

含词未吐,气若幽兰什么意思

曹植:“含词未吐,气若幽兰”.
肤如凝脂,吹弹可破,如丝绸之光滑,芦苇之柔韧!
韦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气若幽兰什么意思

意思是:形容女子有话将说未说,吐出的气息如同幽兰。

出自:《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原文节选: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译文: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

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

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

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

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

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

民间传说: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

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

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

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

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

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

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