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的人值得被原谅吗?郑庄公兄弟相残,黄泉寻母有着怎样的故事_曹植_曹丕_京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阋墙伤痕 曹植 曹丕 京城

本文目录

  • 犯错的人值得被原谅吗
  • 郑庄公兄弟相残,黄泉寻母有着怎样的故事
  • 《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犯错的人值得被原谅吗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至于犯了错误能否得到原谅,写取决于你犯的错误有多大以及你犯的错误的性质、能否通过改正加以挽回、你有没有主动去改正挽回、你犯错误后的态度和行为—

郑庄公兄弟相残,黄泉寻母有着怎样的故事

下面我来说说我了解的郑庄公兄弟相残,黄泉寻母的故事。

一,郑庄公即位。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下嫡长子,由于难产,武姜很不喜欢这个儿子,遂取名“寤生”。

郑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生下了次子共叔段,武姜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想让共叔段当太子,郑武公不允。郑武公二十七年,郑武公病逝,长子寤生继位。史称“郑庄公”。

二,兄弟相残。郑庄公继位后,武姜为了让次子共叔段能与郑庄公抗衡,武姜要求郑庄公给弟弟分封京城,郑庄公看在母亲的面上把京城封给了兄弟共叔段。大夫祭仲说“京城比我们这里还大,不符合祖上的规矩,恐怕对您不利”,“母亲要我这样。我能怎样呢?”。武姜早就叮嘱次子到了京城要有自己的武装,待到强大了,我就跟你里应外合,取代郑庄公。共叔段到了京城就按母亲的要求做,打造了一支自认为能与哥哥抗衡的军队,期间还把郑国边疆的两个城市归为自己管辖,郑庄公也没说啥。最后共叔段准备偷袭郑国,武姜做内应。郑庄公得到情报,就命人讨伐共叔段,结果他的兵马都背叛了了共叔段,最后共叔段逃到了共国。

三,黄泉寻母。郑庄公因为武姜与次子共叔段串通,所以把母亲安排在城颖居住。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过了一段时间就后悔了,却又怕别人耻笑自己违背诺言,颖叔考献计说,你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与母亲相见,谁又能说你违背了诺言了呢,于是郑庄公按照他说的在地道中母子相见,重归于好。

四,人物个性鲜明。郑庄公老谋深算,故意放纵弟弟,最后除之。共叔段太过招摇,不懂韬光养晦。结果一败涂地。

这是我知道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三国演义》第79回的内容概括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79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概括起来是两个部分内容:

上半部分:魏王曹操头风病发作薨逝,曹丕继位。曹彰提十万兵从长安来到邺郡。曹丕令谏议大夫贾逵折服了曹彰。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曹丕彰命曹彰回鄢陵自守。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没有来奔丧,曹丕派兵到二处问罪,曹熊畏罪自杀。曹植被许褚率兵擒拿到邺郡。曹丕听从华歆计策,“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曹丕令曹植以兄弟为题,应声而作诗,诗中不得有“兄弟”二字。曹植毫不思索,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

(曹植图片)

下半部分:孟达说,关公父子遇害实际上是刘封、孟达之罪,要求诛杀此二贼。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升此二人为郡守,分调开去然后可擒”。之后孟达投了曹魏,诸葛亮建议派“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孟达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刘封扯书斩使,带兵迎战孟达,中了魏兵之计,率部下只剩得百余骑逃到成都来见刘备,被刘备斩首。

应该这样看待这一回的故事:

上半部分写曹丕收服曹彰,写曹丕逼曹熊自杀,写曹丕逼曹植作诗。

曹植的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兄弟阋墙、自相残杀,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曹丕逼迫曹植,是有直接原因的。曹植思路快捷,谈锋健锐,出口成章。加上他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华艳富丽的仪容,很得曹操宠爱。

曹植封侯的那年,曹操曾对他说:“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曹操把曹植跟自己相比较,是明显想要封曹植为世子的意思。

曹丕对曹植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了然于心,借故欲杀之而后快,以作诗为名,陷害曹植不成,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徙封降职。

(刘封图片)

下半部分写刘封被杀。

表面原因是刘封没有去援救关羽,导致关羽父子遇害。骨子里的原因,则与曹氏兄弟夺嫡并无二致,不同的只是刘备、诸葛亮为刘禅的上位清除障碍而已!

刘封虽为刘备之义子,并非齐备亲生,但刘备曾直接提出要立刘封为太子。七十九回中孟达和刘封的对话中,孟达说:“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

滑稽的是,在涉及刘封生死的问题上,诸葛亮的态度明了:“可就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明言要杀了刘封,“以杜后患”。什么后患?毫无疑问,杜绝刘禅的后患!

刘封的文韬武略,远非庸常懦弱的刘封可比。留下来的确是刘禅的后患。

如何看待这一回的故事的结论:第79回上下两部分,虽然一是写蜀国,一是写魏国,但内容紧密相关,都是围绕最高层的夺位展开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