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果关羽投降曹操,能在曹操阵营排第几
- 关羽傲气十足,不服马超,嫌弃黄忠太老,为何独独青睐赵云一人
-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 《三国演义》中关羽问诸葛亮“马超怎么样,能和谁相比”,如此轻视马超,不怕得罪马超吗
- 已知的历史上有关羽吗
如果关羽投降曹操,能在曹操阵营排第几
如果以关羽的战绩来衡量,他在曹营中将无人可比!
如果关羽真的投降了曹操,他很可能会混得非常惨!
曹操时代的曹魏武将体系,主要有以下组成:
1.曹氏宗亲武将,主要包括“曹氏八虎骑”中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尚。
2.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将,即于禁、张辽、徐晃、乐进、张郃这五人;
3.其他一些外姓将领,主要包括文聘、庞德、臧霸、朱灵、李通、满宠、许褚、典韦等人。
在上述二十余位名将中,综合能力最强的就是曹仁和张辽了,我们只需要拿这两位与关羽进行比较即可。
曹仁VS关羽。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仁因善于防守而驰名,譬如他先后与周瑜、关羽死磕,其实这是受到了演义的影响。曹仁的守城能力固然突出,但历史上真正的曹仁却是以凌厉的进攻而闻名遐迩的。
我们盘点一下曹仁的战绩:
1.青年时期,曹仁就是个刺儿头,带着一群小弟驰骋在淮泗之间,后来跟着曹操闹革命,“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这个别部司马,负责统领部曲,类似于早期的关羽和张飞,“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而这个厉锋校尉,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凌厉的先锋。
2.征讨袁术期间,曹仁功勋卓著,伤了袁术的元气,“仁所斩获颇多”。
3.征讨陶谦期间,曹仁大放异彩,而且担任骑兵统帅,“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攻击高、速度快,大破陶谦部将吕由,击败陶谦的多处兵力,攻破多处县城,“谦遣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
4.濮阳之战期间,曹仁分并带队,主导了局部战役,“仁别攻句阳,拔之,生获布将刘何”,拔城、擒将!
5.征讨张绣期间,曹仁平定了周边诸县,“虏其男女三千馀人”。到了演义中的“贾文和料敌先知”那一段,张绣追击曹操的败兵,被曹仁迎头痛击而败退,“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
6.官渡之战开打后,刘备在侧翼搞骚扰袭击,策反诸县。曹操顾不过来,就让曹仁带队围剿,而曹仁的骑兵团不负所望,“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此后不久,曹仁还暴揍了袁绍的部将韩荀,带领徐晃、史涣烧绝了袁绍的粮道。
7.南郡之战,也就是江陵保卫战,曹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东吴周瑜的明星阵容相抗衡,以孤城寡兵死守了将近一年之久!此期间,还有冲阵救牛金的壮举,被部将盛赞为“曹天仁”,“三军服其勇”!
8.督诸将、破马超于渭南;都督七军,破田银;平定侯音之叛,斩其首。
从这些辉煌战绩来看,曹仁特别善于骑兵战和攻坚战,破敌、攻城、冲阵、斩将,都是非常彪悍的,其作战风格类似于西凉锦马超。
但是在平定了侯音之后,曹仁按照曹操的指示去进攻关羽,就画风突变了!
9.“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结果如何呢?结果就是关羽向前突进了五六百里,围困了襄阳,围困了樊城,而曹仁龟缩在樊城等待救援。
于是假节钺的于七军火急火燎地赶来了,却因天灾人祸、七军覆灭,于禁也成了阶下囚。
当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当曹操考虑着迁都的时候,曹仁却打算弃城而逃了,幸亏满宠死命拉住了他,还给他打了一支强心针,满宠还把自己的白马溺死用以明志,曹仁才重新振作起来。
“徐晃救至,水亦稍减,仁得溃围出”,直到这个时候,曹仁才从泥窝里爬了出来!
张辽VS关羽。
张辽与曹仁的地位不同,曹仁是曹氏宗亲,可以担任一军主帅,而张辽是外姓降将,只能跟随出征,也就是随处可见的“从征”。
我们看一下张辽的主要战绩:
1.白马之战,与关羽合围颜良;
2.跟随夏侯渊围攻昌豨,曾经将对方劝降;
3.先后参与了官渡之战、仓亭之战、讨伐二袁;
4.跟随征讨乌桓,在白狼山一战中成了临时最高指挥官,“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力斩蹋顿。
5.作为主将征讨陈兰,“辽督张郃、牛盖等”,大破叛贼,斩其首、虏其众。
6.与乐进、李典坚守合肥。
综合来看,张辽的一生,几乎都是从征,或者合作,即便是最出彩的合肥之战,他也不是军中的司令员,他与乐进、李典是平级关系,无法指挥乐、李的部属。
张辽在合肥之战中表现神勇,譬如他在突击战中冲阵救出部卒,譬如他在伏击战中杀光了凌统的亲兵,都是难以匹敌的勇猛表现。
然而,逍遥津之战,并非网上哄传的“以八百人击溃了十万人”,其实只是两场激烈的阵战,在这个过程中,张辽所扮演的角色,只能称之为将,而绝不是帅。
这一战的大致过程,可以这样概括:孙权围合肥之后,张辽召集了八百敢死队,在黎明时分搞了一次突击战,冲击了孙权的大本营,把孙权逼到了土山上,此后东吴士气低迷,孙权撤兵,张辽再次发动了伏击战,差点活捉了孙权。
张辽的成功,取决于多个因素:自身的武力神勇,李典的大度配合,东吴军的斗志涣散,最最关键的一点,他的对手是超级经验包孙十万!
关羽呢,一个绝北道,一个襄樊之战,都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
仅以襄樊之战来说,我们看关羽的对手都有谁?
曹氏宗亲第一将曹仁,被暴揍;五子良将第一将于禁(地位最高),被生擒;曹仁身边站着庞德、满宠,后续还有徐晃,以及支援徐晃的“殷署、硃盖等凡十二营”的兵力,还有整装待发的张辽;曹仁身后还站着司马懿、蒋济这种阴谋战略家,以及总指挥曹操。
搞背刺的东吴集团,吕蒙身边站着朱然、潘璋、蒋钦等一排小弟,还要白衣渡江,而且还有糜芳这种内鬼,而吕蒙身后藏着陆逊,还有被称为大魏吴王的孙权。
以曹魏、东吴的举国阵容来搞死一个关羽,这个动作确实有点惊世骇俗!
关羽、张辽到底谁更强,大家应该能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知。
其他将领VS关羽。
先看徐晃,他确实阻击了关羽,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结果,而是要注重过程。这两人的交锋,先决条件并不公平对等。
关羽面临的境况其实比较尴尬,樊城暂时拿不下,还要分兵包围襄阳的吕常,而且在前期与曹仁、于禁等人的连续恶战之后,军中已经出现了士气疲敝的现象,还有一点很关键,关羽俘获于禁的七军之后,善待降卒,一下子多了三万张嘴,导致自己前线的补给线捉襟见肘。
反观徐晃呢,“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然后明确下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于是曹操就连续增援,“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还有就是“前后遣殷署、硃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至此,徐晃兵力明显占优,开始了反击,在与曹仁、满宠的夹击下,终于将关羽逼退到了沔水对岸。
其实,这个时候,还是一个对峙阶段,胜负难料,但是东吴忽然在背后捅刀了,这一刀直插心脏,任谁也扛不住!
综合战场形势来看,关羽虽然败给了徐晃,但不算丢人。
再看乐进,青泥之战。
刘备曾经给刘璋写信,“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乍一看,好像关羽被乐进打爆了,其实不然。刘备根本没有回援,他只是在用这种夸大其词来迷惑刘璋而已,结果张松却信了,急忙写信劝刘备不要走,最终落了个满门遭斩。
乐进烧了关羽的战船,陈寿就大书特书,但是其后的两年,关羽干了什么,就是一个记载真空期;直到214年,诸葛亮、张飞、赵云都入川抢地盘去了,关羽自己在荆州单干,但是曹魏方面呢,乐进却被抽调走了,换成了能力更强的曹仁,“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战区统帅说换就换了?难道不是因为乐进扛不住关羽?而且乐进屯守襄阳,但是曹仁直接屯扎在了汉水对面的樊城,难道不是震慑于关羽带来的压力?
以笔者愚见,乐进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关羽掰手腕。
其他人物,比如满宠、文聘,甚至李通,竟然都有在局部击败关羽的记载,这就涉及到了关羽的绝北道。
当曹仁在江陵被周瑜围困时,曹仁身后的徐晃、乐进、满宠、文聘、李通等人,近在迟尺,却不冲上去救援,为什么?因为他们被孤军北上的关羽给牵扯住了。
我们看一下陈寿对于李通的高光记载吧,“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好家伙,一个李通竟然都被陈寿描绘成了所向无前的猛将,而那几位名将还不得再度拔高?但是在关羽的传记中,根本没有绝北道的任何记载!
孙刘联盟对于围攻江陵的策略,就是围城打援,而负责打外围的就是关羽。关羽带着两千人马,游走在曹魏数位名将之间,完成了打游击的战略任务,这一战的结果,就是曹仁死活等不来援军,躲在金陵城里瑟瑟发抖,最终弃城而走。
综合来看,以关羽的军事能力和逆天战绩,在曹营之中,是无人可及的!
但是,如果关羽真的投靠了曹操,他绝对不会打出这么耀眼的战绩,而且很可能会混得比较惨!
关羽如果投靠了曹操,在曹营到底能排第几?
很明显,如果关羽投靠曹操,那就是发生在下邳之战后。
如果关羽一直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并且拼命工作、努力表现的话,他最多只能排到第六。
我们看以下几点。
看出身,关羽是一名降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个核心圈子,关羽一辈子也别想挤进去!
看资历,比张辽还要晚。除此之外,李典、乐进是早期的加盟商,于禁是资深功臣,这些都是关羽难以相比的,关羽如果一切顺风顺水,最多也只能混到张辽的高度。
看能力,关羽当然超强;但能力未必就能变现为功绩。
在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左膀右臂,是刘备早期赖以生存的王牌力量,因此关羽干到了集团副总;但是到了曹操阵营,人才太多了,那些关键位置早就被别人占满了,关羽只能996模式加班加点地立功,才能逐渐晋升,然而,即便你有逆天的能力,未必就有绝佳的机会。僧多肉少,如果得不到展示的舞台,一切都是空谈!
此外一点,看人品。关羽为人狂傲,瞧不起黄忠,挑衅马超,而刘备想要封赏黄忠,竟然还要专门安抚关羽的情绪!但是到了曹营,可没人这么惯着你!如果关羽在曹营之中甩个脸子、闹个别扭,不用说夏侯惇、曹洪这些宗亲,就是许褚都敢脱光了膀子跟他单挑!
总之,以关羽的个性,恐怕在曹营混不太开,除了张辽、徐晃这两位好友之外,恐怕树敌颇多,纵然曹操看你顺眼,但架不住一群同僚的打压和排挤啊!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看忠诚度。作为一名降将,除了资历、能力、战功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度。
关羽是否能够做到绝对忠于曹操呢?真的很难说!
首选,刘备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其次,关羽是否能够像张辽那样,不管政治站位,闷头干活、一味猛冲地抢功劳呢?恐怕做不到!关羽喜读春秋,恪守忠义,心中始终装着汉室,他对于曹操的僭越之举,多次明确表达了不满,而且不善于玩政治、搞心机,会毫不避讳的显现出来,说不定都敢当面顶撞曹操让他下不来台!
试想,荀彧这种为曹操打下半壁江山的王佐之才,最终都落了个不得善终,以关羽的禀性,会有好的前景吗?
结语:如果关羽在曹营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且顺风顺水,最多也就混到张辽的高度,不如夏侯兄弟、曹仁兄弟,不如于禁,逆天了也就是第六;如果关羽不收敛自己的禀性,很可能会混得非常惨,往好了说,可能被众将孤立,根本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往坏了说,很可能被曹操猜忌,估计也会得到一个空盒子!
关羽傲气十足,不服马超,嫌弃黄忠太老,为何独独青睐赵云一人
读故事,需要品;读三国的故事,更需要品。不仔细品,是感觉不到其中味道的。
关公本事大,脾气自然也会大。但史料中并没有关羽不服马超、嫌弃黄忠太老的事,这些都是演义中的桥段。
罗老先生,为何这么安排,无中生有呢?这绝对不是随意为之,其中大有深意。
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就有很精彩的描写。
刘备占有汉中之后,就自立为汉中王。老曹当然很不高兴,就准备进攻荆州。刘备很是紧张,向诸葛孔明问计。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定地说:“我早就料到了,只要让云长先进攻樊城,使敌军胆寒,曹操自然就退兵了。”刘备也好糊弄,就信以为真,派遣司马费诗去荆州通知云长,出兵襄樊。
还不等费司马喘口气,关公就问,汉中王封了他个啥爵位。
费诗就说是五虎将之首,等到关公知道了五虎将是谁时,就不开心了。
关公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我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这段话,很有意思,值得仔细品味。看懂了这段话,也就差不多看懂了三国;看不懂这句话,看多少遍三国也无益。
在之前,关公听说张飞没打过马超,心中不服气,就想比划比划,被诸葛亮一顶高帽给摆平了。在听说马超也被封为五虎将时,心中也比较能够接受。为何单单对老黄忠如此不屑一顾呢?
要搞清楚这些,还得去查阅历史真实的史料。
豹眼一向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主动发起的,并不是曹操准备进攻荆州,得到诸葛亮的妙计,去吓唬曹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是问题的要害。
曹操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状况,才于219年五月从汉中主动撤军,而关羽进攻襄樊,是在当年七月份,前后也就二个月不到的时间。不管刘备是否自立为王,不可能是曹操随即发起进攻荆州的战役。
第一,罗贯中把襄樊之战的发动责任推给曹操,是想掩盖一个事实:关羽没有主动发起战役,关羽与刘备依然情同手足,不存在任何分歧。
第二,关羽失荆州也是不得已的事,曹操势力太强大,又太坏,勾结孙吴一起对付关公,关羽就招架不住了。
第三,把关羽的失败,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关公刚愎自用的性格,“虎女焉得嫁犬子?”
之所以费尽心思如此安排,罗贯中就是想掩盖关羽与刘备彻底决裂的事实,以此来维护他一直倡导的桃园结义、刘备仁德之君、关羽忠义的形象。
这是罗贯中设计的一个圈套,为刘备在擦脂抹粉。
豹眼看来,关羽是忠义的典范,但他是忠于汉室的,绝不是忠于刘备;对刘备的情感那是义,是兄弟之情。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刘备与曹操一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贼。于是,与之彻底决裂,分道扬镳。兄弟情义再深,在大忠面前,都微不足道。
指望跟随大哥刘备匡扶汉室、诛杀汉贼,是没有指望了。继续下去,那就是助纣为虐,必须要自己单独行动啦。这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根本原因。
罗贯中老先生也清楚,对于刘备自称汉中王,关公是窝了一肚子的火,不好直接点明,也不好装聋作哑。于是,安排费诗出面,让关公发泄一下。
不能让关羽直接对刘备发泄,也就不好跟张飞发泄;马超本来还是讨伐曹贼的,人品不说,起码道义上不好挑他的毛病;子龙那就更不用说了,杠杠的汉室忠臣。没办法,罗先生只好安排关羽,拿老黄忠来撒气啦。
黄忠是老了点,本事也不很大,战绩也不辉煌。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是有些侥幸,既不是他的谋略,也不是一对一单挑。但作为勤勤恳恳的老模范,关羽不至于如此小气,看黄忠不顺眼。
史料并没有这些记载,罗贯中是想委屈一下黄忠,借此让关羽发泄一下不满罢了。
清楚了这一点,就很明白关羽为何对赵云青眼有加啦。
赵云两救幼主,汉水之战中,“子龙一身是胆也。”这让关羽肯定赵云,挑不出毛病。
最让关羽青睐的还是赵云匡扶汉室的志向,关羽被杀后,刘备以替关公报仇的名义攻伐孙吴。赵云多次力谏,明确指出汉贼是曹魏,孙吴是盟友,不可以置曹贼于不顾而先攻击孙吴。为此惹怒了刘备,但谦谦君子,毫不改变自己的主见。
可见,赵云的信仰与志向,与关羽是绝对一致的,这就是关公对赵云青睐的根本原因。
演义写得好,罗贯中也就把读者的视线成功地转移到了关羽的性格上,掩盖了历史真相。
不仔细品味,是品不出此中味道的。
关羽和诸葛亮谁的官大
这个我用现代的来说,刘关张三人开了一个公司,他们是股东,刘备占51%,张飞24%,关羽25%,刘备当董事长,诸葛亮是刘备请来的总裁,公司的一切运作诸葛亮说了算,行政级别上诸葛亮比关张大,关张得听诸葛亮的。只要诸葛亮在总裁位子上一天,诸葛亮永远比关张他们大,就算股东也没用。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长沙时,关羽在心里就埋下了对黄忠的蔑视与不满。当对阵黄忠时,关羽並没有占多大便宜。首先两人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羽欲使拖刀计,黄忠偏又马失前蹄,关羽不忍心乘人之危,让黄忠换马再战,三战黄忠故意败走,关羽追近之际,黄忠翻身一箭射中关羽盔缨根部以报昨日不杀之恩,关羽很是惆怅。若非长沙太守韩玄疑心太重,逼反黄忠献关,关羽长沙之战的功劳则会大打折扣。黄忠虽然投降,但对关羽依然不屑一顾,关羽入城请黄忠相见,竟装病不出。做出降刘备不降关羽的姿态来看给关羽,关羽能不憋闷吗?
所以当刘备封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算是吐了一口怨气。
关羽在屡次战胜对手的同时,也养成了他目空一切骄横傲慢的性格,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三国演义》中关羽问诸葛亮“马超怎么样,能和谁相比”,如此轻视马超,不怕得罪马超吗
谢邀,得罪?有什么怕得罪的,马超丧家之犬,寄人篱下,还敢怎么样?
马超的江湖地位太高了,现在来投靠刘备,有点认不清现实,关羽是在教他做人,
马超刚来时,有点想跟刘备平起平坐的味道,这时候,刘备肯定是不舒服的,但是不好说什么,作为刘备的嫡系小弟,当然得站出来教他做人了。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与黥布、彭越是同类的人,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论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关羽把诸葛亮私聊的东西截图群发,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公开打脸啊,但是马超什么都没说,这以后,马超还怎么混?还哪敢想着跟刘备分庭抗礼?
就像,如果刘备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的小弟跳出来打刘备的脸,刘备估计也没脸混了。
关羽做小弟的,面对马超不识时务,刘备不好说话,你关羽要怕得罪马超,也不说话,你怕不怕得罪刘备?这点觉悟都没有,怎么可能混到那个位子的?
何况,关羽也知道,刘备只会给虚职马超,让他养老,不会给他实权,这样的人有什么怕得罪的?
已知的历史上有关羽吗
谢谢邀请!
已知的历史上是真有关羽其人的。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对关羽都有详尽的描写,民间流传的关羽故事就更多了。
关羽不但有其人,还被后人神话,成了武财神,享受人间香火。
桃园结义刘关张,民间流传很多版本。演义中没有详细介绍,一笔带过。演义中关羽的忠勇义的事迹比较多,比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镇守荆州,水淹于禁七军等,多是描写关羽的勇猛和忠义。
后来,关羽被东吴三军大都督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曹魏军徐晃和曹仁围追,被浮于东吴,孙权劝降不从,被杀,人头送于曹操。关羽死后的结局是头颅埋在了洛阳的关陵,尸身埋在了湖北的当阳。后来刘备又在成都埋了关羽的衣冠,是关羽的衣冠冢。
以后的历代帝王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大肆渲染关羽的忠义,对关羽进行多次追封,以至于被封为神。
我们尊重历史,但无法真正还原历史,正史野史?何为正?还真难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