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人之喻的金头奴:老赵聊二郎角色探轶之金头奴中篇_花钱_南宋_女真

作为金人之喻的金头奴

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

金头奴中篇

闲聊神怪花钱中的二郎5

老赵花钱 艺术图像笔记十三

作者 老赵

2、金头奴或有北族之喻

在完成二郎神的艺术图像大致 梳理(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 之后,我们开始了二郎神艺术图像的要素分析,第一个分析的是二郎神的武装侍卫郭牙直(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二郎贴身小厮奴厮儿的阐述, 上述我们阐述了黄头奴子主要指的未成年的小厮,而黄头奴子,也就是黄毛童子无疑,而黄头奴,也应该就是金头奴。这些推理,表面上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却只是从视觉感受上进行的比照,而缺乏文化观念上的考量。参见:花钱内外的奴厮儿:老赵聊二郎角色之金头奴上篇

非常明显的是,假设我们身边有一个黄头稚子,你固然可以亲昵地喊他黄毛童子,黄头奴,但是基本上不会去喊他金头奴,金头童子。为什么呢?因为黄固然类似金,但是黄是一种草创、稚嫩的不成熟的状态,他是针对黑发这种已然成熟的状态而言的,而金色,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浓烈,成熟的状态,金发与黑发,不是两种状态,而是两种品种的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唐宋诗人的诗歌中,去称呼童男童女的,绝大多数就是黄头奴,平头奴,蓬头奴,而没有什么金头奴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金头奴,已经不是在描述一种头发的幼稚状态,而是在指称一种头发的品种,也就是大致在指称一个人的品种,乃至族别。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关于二郎神的宋明文本中,大部分称呼是奴厮儿,黄毛童子,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元杂剧 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中会去命名奴厮儿为“ 金头奴”、南宋叶森会在王辉《搜山图》上题诗云:“ 挟弓持弹金头奴”呢?

辽代执骨朵铜人 老赵藏品 王俊摄

展开全文

南宋魏了翁诗中的金头奴

当我们来梳理一下二郎神随从之外金头奴称呼的文本资料时,我们发现称呼金头奴的例子十分罕见孤立。南宋魏了翁的诗歌算一个,在《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中有云:

恭惟皇上心,纳纳天同大。

明命辍禁游,往抚蜀雕瘵。

蜀山在何许,斜阳点鸦背。

家住扶桑东复东,却望斜阳铁山外。

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

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

使我千里致钟石,居人轑釜泣粗粝。

县官无蓄租,百姓无藏盖。

上有苍苍之高天,卒然叫呼不可待。

阃外万戚休,只以一身佩。

我于公行无所赠,筮言得咸为艮兑。

艮山本中虚,兑泽乃上溉。

独于九四论心体,而以朋思为障碍。

愿公书此象,长于卧兴对。

蜀道青天蜀平地,君侯一心即难易。

思耕亭前先郑碑,更看他年后郑记。

在这首诗中,魏了翁提到了“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那么,魏了翁所说的“金头奴子”是谁呢?就魏了翁本人的经历来说,他一辈子面对的来犯的北族有两个,前期是女真人,后期是蒙古人。魏了翁善于兵事,还曾经亲自率军击退过蒙古军队,位至枢密,当然,中间还曾经历过联蒙灭金的阶段。但是从诗歌中扼熙秦,冲兰会的说法看,应该指的金军。

诗歌中金头奴子所扼的熙秦,银州兵马所冲的兰会,指的是熙州、秦州,兰州、会州,为西北地界,乃是北宋与西夏,南宋与金国,金国与西夏,元蒙与西夏的征战前线。

熙河路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为经略安抚使路,治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辖熙、河、洮、岷四州及通远军,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宕昌等县地。后增辖 兰、会二州,辖境北展包有兰州市、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改称熙河兰会路。后会州割属泾原路,增辖廊州(治今青海尖扎县),又改称熙河兰廓路。其后湟州、西宁州、积石军相继来属,辖境西包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

北宋秦凤路地图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建炎元年(1127年)冬的富平之战中,宋军大败,金军则占领了五路六十州,兰州为金所占。后来,宋军发动反击,虽然在此夺回兰州,但战略优势尽失,只得再次弃守兰州。

绍兴十二年(1142年)议和,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同年, 金皇统二年(1142年)废径源路和秦凤路,另置熙秦路及凤翔路,将两路所隶之德顺军和镇戎军都升为州。又置平凉府。所以假设魏了翁诗歌中的熙秦是指熙秦路,那就只能指的是金国了。此其一。

魏了翁是1178年生的,1141年宋金划分边界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而宋金划分的边界,就是以淮水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可见,在魏了翁生活的时空中,所谓的兰会、熙秦,大多已经是北方金国的领土。魏了翁在诗歌中说叙述的,可能只是一种宋金家国仇恨的一种追忆。此其二。

我们猜测,魏了翁诗中所提及的战争,很可能说的是他自己还没出生时所发生的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的德顺军之战。

那年,金帝完颜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后,分兵四路大举攻宋。西路命徒单合喜为西蜀道行营兵马都统,率军3万余,由凤翔经大散关入川。宋四川宣抚使吴璘率军由兴州(今略阳)北上击退金军,乘势挥军北进,收复秦、兰、洮(今甘肃天水市、兰州、临潭)、陇(今陕西千阳西北)等州。吴家军西路出击兴州路得“秦、熙、河、兰、会”等凡十二郡。可见不管是熙秦、还是兰会,此前都被金军占领。隆兴元年正月,吴璘奉诏弃守德顺军,仓促退军。金军乘机追袭,宋军亡失2万余人。所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13州、3军,复陷于金。

这大致就是金头奴子扼熙秦的写照了。因为经此一战, 熙秦之地再次失于金人之手。

金凤翔路 鄜延路 庆原路 临洮路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既然金兵由凤翔入川,所以这次战役,战火自然燃及川中,所以,《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的标题以及本意,都是在说是作者送郑侍郎出任四川制置时候的送别诗,诗中的落脚点是川蜀,所以诗歌中反复说蜀道、蜀山,蜀地,因为魏了翁本人也是川人,而且长期在四川担任各类官职,且所任之地,多称难治。作者在对故乡人民因战乱的残破人生发出痛惜感慨,同时寄希望于新任四川制置的郑侍郎重振山河,安抚民生,造福川地。此其三。

那么,银州兵马冲兰会,会不会说的是早年北宋与西夏党项的战事呢?大致不会,因为诗中既然写了“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其中既然明确了六年这样具体的数字,足以说明作者在此并非是发发空泛的对夷狄的对立情绪,而是确有所指,南宋的士大夫魏了翁,在金人当前的时候,在谈到具体战乱的时候,已经没有心情与余暇去追忆北宋与西夏的旧恨了。此其四。

临洮县出土“熙州管内观察使”印牌

那么,诗歌中的“ 金头奴 ”会不会说的是蒙古军队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诗中涉及的金头奴子所扼的熙州、秦州,银州兵马和所冲的兰州、会州地区的攻守移手的情形:

熙州

今临洮。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先夺河湟之战略。熙宁五年(1072年),北宋军攻占武胜军;八月改武胜军为镇洮军;十月改镇洮军为熙州,并置熙河路。治今甘肃临洮。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德顺军之战复失于金。

秦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后,区境北部属金秦州成纪县,先后隶属于秦凤路、熙秦路、凤翔路。西南部属南宋利州路成州天水县。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升天水县为天水军,仍置天水县辖之。

银州

初为西夏据,几次反复, 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拥兵反宋,长期控制银州,北宋 元丰四年(1081),宋军夺回米脂寨,隶延州。 元祐四年(1089)宋夏议和,将银州(含米脂寨)割西夏。 元符元年(1098)宋收复米脂寨, 金天会六年(1128),金兵占领米脂寨、嗣武城、定戎(克戎)寨。而这一年是南宋建炎二年,可见银州在南宋初已经入金国版图。在蒙古军第五次西征西夏的 夏献宗乾定二年(1224年),成吉思汗令木华黎之子孛鲁发动对西夏的进攻,蒙古军攻占银州。

会州

本宋地,夏李继迁占之,北宋后收复,南宋初为金占,后仍复为夏有。

兰州

先吐蕃占据,北宋攻取,南宋初入金,西夏一度收复。绍兴元年(1131年),金与西夏在兰州依然隔黄河而治。金人统治兰州时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1142年,金人将熙州(今临洮)改为临洮府,后又改为临洮路,兰州属其管辖。金末,蒙古人兴起,太祖十六年(金兴定五年1221),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渡黄河占领葭州、米脂寨等地,驱逐金人。

也就是说,如果说有敌军从银州攻击兰会,而值得南宋士大夫魏了翁的感慨愤怒,那也大多应该是党项攻击北宋的那次,因为金国攻占银川是占领的西夏国土,而蒙古占领银州是攻击的金国。然后蒙古从银州攻击西夏。

可见,魏了翁诗歌中所涉及的涉战地名,不管是熙州、秦州,银州,还是兰州、会州,既然在南宋初年魏了翁还没出生的时候,都多已经归了金国。一旦蒙军在此发生战事,也是先与金国之间的激烈战争。而那个时节,南宋上下在总体上也沉浸在联蒙灭宋的同仇敌忾的情绪之中。所以,诗歌中的敌人,理应不是元蒙,也不是西夏,而只能是女真人了。此其五。

那么 魏了翁《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一诗中的郑侍郎是谁呢?应该是指的郑损。郑损,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扬州。在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任四川制置使。因为魏了翁时代的四川置使中,姓郑的应该就是郑损。作为“三军之司命,生灵之寿脉,皆系一帅”(吴泳《鹤林集.卷一五》)的安抚制置使,具有代替中央在四川六十州行使节制大权的重任,而作为 权相史弥远亲信的郑损本人德不配位,终致丧师失地。

早在嘉泰三年(1203年),金兵南侵,朝廷命宇文绍节知庐州以抗金,当时身为国子监武学博士的魏了翁就曾赋诗相送。诗中希望宇文绍节能击退胡虏,开创太平。这与魏了翁临别赠诗郑损的时间节点、诗歌内容、所指倾向,行为方式,完全一致。此其六。

魏了翁《鹤山集》

那么,有没有可能指的是宋金从盟友转变为交战双方的过渡时期,蒙古军的入侵呢?

的确,在宋蒙联盟对抗金国期间,蒙军也并没有因为南宋是盟友,就不进攻南宋。比如南宋宝庆三年(1227),蒙古攻灭西夏。同年,蒙古军悍然进攻南宋川陕战区。而畏敌如虎 弃守关外五州(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天水军)的四川制置使,就是郑损。这就是著名的“丁亥之变”。这就是《宋史本纪》中所谓的“大元兵破关外诸隘,四川制置郑损弃三关。”《宋史.理宗纪》所谓的“夏四月初二,下诏:前四川制置郑损,城池失守,并且盗窃陕西五路府库财产高达巨万,削夺官二秩,贬谪温州,簿录其家”。

但是, 南宋宝庆三年(1227) 的这次战争,是蒙古军队初犯四川。郑损担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的任命,是1224年(嘉定十七年)下达的。郑损担任四川制置使的时间范围,起点是: 嘉定十七年 (一二二四)三月召四川制置使崔与之为礼部尚书,以淮东帅臣郑损代之。(《续资治理鉴》,卷一六二),终点是:绍定元年戊子 (一二二八),制置使郑损与所代官四川制置使桂如渊会于顺庆 (今南充市)。(耶律铸《双溪醉隐集》, 卷三引谯庆茂 《蜀边事略》), 而既然金国是1234年在宋蒙的联合攻击下灭亡的,1227年蒙古犯川又是初次,可见,在1224年郑损到任之前,宋蒙之间主体上还是盟友的关系,所以,作为郑损被任命的1224年上任前的赠别诗,魏了翁写诗发表对北族入侵造成战乱的愤恨,应该指的女真人。因为他不能预见郑损未来到任后就会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何况诗歌中说的战祸,已经荼毒了六年生灵。此其七。

金代寿山福海背生肖钱,胡坚供图

那么诗歌中的金头奴所涉及的战争,会不会是说的此后蒙古托雷的 辛卯之变呢?因丁亥之变,郑损被免职,桂如渊出任四川制置使。桂如渊上任后,收复了蒙古军撤走的关外五州之地,之后蒙古灭金进入决战阶段。鉴于金国死守关河防线,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托雷率三万骑兵武力借道南宋川陕防线绕道攻击金国后方。自凤州南下连破兴元府大安军、沔州,在兴元府、成州和天水等地屠城。“三关之外,生聚一空” ,“千里之地,莽为丘墟”,此即”辛卯之变”。但是, 辛卯之变虽然也荼毒生灵,四川受祸,但是这是郑损去职之后的事情,无法符合郑损就任之前赠诗的时间节点的前提。

同样,如果说诗歌中的金头奴所涉及的战争,是说的此后阔端入川的宋蒙直接交战的话,就更加不对了,因为该战役是从1235年开始,而诗歌中说的战事经历了六年烽火,所以写诗的时候必然是至少1239年,这个时候,非但是郑损被免去了制置使的职务,而且魏了翁本人也于1237年就去世了。 此其八。

金 决穿摩羯钱 刘春声供图

窝阔台汗七年(1235),阔端率右路军征南宋,先后招降原金将据守之秦、巩二十余州,破金、兰、定、会等州,大败宋将曹友闻于阳平关,取利州、潼川等路,端平三年(1236)秋,阔端率军攻入四川,十月成都陷落,蒙军蹂躏川西,史称“丙申之祸”。可见,到了魏了翁去世的前一两年,蒙古军队才为了南下进攻南宋,为了保障侧翼后方安全,才逐个拔除了守卫在秦、巩、兰、会的金国守军,虽然1234年金国已经灭亡,但是残余金军依然在此固守。

当时,陇右由金军三大势力掌控。一是以秦州( 今天水) 为核心的元帅粘葛完展;二是以巩昌( 今陇西) 为核心的元帅完颜仲德;三是以会州为核心的元帅郭虾蟆。粘葛完展死后汪世显并其军力。

所以,就算诗歌中指的入侵者是蒙古军队,金头奴子所扼守的“熙秦”,银州兵马所冲的“兰会”,也都还是金国的地盘范畴。况且,蒙古军队也谈不上是扼,而只是冲。要扼,也是说的郭蛤蟆,汪世显等金将。也就是说,就算诗歌中所涉及的是蒙军进四川的丙申之祸,而诗歌中所谓的“扼熙秦”的金头奴子,也是说的女真军队。此其九。

金 水纹郭独龙钱 刘春声供图

况且,如果金头奴是南宋人对蒙古军的一种蔑称,那么到了元代,元杂剧杨景贤所写《 西游记杂剧》中会去命名奴厮儿为“金头奴”,岂不是自己去找死吗?而且,杨景贤本人先世就是蒙古人,他又何必自辱其身呢?此其十。

综上所述,我们推测,魏了翁诗歌中的“金头奴”指的就是女真人。

南宋陆游诗歌中的黄头奴

宋代陆游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爱憎分明的人物,他在诗歌中多次直接指斥国仇对方为“黄头奴子”“小丑”的现象在宋代,在南宋的文学中也是非常鲜明、典型与少见的。陆游生于北宋末年的 宣和七年(1125年),离开北宋灭亡的1127年就两年的时间,所以陆游的一生就是在国破家亡,而无力恢复的蹉跎中渡过。

1、宋代陆游 辽东黄头奴

《仆顷在征西大幕登高望关辅乐之每冀王师拓定得卜居焉暇日记此意以示子孙》:

八月残暑退,秋声满庭树。

岂无四方志,衰病迫霜露。

辽东黄头奴,稔恶天震怒。

南北会当一,老我悲不遇。

子孙勉西迁,俗厚吾所慕。

约己收孤嫠,教子立门户。

黍稌暗阡陌,鹑雉足匕箸。

永为河渭民,勿惮关山路。

老赵收藏宋金铜人

2、宋代陆游 黄头女真

《中夜闻大雷雨》

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

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

黄头女真褫魂魄,面缚军门争请死。

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捷书驰骑奏行宫,近臣上寿天颜喜。

合门明日催贺班,云集千官摩剑履。

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

从今身是太平人,敢惮安西九千里!

对于本诗中“ 黄头女真褫魂魄,面缚军门争请死”一句,钱仲联校注云:“ 宇文懋昭 《金志》:‘金国,本名朱里真,番话舌音,讹为女真,或曰虑真,避契丹兴宗(宗真)名,又曰女直 。’ 黄头女真,女真一部落名。”

老赵收藏宋金铜人

3、宋代陆游 小丑黄头

《即事·万里山河拱至尊》

万里山河拱至尊,羽林铁骑若云屯。

群公先正不复作,故国世臣谁尚存!

河洛可令终左衽,刍荛何自达修门?

王师一日临榆塞,小丑黄头岂足吞!

老赵收藏宋金铜人

4、宋代陆游 黄头汝小丑

《长歌行》

不羡骑鹤上青天,不羡峨冠明主前,

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

一朝胡运衰,送死桑乾川,

胡星澹无光,龙庭为飞烟。

西琛过葱岭,东戍踰朝鲜,

巍巍天王都,九鼎奠涧瀍,

万国朝未央,玉帛来联翩。

黄头汝小丑,污我王会篇。

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鋋,

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

老赵收藏宋金铜人

5、宋代陆游 黄头 女真 小丑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其一

北伐下辽碣,西征取伊凉。

壮士凯歌归,岂复赋国殇。

连颈俘女真,贷死遗牧羊。

犬豕何足雠,汝自承余殃。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其二

煌煌艺祖业,土宇尽九州。

当时王会图,岂数汝黄头。

今兹缚纛下,状若觳觫牛。

万里献太社,裨将皆通侯。

“当时《王会图》,岂数汝黄头”下作者自注:“所谓黄头女真。”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其三

符离既班师,北讨意颇阑。

志士虽有怀,开说常苦艰。

诸将初北首,易水秋风寒。

黄旗驰捷奏,雪夜夺榆关。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其四

小丑盗中原,异事古未有。

尔来闾左起,似是天假手。

头颅满沙场,余胾饲猪狗。

天纲本不疏,贷汝亦已久。

金 童子拜观音钱 刘春声供图

南宋黄机诗歌中的黄头奴子

黄机《满江红》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

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

绿鬓将军思饮马,黄头奴子惊闻鹤。

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狂鲵剪,於菟缚。

单于命,春冰薄。

政人人自勇,翘关还槊。

旗帜倚风飞电影,戈铤射月明霜锷。

且莫令、榆柳塞门秋,悲摇落。

这首词作于金亡的前一年。这年南宋与蒙古军合围蔡州,次年城陷金亡。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明白,在南宋士大夫眼中笔下的金头奴,黄头奴子,假设不是确指童仆,而是指称一种汉族之外的特殊族别人群的话,所指的就是女真、金国。金头奴,黄头奴成了南宋人对女真人的一种特定文化称呼,不管是南宋的枢密大臣魏了翁,还是南宋的大文人陆游,诗人黄机,对此都心照不宣,陆游则更加乐此不疲。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恍然, 南宋叶森会在王辉《搜山图》上的题诗中,会将二郎神的随从小厮描绘为 : “挟弓持弹金头奴”,而身 为蒙古人、生在元末的 杨景贤会在 《 西游记杂剧》中会去命名二郎神的奴厮儿为“金头奴”而毫无障碍了。

所以,我们从历代现存《搜山图》画卷来看,把二郎神小厮的头发颜色画成黄色的作品,不排除也可能就是在发泄着对金国女真的某种宣泄,因为这个有着女真特点的人物,是汉家战神二郎神的奴仆,这极大满足了南宋人的心理诉求。所以,带有黄发小厮的搜山图的粉本源头,非常可能有着南宋的文化时空路径。并影响着此后清源真君的水路画要素。

明代陆治《二郎神搜山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明代毗卢寺壁画中的清原真君

明代公主寺壁画中的清原真君

監門清源妙道真君,清和硕庄亲王,设色绢本 立轴

清 监门清源妙道真君

但是花钱不同,因为花钱的铜质上,是反映不出黄色头发的特征的,目前所见大部分二郎神花钱中的奴厮儿,也都是中规中矩的汉人模样。请看以下罗列:

王帆藏品

二郎花钱 郭宜岭供图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二郎出相”榜题铜镜 李宇涛藏品

二郎花钱 李宇涛藏品

所以,我们推测,宋代二郎神花钱的主观意图,是比较忽略奴厮儿的,因为花钱本身的空间就不大,也不可能个个角色都去充分展示,所以在二郎神花钱中,很多都没有奴厮儿的存在,即使有存在,也大多面目模糊,简率潦草。

假设花钱的设计者要去反映小厮的非汉族面貌,理应是在异族装束与特殊面貌特征上去着墨,就比如要画胡人就是深目高鼻,要画犹太人就是鹰钩鼻,要画日本人就是仁丹胡一样,都要提炼最简单最方便的特征要素。

同时,我们也要留下另一种的可能性空间,那就是虽然黄头奴,金头奴是南宋士大夫对金人的一种詈辞,但是无论在《搜山图》艺术图像中、还是在二郎神水陆画艺术图像中,还是在宋代二郎神花钱、二郎主题陶模中,作为黄头奴的奴厮儿,并没有成为妖祟,成为二郎神驱魔的对象,而是坚定地站在了二郎神的身边。面貌健康正面,可爱贴心。

对此,你固然可以说,成为奴厮儿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态度,但是,也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搜山图》中众多黄头奴厮的要素,有的可能出于神灵描绘的天赋异禀,有的可能出于宋代士大夫对于金人的泄愤,也可能有的本身就因为就是金代的作品,所以才呈现出一种正面、和善的可亲模样。而主尊的装扮是不能随便修改的,哪怕朝代更迭。

这种逻辑也体现在一枚“福神”花钱中(见下图),在这枚花钱中,假设我们认可,真武对面的俯首的武将,并不是他要驱魔的对象,而是与他立场一致的随从。而我们就可以按照真武的胁从的打扮上,去分辨钱币的文化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宽泛的金代艺术图像中的武将也并不都是番将打扮,取代了北宋的金国,在艺术图像中的武将总体上与宋将区别不大,区别在于细微的戎装要素上,所以,假设有特别要去体现女真戎装的特点的例子,就意味着一种鲜明的故意。值得重视。也就是说,在真武花钱上,只要我们认可对面神将是真武部众,则 汉将打扮的,可能是宋代,而金将打扮的,则必然是金代。而真武本尊的神灵打扮,是不便去变动的。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1、真武对面随将对应位置

第一类,真武位于一方,随将处于对面,与福神钱的布局完全一样。有时双方位置调换,就是真武在左,随将在右。

以下真武钱,布局疏朗,格局大器,品种首见,十分难得。随将在对面另侧。

李宇涛藏品

胡坚藏品

胡坚供图

刘路藏品

胡坚供图

修养供图

上图这品花钱,也是奇品,仔细体会,也是二郎真武的要素简化版,上图为二郎与龙的要素对应,而下图为真武与随将的对应。真武的披发下垂,后面是持旗随将,旗帜卷着。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西夏黑水城遗址《真武图》

第二类,真武处于一方,随将处于对面,但是随将的数量成双,与福神钱的布局也基本一样。

胡坚供图

胡坚藏品

李宇涛藏品

李宇涛藏品

李宇涛藏品

周玺供图

玄武二郎钱 陆昕藏品

二郎真武花钱 孙爽供图

苏泉藏品

可见,真武艺术图像中,除了捧剑擎旗随从之外,真武主尊 对面或者尾随的随将,基本上就是他的亲信随从,而且打扮并不出位。至于他到底是谁?我们日后有空再作专题阐述。现在我们只需要获得这个位置的随将是真武的自己人的看法就可以。

2、真武随将女真戎装资料 参照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南宋 宫素然 《明妃出塞图》 网络资料

网络完颜阿骨打图

《天龙八部》电视剧中的金国权贵

《天龙八部》电视剧中的金国权贵

《说岳》系列连环画中的金军打扮

由此可见,福神钱上的真武随从,既然是真武的亲信,但是又是女真武将打扮,所以,假设说本钱的断代,有金代的可能,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有关于金头奴的文化探索,我们下回继续。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清钱大家布威纳博士的花钱收藏拍卖

将于4 月13 由斯宾克香港推出

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

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五:外国狮子在中国变温顺了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六:奇兽通灵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七:三星高照福禄寿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九:八仙的传说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八:“八宝”和“八吉祥”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1:披发仗剑的未必都是玄武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2:一根头箍串联起真武、悟空与武松的关系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上篇:四圣在北宋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下篇:四圣在南宋

老赵聊四圣花钱的断代:从《朝元图》《道子墨宝》中天蓬天猷的甄别说起

老赵聊真武与二郎花钱系列六:从考古资料谈披发真武未必就晚于束冠真武

老赵聊四圣花钱7:四圣在驭龙上是认真的——从驾龙的黑杀大神说起

镏金千秋万岁花钱背后的秘密:老赵闲聊辽代千秋万岁花钱上篇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执旗还是执华盖:老赵闲聊神怪花钱之《关于一枚二郎残钱的艺术图像推想》

花钱内外的奴厮儿:老赵聊二郎角色之金头奴上篇

从回头雁布鲁头到抱鹅童子:老赵闲聊辽金铜人系列

赵阳:从小铜人到草原文化梳理

老赵说铜人《整理一个铜人类别:曲膝上下手持物系列》

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

老赵:《六朝隋唐花钱:汉式花钱的集体隐匿之谜》

老赵:积多年图,试析董永角色与社会趣味潜变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赵崇云 赵阳:《从“驱魔”到说唱艺术——关于日本漫才的文化探索》

老赵文/鼎华图《说西游:让一部分妖精先红起来》

楚之国器 铸天下观:战国楚式六山镜刍议

馄饨侯闲聊:出行灵咒异型花钱与远行仪式

馄饨侯:宋代笔记中神通的符篆龙钱到底是哪种花钱

万思成(霸泉):神秘佛教梵文大花钱解密

刘桂秋《工匠“魇镇”——顺势巫术之一例》

韩世杰:从“阴阳造化”背“用舍行藏”谈古钱与花钱读法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七十九:李逵博钱是一种什么游戏?

尹宁:从一枚花钱看古人的版权保护意识

李书明:一枚浓缩历史、民意的银花钱

李书明:一枚早期人物背生肖大花钱的多元考证

刘源/胡坚:《重庆大足石刻与同时期花钱相同题材的考证》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刘源/蔡胜吉:驮经图花钱考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1508:闲谈宋国通宝背双龙,一半是证据经验,一半是想像

熊白《供养钱在元末的绝响:穆清钱》

宋代寿星啥模样?《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寿星篇》

刘源:《花说二郎》

本命星官不是本命元神《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元神篇》

宋代人怎么过本命年?《刘源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星官篇》

胡坚/李宇涛:《古钱上的真武考(最新版)》(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几则)

苏泉:太极四圣真君背篆书符文八卦压胜钱(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天蓬几则)

赤兔斗乌骓,秦琼追关公——刘向东的马钱军团(壹)

天可汗与他的昭陵六骏:刘向东马钱欣赏系列

半花妍:花钱万万千最爱婴戏钱

老方/顾欣:新春喜庆开炉钱

顾欣:用另一只眼观民俗钱中的奇葩“秘戏钱”

潘连贵:我与马定祥大师的京剧缘

修养:马定祥先生旧藏藏传佛教银章见证一段珍贵民国历史

殷国清:钱币泰斗马定祥先生客串电影《古币风波》趣事趣谈

余榴梁/陈鸣:钱币收藏大师马定祥先生手迹探源

余榴梁:有趣的联书吉语钱

徐渊/余榴梁:“平王世充时乘”《什伐赤》背“将”字马将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尹宁《宋代酒令文化与“选仙钱”新考》

尹宁:牛郎织女变形记

尹宁:“选仙钱”用途考辩

王俊杰:宋花密宗大威德明王探研

王俊杰:宝武局六字套花

王俊杰:金代重臣千秋背十二元神

金如意:神秘的"贴宝"钱与古代博戏文化

金如意:《大唐帝国的一种神秘金属货币》

陆昕:辽代手雕鎏金占天图宫钱赏析

修养:从钱币与造像中寻觅中国的爱神“泗州大圣”

一枚千秋万岁钱的奇妙故事

刘春声︱再说水书龙纹钱

刘春声:大神张天师

刘春声《大型太极图葫芦形多字钱牌赏析》

刘春声:《教化之功看黔炉》

刘春声:解读古钱上的千古文化之谜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刘春声:镂空魅影两千年

刘春声民俗钱币专栏 :抚铜犹闻霓裳曲

吾道鼠:宋代珍罕压胜钱【关王】考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压胜钱的前世今生(序篇)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二) 压胜钱的幼年时代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三) 见证西王母崇拜的兴盛与终结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四)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上)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五)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中)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六)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下)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七)地支文钱的滥觞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八)道教的登场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九)压胜钱的空白期(上)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九)压胜钱的空白期(下)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十)隋唐五代时期的压胜钱

唐就水:《宋代秘戏花钱的自述》

雷星岩:风景入泉来——衡阳八景花钱

雷星岩:中国文字花钱上的《尚书》故事

童骋说花钱专栏:将马钱中赏“将马”

童骋说花钱专栏《祈福辟邪收藏皆绝佳——康熙20局套子钱、钱文钱赏析》

少泉:由一枚金代本命星官花钱说开去

老赵:从“襄樊小铜人”管窥丝路文明流播

宋辽金流行玩具:从摩合罗到辽金铜人

朱浒/段立琼:汉晋有翼铜人及其铭文新证

朱浒《骑羊童子:解开曹魏美术背后的丝路密码》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孙家潭:辽朝立人钮押印一组

古泉园地:爱好民俗钱币人们的第一个家园

老赵文/鼎华图《华容道困局:云长你降的是哪门子的汉?》

老赵文/赵崇云图:《信赖——杜十娘为何要沉百宝箱?》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