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聊二郎神角色之金头奴系列1:从黄毛童子到红毛童子_童子_二郎神_二郎

花钱内外的奴厮儿

老赵聊二郎角色之

金头奴上篇

闲聊神怪花钱中的二郎4

老赵花钱艺术图像笔记十二

作者 老赵

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于二郎主题花钱中,是二郎神主题要素的核心点。

那么,这六要素到底是什么来头,什么称呼,又是什么来头呢?关于这一点,在艺术图像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这个文本要素得去文本资料中寻觅。所以,我们上次也开启了二郎神组合中的人员的探索之一的郭牙直。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本文要继续探索的,是二郎神身边重要的另一个视觉要素,那就是金头奴。

元杂剧《 西游记杂剧》描绘了二郎神威武的形象:灌口把威施,天涯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犬牵。背着弓弩、狭着弹丸。濯锦江头,连云栈边。这里说到了二郎神的两个随从,一个是郭压直,一个是金头奴,前者擎鹰,后者牵犬。背着弓弩,夹着弹丸。但是在表现二郎神降魔题材的《搜山图卷》中,非但郭压直基本上都是在二郎主尊的身边,一般不会去擎鹰,而且金头奴更加是紧紧靠在二郎神身边,也不去逐犬。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持着弹弓。就象电影中,连长最贴身最信任的战士,总是准备好水壶,随时递送给首长一样。所以,文本中擎鹰牵犬的描述也好,唱腔也罢,都是一种泛指,也是一种艺术化的创作。到了绘画作品与花钱设计空间之中,他们有各自的粉本,逻辑与各自表达。不可胶柱鼓瑟。

明嘉靖年间成书的《二郎宝卷》(全称《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中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梅山七圣,各牙治,黄毛童子,鄂大帅,达王,周苍,萨音坤。

《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记述云:

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

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神将郭牙直,奴厮儿,抱刀鬼,鬼力,跃马儿鬼,眉山七圣(眉山大圣,二圣,三圣,四圣,五圣,六圣,七圣),本部神兵。

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郭牙直(统天兵六甲神)、抱刀鬼、奴厮儿、天上、天下大小鬼兵,天丁,梅山七圣,本部下神兵。

展开全文

在《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第一折中,二郎神率领众亲信上了舞台。剧本提示说:

二郎神引郭牙直、抱刀鬼、奴厮儿、狗儿上:“吾神乃二郎真君是也,俗姓赵名煜,幼从道士李班,隐于青城山。至隋炀帝,知吾神大贤,封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徤蛟,春夏为害。吾神持刀入水,斩蛟而出。后弃官学道,白日冲升,加吾神清源妙道真君。今有乾天大仙相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

在剧中,二郎神率众与齐天大圣等猴妖对战的时候,剧本是如此描述的:

[正末同郭牙直、七圣、抱刀鬼、奴厮儿、天丁、驪马儿、狗儿上]

[正末云] 吾神二郎真君是也。统领本部下神兵,擒拏齐天大圣,走一遭去!

上次我们也谈到,在元明杂剧中,二郎神的主要随从要素,除了七圣之外,核心的要素就是郭牙直、奴厮儿,抱刀鬼,狗儿。如果加上二郎神本尊,如果再加上要降服的对手,其实,就是我们此前所说的二郎神艺术图形的完备六要素!而且,所谓的郭压直,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武装侍卫,所谓的奴厮儿,就是我们以前的蓬头小厮,所谓的抱刀鬼,就是我们所说的干脏活的杂役,所谓的狗儿,就是二郎神的细犬。

在下图宋代磨合罗陶模中,前排三人,后排一人,前排左一为二郎神,左二为持骨朵,衣服下摆扎在腰间的郭压直,左三为干杂役的抱刀鬼,后排一人,刘海齐额,就是紧跟二郎神的蓬头小厮金头奴。唯一少了的是细犬与妖孽,大概是制作方认为,凭借现有的人员配置,加上二郎神本身的装扮要素,已经可以在视觉上定性,不必劳烦狗狗,况且宋仁宗、宋徽宗都属狗,宋徽宗还因为自己属狗,就曾经蛮横地不让人屠狗。所以,涉及狗狗,也许还是小心为上。开个玩笑。可见,作为宋代市井文化消费的陶模图像,创作方其实也完全明白二郎神艺术图像的基本六要素的存在。

宋代二郎神陶模,网络资料

所以,二郎神的艺术图像视觉六要素,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搜山图卷》这样的绘画作品中,也顽强地存在于二郎神主题水陆壁画的粉本中,也深刻地存在于宋代二郎神花钱的图像表现中,也一直扎根于宋明戏剧等文本的阐述之中,还存在再宋代市井文化消费品种,艺术图像、故事文本、花钱载体、社会消费,完美地呈现出多位一体,彼此互证的惊人能量。共同佐证了二郎神艺术图像的社会共识。

从金头奴来说,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所说的“奴厮儿”,已经把二郎神身边的这个小厮的性质说明白了,性质就是一个随身伴当,年纪就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等级就是二郎神的属下。但是这个奴厮儿的称呼,只涉及了身份性质,并没有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摹干预。

但是,元杂剧杨景贤作《 西游记杂剧》中所说的“金头奴”、明嘉靖年间成书的《二郎宝卷》中描述的“黄毛童子”。就直接涉及到了这个小厮的面目特征了。南宋王辉有《搜山图》一卷,清代《秘殿珠林》卷十八载钱塘叶森在公元1297年夏午观王辉画素笺本墨画《搜山图》题诗云 :“清源真君颜如玉,玉冠上服笼绣襦。座中神色俨而厉,来征水衡校林虞。文身锦膊列壮士,挟弓持弹金头奴。”

可见,宋画《搜山图》中的小厮,叫金头奴,也许是因为满头黄毛,所以被人昵称为金头奴。之后的《祈祥品忏》祈祥品懴卷一“川主救民法忏”有云:

道场法忏。是故一心。皈命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八十支圣道)清净法身,(佛) 园满报身,(佛)三类化身,当来弭勒(佛)文殊大(卄卅)普贤王(卄卅)(南无)覌世音,(南无)大势至,三清三境天尊,十极十华天尊,玉皇上帝天尊,大罗诸天上帝,三元五老真君,日月九曜星君,五斗星宿群仙,本命元宸星君,(南无)五师三省真君,(南无)天府朝元大帝,东徾天斉圣帝,地府十位真君,玉洞长春仙子,川主惠民大帝,黄毛童子,七性将军,文武公卿,金狮猫王,圣徳済威仁昭惠王,留恩妙光皇后神父圣徳加泽广安王,神母彰淑慈懿皇后,神兄大将军昭应大安王,神嫂圣顺元妃,神长子翊善通利侯,神长妇顺淑惠夫人,神次嗣赞至勇应侯,神次妇慈惠夫人,神佑客人正顺利汉侯,留应恊惠夫人,神佑镇西将军浮应侯,福惠夫人侍从楚江五通无为大王,华岳三郎鉄爪三郎,导江岷江楚江大王,圣君圣主大王,侍忠金马黄马大王,忠信快利大王,炳灵丞相左右二丞相,六部典吏大部尚书,左右金虞使,出入遣魔使,镇殿将军掌簿判官,三圣七圣金虞大王,杜一杜二将军,统都善顺将军胄应侯,惠済将军恊斉侯,顺统将军昭徳侯......

可见,在这里,黄毛童子位列川主惠民大帝(二郎神)之后,紧紧跟随,跟艺术图像中黄毛童子与主尊二郎神的位置完全一样。到了《封神演义》中,二郎神身边的黄毛童子变成了一对。

《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第五十五回 土行孙归伏西岐》中说道,杨戬去夹龙山请惧留孙,在半路上忽遇怪物袭击,杨戬追至一个石穴中,结果怪物不见了,却见到一口三尖两刃刀和一件淡黄袍,紧接着两个小童出来说杨戬是盗贼,杨戬自报姓名后,二童子倒身下拜,自称是五夷山金毛童子,要拜杨戬为师:

杨戬将袍抖开,穿在身上,不长不短。把刀和枪扎在一处,收了黄袍,方欲起身,只听的后面大呼曰:“拿住盗袍的贼!”杨戬回顾,见两个童儿赶来,杨戬立而问曰:“那童子,那个盗袍?”童子曰:“是你!”杨戬大喝一声:“吾盗你的袍?把你这孽障!吾修道多年,岂犯贼盗!”二童子曰:“你是谁?”杨戬曰:“吾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二童听罢,倒身下拜:“弟子不知老师到,有失迎迓。”杨戬曰:“二童子果是何人?”童子曰:“弟子乃五夷山金毛童子是也。”杨戬曰:“你既拜吾为师,你先往西岐去见姜丞相,你说我往夹龙山去了。”金毛童子曰:“倘姜丞相不纳如何?”杨戬曰:“你将此枪连刀袍都带去,自然无事。”二童辞了师父,借水遁往西岐来了。正是:玄门自有神仙诀,脚踏风云咫尺来。

话说金毛童子至西岐,寻至相府前,对门官曰:“你报丞相,说有二人求见。”门官进来启丞相:“有二道童求见。”子牙命来。二童入见子牙,倒身下拜:“弟子乃杨戬门徒金毛童子是也。家师中途相遇,为得刀袍,故先着弟子来,师父往夹龙山去了,特来谒叩老爷。”子牙曰:“杨戬又得门人,深为可喜。”留在本府听用不提。

可见,在《封神演义》中,二郎神身边的黄毛童子是两个,都是慕名前来投师的,而且在姜子牙的门官眼中,都是“道童”。在《清彩绘全本西游记》(见下图)中,二郎神的左右也的确出现了两个童子,而且这两个童子也的确不再是捧个弓箭的小厮,而是勇于厮杀的先锋,并且也的确是一个驾鹰一个牵犬,但是,他们不是黄毛童子,而是标准的黑毛童子。可见作者心中对黄毛两字的理解,只是一种年龄的隐喻,而不是种族的区别。

《清彩绘全本西游记》

在黄毛童子方面,诗歌、绘画与杂剧三者对一个角色的命名一致,也透露出本主题角色的成型、成像、成熟的一面。所以才形成了社会共识。当然,也有个别例外,说二郎神身边的不是黄毛童子,而是 红毛童子。

《川主正朝》有叙述说:

其为神佐嘉应利泽王,妻正利夫人,为神佐镇西孚应侯,妻协惠夫人,为神佐押真威显侯,妻福惠夫人,侍从有楚江大王,五通五位夫人、导江岷江夫人,侍忠金马大王,圣忠圣主大王,楚江黄马大王,忠信快利大王,左右丞相典吏,六部愈书官典,三圣阿婆将军,七圣都统将军,左右风火将军,开路开江将军,带剑火盘将军、山王伏虎将军,降伏妖精将军,郁垒神茶山神,离堆人头山神,容神卿高十将、 先锋红毛童子 ,内外廵庙使,急脚白旂大神,六丁六甲神将,斗鸡相扑将军、逐球捕猎之神、梅山七圣,本部下神兵等。

玄皇教现也称元皇派,该派祖师爷为赵候圣主赵侯。在《正一教清微风雷院·玄皇政正教经》中有云:

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显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 圣主额上正有一纵目,金甲持剑,廿六岁得道为少年像 ,左右金枪太子,右有红毛童子,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开府治事,赐额“九州阴阳兵马司”。累世显圣救民,唐太宗闻圣主显迹,敕封神勇大将军,永镇灌口。明皇幸至天回镇,圣主显圣,告明皇回銮,后果得收复两京之捷,乃加封“赤城王显应侯”。

上述梳理的两则红毛童子,都在川主的描述中,而且已经从随身小厮,成为了作战先锋。我们先存此一说。因为在主流的叙述中,在我们主体聚焦的宋明时期,无论是文本资料,还是艺术图像,都还是黄毛童子与金头奴为主。

邢台明墓出土一张《献寿图》(见下图),其中仙道的两个随从童子,不仅双髻头型,而且是十足的黄毛童子(自然,这个黄毛远远没有到达金毛的程度),因为在神话中,金毛红毛,都蕴含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法力。是特异功能的一种外化。如果一个神仙的随从,没有一点特异之处,就跟邻居家的娃娃一样普通,你又如何肯去相信道长的神通呢?

所谓的金头奴,自然也可以理解为黄毛童子,因为金就是黄,《我就是药神》中有个角色被称为黄毛,由章宇扮演,他还由此入围金马奖最佳男配角,他之所以叫黄毛,就是因为他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其实,他也可以叫金毛,《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之所以叫做金毛狮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满头金发。

那么,这个黄毛童子金头奴,到底是在说,因为年纪小,所以毛发还没有呈现成年的黝黑,所以是类似黄毛丫头一样,是对年幼的一种宽泛形容呢,还是就是对人物金黄毛发特殊性品种的一种强调,也就是说,是用毛发的有别于汉族的金黄,来暗喻当事人的特殊种族呢?这是个问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