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文化论坛开幕在即 古钱叙述神奇围棋传说(1)_围棋_棋盘_童子

衢州市第一届烂柯围棋文化论坛即将于2023年4月在衢州学院隆重举行。为庆祝论坛的召开,与天下棋友共享烂柯的灿烂文化与神奇围棋传说,让更多的棋友能够关注烂柯文化论坛,了解烂柯文化,交天下围棋朋友,著名围棋收藏家、弈客围棋文化顾问一一姚垚老师特地在弈客平台展出他精心珍藏的围棋文化古钱。

传说烂柯山是道教的山,烂柯山上,以前有个著名的道观,叫集仙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游览烂柯山时写下了游记:“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这首诗为当时始兴的选仙游戏采用,成为选仙钱“棋仙”的注解诗。烂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位于浙江衢州,由樵者王质观弈遇仙而得名,道家称之为“青霞第八洞天”,山明水秀,风景优美。此山被誉为“围棋仙地”,因此又将“烂柯”作为围棋的别称。

碁,形声,字从石,从其,其亦声。“其”本指“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转指“一系列纵横交错等距排列的直线条”。“石”指大的具有平整表面的石板。“石”与“其”联合起来表示“表面刻画有一系列纵横交错等距排列直线条的石板”。本义:石制棋盘;引申义:石制棋子;碁可以看成是古代围棋的代称,亦是古代棋的异体字。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为座子制,由白棋先行。围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在选仙游戏中,唯一需要两人合作扮演的角色就是棋仙,本文要介绍的就是“棋仙”的选仙钱,三组均为宋代的钱币,正面是王质遇仙烂柯图,并有碁仙二字,反面是一首朱熹的诗。

展开全文

上图所示为第一组圆形仙钱,本为圆形无孔,因古人将其作为随身配饰携带方便而穿孔,单缘。正面纹饰为两棋仙对弈。右侧为老翁、右手持棋子正准备落下,左侧为女青年、右手持棋子上举作思考状;两仙之间为棋盘,棋盘上方文字竖读为“棋仙”。背面为五言诗文“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交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上图所示为第二组道教仙钱,圆形无穿,上方耳朵为随身佩戴方便而制,道教特色,单缘。正面为两仙对弈。两仙席地而坐,服饰不同,左侧棋仙面露喜色、右手持棋子待落下、似胜利在望,右侧棋仙右手托腮、双目注视棋盘作思考状、似绝地反击。中间上方文字竖读为“棋仙”。背面为五言诗文“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交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常见的棋仙选仙钱,除了圆形之外,还有方形的。圆形、方形的版别亦各有数种。

上图所示为第三组方形仙钱,是在衢州本地发现的北宋“棋仙钱”,为青铜铸造。这枚钱的图文取自“王质观弈烂柯”的民间传说,相传樵夫王质,上山砍柴时,遇到两位对弈的仙人,便上前观战,等到一盘棋走完,斧头的木柄已腐朽了。王质回到村里,竟无一人相识。这就是仙境仅一时,人间已百年之故吧!这枚铜钱历经千载,流传至今,被藏家视为珍品,它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实物资料。钱背则有五言绝句:“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交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採樵遇仙”说的是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今浙江省衢州市)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两童子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对歌(歌曰:棋局纷争兮无尽期,尘梦昏沉兮醒何时?),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听歌。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亦说是蟠桃)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棋局终了,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凹凸不平了。

“空交采樵客,柯烂不知归。”正是指“採樵遇仙”的神奇传说。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这几枚古钱,在去年中国围棋文化展上展出过。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常昊,衢州市市长徐张艳、衢州市政府秘书长余龙华等领导,听取姚壵老师关于烂柯围棋古代文化资料、文物的汇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