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人之喻的金头奴
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
金头奴中篇
闲聊神怪花钱中的二郎5
老赵花钱艺术图像笔记十三
作者 老赵
2、金头奴或有北族之喻
在完成二郎神的艺术图像大致梳理(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之后,我们开始了二郎神艺术图像的要素分析,第一个分析的是二郎神的武装侍卫郭牙直(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二郎贴身小厮奴厮儿的阐述,上述我们阐述了黄头奴子主要指的未成年的小厮,而黄头奴子,也就是黄毛童子无疑,而黄头奴,也应该就是金头奴。这些推理,表面上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却只是从视觉感受上进行的比照,而缺乏文化观念上的考量。参见:花钱内外的奴厮儿:老赵聊二郎角色之金头奴上篇
非常明显的是,假设我们身边有一个黄头稚子,你固然可以亲昵地喊他黄毛童子,黄头奴,但是基本上不会去喊他金头奴,金头童子。为什么呢?因为黄固然类似金,但是黄是一种草创、稚嫩的不成熟的状态,他是针对黑发这种已然成熟的状态而言的,而金色,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浓烈,成熟的状态,金发与黑发,不是两种状态,而是两种品种的关系。
所以,我们看到唐宋诗人的诗歌中,去称呼童男童女的,绝大多数就是黄头奴,平头奴,蓬头奴,而没有什么金头奴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金头奴,已经不是在描述一种头发的幼稚状态,而是在指称一种头发的品种,也就是大致在指称一个人的品种,乃至族别。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关于二郎神的宋明文本中,大部分称呼是奴厮儿,黄毛童子,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元杂剧杨景贤《 西游记杂剧》中会去命名奴厮儿为“金头奴”、南宋叶森会在王辉《搜山图》上题诗云 :“挟弓持弹金头奴”呢?
辽代执骨朵铜人 老赵藏品 王俊摄
展开全文
南宋魏了翁诗中的金头奴
当我们来梳理一下二郎神随从之外金头奴称呼的文本资料时,我们发现称呼金头奴的例子十分罕见孤立。南宋魏了翁的诗歌算一个,在《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中有云:
恭惟皇上心,纳纳天同大。
明命辍禁游,往抚蜀雕瘵。
蜀山在何许,斜阳点鸦背。
家住扶桑东复东,却望斜阳铁山外。
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
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
使我千里致钟石,居人轑釜泣粗粝。
县官无蓄租,百姓无藏盖。
上有苍苍之高天,卒然叫呼不可待。
阃外万戚休,只以一身佩。
我于公行无所赠,筮言得咸为艮兑。
艮山本中虚,兑泽乃上溉。
独于九四论心体,而以朋思为障碍。
愿公书此象,长于卧兴对。
蜀道青天蜀平地,君侯一心即难易。
思耕亭前先郑碑,更看他年后郑记。
在这首诗中,魏了翁提到了“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那么,魏了翁所说的“金头奴子”是谁呢?就魏了翁本人的经历来说,他一辈子面对的来犯的北族有两个,前期是女真人,后期是蒙古人。魏了翁善于兵事,还曾经亲自率军击退过蒙古军队,位至枢密,当然,中间还曾经历过联蒙灭金的阶段。但是从诗歌中扼熙秦,冲兰会的说法看,应该指的金军。
诗歌中金头奴子所扼的熙秦,银州兵马所冲的兰会,指的是熙州、秦州,兰州、会州,为西北地界,乃是北宋与西夏,南宋与金国,金国与西夏,元蒙与西夏的征战前线。
熙河路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为经略安抚使路,治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辖熙、河、洮、岷四州及通远军,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宕昌等县地。后增辖 兰、会二州 ,辖境北展包有兰州市、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改称 熙河兰会路 。后会州割属泾原路,增辖廊州(治今青海尖扎县),又改称熙河兰廓路。其后湟州、西宁州、积石军相继来属,辖境西包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
北宋秦凤路地图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建炎元年(1127年)冬的富平之战中,宋军大败,金军则占领了五路六十州, 兰州为金所占 。 后来,宋军发动反击,虽然在此夺回兰州,但战略优势尽失,只得再次弃守兰州。
绍兴十二年(1142年)议和,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同年, 金皇统二年(1142年) 废径源路和秦凤路 , 另置熙秦路及凤翔路 ,将两路所隶之德顺军和镇戎军都升为州。又置平凉府。 所以假设魏了翁诗歌中的熙秦是指熙秦路,那就只能指的是金国了。此其一。
魏了翁是1178年生的,1141年宋金划分边界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而宋金划分的边界,就是以淮水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可见,在魏了翁生活的时空中,所谓的兰会、熙秦,大多已经是北方金国的领土。魏了翁在诗歌中说叙述的,可能只是一种宋金家国仇恨的一种追忆。此其二。
我们猜测,魏了翁诗中所提及的战争,很可能说的是他自己还没出生时所发生的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的德顺军之战。
那年,金帝完颜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后,分兵四路大举攻宋。西路命徒单合喜为西蜀道行营兵马都统,率军3万余,由凤翔经大散关入川。宋四川宣抚使吴璘率军由兴州(今略阳)北上击退金军,乘势挥军北进,收复秦、兰、洮(今甘肃天水市、兰州、临潭)、陇(今陕西千阳西北)等州。吴家军西路出击兴州路得“秦、熙、河、兰、会”等凡十二郡。可见不管是熙秦、还是兰会,此前都被金军占领。隆兴元年正月,吴璘奉诏弃守德顺军,仓促退军。金军乘机追袭,宋军亡失2万余人。所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13州、3军,复陷于金。
这大致就是金头奴子扼熙秦的写照了。因为经此一战,熙秦之地再次失于金人之手。
金凤翔路 鄜延路 庆原路 临洮路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既然金兵由凤翔入川,所以这次战役,战火自然燃及川中,所以,《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的标题以及本意,都是在说是作者送郑侍郎出任四川制置时候的送别诗,诗中的落脚点是川蜀,所以诗歌中反复说蜀道、蜀山,蜀地,因为魏了翁本人也是川人,而且长期在四川担任各类官职,且所任之地,多称难治。作者在对故乡人民因战乱的残破人生发出痛惜感慨,同时寄希望于新任四川制置的郑侍郎重振山河,安抚民生,造福川地。此其三。
那么,银州兵马冲兰会,会不会说的是早年北宋与西夏党项的战事呢?大致不会,因为诗中既然写了“金头奴子扼熙秦,银州兵马冲兰会。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其中既然明确了六年这样具体的数字,足以说明作者在此并非是发发空泛的对夷狄的对立情绪,而是确有所指,南宋的士大夫魏了翁,在金人当前的时候,在谈到具体战乱的时候,已经没有心情与余暇去追忆北宋与西夏的旧恨了。此其四。
临洮县出土“熙州管内观察使”印牌
那么,诗歌中的“金头奴”会不会说的是蒙古军队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诗中涉及的 金头奴子所扼的熙州、秦州,银州兵马和所冲的兰州、会州地区的攻守移手的情形:
熙州
今临洮。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先夺河湟之战略。熙宁五年(1072年),北宋军攻占武胜军;八月改武胜军为镇洮军;十月改镇洮军为熙州,并置熙河路。治今甘肃临洮。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德顺军之战复失于金。
秦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后,区境北部属金秦州成纪县,先后隶属于秦凤路、熙秦路、凤翔路。西南部属南宋利州路成州天水县。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升天水县为天水军,仍置天水县辖之。
银州
初为西夏据,几次反复,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拥兵反宋,长期控制银州,北宋元丰四年(1081),宋军夺回米脂寨,隶延州。元祐四年(1089)宋夏议和,将银州(含米脂寨)割西夏。元符元年(1098)宋收复米脂寨,金天会六年(1128),金兵占领米脂寨、嗣武城、定戎(克戎)寨。而这一年是南宋建炎二年,可见银州在南宋初已经入金国版图。在蒙古军第五次西征西夏的夏献宗乾定二年(1224年),成吉思汗令木华黎之子孛鲁发动对西夏的进攻,蒙古军攻占银州。
会州
本宋地,夏李继迁占之,北宋后收复,南宋初为金占,后仍复为夏有。
兰州
先吐蕃占据,北宋攻取,南宋初入金,西夏一度收复。绍兴元年(1131年),金与西夏在兰州依然隔黄河而治。金人统治兰州时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1142年,金人将熙州(今临洮)改为临洮府,后又改为临洮路,兰州属其管辖。金末,蒙古人兴起,太祖十六年(金兴定五年1221),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渡黄河占领葭州、米脂寨等地,驱逐金人。
也就是说,如果说有敌军从银州攻击兰会,而值得南宋士大夫魏了翁的感慨愤怒,那也大多应该是党项攻击北宋的那次,因为金国攻占银川是占领的西夏国土,而蒙古占领银州是攻击的金国。然后蒙古从银州攻击西夏。
可见,魏了翁诗歌中所涉及的涉战地名,不管是熙州、秦州,银州,还是兰州、会州,既然在南宋初年魏了翁还没出生的时候,都多已经归了金国。一旦蒙军在此发生战事,也是先与金国之间的激烈战争。而那个时节,南宋上下在总体上也沉浸在联蒙灭宋的同仇敌忾的情绪之中。所以,诗歌中的敌人,理应不是元蒙,也不是西夏,而只能是女真人了。此其五。
那么魏了翁《送郑侍郎四川制置分韵得盖字》一诗中的郑侍郎是谁呢?应该是指的郑损。郑损,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扬州。在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任四川制置使。因为魏了翁时代的四川置使中,姓郑的应该就是郑损。作为“三军之司命,生灵之寿脉,皆系一帅”(吴泳《鹤林集.卷一五》)的安抚制置使,具有代替中央在四川六十州行使节制大权的重任,而作为权相史弥远亲信的郑损本人德不配位,终致丧师失地。
早在嘉泰三年(1203年),金兵南侵,朝廷命宇文绍节知庐州以抗金,当时身为国子监武学博士的魏了翁就曾赋诗相送。诗中希望宇文绍节能击退胡虏,开创太平。这与魏了翁临别赠诗郑损的时间节点、诗歌内容、所指倾向,行为方式,完全一致。此其六。
魏了翁《鹤山集》
那么,有没有可能指的是宋金从盟友转变为交战双方的过渡时期,蒙古军的入侵呢?
的确,在宋蒙联盟对抗金国期间,蒙军也并没有因为南宋是盟友,就不进攻南宋。比如南宋宝庆三年(1227),蒙古攻灭西夏。同年,蒙古军悍然进攻南宋川陕战区。而畏敌如虎弃守关外五州(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天水军)的四川制置使,就是郑损。这就是著名的“丁亥之变”。这就是《宋史本纪》中所谓的“大元兵破关外诸隘,四川制置郑损弃三关。”《宋史.理宗纪》所谓的“夏四月初二,下诏:前四川制置郑损,城池失守,并且盗窃陕西五路府库财产高达巨万,削夺官二秩,贬谪温州,簿录其家”。
但是,南宋宝庆三年(1227)的这次战争,是蒙古军队初犯四川。郑损担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的任命,是1224年(嘉定十七年)下达的。郑损担任四川制置使的时间范围,起点是:嘉定十七年 (一二二四)三月召四川制置使崔与之为礼部尚书,以淮东帅臣郑损代之。(《续资治理鉴》,卷一六二),终点是:绍定元年戊子 (一二二八),制置使郑损与所代官四川制置使桂如渊会于顺庆 (今南充市)。(耶律铸《双溪醉隐集》, 卷三引谯庆茂 《蜀边事略》),而既然金国是1234年在宋蒙的联合攻击下灭亡的,1227年蒙古犯川又是初次,可见,在1224年郑损到任之前,宋蒙之间主体上还是盟友的关系,所以,作为郑损被任命的1224年上任前的赠别诗,魏了翁写诗发表对北族入侵造成战乱的愤恨,应该指的女真人。因为他不能预见郑损未来到任后就会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何况诗歌中说的战祸,已经荼毒了六年生灵。此其七。
金代寿山福海背生肖钱,胡坚供图
那么诗歌中的金头奴所涉及的战争,会不会是说的此后蒙古托雷的辛卯之变呢?因丁亥之变,郑损被免职,桂如渊出任四川制置使。桂如渊上任后,收复了蒙古军撤走的关外五州之地,之后蒙古灭金进入决战阶段。鉴于金国死守关河防线,南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托雷率三万骑兵武力借道南宋川陕防线绕道攻击金国后方。自凤州南下连破兴元府大安军、沔州,在兴元府、成州和天水等地屠城。“三关之外,生聚一空” ,“千里之地,莽为丘墟”,此即”辛卯之变”。但是,辛卯之变虽然也荼毒生灵,四川受祸,但是这是郑损去职之后的事情,无法符合郑损就任之前赠诗的时间节点的前提。
同样,如果说诗歌中的金头奴所涉及的战争,是说的此后阔端入川的宋蒙直接交战的话,就更加不对了,因为该战役是从1235年开始,而诗歌中说的战事经历了六年烽火,所以写诗的时候必然是至少1239年,这个时候,非但是郑损被免去了制置使的职务,而且魏了翁本人也于1237年就去世了。 此其八。
金 决穿摩羯钱 刘春声供图
窝阔台汗七年(1235),阔端率右路军征南宋,先后招降原金将据守之秦、巩二十余州,破金、兰、定、会等州,大败宋将曹友闻于阳平关,取利州、潼川等路,端平三年(1236)秋,阔端率军攻入四川,十月成都陷落,蒙军蹂躏川西,史称“丙申之祸”。可见,到了魏了翁去世的前一两年,蒙古军队才为了南下进攻南宋,为了保障侧翼后方安全,才逐个拔除了守卫在秦、巩、兰、会的金国守军,虽然1234年金国已经灭亡,但是残余金军依然在此固守。
当时,陇右由金军三大势力掌控。一是以秦州( 今天水) 为核心的元帅粘葛完展;二是以巩昌( 今陇西) 为核心的元帅完颜仲德;三是以会州为核心的元帅郭虾蟆。粘葛完展死后汪世显并其军力。
所以,就算诗歌中指的入侵者是蒙古军队,金头奴子所扼守的“熙秦”,银州兵马所冲的“兰会”,也都还是金国的地盘范畴。况且,蒙古军队也谈不上是扼,而只是冲。要扼,也是说的郭蛤蟆,汪世显等金将。也就是说,就算诗歌中所涉及的是蒙军进四川的丙申之祸,而诗歌中所谓的“扼熙秦”的金头奴子,也是说的女真军队。此其九。
金 水纹郭独龙钱 刘春声供图
况且,如果金头奴是南宋人对蒙古军的一种蔑称,那么到了元代,元杂剧杨景贤所写《 西游记杂剧》中会去命名奴厮儿为“金头奴”,岂不是自己去找死吗?而且,杨景贤本人先世就是蒙古人,他又何必自辱其身呢?此其十。
综上所述,我们推测,魏了翁诗歌中的“金头奴”指的就是女真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