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光时期的文人欧阳昱在他的著作《见闻琐录》中记载了清朝修河银子被贪污的事情。
他是这样描写的:朝廷国库中的银子有很多就用在了修河的工程上。咸丰同治以前,朝廷每年会下拨五百万两银子用于平时修河的费用,这是惯例。
如果发生了河道小一点的决口,修河的银子就会增加几百万两,如果河道发生了大规模的决口导致洪灾发生,那么修河花费的银子就在一千几百万两银子之多。这些银子还是另外拨出的。
对于河道的修复,大约动小型工程能保证十几年,动大型工程能保证二三十年。如果河道长久都不会溃坝决口,管理修河道的官员,还有基本的书办,还有修河的差役就会从河道中水流湍急的地方挖开一个小洞。
不出一个月,河道就会从这里决口,决口后官员还有差役这些人私下里非常高兴,认为朝廷会拨发修河银子,贪污就有门路了。
自从咸丰同治年间这数十年来,平定太平军,洋人还有其他动乱,国库开支就非常紧,修河的银子大幅度裁减了,每年拨出的银子就是七十万两。
展开全文
可是自从朝廷每年拨发修河的银子,河道总督就贪污了修河银子的十分之二,还有河道总督下属的道台,知府,衙门的师爷,书办,衙役又层层贪污,雁过拔毛。
一百两银子,经过层层贪污,就只有二十两,就用来支付材料费用还有修河壮丁的工钱。
再加上朝廷对河道官员处罚轻,赏赐重。河道决口时,河道官员都被革职,轻则下令戴罪立功,重则发配边远地区。等到决口河道被合龙修复后,朝廷又下令赦免之前处罚的河道官员。
有的河道官员擅长勾通官场关系,反而凭借河道职务升官发财得到保举晋升。一旦有人得到河道的官职,官场上的官员都来贺喜:这是升官发财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见闻琐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