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爽和吴三桂有什么仇?郑克爽是郑成功之子吗﹖_台湾_康熙_清廷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郑克爽 台湾 康熙 清廷

本文目录

  • 郑克爽和吴三桂有什么仇
  • 郑克爽是郑成功之子吗﹖
  • 新鹿鼎记中郑克爽为什么要杀韦小宝
  • 郑成功的后代到底是郑经还是郑克爽
  • 鹿鼎记中的克爽是谁
  • 郑克爽和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 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为何才37岁就抑郁而死呢
  • 新鹿鼎记中郑克爽是如何被韦小宝擒住的

郑克爽和吴三桂有什么仇

郑氏是明朝忠臣,而吴三桂是明朝叛贼。两人之间的恩怨可见一斑。
迥然不同的出身
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1612年出生在辽宁锦州。他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父亲吴襄官居锦州总兵,舅舅祖大寿是晚明督师袁崇焕的第一猛将,因此吴三桂可谓根正苗红。
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明天启末年,他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杀入四万清兵包围中,救出父亲,孝勇之举天下闻名,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郑成功本名郑森,是中日混血,小吴三桂12岁,1624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岛,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父亲郑芝龙是来自福建泉州的大海盗,横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崇祯招安,任“五虎游击将军“,后官至总兵。1629年,郑成功离开日本,被接回泉州府。
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廪膳生”,即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1644年,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钱谦益为师,钱谦益就是那位东林党领袖,清初诗坛盟主,柳如是的老公。
1644后的不同选择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部突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此时,吴三桂镇守的宁远成为孤城,南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北有多尔衮的清军,两面受敌,这个局不好破,稍有不慎,便有灭族之祸。
最简捷的出路就是投降大顺,毕竟李自成属于同族,父亲吴襄及家人滞留京城作为人质,而清人属于异族,与他有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然而,一封密信让吴三桂改变了主意,从密信中得知:父亲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抓捕,严刑拷打,索要二十万两白银,但只凑得白银五万两。此外,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霸占。
吴三桂闻讯大怒,继而惊慌,此去归降必是羊入虎口。面对现实,为求活命,他只得向清搬兵,声称只专心剿灭李闯,为崇祯报仇。而此时的清则以大明臣属的名义公开寻找崇祯之子,声称会将崇祯之子奉为正统。两者一拍即合。可此后,南明衰微,清廷已经坐大,吴三桂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协助清廷消灭南明,才能保他们家族的平安。明室虽从未薄待过吴三桂,身为降将的吴三桂却不得不积极的消灭南明,并最终手刃永历帝以向新主子表忠心。就这样,吴三桂彻底投靠了清廷。
而郑成功此时在做什么?山海关是前线,吴三桂无路可退。而福建还是后方,清军一时无法南下。1645年,父亲郑芝龙在福州建立了第二个南明政权,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21岁的郑成功深得隆武帝赏识,赐国姓朱,改名“成功”。
而郑芝龙建立政权,并不是忠于明朝,而是投机,不久,清以闽浙总督的官职为诱惑,使郑芝龙叛明降清。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
此后清军背约,把郑芝龙一家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泉州南安。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在战乱中自缢身亡;得知母亲死讯,郑成功更对清人深恶痛绝,绝无信任。
都是坑爹的主
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与清兵将领阿济格、多铎联手,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接着,再败李自成于庆都。
4月23日,李自成大怒,在永平城西范家庄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斩杀,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把吴家三十八口灭门。
此前,吴三桂写给父亲一封诀别信,末句为:“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父亲你不能做忠臣,儿子又怎么能做孝子?儿子与父亲诀别,就从今天开始。父亲没有早日谋取破贼之计,现在就算逆贼把父亲放在油锅旁,威胁利诱我,儿子也不会多看一眼。
而郑成功在父亲郑芝龙决意降清后,遂至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继续反清。为了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但都无效。
1661年十月初三,清廷见郑芝龙已无利用价值,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郑芝龙在北京的一家老小11人没有留下一个。
此前,郑成功曾写信给郑芝龙::“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父亲你降清的那一天,就已落入清人陷阱中,到今天还能保全,实属万幸了。万一您不幸遇害,天意与命运如此。作为儿子,我只有为您复仇,以求忠孝两全。
求的都是封疆裂土
吴三桂自从放八旗入关起,就已入了坑。
先是只与华北李自成为敌,再而派去西南攻打张献忠,进而进攻李定国,再而与南明部队为敌,一步步陷下去,毫无退路,只能尽忠清朝,为此,对南明朝廷赶尽杀绝,不远万里绞死永历,又派嫡子吴应熊去北京并迎娶建宁公主。
他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永镇云南,要像明代沐英那样,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平西王,做个能够威福自操的土皇帝,仅此而已。
然而,卸磨杀驴的时刻到了,年轻的康熙急不可耐的地要撤藩。给出的撤藩的条件:只安置老吴家人,对于吴三桂的几万部下和家属呢?对不起,朝廷不安置。
就这样,1673,已62岁的吴三桂不得不反了。
而郑成功,确实算是个忠于明朝皇帝的人,他一直在礼节上尽着臣子的职责。不过他地处东南,南明永历朝廷则在西南,隔得特别远,在客观上,朝廷其实管不了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说了算。
1654年,南明大将李定国约郑成功合兵广东、福建,会师北上,郑成功却只是虚应而不行动,最终导致新会战役失败——南明中兴从此无望。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虏了,大明忠臣张煌言想请郑成功相助,奉寓居金门的鲁王朱以海为帝。但是,郑成功并未答应,他不愿受制于人。
郑成功在与清廷交战期间,也曾多次和清廷谈判,他曾暗示,如果清军能将浙江、福建、广东交由自己管辖,他可以马上归降。而清廷则只同意把漳泉潮惠四州交由郑成功管辖,并要求剃发。于是,一拍两散。
可见,“反清复明”只是郑成功的口号。其实,他只是想反清,建一个割据政权。
后来,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与清廷谈判,表示愿意作为藩属国归顺清廷,但有个前提——“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这个郑经,把他爸的意思挑明了,想搞台独。
战斗值谁更高
先来看看吴三桂。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初,便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1678年初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吴三桂善于用兵,也善用人。六月初,吴三桂大将马宝,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迫其退回广东。七月,吴三桂派出大将胡国柱、夏国相率十万大军,突入两广,广西全境,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收回。至此,吴周政权已辖衡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
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衡州皇宫驾崩,时年67岁。皇孙吴世[继位。1681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自杀。吴三桂之败,没输在战斗值上,而是输在了年龄上,康熙比他小42岁。
再来看看郑成功。
1650,郑成功为了解决筹集粮饷问题,于六月进攻潮州,潮州守将为南明将领郝尚久,此战纯属内讧。郝尚久前有郑军,后有清军,腹背受敌,一气之下投降清军,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攻城不下,只好于八月解围。
1652年正月,郑成功率领船舰来攻击漳州。郑军先胜后败,退守海澄县,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1653年五月,郑成功围攻漳州之役失利后,清军将领金砺决定乘胜追击打垮郑军,来进攻郑军驻守的海澄。郑成功将其击退,乘机将海澄建设成了一个前进的基地和堡垒。
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接连攻克镇江、瓜洲,进而包围南京。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再试图攻取崇明县未果,只好退回厦门。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1662年2月1日,荷兰守军出降。
郑成功死于1962年6月23日,年仅38岁。1683年,康熙派施琅——原郑成功部将进兵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随之而降。
郑军与清朝作战,水军曾给清廷带来极大困扰,因为满清骑兵大都属于“旱鸭子”,根本不善于水战。但郑军一旦登岸,攻城略地,明显战斗值不高。
此外,郑成功驭家驭臣都极严,往往一意孤行,意气用事,故此,有不少下属投清,甚至儿子郑经也发动兵变,这更加重了郑氏的内耗。
死后评价天壤之别
吴三桂死后被称为汉奸,让人唾骂;郑成功则为民族英雄,受人敬仰。
“吴三桂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这是康熙对吴三桂的评价。
而康熙为郑成功写的挽联为:四镇多易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二人同与清廷为敌,为何评价如此不同?
首先,二人气节不同。吴三桂先叛明降顺,再叛顺而降清,再又叛清自立。即使为身家性命计,也难免让人不齿。而郑成功则至少在名义上尽忠明朝,至死不渝。
其次,清朝统治者的褒贬,“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无论吴三桂是否叛清,他也最终会被列入《贰臣传》中,如洪承畴,毕竟叛变是不可以提倡的。而赞美抗清的郑成功,清廷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号召本朝也要有这样的忠臣。
此外,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因此,他是一位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
所谓的坏人未必一无是处,所谓的英雄未必大公无私。人性都是复杂的,具有复杂人性的人,才是真实的。

郑克爽是郑成功之子吗﹖

郑克爽不是郑成功之子。

  1. 郑克塽,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

  2. 郑克塽的父亲:郑经,郑成功长子,字符之,号式天,乳名锦。继承父亲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官爵。

  3. 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大破郑军舰队,攻占澎湖,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冯锡范遂劝说郑克塽降清。七月初五,冯锡范命郑德潇写降表。七月十五日,冯锡范将郑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日,施琅进入台湾受降。随后郑克塽前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受封为嘉德官。康熙四十六年,郑克塽病故,爵位无袭。

新鹿鼎记中郑克爽为什么要杀韦小宝

一,为情

       郑克爽为什么要杀韦小宝?第一个答案是为情。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郑克爽和韦小宝都非常喜欢阿珂。自从韦小宝认识阿珂之后,就对阿珂展开猛烈追求。而阿珂满心满眼都是郑克爽,郑克爽对阿珂也有一定的情谊。所以郑克爽就非常不喜欢韦小宝,认为韦小宝不自量力和他抢阿珂。于是郑克爽就想杀韦小宝,但是郑克爽最终没有杀掉韦小宝,阿珂最后也选择了韦小宝。郑克爽什么也没有得到,失去了情人,也杀不了情敌。

二,为利

       郑克爽和韦小宝除了有情感上的纠纷,还有一些利益上的纠纷。韦小宝和皇上情同手足,还是皇上的妹婿。所以韦小宝自然是为皇上办事,效忠皇上。但是郑克爽不是,郑克爽是反贼,和朝廷势不两立。所以韦小宝和郑克爽站在对立面。郑克爽不会放过韦小宝,韦小宝也不会轻饶郑克爽。所以,他们两人原本就是势不两立,即使是没有阿珂这个人物的出现,郑克爽和韦小宝也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什么情谊。

三,郑克爽心胸狭隘

       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论品性,虽然韦小宝算不上真正的好人,但是他也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郑克爽不一样,郑克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人,他身上有很多劣根性。郑克爽在被韦小宝抓住之后,利用阿珂来换一条生路。其实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看出,郑克爽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抛弃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阿珂。因此,即使郑克爽和韦小宝立场相同,郑克爽因为私人原因也会杀掉韦小宝。郑克爽这种人其实就不是什么好人。

四,堂堂正正做人

       郑克爽是在算不上好人。所以郑克爽这个人的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少。郑克爽在危急之时,抛弃自己最爱的人。都说危急关头,一个人真正的性格就会显示出来。所以单从这点来看,韦小宝做得绝对比郑克爽好。无论是选朋友还是选伴侣,韦小宝都是最佳选择。郑克爽这种人,上一秒将别人视若珍宝,下一秒就能将别人弃之不顾。韦小宝是个圆滑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宁愿选择一无所有的韦小宝,也不要选择无情无义的郑克爽。

郑成功的后代到底是郑经还是郑克爽

都是,郑经是郑成功的儿子,郑克塽是郑成功的孙子。

1、郑经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福建南安石井镇人。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

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

但是由于郑氏内斗,导致康熙三年(1663年)清朝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郑经便撤退台湾,将“东都”改为“东宁”,并伺机反攻福建。

郑经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三藩之乱起,他与耿精忠勾结,西攻厦门、泉州,因清军平定三藩,事无成。

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台后,纵情酒色,怠闻军政,将台湾事务均委与长子郑克臧与大臣陈永华。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谥号文王。

2、郑克塽

郑克塽(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 ),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相继去世,重臣冯锡范联合郑经从弟等人发动政变,刺杀监国郑克臧得逞,立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为延平郡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大破郑军舰队,攻占澎湖,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冯锡范遂劝说郑克塽降清。七月初五,冯锡范命郑德潇写降表。

七月十五日,冯锡范将郑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日,施琅进入台湾受降。随后郑克塽前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受封为嘉德官。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郑克塽病故,爵位无袭。

扩展资料:

郑成功家族成员:

一、父母

1、父亲: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武装海商集团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明郑抗清实力的奠基人。

2、母亲:田川氏(1602年10月3日-1647年1月5日),是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人,她生于田川家,亦作“翁氏”。1646年郑芝龙降清后,她以剑切腹自杀身亡,时年45岁。

二、妻妾

1、正室:董酉姑(1623年10月17日—1681年7月30日),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2、侧室庄、林、史、蔡、曾、蔡等诸位不知名的夫人。

三、兄弟

1、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将他过继给妻子娘家。实际上是次子,所以又称为“田川次郎左卫门”,姓“郑”及“福住”

2、郑渡(《清史稿》作“郑世忠”),郑芝龙次子

3、郑恩(《清史稿》作“郑世恩”),郑芝龙三子,字恩庆

4、郑荫(《清史稿》作“郑世荫”),郑芝龙四子

5、郑袭(《清史稿》作“郑世袭”),郑芝龙五子,号葵庵;康熙年间投诚清朝,钦命荣禄大

6、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

7、郑世默(见于《清史稿》),郑芝龙六子,后与父亲一同就戮

四、儿子

1、长子: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生母董友姑。继承父亲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官爵;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纪录中被称为“台湾国王”

2、次子:郑聪,字哲顺,号怡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三品之职

3、三子:郑明,字哲熙,号熙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4、四子:郑睿,字哲圣,号圣之;早卒

5、五子:郑智,字哲锡,号锡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6、六子:郑宽,字哲硕,号硕之;不知所终

7、七子:郑裕,字哲益,号益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8、八子:郑温,字哲念,号念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9、九子:郑柔,字哲能,号能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10、十子:郑发,字哲奋,号奋之;早卒

五、孙子

1、郑克臧,郑经长子,娶陈永华之女为妻;原为郑氏王位继承人,但遭到冯锡范等人杀害,得年仅十六

2、郑克塽,郑经次子,幼名秦舍,字实弘,号晦堂,娶冯锡范之女为妻;继承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官爵,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降清,受封海澄公

3、郑克壆,郑经子;字实庵,号晦堂,郑克塽降清后,康熙帝授其四品官职。将郑成功、及郑经骨骸由台湾迁葬福建泉州府故乡。

六、后人

1、台湾鱼类学家郑守让(原名郑明能)为郑成功九代裔孙,是郑成功第六子郑宽的后代。

2、诗人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则为郑成功十一代裔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克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鹿鼎记中的克爽是谁

  郑克爽(1670-1707年)为郑成功之孙、郑经次子,号晦堂,字实宏。他短暂的一生波折动荡,生于忧患、死于忧患,可用“悲情”来形容。
  11岁成为傀儡王爷
  参加“三藩之乱”失败后,台湾郑氏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空前激烈。接替病故的“总制使”陈永华的冯锡范,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兴风作浪,图谋“自立乾坤”。1681年初,郑经在东宁北园别馆去世,和他的父亲一样,终年仅39岁。
  年仅11岁的郑克爽在动荡之际被推上了王位。1681年6月20日,重病缠身的董太后临终前任命刘国轩为“武平侯”,授予“独断军国大事”的大权;同时授予冯锡范主持政务,封为“忠诚伯”。此时,郑克爽年幼,权臣把政,郑氏小政权风雨飘摇。
  13岁率台湾军民降清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率军在澎湖大败刘国轩后给台湾造成强大的军事压力。郑克�在主和派的支持下,向施琅派出和谈代表,提出“三不伤”的请求,请求清军入岛“不伤郑室一人,不伤百官将士一人,不伤台湾黎庶一个”。
  在得到施琅的允诺后,郑克爽呈献清廷议和表章,自愿称臣,表示以往对抗是“稚鲁无知”。表章中,郑克爽只提出请求允许继续居住在福建的条件,这个条件并不过分,毕竟福建是他的故乡———然而清廷在受降后拒绝了这一要求。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元宵节,为庆祝统一台湾,康熙皇帝赐封功臣,封延平王郑克爽为“有名无实”的正黄旗海澄公。
  在软禁生涯中郁郁而终
  据郑成功学术研究专家郑梦彪介绍,郑克爽降清后,与家人被软禁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一条胡同里,而这里正是当年清廷软禁其曾祖父郑芝龙的地方。
  为防止前明及郑氏政权余党滋事,清廷对郑克爽的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郑梦彪说,据史料记载,在降清后20多年间,郑克爽仅回泉州两趟,一次为祖父郑成功的遗骸从台湾迁回泉州,一次为郑氏祖庙修缮,且每次仅停留数日便被要求限期返京。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八月二十七日,年仅37岁的郑克爽卒于北京,结束了漫长的软禁生涯。而郑克爽的儿孙们却开始了凄凉的生活:郑克爽的三个儿子安福、安禄、安康继续遭软禁,生活没着落,朝廷的俸禄尚无法维持生计。更让人觉得凄惨的是,此后清廷的一些弄臣挑起各种事端,对郑克爽的儿孙们进行迫害,将他们或流放边疆,或贬为奴仆,或予杀害……
  据郑梦彪介绍,几年前一些日本的满清史专家曾在北京火车站附近找到郑克爽一位直系后人,不久,那位后人遇车祸身亡。多年以后,当海内外的历史学家们欲继续寻找郑克爽的直系后人时才发现,这一支系已神秘消亡。本报记者吴泽华陈智勇

郑克爽和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郑克塽和郑成功是祖孙关系,郑成功是郑克塽的祖父。

郑克塽(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

康熙九年(1670年),郑克塽在东宁承天府出生,生母为延平王郑经的后宫夫人黄氏,郑克塽的嫡母为已在康熙五年(1666年)逝世的郑经嫡妃唐氏。郑克塽为郑经的二子,郑克臧为其同父异母的兄弟。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郑克塽的父亲郑经病逝,他的诸位兄弟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郑克塽在冯锡范等的推波助澜下,被拥立为新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郑双方爆发澎湖海战,大清水师提督施琅大败刘国轩及董腾等人,取得澎湖安抚司,刘国轩随后逃回东宁。战败后,东宁朝廷开始商讨接下去的对策,主要分为“再战派”与“主和派”。原本听从再战派的冯锡范却听信刘国轩的主和言论,最终选择投降清朝,而年幼无权的郑克塽也跟他一起投降了。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9月22日),年仅37岁的郑克塽卒于北京,爵位无袭。郑克塽弟郑克壆,奉清朝之命将郑成功、郑经骸骨迁葬福建泉州。郑克塽死后,其母黄氏向清廷要求发还郑家产业,但不了了之。

扩展资料:

郑成功(1624年08月26日-1662年0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于东晋永嘉年间,避地到闽。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1623年(天启三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1624年8月27日(天启四年七月十四),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成功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为何才37岁就抑郁而死呢

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才37岁就抑郁而死的原因如下:

第一:投降大清以后觉得无颜面对祖先。

郑克爽虽然是郑成功的孙子,但是跟他的爷爷比起来,郑克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无胆鼠类。虽然郑成功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人物,但是他的孙子并没有继承他的优良基因,只能算是一个坐吃山空的人。虽然郑克爽在台湾名声也很高,但是还是仗着郑家的面子,其实自己一点才能都没有。

眼看着受不住台湾了,于是就主动的投降了。并且获得了大清的优厚安抚。但是投降以后的郑成功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也算是将自己的祖业拱手让给了别人,所以每每想到这里,都让郑克爽感觉特别的羞愧和抑郁,这种情绪基本上就伴随着他这一生。因此郑克爽的身体大不如前,就是在这样抑郁的心理疾病的折磨下在37岁的时候就死掉了。

第二:郑克爽认为收复台湾无望,彻底绝望了。

其实郑克爽当初还是想要力保台湾的,只不过当时的台湾兵力完全无法跟大清抵抗,而且士兵们都没有战斗力,士气非常的低迷,不少士兵为了保命都是主动向对方投降。看着这样的局面,郑克爽可以说是百抓挠心,虽然想要继承和保留郑成功留下的祖业,但是现实来看已经无力回天了。所以郑克爽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

第三:郑克爽投降以后被软禁在京城,生活很不好。

其实当初虽然郑克爽投降以后,大清还给郑克爽授予了海澄公的爵位,但是其实这只不过是个空的头衔。而郑成功也不允许回到福建,相当于把郑克爽一家人都软禁在了京城。而当时郑克爽在大清可以说是坐吃山空,那么大一家子人吃喝用度全部都是吃老本,而且他虽然有头衔但是没有职务,生活十分困难。

新鹿鼎记中郑克爽是如何被韦小宝擒住的

《鹿鼎记》中,凭借韦小宝的机智和能力,想要擒住郑克爽,还是不是小菜一碟。整部剧中郑克爽多次败在了韦小宝手中,如果韦小宝想要杀他,可能他早就已经死了。少林寺中被打败过一次,酒楼中又被天地会的人打败过一次,后来还被多隆戏弄过,最后在丽春院又被韦小宝捉住。

郑克爽虽然出生高贵,武功也在韦小宝之上,整个人看上去英俊潇洒。可谈到他和韦小宝的机智,他却不及韦小宝十分之一。

就我个人而言,对郑克爽这两次被擒住,有着非常深刻印象。

一、酒楼惹事被擒

酒楼生事这一次,郑克爽刚从岛上回来,带着大批家丁前来办事。在酒楼之中,遇到了乔装打扮的天地会人员,他的手下嚣张跋扈出言不逊,后来被天地会的人教训。

好在这几人,都是韦小宝青木堂的手下,才让他上演了一场救人的好戏。郑克爽的手下被人全部制服,紧接着众人又开始羞辱郑克爽。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阿珂为了帮助郑克爽,求韦小宝出手相助。这才有了他发挥的余地,一群人配合演了一场大戏。

二、丽春院迷倒被擒

郑克爽的人生,如果不是有小公爷身份,外加冯锡范保护,可能他早就横尸街头。在丽春院那次,他被韦小宝迷晕,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让韦小宝和阿珂成就了好事。

他被迷晕以后,直接被韦小宝命人捆绑起来。这是他又一次落在韦小宝手中,如果不是曾柔的一番话,郑克爽也没有这么容易被释放。

这还不是郑克爽最惨的时候,他最惨的一次,是杀掉陈近南之后。被韦小宝一群人制服,本想杀了他泄愤,可被陈近南临终前阻止。韦小宝便逼着他,写下了380万两的欠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