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为什么后来会成为唐朝的宰相?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_节度使_藩镇_刺杀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武元衡 节度使 藩镇 刺杀

本文目录

  •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为什么后来会成为唐朝的宰相
  • 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
  • 堂堂一朝宰相武元衡为何会遇刺身亡他都有哪些成就
  • 被誉为“唐朝第一美男子”的武元衡,最后结局怎样
  • 武元衡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被谁刺杀的
  • 武元衡是哪个朝代的
  • 武元衡有哪些政绩他为什么会遭到刺杀
  • 武元衡是哪个朝代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为什么后来会成为唐朝的宰相

因为武元衡出生之时天下政权早已回归李唐手中数十年,朝中的反武浪潮也早已过去。而武元衡本身又是才华横溢之人,所以顺利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然后步步高升至宰相。李唐江山曾经一度因武则天称帝而变更为武周,而待705年时天下政权又随着“神龙政变”的发生而重回李唐手中。在这之后,朝堂上也曾爆发过反武浪潮。武氏一族虽然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但是却没有因此没落。

出身武家的武元衡是在758年出生的,此时距离还政于李唐已经过去五十年左右。这期间,唐朝皇帝已经几经变更,朝堂之上的官员也同样经历了多番轮换。在此情势之下,一度十分高涨的反武浪潮也早已逐渐沉寂。而武元衡此人本就十分聪慧,自幼博览群书。他后来于784年报名参加科举,然后一举中第,继而进入官场。而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对武元衡亦是十分欣赏,他还曾夸赞过:“元衡真宰相器也。”

待唐顺宗登基之后,武元衡曾经一度因为不愿依附于王叔文所代表的改革派而遭遇敌对。后来甚至还因此遭遇罢职,原为御史中丞的武元衡因此改任为太子右庶子。不过唐顺宗仅在位一年便逝世,而后即位的唐宪宗则又将武元衡提拔为了御史中丞。而后在808年,武元衡又被进一步升任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官职在唐朝便就是相当于宰相。唐宪宗之所以会如此器重武元衡,主要是因为武元衡不仅能力出众且还十分清廉。

807年的时候,武元衡受命前往蜀地,意在整顿当地因蜀乱而变得混乱的局势。在此任职的七年时间里,武元衡成功使当地百姓对他的看法从最初的排斥逐渐变更为诚心归顺。813年,武元衡应召回京,回京之后再一次被授予同平章事之职。唐宪宗治理下的唐朝虽然实现了中兴局面,但是藩镇跋扈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其中身任淮西节度使的吴元济便曾于815年发动叛乱,武元衡在奉命前去镇压。

对于藩镇割据现象,武元衡一直以来都是秉持主战态度,而他对淮西节度使的强势镇压也触发了成德、淄青等多地节度使的恐慌。这些节度使之所以恐慌是因为他们也存有异心,甚至于还与淮西节度使存有勾结。基于恐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决定将武元衡杀掉以乱主战派阵脚。815年的六月,武元衡在上朝途中不幸遇害。

武元衡是什么朝代的

唐朝
武元衡(公元758年―公元815年),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官吏是湖州刺史。
祖父:武甄,又名武平一,文人学士,曾任考功员外郎。
父亲:武就,官殿中侍御史。以子元衡贵,追赠吏部侍郎。
从弟:武儒衡,兵部侍郎。
儿子:武翊黄,唐朝元和状元。

堂堂一朝宰相武元衡为何会遇刺身亡他都有哪些成就

武元衡,唐宪宗朝宰相,他主张对藩镇用兵。我们都知道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一直不好处理,而武元衡跟白居易交情很好,不过相比武元衡受宠于皇帝,白居易由于天天劝皇帝这个那个,并不被上面喜欢。

在武元衡的支持下,唐宪宗开始了削藩之路。因为各路藩镇节度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唐皇权,与其做钻进土里的鸵鸟,不如放手一搏。

元和十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又反叛。唐宪宗任命武元衡统领军队去蔡州再次清剿藩镇,这让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不免兔死狐悲,于是他们绝对刺杀武元衡等主战派大臣。

他们认为:天子如此高调平定蔡州,肯定是武元衡支持所致,倘若杀掉武元衡,蔡州不但得救,估计天子就会停止削藩。

元和十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造反,武元衡主张对淮西蔡州进行清剿,唐宪宗,一个前期相当有作为的好皇帝,早就看这些藩镇不顺眼,这一来二去,使得成德节度使与淄青节度使十分担心,为了维护盟友,遂决定刺杀武元衡及其副手裴度,以救蔡州。

815年,武元衡赴大明宫上朝,时天色未明,刺客射灭灯笼,将其杀死,同时,裴度亦被刺三剑。

作为好朋友,白居易自然会替朋友上书,希望严查凶手,此时唐宪宗十分火大,平藩之心不灭,所以他立刻与裴度等人商量,对淮西用兵,两年之后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天下藩镇震动,纷纷上书请降,之后,朝廷连连用兵,淄青,魏博,成德等等节度使或死或入朝为质,天下重归统一。

而白居易虽然现在有名的很,可是当时他官实在不高,古人十分厌恶越级上奏,即便现在似乎也有些忌讳,故因此被贬。

被誉为“唐朝第一美男子”的武元衡,最后结局怎样

武元衡最后的结局是在街上遇刺身亡。武元衡此人可谓是才貌双全,就容貌来说他曾被唐朝人誉为“唐朝第一美男”,而就才能来说他曾官至宰相。武元衡自小便十分聪慧且学习十分刻苦,所以在参加科举之后也是顺利高中并就曾经走入仕途。他入仕时唐朝正处于唐德宗的统治之下,而唐德宗对武元衡十分器重,他在武元衡入仕的第一年就接连为他升官。唐德宗还曾感慨过:“元衡真宰相器也。”

待顺宗登基之后,武元衡因为不愿参与党政而遭到改革派一方的王叔文的恶意诽谤,武元衡因此遭遇罢职。不过仅一年时间君王之位就再次变更,唐顺宗被唐宪宗取而代之。唐宪宗继位之后再次开始重用武元衡,武元衡也因此再一次得到升迁。期间武元衡曾被唐宪宗派往蜀地,原本因动乱而混乱不堪的蜀地在他的治理下逐渐情况好转,七年之后武元衡再一次被召回京城。

回京两年之后淮西节度使起兵作乱,唐宪宗委任武元衡负责指挥镇压。武元衡所采取的镇压手段十分强硬,淮西叛乱势力很快便被清剿得差不多。此番发展让与淮西节度使有所勾结的成德、淄青两地节度使感到十分惶恐,担心淮西叛乱势力一旦被清剿干净他们也会随之遭殃。 介于这种担忧,他们决定派人前去将武元衡杀掉,借此来阻止事情的发展。

此后没多久,武元衡像往常一样在天还未亮时便早早起来前往宫中上朝。但是在他刚刚走出靖安坊东门时便有一名事先埋伏在暗处的刺客对他进行刺杀,猝不及防的武元衡就此遇害。这名刺客便就是淄青节度使派出的,而在这场刺杀中还有一位名叫裴度的副手也险些遇害。这位裴度后来还曾自请前去淮西前线,继续完成武元衡未完成之事。

武元衡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被谁刺杀的

武元衡的一生算的上是辉煌灿烂的,作为武则天的从曾孙,可以说是标准的官二代,再加上武元衡自幼聪明好学,而且仪表堂堂,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标准的美男子,在学业上考中了进士榜首,再加上颇有诗才。在仕途上曾主政西川,颇有政绩,二度拜相。提拔了唐朝中兴名相裴度,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人生,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就是因为力主削藩,被节度使李师道派遣刺客给暗杀了,结束了辉煌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感慨。不过让人值得欣慰的是,他的门生斐度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削藩,将杀害武元衡的凶手李师道绳之以法,缓解了唐中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创造了唐中期的“元和中兴”,虽然后来由于唐宪宗的昏庸导致昙花一现,不过可以说没有武元衡就不会有中兴的局面,下面就以个人观点来说一说武元衡的一生如何:

一、才貌双全

武元衡不仅仅是官二代,在是在颜值上号称当时的大唐第一美男子,在学问上更是进士及第,而且才华横溢,跟白居易更是以诗会友。不仅家世好,而且有颜值,更过分的是才学出众,这要放到现在妥妥的就是网红。这就是武元衡的青年时代。

二、仕途通达

武元衡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中间虽然有坎坷但是并没有大起大落,拜相前最亮眼的政绩就是主政川西,制定规约三年民殷府富,蜀地少数民族纷纷归服。 更是发现提拔了中兴名将裴度。

三、惨遭刺杀

武元衡由于看到了当时唐朝社会的弊端,力主削藩,触动了当时藩镇的势力,惨遭李师道刺杀,可谓中道崩阻,让人遗憾。

你知道武元衡吗?你觉得他的一生怎样?欢迎留言讨论。

武元衡是哪个朝代的

武元衡(758~815) 唐代诗人。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德宗建中四年 (783)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华原县令、礼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元和二年(807)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封临淮郡公,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召还,复为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暗杀。

武元衡有哪些政绩他为什么会遭到刺杀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从曾孙,少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曾高中进士,从政后主政西川,制定规约三年民殷府富,蜀地少数民族纷纷归服,政绩卓著。武元衡曾二度拜相,因主张削藩,被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武元衡遇刺发生在唐宪宗时期,武元衡被刺杀时跟他一起的裴度也受到了刺杀,不过侥幸活了下来,裴度继承武元衡的遗志,继续消除淮西集团的藩镇割据,而刺杀武元衡的主犯李师道,在淮西藩镇割据势力被剿灭后也最终伏法。消除藩镇割据势力后唐朝迎来了灭亡前的最后一次中兴“元和中兴”, 在中国历史上,宰相被当街刺杀这种情况几乎没有,那么为什么武元衡会被当街刺杀,凶手为何没及时抓获呢,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武元衡被刺杀的主要原因:

一、对内朝堂树敌

唐宪宗时期,对于削藩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主战派跟主和派,而武元衡是主战派的领袖,而宰相郑絪就是主和派,武元衡被刺杀的当天,消息传到朝堂,文武大成纷纷对被刺杀事件不置可否,只有白居易挺身而出,但是白居易也因此别贬黜。而且追查凶手时主和派又敷衍搪塞。可见主和派在刺杀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对外藩镇树敌

在朝堂外,武元衡因为力主削藩,自然使得那些无法无天的节度使对其恨之入骨,杀之而后快。这也是被刺杀的主要原因。

三、缺少必要的保护

来看刺杀的经过,仅仅是两人参与刺杀,一人射伤仆人,另一个把武元衡掀下马,割去头颅。可想一个堂堂的宰相,居然就这么点护卫力量。太过大意而被杀。

你知道武元衡有哪些政绩?知道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吗?欢迎留言讨论。

武元衡是哪个朝代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担任过朝廷宰相。最后死于政治刺杀。随着他的死亡唐代最后的余晖也逐渐消散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