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晚唐有为的皇帝有谁
- 晚唐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 唐诗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如何区分的
- 晚唐著名诗人有哪些特色
- 晚唐时期有名将吗
晚唐有为的皇帝有谁
晚唐如果从武宗开始算起,只有两个皇帝有所作为,武宗与宣宗。
一,唐朝前后两个时期,五个阶段!唐朝以755——763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划分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又个划分为几个阶段。
618——655年为初唐;655——713年为高宗武则天时代;713年至755为盛唐时代。655年是永徽六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在肃章门新皇后接受百官朝贺之先河,正式介入活开始影响朝政。初唐以关陇集团为领导核心的时代随着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出局而结束。705年2月22日神龙政变(“五王政变”)迫使武则天下台,但750——712年先后执政的中宗、睿宗还没有彻底从武周政治轨迹中完全摆脱。
713年,唐玄宗上台,与武周政治完全切割。进入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开元盛世”
755年(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在灵台即位的肃宗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大事!763年安史之乱正式结束,宫阙残破,千里赤地,饿殍遍地,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国家和人民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与摧残!
安史之乱一个巨大影响是,各地军阀割据,以节度使为首的各地军政首脑往往独霸一方,有的公开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有的武装独立。
二,中晚唐在位皇帝
755—763年肃宗平叛期。
763 ——805年为中唐。
763——779代宗
780——805德宗
805——820宪宗
829——824穆宗
824——826敬宗
827——840文宗
841——907是晚唐时期
841——846武宗
846——860宣宗
860——874懿宗
874——888僖宗
888——904昭宗
904——907哀帝
三,中唐特点
中唐最大特点,就是两大内部矛盾突出。
1.宦官与朝官的矛盾突出。宦官把持新皇废立。这与唐玄宗严格管理宗室子弟也有历史关系。他把宗室没有任职.开府的皇子皇孙限制在狭窄的百孙院内交由宦官管教。
由于泾源兵变时,德宗在建中年间从大明宫出逃时,身边只有区区几个宦官护驾,对朝臣大为失望,将禁卫军主力神策军交给宦官管理,宦官达到唐朝公权力顶峰,直到唐末。在此过程中,唐文宗试图铲除宦官,但835年的“甘露之变”以失败告终。宦官仇士良打开杀戒,宰臣血流成河。
2.中央政府与割据势力矛盾难以调和。这其中,唐宪宗在宰相武元衡被暗杀后,坚决平藩。派裴度,李愬,韩愈彻底打败吴元济收复蔡州,朝廷威信大增。但宪宗暴亡,有人怀疑是宦官暗杀。
进入晚唐后,朝廷几乎难以再扩大直接统治范围,在与地方的斗争中,处于焦灼状态。朝廷直接控制区不到盛唐时一半。
四,晚唐有作为的两个皇帝
晚唐皇帝只有武宗和宣宗有些作为。
唐武宗(814—846),李炎为穆宗第五子,宪宗孙。在宰相李徳裕(787——850)辅佐下在内外国事上有些作为。他与李徳裕的君臣搭档,被视为千载一时的绝好合作:
1,武宗是仇士良违逆文宗意愿,废太子李成美而拥立。宦官对李徳裕也较为认可。上台伊始就对佛教进行打击。史称会昌法难。全国被勒令还俗的僧人达26万人,毁掉寺院4.8万所。京城百余座寺院,按照要求只能留下四座寺院。可见相当严厉。神像被毁掉铸造铜钱,在一点程度上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实际上,不光佛教遭到打击,三夷教也遭到沉重打击,特别摩尼教因为回纥人原因,几乎到了被毁灭程度。回纥(回鹘)人因平叛安史之乱有功,在唐境内飞扬跋扈,为所欲为。打击佛教,捎带打击回纥势力。
2.强势削藩。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后,从子刘稹企图袭位割据。唐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最终刘稹遇害,叛乱平息。
道势力开始迅速抬头。虽然被视为国教但一直超越不了佛教在各方面的影响。佛教遭到打击道教影响上升。但这正是由于道教的丹药,使武宗暴亡。
晚唐另一个值得叙说的皇帝无疑是唐宣宗,李忱。他是宪宗第十三子,穆宗弟弟。从宪宗,穆宗,文宗和宣宗的关系看,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完全被宦官的无作非为和朝廷势力博弈所抛弃。
宣宗(810——859,846——859在位)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很好地做到了韬光养晦。装聋卖傻使他躲过一次次刀剑。宦官看他昏懦,以为便于控制,立为皇太叔。坐稳皇位后,他的沉稳与明察秋毫使宦官朝官对他另眼相看。国家管理进入正轨。
1.为甘露之变中死难大臣(除参与的郑注、李迅)平反昭雪,打击宦官。
2.立即叫停对佛教徒的侮辱迫害,恢复名寺大寺,但没有全部恢复所有寺院,而是整顿合并。对留寺僧人严格考核。
3.贬李徳裕于海南。结束牛(僧儒)李(徳裕)党争。使官场清明。
4.收复吐蕃长期占领的河湟之地(青海湟水谷地)。
5.对收复敦煌的归义军张义朝等进行封赏,彻底将吐蕃势力逐出丝路,使丝绸之路正常运行,巩固对西北的直接统治。
6.对江西,湖南,广东的叛乱进行平定。
他的作为受到时人称道,被誉为“小太宗”!病重时遗嘱太子李漼承继大宝,后来的唐懿宗。
他也因服侍食丹药,病情加重而身亡。
懿宗在位15年,阶级矛盾突出,国家机体严重老化,弥漫的骄奢之风又加剧社会离心力增加。他去时当年就爆发农民起义。儿子李環(僖宗)上台不久,就爆发黄巢起义,假道汉中逃亡成都。僖宗成了各势力争来争去的木偶,最后早早,年仅27岁,被葬于奉天县,陵号靖陵。靖陵被发掘,极为简陋。
昭宗在位四年,被迫迁都洛阳。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更是不可能有半点作为。昭宗、哀帝都被朱全忠杀害。
当然有的学者将晚唐划的较晚,认为从宣宗才真正进入晚唐。我们在此把宦官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将文宗划为中唐。
晚唐真的无力回天了吗
晚唐堪比汉末,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时代。
现在一般认为公元875年是晚唐的开端。
为什么是这一年呢?因为这一年爆发了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是不是很像汉末?由黄巾起义开启三国乱世。
三年后,王仙之兵败被杀,黄巢被唐军撵到了福建、广东一带。唐朝政府取得镇压的阶段性胜利。但也就是在这一年,黄巢强势逆袭,从南向北展开反击,仅用三年时间就陆续攻破洛阳,潼关、长安,反把唐僖宗撵到了四川。而他自己则在长安建国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
堂堂皇帝被流民赶出了家,唐僖宗当然是心有不甘的了。于是他在群臣和太监的建议下开始广发英雄贴,邀请各路实力派来勤王。
不久后,各路藩镇的大军赶到,开始疯狂围堵黄巢义军。而黄巢义军内部,此时却开始腐化堕落了。黄巢本人不理朝政,他把政务交给一个叫孟楷的亲信处理。而这个孟楷偏偏又跟义军的很多将领有矛盾。比如后来的建立的后梁朱温就跟孟楷不合。被这厮私下排挤得很惨。
当时朱温镇守长安的东大门大荔,承受了来自山西方向唐军的所有压力。起初,他勉强还扛得住。但后来,他是真的抗不住了。于是他就跟黄巢求援。可前面说了,黄巢此时已经不管事了,全交给孟楷负责,而孟楷恰好又和朱温有仇。因此朱温的十几封求援信都没有送到黄巢手里。
不久后,在绝望中的朱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既然老大哥黄巢靠不住,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唐军算了。
公元882年,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降唐。
听说朱温投降,唐僖宗大喜过望,马上加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把开封划给了他当地盘。并立其为榜样,号召义军中的实力派都向朱温学习,尽快迷途知返,脱离黄巢,报效朝廷。
听说朱温居然投降了朝廷,黄巢气死了。为了报复,黄巢调集大军围攻朱温。
说实话,黄巢义军的战斗力很强。之前朱温降唐,那是黄巢不理朝政造成的。一旦当黄巢重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后,义军就又恢复了战斗力。打得各路唐军,也包括朱温在内,是苦不堪言。
打不过义军,怎么办?这个时候,有人鼓起勇气向唐僖宗建议,去请李克用吧!
李克用,沙陀族。因为打仗牛掰,所以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又因为瞎了一只眼睛,他还有个绰号叫“独眼龙”。
这位仁兄不得了,他手下有一支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可以说是冠绝天下,完爆当时其它诸路唐军。
这么牛掰的部队,之前为什么没被唐僖宗招来围剿黄巢呢?这是因为李克用脾气爆,之前与山西的节度使有矛盾,大打出手,被朝廷视为叛军,赶出了中原。唐僖宗自然不可能招一支叛军来勤王。
不过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唐僖宗以高官厚禄许之,诏李克用回朝。李克用当时正在关外吃沙子,皇帝诏他回去,还许以高官厚禄,他自然就是屁颠屁颠回去了。
李克用这一来,黄巢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沙坨骑兵打起义军,等于大象踩蚂蚁,几乎是一路平推着打进了长安。把黄巢撵出关中。
长安收复,李克用居功至伟。于是唐僖宗任命其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很开心,也很得意。他此时的实力冠绝群雄。谁都打不过他。
正在李克用很开心的时候,降唐的朱温却很不开心。因为李克用没剿死黄巢,他把黄巢从长安撵到了开封。那是朱温的地盘。
朱温不傻,自己哪里是黄巢的对手。于是他就广发英雄帖,求爷爷告奶奶,求周边的节度使救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克用。
各路救援大军赶到后,围攻黄巢。恰恰在这个时候,黄巢的外甥把他杀了,导致义军瞬间群龙无首。于是,黄巢的主力部队就此被唐军剿灭。
在消灭黄巢后,朱温大摆宴席,感谢各位大佬的救援。李克用在宴席上不鸟朱温,他一边喝酒,一边大骂朱温:你特么算个什么东西?要不是你投降的早,老子这次连你也一并剿灭!
李克用骂完了,很爽。他环顾四周,看到朱温不敢顶嘴,更爽。于是,他就说老子今天在你的(朱温)府里睡下了。你有意见没?
看到李克用的表演,朱温惊呆了。他自认是个土匪,但他是真没想到,李克用是土匪中的土匪。说话做事从来不给人面子。难怪先前会被朝廷视为叛军。这种活土匪,谁容得下啊?今晚必须要干掉他!不然以后自己有罪受的了。
于是朱温就起了歹念。一面嘴上奉承,说李克用在自己府上住,是他的荣幸。一面暗中调兵遣将,准备趁夜里干掉李克用。然后收编李克用的沙坨骑兵。(李克用的主力驻在城外,他只带了很少的侍卫进城)
不过他的暗杀计划最终失败了。李克用在侍卫的保护下,最终还是逃出了城。而朱温自此和李克用的梁子就算是结下了。朱家和李家前前后后,斗了两代人。
可以说,晚唐的后二十年和五代十国的前二十年,整整四十年历史,都是这次“开封城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
李克用回到自己地盘后,他本来是打算报复朱温的。但他忍住了,没动粗。而是派人到长安上访,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唐僖宗接到李克用的上访信后,让心腹们讨论讨论,给个答复。大家伙开了个会,最后一致认为,李克用实在是太能打了,不能让他一家独大。朱温一定要保。可是李克用受了这么大委屈,也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这场讨论的结果就是:不罚朱温,重赏李克用。封他为陇西郡王,用一个王爷帽子堵上了他的嘴。
事后,李克用见朝廷保朱温,他明面上不好说什么。但心里面的膈应还是攒下了。
不久后,唐僖宗哀叹自己就是个摆设,连效忠于自己的军队都没有。为了组建效忠于自己的禁卫军,他便采纳宠信太监田令孜的建议,决定收回位于山西运城的两个盐池。
盐在古代是生活必须品,是朝廷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要收回盐池,那么地方节度使就必然是损失惨重。于是,运城当地的节度使就不干。拒不上交。
于是田令孜就怒了,他建议唐僖宗把这个节度使撤了,改派一个新节度使上任。为了确保新节度使能上任,田令孜又建议唐僖宗下旨,调李克用派兵保护。
运城当地的节度使一看李克用来了,知道自己打不过。但他也知道李克用跟朝廷因为朱温问题,有一些矛盾。于是,他就忽悠李克用,说朝廷里面有人忌惮你,你这次护送那个谁来取代我的位置,其实是朝廷故意把你诓骗到我这里来。等你一来,然后几路节度使一起发兵攻你,你就死定了。朝廷本来让我也出兵的,但我敬重你是英雄。我这里偷偷告诉你秘密,不可能说出去啊。
李克用心里本来对朝廷就有膈应,被别人一通忽悠,自然是大怒。于是,他就点齐兵马杀上了长安。
这一战,李克用势如破竹。轻轻松松就打败了田公公辛辛苦苦组建的一点禁军以及他刚刚拉拢过来的两个小节度使。
为了保命,惊慌失措的田公公放弃长安,带着唐僖宗就逃到了陕西凤翔。(唐僖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两次赶出长安的唐朝皇帝)
听说皇帝跑了,打到长安城边上后的李克用反而有点手足无措了。因为他的行为说白了就是造反。如果唐僖宗号召大家勤王,那他就死定了。所以等头脑冷静下来后,他马上下令部队停止追击,不要进城。尔后,他又马上向唐僖宗写了一份奏折。说我李克用这次发兵,只为锄奸,只要皇上您干掉田令孜那个王八蛋,我马上就接您回来!
田令孜看到奏折,彻底慌了,为了保命,他裹挟唐僖宗又继续逃亡。李克用一看,皇帝跑没影了,他也没辙,就返回了自己地盘。
后来,一个叫朱玫小节度使发现,李克用撤走了,皇帝也不在。现在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于是他就在长安耀武扬威,居然又拥立了一个新皇帝,即襄王李煴。而唐僖宗则被奉为了太上皇。
李克用听说了此事,怒不可遏:天下人都知道是他把唐僖宗赶出长安的,可他并没有做废黜皇帝的事。现在朱玫把僖宗废了,天下人自然把朱玫在长安城所做的这一切都归咎于他,这样一来,自己头上就被扣上了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了。然而实际上,自己并没有从这次拥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半点好处。
于是李克用调集兵马,攻打长安,分分钟就把朱玫灭了个干干净净,并把李煴斩首。然后又迎回了唐僖宗。
晚唐皇帝,本来就是橡皮图章,没多少实际权力,只是在名义上有点皇帝威严。而黄巢先灭了一次威风,现在李克用又灭了一次威风。唐僖宗的威严自然荡然无存。所以自这之后,唐僖宗彻底放弃了雄起的念头。心甘情愿的当起了橡皮图章。
后来僖宗身体不好,把皇位让给了弟弟,也就是唐昭宗。其实唐昭宗是个有志气,很有理想的皇帝。但是他老哥留给他的江山太烂了。他也无力回天。
靠皇帝是救不了唐朝了,其它枭雄呢?出一个曹操式的人物也行啊。然而很可惜,当时并没有这号人物存在。
李克用不是曹操,他没有大志,从他轻易就能被人忽悠可以看出。他撑死了,也只能算是个强化版的吕布。朱温倒是有点曹操的影子,但此时的朱温还太弱。不成器侯。
朱温当时跟黄巢的部将秦宗权死磕(一个投降黄巢的原唐朝节度使),秦宗权的流寇大军越打越多,他的部队越打越少。一来二去的,朱温这个镇压起义军的人,反倒被起义军围困在了开封城中,连门也出不了。
后来朱温是拉帮结派,到处找人结拜,联合四路节度使,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彻底灭了秦宗权。
公元890年,朱温一统河南。为了扩充地盘和兵源,他开始向山东扩张。打他的两个结拜兄弟朱瑾和朱瑄。(为了剿灭秦宗权而结拜的义兄弟)
扩张前期,朱温打得二朱节节败退,眼看着就要彻底拿下山东。然而这时候,李克用那个煞星居然来了。他在迎奉唐僖宗回长安后突然发现,自己不在的时候,朱温居然已经占稳了中原之地,现在竟然还要把山东也拿下来了!这怎么可以忍?!
为了遏制朱温,李克用强势介入,派出他的义子李存信援助朱瑾和朱瑄。
李克用的部队这一来,局面立马就乱了。朱温先是被重挫,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在朱温的忽悠下参战,又重挫了李存信。李克用听说后大怒,自己带兵亲征罗弘信和朱温。后来这几家就像玩碰碰车一样,你打我,我打你,打了好几年。直到被李克用派到幽州守将的刘仁恭变节,勾结契丹人入关,意欲抄李克用老巢,逼得李克用退兵才结束。
李克用退走后,朱温整顿大军,一股作气灭了山东二朱。然后他开始休养生息,等着李克用来报复自己。
不过他的运势来了,挡都挡不住。李克用在征讨刘仁恭时,阴沟里翻了船,被刘仁恭打了个埋伏,五万大军死伤惨重。自此元气大伤。从霸主位置上跌落,开始走下坡路。而与之同时的朱温则顺利的消化掉了自己吞下去的山东地盘。朱温和李克用,实力对比发生了颠覆性的逆转。
公元900年,颇有志向的唐昭宗与太监的矛盾激化,为了整风,他决定对太监下手。可没想到,已经掌握实权的太监们不甘心坐以待毙,将他幽禁了,准备另立新帝。无奈之下的昭宗只得托人向朱温求援。
朱温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喜过望,这可是他光明正大插手朝廷事务的大好机会啊!于是他马上点齐兵马,发兵长安。太监们打不过他,就像之前挟持僖宗一样,也挟持唐昭宗跑路。并找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寻求帮助。
不过李茂贞也打不过朱温,几番大战,凤翔地界被朱温打得是十室九空。李茂贞心想这打下去,自己该变光杆司令了。于是他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了挟持唐昭宗的太监,把昭宗送给了朱温。
唐昭宗见到朱温后,感动的要流泪,颇似当年汉献帝见到曹操时的景象。为了报答朱温的救驾之功,他封朱温为梁王,诸道兵马元帅,以及赐予“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朱温一时之间,从一个地方军阀变成了操控中央的权臣。
为了巩固在中央的权势,朱温派人杀了唐昭宗身边的太监,一个不留,全杀。同时,他还派自己的侄子朱友伦在长安留守,监视唐昭宗及一干大臣。而他自己则回到河南,准备与李克用决战,一举消灭之。
但没过几年,朱友伦在长安打马球时,突然从马上跌落,摔死了。朱温怀疑朝中有歹人害死了自己的侄子。于是他就逼迫唐昭宗迁都,想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昭宗听说这件事,心里瞬间哇凉哇凉的。自己看走了眼啊!原本以为朱温是曹操,结果没想到是尔朱荣。这要是迁都了,小命就全捏在人家手上了,说不定自己哪天喝口凉水都能被“意外”呛死。
一瞬间唐昭宗有了出逃的念头。但是此时的朱温权势滔天,自己还能往哪逃呢?于是唐昭宗只好带着文武百官,委屈的迁都到了洛阳。被朱温就此软禁。
眼见朱温控制了皇帝,不服气的李克用还想努把力。他和当时剩下还没臣服于朱温权势的节度使结成了联盟,一致要求朱温释放皇帝,并认罪服法。但朱温对此表示——你们有本事你们来打我啊。
不过朱温转念一想,他觉得唐昭宗依然是个威胁,万一昭宗趁着李克用等人挑事的时机在洛阳搞小动作怎么办?这样自己就不能安心的打李克用了。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唐昭宗和一票大臣,制造了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后来,朱温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从此以后,唐朝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但唐朝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公元905年,见昭宗被杀,李克用联盟瞬间解体。为了找新盟友助战,李克用病急乱投医的找到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两人结拜为兄弟,约定先灭刘仁恭,再灭朱温。
结盟之后,李克用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的沙陀铁骑加上契丹骑兵,天下无敌。朱温那孙子就等死吧。
可结果谁也没想到,耶律阿保机刚和李克用结盟,转身就跟朱温勾搭上了。把李克用气的要死,大骂契丹人言而无信,大骂耶律阿保机不是个东西。
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篡唐登基,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彻底灭亡。死的透心凉。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克用大哭不止,哀叹自己没能挽救大唐。转到来年,李克用先是一病不起,后来病情恶化。眼瞅着就不行了。
临咽气之前,他找来儿子李存勖说:这三根箭给你,每根代表我的一个敌人。一是朱温那个王八蛋,二是刘仁恭那个王八蛋,三是耶律阿保机那个王八蛋。这三个人都与我有着血海深仇。我是不行了,你可一定要帮我把仇报了!
李存勖痛哭不已,埋葬了李克用,从此担负起了同朱温对抗的重任。历史的进程也从晚唐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唐诗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如何区分的
今人习以为常的知识,未必都是横空出世,瞬间成立,而多半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逐渐被世人接受认可。唐诗的分期,就是这么一种常识。
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即所谓“四唐说”,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唐诗分期意识与“三唐说”的提出
唐诗诞生之后的五代和赵宋时期,人们已经萌发出对唐诗进行分期的概念。程颐的弟子,“程门立雪”的主人翁杨时,在《龟山先生语录》中说:“诗自河梁以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
杨时提出了盛唐、中唐和晚唐,即“三唐说”,没提及初唐,也未进一步阐明划分的界限。不过,这可以视作是“四唐说”的肇端。
2.“四唐说”的雏形
如果说北南宋之交的杨龟山还未有“四唐”的概念,那么,南宋的严羽可以说已经朦胧具备四唐的意识了。他在《沧浪诗话·诗体》下,列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和晚唐体。
严羽列出了初、盛、晚三唐,而大历和元和,后人一般视之为中唐的两个重要阶段。因此,严羽获得了唐诗分期首创者的桂冠。
只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严羽讨论的是由风格划分的诗体问题,而非由时间划分的诗史问题。所以,他并不是明确提出“四唐说”的第一人。
3、“四唐说”选本的出现
严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超越其见解的观点。而元代的杨士弘编有《唐音》一书,他辨音选编唐诗,把其所认定的“正音”之诗大致按照严羽“五唐”说的顺序排列。
可以说,杨士弘实际上把严羽的唐诗风格论思想中的唐诗分期思想强调了出来,并加以强调。可惜,整个元代没出现一位学者,更进一步提出四唐说。
4.“四唐说”的正式提出
正式提出四唐说的是明代学者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他变严羽五体为四体,以贞观、永徽为“初唐之始制”、神龙至开元为“初唐之渐盛”;开元天宝为“盛唐之盛”;大历、贞元中为“中唐之再盛”,元和之际,为中唐向“晚唐之变” ;开成以后为“晚唐变态之极” 。
按照高棅的分法,四唐的大致的时段各自为:
【图:引自张红运先生《二十世纪唐诗分期研究述略》一文】
以上是对“四唐说”作一简要的梳理。
下面直接回答题主的问题。
诗歌史中的初、盛、中、晚之分,并非借鉴了政治史的分期方法,相反,四唐之划分,首先是诗论家划分出来的,后来影响到史学界,进而以此方法对唐代政治史加以分期。政治史和诗歌史的初盛中晚有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前者可能会滞后于后者。
具体而言,政治史和诗歌史的“四唐说”有以下异同:
【初唐】
政治史:唐高祖时期。
诗歌史:唐高祖至唐睿宗时期。
【盛唐】
政治史:唐太宗至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之间。
诗歌史:唐玄宗至唐代宗永泰年间。
【中唐】
政治史:天宝十五载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
诗歌史: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
【晚唐】
政治史:唐穆宗长庆元年至唐哀帝天祐三年。
诗歌史: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唐哀帝天祐三年。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诗歌史,还是政治史,初盛中晚之分,都是一个大体的分法,具体节点怎样确定,学界还是有些分歧的。上文所罗列的,是答主根据个人对唐代文史的知识所作的划分,只是作为参考。想进一步了解唐诗分期问题,可参考吴承学《关于唐诗分期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和张红运《二十世纪唐诗分期研究述略》(《南京社会科学》2006.6),《“四唐”说源流考论》(《贵州社会科学》2006.4)等文章。
最后,贴出部分唐诗学者的“三唐说”简表:
【图:引自张红运先生《二十世纪唐诗分期研究述略》一文,供悟空问答的网友们参考。至于所谓的“五唐说”等,可参考张先生此文。】
晚唐著名诗人有哪些特色
中国,一个诗的国度,而唐诗就是这个诗国的高峰。
文史界一般把唐朝分为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初唐四杰等人改造宫体,完成格律,陈子昂改变诗风。至盛唐李白,杜甫等一大批大家.名家湧现,完成了唐诗的顶峰。
晚唐指唐文宗.宣宗.懿宗三朝(即公元827…906年)。这其间大家.名家有:杜牧:清新峻拔,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他长于七律,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抒发身世之感.宗国之哀,但他的诗措意太深,难免晦涩。温庭筠:诗风轻艳,对唐末诗人影响很大。唐末可称名家的还有:杜荀鹤.罗隐.聂夷中的通俗,韩偓.韦庄的凄婉轻艳,皮日休.陆龟蒙的悠闲。
唐诗这座高峰随时代的变迁过去了,但它却迎来了宋词的高峰。
晚唐时期有名将吗
咱们经常炒股的朋友,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情况,那就是甭管大盘怎么暴跌,总还是会有少数逆势上涨的个股,万绿丛中一点红,相当醒目、相当个性。
晚唐这段历史,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按照史学划分,乾符二年以后的这段时期,别看知名度不高,此时的大唐正处于日薄西山的下坡阶段,不怎么引人注目。
然而就在这段时期,却活跃着一群,不输于任何时代的名将群体。
而且这些人还都属于相当强悍的那种,只不过他们的上升全凭个人突破,虽然一时华丽璀璨,但最终还是随着大时代的坠落,不能摆脱悲剧告终的结局。
下面,咱们就一起盘点一下,消散在历史烟云当中的那些晚唐时期名将,此番我们主要盘点朝廷在编将领们,地方割据帐下的牛人们不在讨论当中。
晚唐战神——高骈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高骈在晚唐时期绝对属于是巨擘级战神。
他的横空出现,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东南亚的态势,让昔日打爆东南亚无敌手、至今依然有人认祖、膜拜的南诏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当中。
懿宗时期,南诏王酋龙兴举国之力,东侵大唐,一时间,岭南西道邕州、交趾等州纷纷陷入战火之中,大唐西南重镇——交趾城,更是数次沦丧。
在朝廷数次试图收复安南无果之时,宰相夏侯孜站了出来:
“让高骈去吧。”
咸通五年,四十三岁的高骈集结岭南兵力,进入了南诏占领的安南之地。此时的安南城外,到处散布着南诏军的堡寨、军塞,对于唐朝的这支孤军,南诏方面觉得,菜来了。
但真正来的,却是一群狼。
高骈领着的这支没有后勤,没有援军的唐军,在与南诏交锋的第一天,便让所有人看到了战神崛起的华丽。
屡战屡胜,甭管南诏军怎么来援,就是一个扑街,很快高骈便将安南围了起来,然后在外面收割粮食,摆出了一副持久战、我一点儿也不急的姿态。
我就在城外,酋龙,你有种,就来救安南。
咸通七年,万般无奈的南诏王最终放弃了安南,高骈就像是一座无法征服的高山,让自己光芒万丈的梦想,最终黯淡无光。
随后,南诏改变目标,攻击西川,一时间剑南之地狼烟顿起,成都城内更是挤满了边境之地,逃难而来的难民。
怎么办?调高骈。
很快,高骈来到成都城下,不远处是烽火狼烟,城内是水泄不通的难民百姓,此时的成都,被恐惧所笼罩着,所有人心头都仿佛压着一块大石。
高骈到任第一天,第一道命令便是大开城门,放百姓出城复业。
有人曾质疑这个举措,高骈就一句话:
“我料定,南诏军不敢再东来。”
因为,我来了。
正在围攻雅州的南诏军听闻高战神到任,果然迅速撤退,并派人求和。高骈接到消息之后,派遣五千骑兵,一路追击,最终在大渡河处追上南诏军,大破敌军,擒杀酋长数十人。
霸气十足!
就是这位高骈,让唐末最嚣张的南诏王——酋龙,生生地放弃了通海、东进之梦,终其一生也没走出“恐高症”的阴影。
随后,黄巢军势力大张,为了平定起义军队,朝廷再次将高骈从剑南调到平叛前线,高骈领着朝廷军队,屡次击破黄巢,打得黄巢数次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当黄巢军进入岭南之时,高骈向朝廷请示,希望能够翻越大庾岭追击、荡平黄巢大军。
然而朝廷当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北面平定沙陀,因此,没有让高骈继续追击,最终给了黄巢军得以喘息、发展的机会。
广明元年,当黄巢再次北上,在面对始终难以逾越的高骈之时,黄巢选择了诈降,而这一次,奏效了,黄巢的欺骗最终重创了高骈部。
当黄巢大军越过长江防线北进,高骈只得龟缩淮南扬州城内自保之时,一代战神,最终跌落神坛。
留给世人的,只有无限的感慨和惋惜。
宰相镇边——郑从谠
郑从谠虽然是个文臣宰相,但单凭人家跟五代第一刺头李克用PK那么多年,而且李克用始终奈何人家不得,说他是名将,也毫不为过。
晚唐末年,沙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叛国作乱,一时间代北之地,烽烟顿起,朝廷多次平叛不利,而地处一线战区,镇守河东的节度使更是屡次出事。窦濣、李侃、李蔚一帮牛人都没搞得定河东军镇,后任节度使康传圭更是死于兵变之手。
河东局势一度糜烂到岌岌可危的地步。
万般无奈之际,朝廷派出了宰相身份的郑从谠,靠他,最终稳住了河东的局势。
郑从谠对付李克用很有一手,甭管你李克用跟朝廷的关系是好是坏,是不是南下帮助朝廷平叛沙陀的,我的任务就是守好河东,你敢乱走一步,我就揍你。
李克用刚开始不信,我打着帮朝廷的旗号,你敢揍我?
你来呀!?
来就来!
郑从谠随后命部将主动出击,大破沙陀军,李克用被揍得失魂落魄,最终不得不递上了大写的“服”。
黄巢军平定之后,李克用依仗军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河东节度使之职,但在上任之前,他依然客客气气地派人告诉郑从谠:
“朝廷让我来接任,您老走好,我就不送了。”
在李克用的心里,实在是对这位,有些怕了。
光启三年,大唐局面日益黯淡,郑从谠年迈致仕,归家不久便猝然离世。
一代名将,堪堪躲过了王朝崩塌的惨剧,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大奸似忠——朱温
最后咱们来看朱温,撇开朱温的忠、奸不论,这位的军事能力,绝对在晚唐群雄当中,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朱温在黄巢军中,就是独当一面的名将,在投降唐朝之后,唐僖宗给他量身打造了一套枭雄成长套餐,仔细看的话,这套成长模式,相当残酷。
刚开始,朝廷将他放到了实力一般、军备残破的宣武军军镇之中,首先接受一波黄巢主力军的进攻,历练一番。
随后,在黄巢大军一遍又一遍地攻击之下,势单力弱的朱温最终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硬是挺了下来,还发展了不少好朋友、小伙伴。
随后,局面换成更加凶残的秦宗权部,一遍一遍地洗地中原,而恰恰这个时候,其他藩镇也开启了自由竞争的模式,开始与朱温大PK。
此时的朱温以一己之力,对天平的朱瑄、对兖州的朱瑾、对徐州的时溥、对蔡州的秦宗权,还抽空跟南面的杨行密打了一架,还得兼顾北面的魏博、河东军。
在这种恶劣至极的情况之下,朱温最终熬了下来,踏着所有失败者的尸体,最终成长成了河南道的超级巨无霸节度使。
什么是名将,当所有人都躺在你的脚下之后,即便你不承认,也不得不接受名将的头衔。
若不是后来朱温篡唐夺位,晚唐时期最成功的名将,就真的恐怕非他莫属了。
开平元年,朱温登上皇位,志得意满,他不知道,自己费尽心思争来的这段繁华,也不过只有区区五年享受的光景。
而五年之后,让自己的孩子,最终下定弑父念头的诱因,也恰恰正是这个福祸相依的皇位。
被砍的那个夜晚,或许朱温会后悔,明明当个名将就好,非要当皇帝,值得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