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感情史(陈丹青离婚了吗)_绘画_丹青_纽约

本文目录

  • 陈丹青离婚了吗
  • 陈丹青的主要成就及评价
  • 从准大师沦为臭公知,陈丹青究竟都做了什么事
  • 陈丹青为什么从清华大学辞职
  • 黄含昌的丹青人生

陈丹青离婚了吗

陈丹青没有离婚。陈丹青的老婆黄素宁,比陈丹青大三岁,他俩感情很好,育有一女。

陈丹青的主要成就及评价

陈丹青的主要成就如下:

1、画家的作家

作为作家的陈丹青,出版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退步集》等十几部书。内容涉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文学、人物、历史、音乐、建筑、两性、城市等等方面。

其中2005年出版的《退步集》售出10万册,至今已第19次印刷;《多余的素材》在北京三联书店上柜仅一周,便以近千册的销量登上排行榜;陈丹青的书都是畅销书的头几名,香港2008年最受欢迎50本书,第一个就是他的《荒废集》,而且台湾也将出版他的书。

写作是他于绘画、演讲之外的又一巨大影响。陈丹青曾问读者,“为什么喜欢读我的文章呢?”有人答:“大约我们压抑太久了吧。”还有人答:“看你的文字很爽。”陈丹青文字的魅力,部分源自性情、器识;另一部分则和他的画一样,建基于强大的写实功力。

2、快意的冲突

关于绘画与写作,陈丹青如是说:“很多感受没法放到画里面去,因为绘画就是绘画,它说的是另外一套语言。但写作可以让我很好地表达:比如纽约我不会去画他,但我可以写它,这是写作过瘾的地方。《纽约琐记》尽可能地描述一个真实的,你可以有呼吸感的空间。

我只是以一个纽约居民的身份写这本书的,而不是一个海外艺术家,我不认为有什么动物叫海外艺术家。”“我得承认,书写、演说,令我获得绘画从未给予的快意,而当闭嘴描画时,我再三庆幸画画比我所能想象的幸福,更幸福。人不免有外向或内敛的天性吧写写画画。

是在均衡这天性,抑或是一种我目前尚未了解的冲突?而绘画与写作的功效,比我想象的更差异。前者是享乐的,自私的,后者似乎迎合公众,并被赋予暧昧的责任。”“画家的陈丹青”“作家的陈丹青”“演讲家的陈丹青”“评论家的陈丹青屡屡而为的跨界。

陈丹青锤炼出愈发敏锐多变的眼力和笔力,《退步集》《纽约琐记》《荒废集》表明了陈丹青是个善于思考和善于记录的人,生活的积累在他的身上和文字中酝酿得越发厚重且沉郁。

人物评价

既见君子

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陈丹青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底蕴,这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体现,浸透了他的自身的经历,包含着他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理解、怜悯和尊重。这种人道情感与人格力量赋予他的作品以辉煌和崇高的意义。

与丹青远别久矣年复一年依然梦见在一道写生的情景。我自来多病.丹青在侧时,伺护仿佛兄弟,或煨汤药、或做按摩,常等我安睡后,自己方去修憩,同室三年,时时可感觉他待人的情义,一如他观物的体贴,每当我观赏丹青作品时总不免对往者友谊情不能禁的思念。

扩展资料:

文学特点

陈丹青是画画的;又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有西式背景。但他的行文、遣词造句,包括他的态度,好像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中国文人。不是说他首先是画画的,我们就觉得他的文字好,并不是这样。就从文字角度看,都是非常好的。

陈丹青的文字非常有特色,读过以后会有大口吸氧的快感。就文字来说,他绝对是一流的。清新,没有框框,完全是一种没有模式打造的痕迹。令一些作家汗颜。陈丹青的《退步集》纵横捭阖,言辞放达,痛而后快。他说,他喜爱五四时期的文体。

从准大师沦为臭公知,陈丹青究竟都做了什么事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这句话出自于陈丹青之口,对于文学艺术有那么一些兴趣爱好的人应该都听过陈丹青的名字,甚至是都曾感叹于陈丹青作品中蕴含的艺术。

可以说他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被人们称作是“准大师”,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陈丹青的负面评论却越来越多,他虽然更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却渐渐成为人人口中的“臭公知”,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缘由呢?

陈丹青显露出的才华让人们都为之赞叹

从小陈丹青就对绘画情有独钟,但是当时的条件不是特别允许,父亲知道陈丹青喜欢绘画,有时候会找一些小油画给他临摹,到了14岁的时候陈丹青已经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来。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初中毕业后陈丹青就被下放到偏远农村成为了一名知青。

当知青的日子虽然生活得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一直坚持着自学画画,直到20岁时陈丹青很幸运地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学习画连环画。

从1973年起陈丹青的连环画开始有了成本的作品,例如《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等。

要说起陈丹青出名的巨作就得说到《西藏组画》,陈丹青从1976年第一次进藏以后立刻就热爱上了这片土地,这里的风情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也为自己的油画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由此几年间陈丹青再次回到西藏,并且画下了7幅油画,被称作是《西藏组画》。

1980年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发表立刻就引起了整个美术界和文艺界的轰动,这种蕴含着人文精神和写实主义的作品确实让很多艺术家都顶礼膜拜,陈丹青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虽然在绘画方面陈丹青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造诣,作家的陈丹青写了不少的作品,例如《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等等,涵盖了社会、艺术、教育、音乐、历史等等方面。

可以说他是很有思想的,被人们看作是“准大师”,然后就去了国外生活,可以说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陈丹青名利双收,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却渐渐地转变了形象。

回国后的陈丹青开始更多出现在公众面前

要说陈丹青的故事可以从2000年进入到下一个转折,当时的陈丹青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国家历来对于文学家都更为重视,于是聘请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

这在人们看来已经是很好的职位了,但是没过多久陈丹青就选择了辞职,原因是不满意学校的制度。

在这件事上陈丹青说过:“人文艺术学院还要考政治,然后艺术、再考外语,所以我四年找不到研究生就是仅仅因为他的政治差一分,他的英语差一分,就算他画的和梵·高、毕加索一样好也没用,艺术学院应该招一些疯子而不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好孩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陈丹青看来当时学校就因为学生外语成绩一直把门槛把死,有很多很有天赋的学生都没有办法进入到学校学习,于是他就干脆不认同这种制度,而这次的辞职也把陈丹青推到了舆论的顶端。

回国后的陈丹青一改之前默默无闻创作的形象,开始对于很多自己不满意的事情直接进行言语攻击,而这种攻击必然会引起不少反击。

比如说他对于很多文学大家的评断,直接就说那些人的文笔比较差,将国家的绘画教育制度抨击得体无完肤,嘲笑他们只不过是在临摹,能画大卫肖像的人多了去了,大概这么放肆的话也只有他说得出来。

陈丹青为什么从清华大学辞职

黄含昌的丹青人生

记忆中的艺术人生
——和陈丹青相处的日子
(陈丹青是极具才华的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画家,著名油画家)
一九七四年五月,江西省文化组负责人王兆荣老师调我和著名画家陈丹青、施绍辰等一起上井冈山搞创作。两个月后,完成了我的国画任务《送航》,紧接着我又构图了一张油画《咱驶长虹跨大江》。当时,陈丹青看了草图和素描稿之后,提出合作,我当即表示同意并欢迎,这是我人生千载难逢的学习好机会,求之不得。经过相互努力,于同年十月一日在江西展览馆展出。记得就在开馆的数天后,这幅画突然被盗了,而且是刀片割走的,其画框还挂在位置上,这是在江西展览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案子。第二天陈丹青和我却成了南昌市大街小巷议论的话题了,同仁们都风趣地说我俩是大画家,说此油画之所以被盗,是因为画得大逼真了,把火车画跑了,把人画走了,把装的货物画飞了、看不见了等等,说得大神奇了。这幅画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非凡的历史进程,塑造出建设者前进的目光穿越,不是停留,而是出发。
第二天,时任省美协主席吴齐召开了会议,通知丹青和我再画一张《咱驶长虹跨大江》(见图一)在此展览,并说还可以参加选送国内美术大展。我俩很快又完成了这张油画创作,就这样留下了我们永远的纪念,成为了我们共同合作的见证。每当细赏此幅画,记忆犹新,当年他与我奋力提笔留下的美好情景历历在目,这不仅凝聚着我们深厚的感情,更融成了二颗友谊的心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陪伴着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岁月的年轮来回轮转,转眼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虽然人入古稀,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审视我的绘画生涯,昔日朋友陈丹青当年绘画的神态总会情不自禁的映入眼帘:他是那么执着、那么用心!我们曾积极地讨论艺术的话题,炎热的三伏天,为研究国外艺术,我们的身影常出现在四大火都之一的“南昌八一广场”。如俄罗斯列宾和安·依凡诺夫等多名画家的作品,特别是他对西方绘画,包括法国十九世纪巴比松派、学院派、早期印象派、野兽派等特点,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点评和中国画的联系,如何与中国油画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发展路子的论点。他说:“画之前要熟悉物体结构动态和精、气、神、韵、蕴;图画要按传统的布白,以白当墨来处理色彩;要讲究艺术的整体光源、与明暗色彩调的谐合;深入时要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第二世界;调整时要反复对比,恰到好处的修改。”如我拜读莫朴、黎冰鸿老师为题材的《南昌起义》后,我根据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才先生的指示将周总理的左手紧握拳头高举宣誓,右手插腰,组织领导人物发动革命起义。队伍中安排了有代表性的广大工农群众、知识分子同心协力干革命,展开红旗,打响了起义第一枪,重新画了《南昌起义》(见图二)。
与他相处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同吃同住同画。为了创作,有时候熬到深更半夜,我受益匪浅,尤其能熟练的把握写实能力和写生之前的读人、读物的深刻理解,他天才般地运用了绘画的效率、质量和速度,比一般画家要快一倍。如画烟、雾、云、气等,他用中国画泼墨的手法,其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就像公孙大娘舞剑,一挥而就。从无形到有形的立体空间深入奇妙之境,视觉中的几个调子栩栩如生,这就是他独到之处的笔法精髓。平时整个生活空间就是课堂,他幽默地说睁开眼睛就是观察读画过程的画框,就是写生;手放在袋子里闲而不闲,就是触觉画画,等于默写。他是多么自然的会利用时间,所以他能熟练、快速、准确、成功的把握艺术。去 年我画《雄风》(见图三),我就根据他说的有些题材画画不成直线就画曲线,两线共存,我就按他的思维把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水土、不同语言、不同思想、不同动作统一到一个目标的构想来构图的,其动作按直线和曲线的办法,安排阴阳对立、统一变通无常的展现出既矛盾又相互转化的、综合复杂的、千姿百态的、体育运动的组合作品来,这就是直线和曲线合一的画法。他画直线,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一上一下用拉锯式线条画线,而且很特别,直得像把尺一样。
我时常回忆他那面孔,是何等的可亲可爱!时常从他那极具才华言谈中隐藏了很多的知识源泉和人生哲理。他常说:“要提醒自己不要跌倒自己曾经跌倒过的同样的地方”这句话,一直都激励着我,影响着我。至今我还珍藏着陈丹青几十年前的来信及其父母、兄弟、朋友的来信,还有他母亲当年送给我的那幅74年3月陈丹青的自画像(见图四),并说“这是作为你和丹青兄弟情谊的纪念,希望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在一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