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训练为什么是五六年级作文的关键?_故事_训练_妈妈

01

一、故事小火车到故事山

写作文就是讲故事。这点大家都是认同的。正如莫言所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

没有一个人会拒绝故事,从小时候听故事,到看动画片,看绘本,再到写作文,一路都有故事伴随。

不过,不同年龄段,故事训练的重点不同。

三四年级是写清楚故事,有一两处细节。

五六年级是在清楚的基础上,有情节的波折。只有这个目标达到了,才能完成小学到初中作文思维的过渡,从讲故事到讲道理,从描述到思辨。

用图形和工具来表示的话,三四年级就是故事小火车。

由车头带着,一节跟着一节,完成一个清楚的故事。

1.车头:谁

任何故事,都需要有一个主人公,谁是最重要的。他可以是我、你、他,也可以是大树,小河等等。

2.第二节:在哪里

这是地点,人或者物,需要站在一个地方才能发生故事。在教室里和在太空,故事就会完全不一样。

3.第三节:做什么

第三节车厢一出来,事情就清晰了。

比如,我在草地奔跑。

展开全文

至少知道了具体在做什么事情,句子也是完整的。

4.第四个节:怎么做的

这是体现水平高下的一节车厢,怎么把做的过程写清楚。

一是使用顺序词,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

二是加入细节,怎么跑的,摔了没等等。

后面根据难易程度,还可以加入——动机车厢,也就是多问一个为什么。

我为什么要去奔跑呢?

还可以加入——他人车厢,也就是加入他人的反应和态度。

看到我奔跑,小伙伴有怎样的反应?爸妈是怎么说的?

五六年级不再是故事小火车,而成了故事山。

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像一座山一样,有起伏。

简单模式 ——四步法

①目标 ②阻碍 ③努力 ④结局

复杂模式——七步法

①目标②阻碍③努力④挫败⑤意外⑥转弯⑦结局

每次写作之前,可以先列出一座山,然后把相应的关键词填入进去,写起来就顺手多了。

再来对标下五年级下册的习作训练,看看是不是都在训练讲故事能力。

第1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

要讲清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你怎么长大了。

第2单元:写读后感

要写清你读了什么书,书中吸引你的是什么,读后有怎样的感想,联系到了怎样的生活实际。

第4单元:他____了

要讲清他情绪波动那一刻所发生的事情,波动的状态。

第5单元:形形色色的人

要抓住这个人物的特点,用具体的事例体现这一特点,事例要有动态变化。

第6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

这是情节最为波折的故事类型。

第7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说明文的框架下,如何把遗产的故事讲出特色显得尤为关键。

第8单元:漫画的启示

简单描述漫画场景,又要生动形象,这是对情节能力的高级训练。在描述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从这些习作要求可以看出,情节训练是重点,说明文和议论文也都是在情节训练的基础上所做的延伸。

02

二、细节基础没打牢怎么训练情节

三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写清故事,有一两处细节。要是这个细节的基础没打牢,到了五年级该怎么办?

有的家长采取放弃方式,反正作文是不行了,就那样吧,抓紧时间攻阅读和基础知识,还要攻数学和外语。

其实,越是不行,就越需要拎起来,不然到了初高中就真的没法改变了。作文是最重视积累,只有一步步来,才能越来越好。随着作文在考试中分值的逐步提升,再不抓紧时间学习,后续就更麻烦了。

那要是细节基础学得不错,还需要学习情节吗?当然!

故事的基本功只是帮你搭建了基本框架,如何让你的建筑有特点,需要有更多的曲线美,这些都在情节训练中。

如果把小学段的作文比成看日出的山,三四年级是在山脚下,五年级是在山腰弯弯绕绕地爬,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爬到记叙文的山顶看日出。

记叙文写好了,小学六年级的作文任务才算完成,具备了初级的思辨能力,然后再爬初高中的山顶,写好议论文。

虽然是训练情节能力,但每一次训练都会回到最初的细节训练上。

比如写《那一刻,我长大了》,写“我”把蓝墨水和洗手液的泡沫混合在一起,撒得满卫生间全是五颜六色的泡沫,马桶变成彩色,再尿在墙上,画个地图“老孙到此一游”,妈妈看到打了我一顿。

这件事情节训练的重点,就需要放在妈妈回来后的反应,然后我怎么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是情节训练,同时又是细节训练,细节到位才能把转折写得合理而生动。

欣赏一位学生所写的一个片段——

妈妈在客厅加班,打着电话,似乎在和别人争论什么,皱着眉,来回踱步。打完电话后,一进卫生间就看到了我的“杰作”,瞬间瞪大眼睛,脸涨得通红,捏紧拳头,气得拿起衣架向我冲来,把我吓得满屋子乱跑。

妈妈今天怎么了,平时我再怎么捣蛋,做恶作剧,只是骂我几句,不停唠叨,也不会打我。

外面阴沉沉的天突然迎来了狂风骤雨,妈妈追打着我,衣架一阵阵敲打着桌子,时不时打在我身上,像闪电一样劈着我,雷公不知怎的发怒了,雷声和妈妈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让我瑟瑟发抖。

妈妈把我推到卫生间,要我把卫生间擦干净,自己做的事自己收拾。我毫不情愿地拎着抹布擦墙面,接了一盆清水,没擦几下就要洗抹布,盆子里都是颜料水,换了几次水后,觉得好累了,腰酸背痛,有些地方用很大的力才能擦干净。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雷声也消失了。夜深了,也没听见院子里车的喇叭声。

这时妈妈走过来,斜着瞟了我一眼说:“去,睡觉去,再犯,以后擦干净才能睡!”

我躺在床上,听见妈妈在卫生间换水,做清洁的声音。

我没睡着,翻来覆去地想:刚才做了一点卫生,好累啊,妈妈还要帮我继续做完大部分卫生,岂不是更累,她今天还要加班吗?

妈妈做完清洁进来了,我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妈妈给我盖好被子,生怕漏了风。我强忍着泪水,等她走开,看着她继续加班的身影,泪水已浸湿了枕套。“妈妈我错了,以前都是您默默地帮我收拾各种残局,今天您这么忙,我还要给您添乱!”

这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下定决心,以后自己事自己干,自己弄脏了自己收拾,不给妈妈添乱。

夜深了,夜静了,只有妈妈在电脑键盘上打字的声音……

——余天齐 丁丁老师作文情节班学员

03

三、故事山的能力怎么训练出来

如何训练情节,丁丁老师作文所用的方法是故事山。

简单说,就是不要让一件事轻易完成。先给人物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再给他加入障碍,让他第一次完成失败了,接着他要努力去改变,再到结局完成了目标。

看图很简单,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为了完成这一目的,丁丁老师把春季情节课程设计为8次课。

故事情节写作训练·网授

招生范围:4~5年级

课程时间:周三 19:50-20:20 20:30-21:00

课程次数:8次(每次2小节)

课程目录:

第一课:动作——看到人的心理和性格

第二课:动作——给事情过程增加难度

(录播课1:第一二课课后分析)

第三课:写人——一句话概括人物特点

第四课:写人——三个层次写出深度

(录播课2:第三四课课后分析)

第五课:冲突——打开家庭故事的大门

第六课:转折——怎么写得合理可信

(录播课3:第五六课课后分析)

第七课:新意——拟出特别的题目

第八课:探险——惊险刺激合情合理

(录播课4:第七八课课后分析)

丁丁老师春季班正在报名中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咨询电话(微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