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三国鼎立”)_族群_汉人_中原

本文目录

  •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三国鼎立”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三国鼎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所作《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文,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故事,解析为何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后却无法再造统一欧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听到这里,你是否想起了那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也许你以为,中国历史就这一部区区“三国”。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多个“三国鼎立”阶段。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中国历史“分久必合”而源远流长呢?

真实的多个“三国鼎立”

其实,“三国”也就60年,且是中国历史最落后的时段。中国人口在明朝晚期玉米土豆没引进来时,一直是两千万到六千万间,可三国时人口竟降到一千万,书中那些动辄几十万大军之战全是演义。除了曹氏父子文治武功外,三国决不能与之后300年壮阔史诗相提并论。在那300年中,出现过好几次更大规模的“三国鼎立”。其中的政治局面之复杂,君臣将帅之智勇,兵员规模之宏大,历史影响之剧烈,更非“三国演义”能比拟。有东晋据江南,与匈奴刘氏汉赵、羯人石氏后赵三国鼎立;有东晋与鲜卑慕容前燕、氐人前秦三国鼎立;有东晋与羌人姚氏后秦、鲜卑慕容后燕三国鼎立;有刘宋据江南,与匈奴赫连大夏、鲜卑拓跋北魏三国鼎立;有齐梁据江南,与东魏、西魏三国鼎立;还有陈朝据江南,与高氏北齐、宇文氏北周三国鼎立。

乱世中的“变”与“不变”

300年间,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了整个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并融合了曾经代表正统的南朝,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定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从地理气候上说,每当草原寒潮来临时,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从资源禀赋上说,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与更北的族群愿意向西发展不同,漠南族群更想与中原融合。他们与中原共享一个经济交通网络,更容易在荒年获得粮食,更容易以低廉成本进行贸易,从而多次形成经济社会共同体。北方五胡族群不仅军事占优势,人口数量也占优势,完全可以按照老习惯“牧马中原”,完全可以“胡化”汉人,但他们却主动选择了一条“汉化之路”。“汉化”不是“被汉人同化”的意思。五胡族群之所以执著于“汉化”,是因为汉文明之精髓在于长治久安的超大规模政治体的构建。游牧族群虽具有军事优势,但若不是吸取了汉文明的制度经验,是无法战胜自诩“正统”的南朝的。“汉制”不是“汉人”的习惯法,而是一种无偏私的理性制度。夷与夏不是看血脉看习俗,而是看文明看制度。即便是汉人,不去继承发扬“汉制”精神,也会失去华夏传人的资格。久而久之,从地理到经济,从民俗到语言,从文化到制度,1500年后,一个囊括东北亚的政治共同体最终形成。300年间改变历史的英雄故事数不胜数,但故事不变的主题都是“统一”。有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刘琨与祖逖;有石勒与汉人军师张宾的“邺城对”;有前燕、前秦与东晋北伐争雄的几场大战;有王猛作为“苻坚之管仲”、慕容恪作为“前燕之霍光”、刘裕作为“司马德宗之曹操”的几大英雄之大智大勇;有苻坚率百万大军渡江的气势及被杀前的从容;有崔浩助北魏统一整个北方……

南京“闻鸡起舞”雕塑

从“三国鼎立”到“分久必合”

是什么让中国再次“分久必合”?文明逻辑最为关键。经300年不停歇地混居融合,胡汉族群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隋人与唐人。今日北方中国人,其血脉都是胡汉融合,即便是汉人也是商周时诸夏与周边各族群融合成的大族群。在这样的大融合中,不是谁同化谁,而是多方的互化。政权旋生旋灭,族群旋起旋落,由于任何族群上台都坚持混居融合政策,“汉人”数量也就越融越多了。不理解这样的史观,就不会理解为什么五胡君主虽然习俗上皆有祖风,但政治楷模却是汉人诸帝而不是自己的英雄祖先。不理解这样的史观,就不能理解五胡为什么非要以“华夷大一统”为理想。

太原:北方中国人

不同史观来自于不同文明。中国五胡弘扬了中华文明“合的逻辑”。秦之所以能逆流而上统一六国,汉之所以在“暴秦”舆论下还坚持“承秦制”,正是因为战国300年的超大规模战争让民间达成了“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的共识。中国不是没经历这个阶段,而是经历过并抛弃了这个阶段。政治统一乃是文化多元存在的基础。政治一体越巩固,多元文化反可以尽情伸张个性;政治一体越脆弱,多元文化越会彼此互搏而最终消亡。一体与多元,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同弱同强。不理解一体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就会既分割了世界也搞乱了自己。

也许你会说,中国东晋南北朝300年的故事,政权、人物、事件太多太杂,一看就乱,一乱就烦,是一段最难写清的历史。而中华民族的重新塑造,中华文明的转型升级,密码恰恰蕴藏在这300年中。如果没勇气走进去看看,转转,站站,就无法找到自己的出处。在华夏大地上,任何统治者,谁要放弃了大一统,就等于失去了合法性。

这正是300年中的关键之处。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宦官把持朝政而外戚和宦官政权发生了冲突,就是当时太后的哥哥何进,两方已经到了鱼死网破的境界,而宦官铤而走险把何进骗进宫杀了,而何进杀几个太监居然叫了董卓带兵来京,董卓进京发现管他的何进死了,而且自己有兵权就开始把持朝政祸乱朝廷,这就拉开了三国的序幕。而三国鼎立形成能说是个偶然也能说是个必然,偶然的话就是刘备能从曹操账下逃出来曹操居然没有杀了他,并且能在大劣势的情况下夺得一席之地,而必然的话就是刘备 孙权 曹操当时这三家的势力是最大的了,刘备是汉室后裔并且有献帝的血衣诏所以他能拉拢一批忠于汉朝的人才,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样也能以皇帝名义吸引人才,稍微弱点的孙权因为经历了3代的统治,能够占据江东一地,孙权主要靠着长江险所以能生存下来,而且东吴水站比较厉害,陆地上就不行,所以基本孙权不怎么主动进攻,一般进攻还以失败告终。真正的三国鼎立不是赤壁之战之后,赤壁之战只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而最终三国鼎立的时间是刘备入川以后并且拿下汉中,自封汉中王以后三国鼎立正式成立!希望能帮助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