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吗?中囯上下五千年,为什么大元朝是中囯人的骄傲_元朝_蒙古_汉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元朝 元朝 蒙古 汉人

本文目录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吗
  • 中囯上下五千年,为什么大元朝是中囯人的骄傲
  • 元朝和清朝哪个更厉害
  • 元朝最出名的宰相是哪位,他对元朝有哪些贡献
  • 元朝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吗
  •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谁才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 元朝=中国灭国吗
  • 元朝是一直都没科举制度吗,那么元朝是如何选官的呢
  • 为什么叫元朝
  • 元朝算不算亡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吗

元朝是历史最黑暗时期,主要是因为对汉人太差了,分三六九等,南人干的是牛马活,吃的却是糟糠饭。

其实明朝也好不到哪去,明朝主要还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的水平决定的,心狠手辣,胸无点墨咋治国理政,所以明朝也很黑暗。

不过朱元璋赖好是个汉人,对汉人没有这么苛刻,但是元朝就不同了,对汉人的苛刻程度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

举个例子,汉人不能持兵器,不能持铁器,有野史还夸张到老百姓家里连菜刀都不能持有,并有一张图为证,是啥呢,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吸铁石,蒙古官兵在街道走,吸铁石所到之地,谁家里有菜刀都会破窗飞出去,规定说十户共用一个菜刀,但是这个有点不科学,夸张了,总不能顿顿都吃手撕包菜吧。

蒙古人本来就能征善战,一把菜刀对他们来说应该不足为惧吧。

菜刀可以有,但是兵器真不能有,据某史料记载,淮河以北的汉人操练营平时训练用的是木制兵器,这个可能是真实的,部队集体持有和个人持有区别太大了。

持专业兵器造反,和持菜刀造反完全是两个概念。

从这里可以看出,蒙古人一直是防着汉人的。

我觉得这是决策者的失误,任何朝代,只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有钱花,就不会去走造反这条路,造反的大多都是真的无法苟且了,日子过不下去了,没办法了,才走了造反这条路。

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就是因为累死累活、还不让吃饱、还整天挨皮带抽,那时候可能没有皮带,但是有鞭子,鞭子抽人也是够受的,据史料记载,有一种刺鞭,抽一下就皮开肉绽,抽两下就鲜血直流。

统治者动不动杀个人,搁谁谁也受不了哇。现在我们有人权,要尊严,那时候有什么,老百姓能吃饱穿暖有个避风的茅草房就是莫大的福分了。

元朝时期,蒙古贵族、蒙古军人杀了汉人不用偿命,这与宋朝时期传承下来的律法制度不相符合,蒙古人采用的是自己的宗族制度,具体是啥,我也搞不清,不过确实存在这些不平等。

再加上蒙古族本来就是外族人,而且人口基数比汉人少,所以汉人觉得窝囊呀,隔三差五就扎堆,商量着咋把这些蒙古人赶回去放羊。

与此同时,蒙古人自己内部的事也不少,都来争这个中国皇帝,争他们的大汗之位。

秦朝时期顺延下来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蒙古人不同,谁厉害谁继承,那就打呗,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爷爷的,但是照杀不误,和汉人争帝位没两样,各种宫心斗、使绊子、杀同胞兄弟,以至于元朝时期30年产生了9个皇帝。

除了忽必烈是寿终正寝,其余的都是非正常死亡,可见权力对人的毒害有多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治是黑暗的,也是血腥的。

历史上为啥对元朝评价不高,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学的历史不同,多少会有些感情色彩夹杂在历史事实中。

其实,从民族传承、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元朝的贡献非常大,比如说西藏也是从元朝时期开始成为行政省,唐朝这么厉害,西藏还是独立着;另外,当年蒙古铁骑先攻下陕西、云贵这些地方,对北宋形成合围之势后又拿下宋的,要不然为啥现在云贵川这些地方语言属于北方语言,其他的暂且不表,单这些方面就很厉害了。

秦朝称霸六国前做的功课是车同轨、书同文,目的就是统一天下,蒙古军打一圈下去,所到之处都成北方方言所在地了。当年确定普通话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输掉,其实,到过内蒙的人可能知道,呼伦贝尔、满洲里这些地方人的普通话比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人说的好太多了。

为啥说元朝时是最黑暗的呢,因为处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他们虽然传承了北宋律法来管理汉人,但是却用蒙古宗族内制度管理自己,黑暗就在于,他们主贵,而不拿汉人当人看。

如果元朝时期的统治者当时让大家都学蒙文,估计互相之间也好交流一些,不至于管理汉人都用鞭子说话,允许小编脑补一下,如果大家都说蒙文、都会骑马打仗,就不会有后来的朱元璋逆袭了,更不会有慈禧来误国误民了……

但是,汉文化的传承,也玩完了……

中囯上下五千年,为什么大元朝是中囯人的骄傲

元朝是蒙古民族建立的,是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存在感相对比较低的王朝。主要原因是蒙古贵族没有很好的学习和吸收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传国时间也比较短。

如果,一定要说元朝是中国人的骄傲,那是因为元朝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广博的,这为中国如今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也影响到我们现今的行政制度。

例如,西藏地区就是元朝时成中央政权的正式行政区的。元朝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西藏地区称为“宣政院辖地”。

元朝和清朝哪个更厉害

肯定是清朝,少教民族做到大一统王朝,统治两百多年,只有唐,明与其相比,作为清朝的帝王大多数都是勤政。

元朝最出名的宰相是哪位,他对元朝有哪些贡献

显然应该是脱脱,因为他是元朝少见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不像大多数元朝宰相,只是一介武夫,毫无文化方面的建树。仅脱脱主编《辽史》、《金史》、《宋史》一事,其他宰相就难望其项背。

先来说说其他几位提到的答案为什么不太合适。看到好多人说耶律楚材,这是连元朝什么时候建立的都没搞清楚啊。耶律楚材确实辅佐成吉思汗父子近三十年,为蒙古帝国初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是,他不是元朝人啊!耶律楚材1244年就因为被窝阔台死后掌权的乃马真后排挤郁闷而死。而元朝是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的,你说耶律楚材是他死后二十多年才建立的元朝的最著名宰相,荒唐了点吧?

还有人说史天泽,大概因为他是汉人吧。史天泽灭金伐宋,确实战功赫赫,并且在忽必烈身边推行汉族法律制度,但是说实话知名度还是低了一些,并且虽然确实做到了中书左丞相,但在相位上建树不是很大,我们更多把他定义为将领。而且后期因病,还没熬到南宋灭亡他就去世了。不能因为这个宰相是汉人,就特别贴个金吧。

为什么我说脱脱才是元朝最出名的宰相。因为他的文治、武功、政绩三方面都拿的出手:

一、文治:主编《辽史》、《宋史》、《金史》

二十四史的地位不用我多说了,古往今来,研究历史,无不先从二十四史下手。很难想象,短短九十多年时间的非汉族王朝的元朝,竟然完成了二十四史中的三部,成为研究五代之后、元朝之前历史的最可靠官方材料,并且其中《宋史》是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宏大的一部,《金史》则被称为最佳官修正史。能做到这点,脱脱功不可没。

其实早在忽必烈在位时,就将修三史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由于三家如何定正统、年号不统一等问题,一直耽搁。脱脱的伯父是忽必烈时期的权臣伯颜,伯颜掌权时重武轻文,驱逐大批儒生,就让修史更加困难。等到脱脱拜相,一改多年轻视儒生的传统,将这些人重新招募,并且重开科举取仕。终于聚集了人才,在其大力推动下,与至正三年开始修三史。当然,实事求是的讲,《辽史》和《宋史》错误都不少,但毕竟好过没有,而且这个锅不能完全由脱脱背,因为宋史尚未完成,脱脱就因病辞职,第一次罢相了。继任的阿鲁图不识汉字,所以没有实际监督宋史修篆,规模最宏大的宋史居然两年半就修完了,显然太过草率。

二、武功:镇压红巾军起义

脱脱第二次拜相后,因为元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各地起义不断。脱脱加紧防范,火速调兵镇压。至正十二年,脱脱亲率大军攻打徐州,剿灭芝麻李,打通了黄河流域各点的漕运,确保物资畅通无阻。此后,元军一路大胜,各地红巾军陷入低潮。虽然我们说元朝被推翻是大势所趋,但脱脱作为元相,镇压起义是分内之事,这算是他恪尽职守,功劳不小。没有脱脱的合理用兵,恐怕元朝会更快灭亡。

三、政绩:推行新钞、治理黄河

脱脱第一次拜相,政治清明,听言纳谏,一派欣欣向荣,被称为“贤相”。但是此后因病辞职,政治一度陷入混乱。等到至正九年脱脱复相后,面对的是黄河反复决堤,因为修河造成严重的财政问题。加上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金融市场混乱。元朝濒临崩溃。

脱脱大力推行“至正交钞”,与原本的至正宝钞相比,价值提高一倍,同时发行至正通宝钱,用以稳定金融市场。可惜,由于在推行新钞的同时推行了通宝铜钱,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市场更加混乱。变钞失败。

不过脱脱的治河举措却非常有效,虽然阻力重重,但脱脱力排众议,任用贾鲁,按照疏塞并举、先疏后塞的方案,成功完成治河工程。

在脱脱的主导下,元末一度出现了“至正中兴”的景象,但却因为元朝内部斗争,最后竟然被诬陷流放,最后又被矫诏处死。元朝自毁长城,也加速了其灭亡。

元朝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吗

年号成为一个皇帝的专属标志是在明清,元朝时候的皇帝对年号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过也大致遵循一世一元,只有元世祖忽必烈有中统、至元两个年号,其他的元朝皇帝要么拥有一个年号,要么和其他皇帝共用一个年号,比如元文宗、元宁宗、元惠宗三位皇帝共用至顺这一个年号。

年号不同于谥号、庙号,它是皇帝在位时就可以使用的,其它两个则是在皇帝崩逝后由后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

年号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用的最早的一个年号是建元,刚开始由于不规范或者说没有固定的要求,一般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以改元也就是可以更换年号,一个是因为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出现祥瑞,在皇帝的同意下为了记录这件事情就改元,另外一种则是帝王换代,则需要更换年号,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更换,比如前文提到的元朝就出现了更换皇帝而不改元的情况。

至于明清为何会出现一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的情况,这个不得不提洪武帝朱元璋,前文提到一般有两种情况可以改元,但是朱元璋登基后对于频繁改元很是厌烦,他下诏朝廷以后不能接受祥瑞,不去封禅,不接受尊号,此诏书一出基本杜绝了第一种情况的改元。从朱元璋开始明清的帝王渐渐接受了这种一世一元的惯例,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有两个年号,一个是正统,一个是天顺。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谁才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答案:忽必烈才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成吉思汗是孛儿只斤铁木真的汗号,铁木真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之子,也速该死后,乞颜部四分五裂。铁木真生于草原,长于草原,自有草原人的血性,加上父祖之仇未报,让他自幼养成了刚毅不拔的性格,条件再恶劣,也不能让他熄灭斗志,苦练本领,待他长大后联合自己的朋友札木合整合了乞颜部,拥有了自己根基,他还有很多心愿未达成,自不甘心于做一个部落首领,带领着自己的部落砥砺发展,后面札木合感觉到铁木真的威胁后,联合众多部落攻击铁木真,意在将还未强大起来的铁木真给消灭掉,结果铁木真逃掉了,一边收拢部众,一边发愤图强,最后逐步征服了塔塔尔部、泰赤乌部、蔑儿乞部、克烈部、乃蛮部。铁木真基本统一了整个的北方草原,势力大增。公元1206年,铁木真更大的目标来了,就是和金国PK,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大蒙古国,被众贵族上尊号“成吉思汗”。所以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

大蒙古国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的努力下,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疆域辽阔,却仍然无法征服南宋、大理,蒙哥汗更是丧命在南宋钓鱼城下,直到孛儿只斤忽必烈汗上台以后,重用儒家大臣,积极推动大蒙古国改革,政治体制都有所革新。公元1271年忽必烈将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忽必烈成为元朝第一位皇帝。

总结,大蒙古国只能算中国边疆地区产生的一个政权,而元朝却是华夏大地上的一个朝代,所以我认为忽必烈才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如同俄罗斯帝国的开国皇帝彼得大帝一样,他的先祖一直都是莫斯科公国的大公,到伊犯四世时被加冕为沙皇,一直到彼得大帝在位之时,把势力扩充到了东欧,公元1721年,他把沙皇的称号改为皇帝,国号改为俄罗斯帝国,被后世 称为俄罗斯帝国开国皇帝。

元朝=中国灭国吗

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是我认为这是中国名族第一次亡国。

一、蒙古人的西征

蒙古人的西征是野蛮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的一次摧残,一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率军20万,灭掉了西方大国花剌子模,蒙古军在攻城的时候,如果这个城市没有抵抗。就投降了,然后破城之后。超过车轮高的男子全部杀死。妇女儿童工匠留为奴隶。如果这个城市抵抗,破城之后,鸡犬不留,全城夷为平地,播种牧草。在战场上,蒙古人每杀死1000个人,就要到掉一具尸体。一场战争下来,战场上倒悬的尸体比比皆是。极其的野蛮,残忍。

二、蒙古人的元朝不是中国的骄傲

蒙古人和我们现在不是一个国家,蒙古人的货币上印的是成绩思汗。没必要说是把成吉思汗的西征说成是中国人的骄傲。 虽然中国有蒙古族,但成吉思汗出生在外蒙古,埋葬在外蒙古。

三、中国第一次亡国

进攻南宋,蒙古灭宋的时间断断续续持续了40多年。江南丘陵密布,不利于蒙古骑兵的行动。南宋的人民不屈不挠,可歌可泣进行了40多年的抗暴斗争。奋起反抗蒙古人的野蛮。1276年,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组织南宋军民反抗。兵败被俘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宋军全军覆没,宰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

这就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宋朝,被外来的野蛮蒙古民族所灭。也就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亡国。

元朝是一直都没科举制度吗,那么元朝是如何选官的呢

忽必烈采用汉法建立了新的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但同时,蒙古国原有的怯薛、札鲁花赤、达鲁花赤等机构和官职也在不程度上保留下来了。因此,元朝的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具有两重性,既沿袭中原的传统,又包含蒙古的因素。这种两重性在官员的任用方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在元代做官呢?做官的途径本上有三条:第一是“根脚”,第二是吏进,第三是儒士。

首先,“元朝之法,取士用人,惟论根脚”

所谓“根脚”,就社会出身。中枢省府台部的高级官员和地方上路府州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命勋臣、名门以及儒吏出身品资相当的人担任。其中,怯薛出身是“大根脚”。

从成吉思汗时起,怯薛是蒙古国家机构的核心,它既是可汗的护卫又是大中军,既照料可汗的家务又处理国家政事。忽必烈建立新的国家机构后,怯薛主要保存了护卫官城的职能,其他职能有所削弱,有的甚至失去了。但是,怯薛仍由皇帝直接掌握,享有许多特权。

1268年忽必烈又规定各族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遣子一名充当秃鲁花(质子),秃鲁花军构成了怯薛的一部分。这样,怯薛就扩大成了由蒙古贵族、白身人以及各族高官子弟组成的队伍。据估计,怯薛出身的官员约占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虽然比例不大,但他们往往担任要职。例如成吉思汗时代的四怯薛长,除赤老温无后外,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三大家族的子孙共八十四人,其中袭世爵的二十六人,任三品以上官职的三十九人。

可以这样说,怯薛是元朝高级官员的摇篮。怯薛成员在担任省院台部的官职以后,仍回怯薛值班。他们“昼出治事,夜入宿卫”。他们作为皇帝近侍,自然容易掌握更大的权力。

做官的第二条途径是吏进

元代和前代一样在各级官府设吏,即办事人员。吏的名目很多,如吏部设蒙古必阇赤(文书)三人,令史二十五人,回回令史二人,怯里马赤(译史)一人,知印二人,奏差二人,蒙古书写二人,铨写五人,典史一十九人。又如上县设薄一人,尉一人,典史二人。

元代的特殊情况是由于汉族官员不全通蒙古语文,蒙古色目官员又往往不通汉语汉文,所以在多数官府增设了译史和通事。最低级的县以下巡尉司的吏从本地“耆老上户”中推举。各级吏的任用和迁升由省院合部、宣慰司、廉访司和路府州县的官员推举。

“吏道杂而多端”,有的出身于学校,有的征用于隐居,有的因技艺可使,有的赖捕盗叙功。想当官的人,往往设法先补用为吏,然后不断迁升,由吏而官,从下品到上品。自然,从刀笔小吏跻身于高官显爵之列的毕竟有限,但是由吏而进为一般官员的却占了官员总数的很大比例。

吏和由吏而进的官,为了保住已有的地位和继续晋升,往往讨好上级,彼此之间狼狈为奸,而对老百姓则百般诛求,贪婪狠毒。贪污贿赂成了元代的一大社会弊病。大德七年(1303年)一年间,七道地方所罢的贪官污吏竟达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

第三条途径是儒士

元代儒士做官,一是贡授,一是科举。

贡授是:国子学的生员学业好的,经过考试,举贡授官。蒙古授六品,色目授正七品,汉人授从七品。这样授官的人数很少,一年只有二人,后增到四人,六人,最多八人。

科举是唐宋以来的选士制度,但是自蒙古国时期窝阔台举行过一次考试选士后,元廷长期未予推行。直到延祐元年(1314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才开始实行,次年举行第一次会试。从这时起,科举维持到元末,中间停了十年,一共举行了十六次。每次选各地合格的举人三百名赴京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七十五名。设的是德行明经科,额定会试取一百人,四个民族等级各二十五人。蒙古、色目发右榜,汉人、南人发左榜。一甲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正七品,第三甲,正八品。落榜的举人,年岁大的,授以教官职务。

所以,即使在推行科举制以后,汉人、南人由科举途径入仕的,毎三年也不超过五十人(每榜常不满额)。这个数字只占了官员总数的很小的比例。元代有人说,由儒入仕的,十分之一半(百分之五);由吏入仕的,十九有半(百分之九十五)。两者相比,儒只是吏的一个零数而已。

此外,还有承荫制度

蒙古显贵是世袭的。其余各族官员,正一品官之子荫正五品,从一品官之子荫从五品,下至从三品官之子荫从七品其中,色目人优进一级。在地方上,蒙古、色目任达鲁花赤,父死,子降一格承荫,例如州达鲁花赤之子可袭为县达鲁花赤。武官也是世袭的,阵亡按原等,病故降二等在没有子弟承袭的情况下,以功选员授职。

从上述入仕的途径可以看出元代官僚的构成

第一,元代官员的出身基本上是蒙古贵族、色目上层以及汉人、南人的地主富豪。

第二,元代的高级官员大多出身于蒙古以及色目,低级官员大多出身于汉人以及南人。

第三,汉人、南人的官员大多由吏而进,由儒入仕的很少。

这第一点和第二点表现了元朝国家机构的封建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性质。而第三点则表现了“吏道”在元代的重要性和特殊作用。“吏道”的盛行使元代的社会风气与宋代大不相同,求闻达的平民不以科举为进身之阶,而是转习刀笔以充胥吏,甚至执当仆役而事官僚,也有一部分去做了工匠和商贾。

“学者不必用,用者不必学。”这种“惟论根脚”、不讲才学的用人制度导致了官场的无能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对此,在元代仍然拘泥于科举一途的儒士常常牢骚满腹。下面摘引元人朱思本的一首《观猎诗》,可见其一斑(诗中“爱马”是蒙古语词,意为投下部):

良家子弟尽骄悍,弯弓大叫随跳梁,

停鞭借问谁氏子,虎符世世绾银章。

或在鹰房久通籍,或属爱马从藩王,

生来一字都不识,割鲜豪饮须眉张。

夜归酣笑诧妻妾,鞍马累垂悬两狼,

古今治乱殊未省,岂有谋策输忠良。

一朝亲故相拔荐,起家执戟齐鸳行,

剖符作郡拥旄节,炙手可热势莫当。

儒生心事良独苦,皓首穷经何所补

胸中经国皆远谋,献纳何由达明主

猎徒一出专城居,慎勿平原轻猎徒!

为什么叫元朝

据我所知,蒙古国的国号“元朝”是出自一个绝对有才的汉人所取得!此人既被史家称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的刘秉忠!他祖上是正宗山西人,曾祖辈就在金国当官,到了刘秉忠这一代,金国灭亡,刘秉忠及时改换门庭,成了元朝皇帝忽必烈的高级顾问,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直接参与了元朝政权的初创!

据史载,蒙古人建都燕京也是刘秉忠建议亲自主持的,新都城命名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1274年),大都宫阙建成!同年八月,刘秉忠劳累过度而死!

这在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大作《鲁斋郎》中就能清楚的看到!

元朝算不算亡国

元朝实际不能算灭亡,但在做客观和科学地历史表述时,说朱元璋的明朝取代元朝或称推翻元朝都并不过分,是没有错的。那么何以认为不算灭亡?

虽然明军是当时攻入大都北京,好像是很大胜利。可当时元顺帝、元太子、后妃一家人齐齐整整全身而退,没有谁被杀、自杀更没有被擒获,他们实际是主动撤离大都,退走上都继续元朝。

而严谨地说,历史上灭亡一个朝代,并不是单纯看占据首都,很简单,抗战时南京被占,算灭亡了么?同样老蒋等人是主动撤走,谁也不能说民国就算完了吧?

元顺帝从大都到上都,很多人认为京师被占,元朝就算完了。可元朝的京师制度是两京制,和一般中原朝代还不同,他们是蒙古习俗,大都虽然更加繁华,但并不是在档次上比上都更重要,元朝两都是一样的,都是正规的京师,皇帝经常是两边居住,同时都作为京师的,甚至很多中间的皇帝一直都在上都,反而没有怎么在大都生活,毕竟上都接近草原大漠一些。所以,后人不少是不了解元朝而误认为大都被占就算灭亡的标志,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假如有人还说历史上其他朝代如典型的明朝被攻入 北京却被算灭亡,当时有一个典型标志,在位皇帝崇祯死在北京,后妃宗室大量被杀,权贵大臣不少都投降,所以明代可以被认为是灭亡了。当然其他继续反抗的是在南方另立新君延续,这是和蒙古元朝有非常显著的区别的,决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秉持科学的看待历史,笔者认为,元朝是被明朝取代和推翻了,这是没错的,但元朝绝对没有灭亡,元顺帝是两年后在漠北死的,他的太子都还继续继位,只不过后来被称北元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