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在黄河沿岸发生了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是引发200年敌对军阀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决战的一系列战役之一,史称“延津之战”。继袁绍大将颜良在白马之战中阵亡后,袁绍军又一员名将文丑之死更是在官渡之战前大伤了袁绍军的士气。下面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背景
190年代末,曹操和袁绍有了正面冲突的迹象,并在200年初的白马之战中开启战端。曹操使诈分散了聚集在黎阳渡河攻白马的袁绍主力,解了白马之围,杀了袁绍负责进攻的将领颜良。曹操认为白马并不适合防御,主动放弃在白马的据点,沿河向西转移人口和物资。袁绍渡河追击曹操的运输车队。但曹操并不情愿把官渡和黄河之间的土地都留给敌军。他想抵抗敌军进军,在回援官渡前让敌人付出惨重代价。
演义描述
延津之战为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26章开篇发生的战斗。在曹操下令冲击文丑军之前,战斗过程与正史很接近。曹操的两员顶尖良将张辽和徐晃追杀文丑军。文丑在马上射出两箭,一箭射去张辽盔缨,一箭正中张辽马的脸。徐晃挥战斧迎战文丑,但文丑军上前来助首领,徐晃只得撤退。
关羽率十二骑截断了文丑逃跑的道路,并和文丑单挑。战不三合,文丑败走,想逃。但关羽的赤兔马马种精良,很快追上,从背后杀死文丑。
关于文丑之死目前可供讨论的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死于乱军之中,主要是因为文丑之死没有明确记载,只能归类于此种情况;其二是为徐晃所杀,因为《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提及徐晃之前的白马之战是“从破颜良”,而延津之战是“破文丑”,不是从属地位,且紧接着“拜偏将军”,所以很可能是斩文丑立功从而拜将。此种说法的问题在于如果文丑真为徐晃所杀应当明确注出,况且《徐晃传》的原始资料是被陈寿认为很“详备”的,古时候阵斩敌将此等大功被略过的可能性不大;其三是为关羽所杀,此说法出自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二王尺牍集》,是二王摹写的章表书信文章的书法集。其内有后人假托关羽口吻写给曹操的拜别信,语曰:“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此种说法的问题在于此篇书信仅仅只能证明“关羽斩文丑”的说法早在东晋时期就开始流传,而不能直接证明关羽斩文丑的确定性。另外《二王尺牍》原本已佚,现存比较完善的是北宋的诸刊本,也存在此篇书法是东晋到北宋之间人为增添的可能性。不过后世的史学家也有采信此说法的,例如宋朝洪迈《容斋随笔·名将晚谬》中就评价关羽“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这也是《三国演义》采用的一种说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