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蒙古问题?朱祁钰花重金赎回朱祁镇,为何朱祁镇回来后却杀了他弑君篡位_明朝_也先_英宗

本文目录

  • 清朝为什么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蒙古问题
  • 朱祁钰花重金赎回朱祁镇,为何朱祁镇回来后却杀了他弑君篡位
  •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 也先俘虏了明英宗,为何没有杀掉他,还主动要求把他送回明朝

清朝为什么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蒙古问题

1.一方面,盟旗制度,让蒙古族有跟满蒙一家的假象高度认同,另一方面实行,封地管理,不允许汉族与蒙地来往!实行愚民政策,蒙古文化在明朝中后期就没有发展过2.养尊处优,清政府让蒙地富庶,给与强有力的民生支持,大家酒足饭饱丧失反抗情绪3.利用各个盟旗的矛盾,让大家相互制衡,军事平衡4.藏传佛教,每个家庭有两个儿子,一个必须进寺庙当喇嘛,五里一个庙十里一个召,佛教信得深,就丧失了斗志,丧失了生养儿女,实行自然减丁

朱祁钰花重金赎回朱祁镇,为何朱祁镇回来后却杀了他弑君篡位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

得到朱祁镇后的也先又喜又忧。喜的是万万想不到,这次南下尽然将大明朝的皇帝弄到手里了;忧的是,此时的大明皇帝犹如一个烫手山芋,杀不得放不得。最后还是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出面提出看法:咱们这次兴师动众不就是眼红明朝的物资丰富吗,不就是因为大太监王振克扣了明朝皇帝给我们的赏赐才起兵的吗,现在大明王朝的皇帝在我们手里,岂不是奇货可居,我们可以用来向大明王朝换取更多的物资赏赐。

也先听后大喜,开始借助大明皇帝的名义索要物资、招摇撞骗。现在轮到大名朝廷的统治者们头疼了,面对也先的挟天子令诸侯。最终大明王朝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拥立当时正在监国的邺王朱祁钰为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断绝了也先用朱祁镇皇帝名义敲诈的念头。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在于谦的领导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先只得退走大漠。

此时,曾经的香饽饽朱祁镇再次变成了烫手山芋。杀了吧,势必引起大明王朝的疯狂反扑;养着吧,浪费粮食。于是也先提出了要讲朱祁镇送回大明的要求,将皮球再次踢会给大明的统治者们。

面对曾经的皇帝要被送回来,大明王朝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首先,新皇帝朱祁钰是很不高兴的,自己刚尝到权利的味道,此时迎回太上皇,将置自己于何地。其次,以李实、杨善为首等大臣极力主张迎回太上皇朱祁镇。这时新皇帝朱祁钰找到于谦质问,于谦也明白朱祁钰担心的问题所在,但是朱祁镇又不得不迎接回来。于是于谦说了一句:“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于谦的意思很明显,皇帝已经定好了,即使朱祁镇回来,依然由你当皇帝。但是朱祁镇必须得接回来,就是为了杜绝别人的借口。

朱祁钰这才同意迎接会自己哥哥朱祁镇。但是在迎接的途中,还是扭扭捏捏的,迎回来之后直接就软禁在南宫之中。朱祁镇在南宫整整度过七年被囚禁的岁月。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此前他为了能够让自己儿子继承皇位,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此时,在朱祁钰病重之际,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成功。

第二年,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不久,郕王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

当年土木堡事件也先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然后一举南下拿下北京呢

「土木堡之变」及其前后的军事行动,实质上是蒙元政权在退出中原百年之后,试图再次挺进中原的一种尝试。

在大败明军,俘虏皇帝后,最终却将皇帝送还明朝。这种非理性的政治行为,自然有其背后不得已的逻辑和考量。

再战不利

(名臣 于谦)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 1449 年,也先率领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 20 万精兵御驾亲征。

由于情报失灵,指挥失误,明军连战连败,最终在河北张家口怀来县的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也先俘虏明英宗后,率大军直逼首都北京城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北京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在名臣于谦的领导下,紧急调集全国各路兵马进京勤王,同时大量囤积粮食,铸造兵器,加固城垣发动百姓。经过五天血战,击败也先。

也先进军不利,又恐后路被截,撤军离去。于谦命军追击,大败也先。

「土木堡之变」之前的军事行动也先大获全胜,而在北京保卫战中却吃到了败仗。其军事实力可以一时取胜,但仍无法与整个大明王朝相对抗,只能撤退。

顺水人情

(明英宗 朱祁镇)

大明朝廷在得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于谦力排众议,与皇太后等朝中大臣一起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明代宗。以防止也先以皇帝相要挟,同时避免国中无主。

也先率军至北京城下,果然要求打开城门护送明英宗进城,被于谦拒绝。而最终经过血战也先大败,后为了缓和与明朝的关系,向明朝议和,并将明英宗送回朝廷。

此时的明英宗对也先来说已经毫无价值。毕竟,中原王朝已经有了新的皇帝,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明英宗这个「烫手山芋」送给明朝。

遗祸中原

(明代宗 朱祁钰)

也先没有杀死明英宗,而把明英宗送了回去,看起来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一种低姿态。实际上是想制造明朝内讧,坐山观虎斗。

当初立朱祁钰为帝时,承诺朱祁钰死后传位于朱祁镇的儿子。坐稳帝位后,朱祁钰反悔,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将明英宗朱祁镇囚禁起来,严加防范。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逐渐繁荣起来,有中兴之象,算是有所作为。

8 年后,在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一众大臣的帮助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诛杀于谦等朝廷大臣,赏赐自己的亲信功臣,宠幸宦官,大明朝从此一蹶不振。

也先放了明英宗,八年后的「夺门之变」及朱祁镇的一系列的动作,没白放。

也先俘虏了明英宗,为何没有杀掉他,还主动要求把他送回明朝

也先杀了明英宗?当也先傻吗?在当时的局势下,也先如果杀害朱祁镇,显然是最失当的选择,把他平安送回才是最正确的决定,这是一步一石三鸟的妙招,为什么这么说?

分析一下也先发动战争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也先进攻明朝的目的是劫掠,并不是要灭掉明朝,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力上,他都没有这样的实力。

也先当时只是太师,名义上的蒙古大汗是脱脱不花,脱脱不花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根据草原上的传统,鞑靼部的他才有资格称汗,而来自瓦剌部的绰罗斯家族的也先是没有这个资格的,这个规矩从成吉思汗开始到清末就没有变过。当然后来也先与脱脱不花反目,两人互相攻杀,最后脱脱不花被也先袭杀,也先称汗,但也因此彻底得罪了蒙古各部落,最后众叛亲离被部下所杀,这就是擅自称汗的后果。

如果他要向明朝发动灭国级别的战争,光凭他的瓦剌部显然实力不够,顷全瓦剌之兵,加上各部落仆从军队,兵力也就20多万人,这点兵力在土木堡打败明军可以,要想逐鹿中原,无异痴人说梦。所以必须要脱脱不花配合,瓦剌加上鞑靼,再加被征服的兀良哈三卫和女真各部落等,如果齐心,或许还可一战。

而土木堡俘获英宗,对也先来说是意外之喜,如同中了六合彩,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带着英宗到大同、宣府等处转了一圈,想要骗开城门劫掠一番,无奈被大同守将郭登、宣府总兵杨洪拒之门外,无计可施之下,也先选择了更激进的办法,驱大军直入长城,屯兵北京城下,在这个时候,也先仍然不忘拿英宗当筹码,想要谈判。

分析一下,可以看出,也先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拿英宗当筹码,捞取最大的好处。如果被拒绝,再开始动武,能攻下北京城当然最好,如果攻不下,就在城郊和周边劫掠,总之,捞得越多越好。

奈何明朝早已立景泰帝,也先恼羞成怒之下,才开始攻城,京师保卫战开始,过程不用多说,也先损兵折将而去,既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

这时候,也先需要作出选择,该拿英宗怎么办?可以说,杀死英宗肯定不在他考虑之内,为什么这么说?

在京师保卫战结束后,并未派兵参战的脱脱不花汗就暗地派出使者同大明联系,希望能够跟明朝达成和议,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借助明朝的力量共同对付也先。

从政治角度看,对也先来说,脱脱不花对他的威胁比明朝更大,如果杀死明英宗,显然不可能得到明朝的宽恕,等于树立了一个永远的强敌,这样的结果,对志在称汗的也先来说无法承受,而如果明朝和鞑靼联手,灭掉也先简直易如反掌。

从经济角度看,也先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从明朝得到物资,这也是他入寇的初始动机。同样,如果杀死明英宗,朝贡、互市这些对他来说简直不可缺少的进口市场将再也不可能出现。

从军事角度看,如果杀死明英宗,这种仇恨是不可能轻易化解的,大明必定举兵报复,别说自己,自己子孙也将世世代代承受这个后果,不信的话请参考金国灭亡时南宋对他们做了什么。

这时,也先表现出了一个高明政治家的能力,他主动将英宗送回明朝,使得明廷没有了同脱脱不花讲和的理由。这招棋走得非常绝妙,送回英宗,使得明朝内部同时出现两个天子,必将引起争斗,同时可以打击脱脱不花的势力,自己还可以趁机提出互市要求,一举三得,事实也证明也先的目的后来都达到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