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9门外语,敢于翻译《论语》,嘲笑胡适发音的他到底有多牛?_胡适_德语_英语

清末的社会疾重难返,很多人在明白了这个困境之后,便立志要寻求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来,这其中呼声最强的便是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有个首要且必要的条件,便是要懂得他们的语言。

于是从鸦片战争后,从1847年容闳在广州黄埔港登船去美国的那一刻起,中国人便在这条路上努力前行、奋斗不止,从而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这其中有一颗最闪亮的星星,那便是“辜鸿铭”。

在中国近现代的文人学者中,在语言方面有天赋和造诣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包括:胡适、赵元任、林语堂、钱钟书等人。但能从小接触到外语,并精通外语,还能把中国和外国的文化闹明白的恐怕只有辜鸿铭一人了。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岛,他的父母当时正在帮助一个叫布朗的英国人打理橡胶园。可以说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耳边就听到了这个橡胶园主所说的纯正英语。后来这个布朗因为没有孩子,并且喜欢聪明的小辜鸿铭,于是就把他收着了义子。并在辜鸿铭十岁,布朗回英国的时候,又把他带到了西方。

在西方,辜鸿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从1867年10岁的时候离开故土,到1880年24岁归来,在西方14年的时间里,辜鸿铭遍学了9种语言,并取得了13个博士学位。

展开全文

1877年辜鸿铭又再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

在30年后的1907年蔡元培也来到莱比锡大学听课学习,此时的辜鸿铭已经是这学校里最知名的人物。而40多年后的林语堂再到莱比锡的时候,辜鸿铭的著作已成了学校指定的必读书籍。

关于辜鸿铭的英语到底有多好,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这样几个段子。

倒着看德文报纸

有一次辜鸿铭在德国的火车上,故意把报纸倒拿着看。然后旁边两个德国的小伙子就用德语说到:“瞧这个不懂德语的傻子”。随后辜鸿铭就用地道纯正的德语对这两小伙子说道:“贵国的德语太简单了,倒着看是为了增加点阅读乐趣而已”。小伙子听到辜鸿铭的德语后,一面羞愧于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一面又对眼前的这个中国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辜鸿铭的德语说的比真正的德国人还好。

酒会上用流利的英语演讲

曾经当过两湖总督张之洞的洋文案,做过宣统皇帝外交部侍郎的辜鸿铭,自然是要应酬很多公众场合的酒会饭局。有一次一个英国的小记者被安排坐在辜鸿铭的旁边,她因为无聊,就故意用中国腔一字一句的说了句likesoup?(喜欢这汤吗),辜鸿铭只是微笑点头并没搭理她,小记者就以为辜鸿铭不会英语,于是在旁边自说自话。待到她突然听到主席台上传来一阵流利纯正的英语演讲时,回头一看正是她以为不会讲英语的辜鸿铭在上面。然后辜鸿铭落座回来,用小记者当时的语调低声问了句like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羞的她满脸通红,连忙连声致歉。

嘲讽胡适的英语发音

胡适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作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他自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从而也乐得四处演讲。然而辜鸿铭却与之相反,他总爱骂人,总爱拖着一根长辫子独来独往。有一次胡适演讲,引用的一句英文让辜鸿铭听到了,他就对人说胡适的英语发音太不标准了,是典型的英国下等人的发音。由此让胡适很是难堪,也找不到说理的地方。

把《论语》翻译成英文

能够真正读懂《论语》的人不多,能够读懂并把他翻译给外国人看的,也就更屈指可数了。而中国的四书五经中,有三本就是辜鸿铭翻译的。辜鸿铭翻译的《论语》之所以受外国人的欢迎,是因为他曾说过:“我努力按照一个受过教育的英国人表达同样思想的方式,来翻译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

“能够理解外国人的思想方式”这正是辜鸿铭的伟大之处,虽已过百年,今天我们再来回望他的时候,心情仍然是无比的激动和敬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