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父子仨(也说陈独秀——《觉醒年代》的若干思考)_陈独秀_胡适_觉醒

本文目录

  • 也说陈独秀——《觉醒年代》的若干思考
  • 陈延年是因为吴稚晖出卖而被捕的么
  • 胡适与红楼梦的作者简介
  • 《觉醒年代》观后感
  • 吴稚晖的重要经历

也说陈独秀——《觉醒年代》的若干思考

压中高考作文,白玉兰收获颇丰,《觉醒年代》yyds之类的评价屡上热搜。
忙里偷闲、夙兴夜寐地追剧,不带快进一分钟,很多时候还要暂停甚至回放,这是很多人看《觉醒年代》的真实写照,我也是其中一个,咱多少年没干过这事了呀!

群像作品不好创作,尤其还要人物形象鲜明,《觉醒年代》做到了。别的不说,光鲁迅创作《狂人日记》那个片段,三五几分钟,那种“横眉冷对”的犀利劲,以笔为刃、呕心沥血、字字珠玑的精髓真可以封神了。
不过这部剧毕竟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角的,而这两位于不了解详细历史的后人而言也是有差别的。李大钊为国为民奔走呼号,在革命未竟之际、惨遭杀害,相比陈独秀的后来实在是要光辉、高大太多。至于陈独秀,我仔细想了想,历史课本中提到的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一大”陈独秀因故没有参加,之后就是批判右倾主义,再后来就没有他的名字了。
感谢《觉醒年代》,抛开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争辩,它真的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独秀以及甘愿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陈氏家族。要知道,从来先行者最难啊!
也许是印象中关于陈独秀的记录太少,所以看前几集的时候,我是不太喜欢陈仲甫的,尤其是代入到陈延年的视角中去。我总觉得陈仲甫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散发着狂狷之气,他的眼睛是长在头顶、朝天上看的。但越往下看,大型打脸——真香——
视频网站里有人专门剪辑了陈独秀的哭戏,就着这一点说吧,陈独秀在我心中“封神”的细节是:当时学生因参加街头集会,被扣押在监狱,经过多方奔走当局同意释放,蔡元培亲自去接,可学生们却表示宁愿把牢底坐穿,也要效仿谭嗣同来唤醒民众。剧里蔡元培是很温和的人,无论是待人还是接物,大家都愿意给蔡公面子,尤其是他的头号粉丝辜鸿铭,可这个时候的蔡公拿这一批年轻人没辙了呀。镜头转向陈仲甫,他那种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表情真的是绝了!
笑的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学生在民族大义面前敢为人先,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哭的是,革命肯定需要牺牲,胜利必然经过流血,可眼前这批人是当下这个国家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一代,他们舍下了自己对于老师、学校的重要,忘记了自己对于家庭、父母的重要,抛却了自己对于国家、人民和民族未来的重要。他们不仅不自知,反而以此自豪,这所谓的执念其实就是在做无谓的牺牲,又哪里是谭嗣同的“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至于那段台词更是铿锵有力——
“我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没有权利去死,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需要你们去活着,需要你们去奋斗。”至于最后那一下“哐当——”狱门的动作,实在是酷毙了。

还有一幕是,当时陈独秀被众人安排在家里写稿(实则是他屡次触碰当局底线,已上抓捕名单),他实在憋不住了想出门看看。于是,他看到了:全国最高学府——以“科学民主、兼容并包”著称的北大已沦为人间炼狱,教学楼成了成了关押学生的场所,众多狱警背着枪支在巡逻查岗,隔着上锁的门窗几多亲人在给孩子们递吃食……鲁迅后来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有更直白的描述——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陈独秀个人是不怕蹲监狱的,他有一句名言:“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监狱与研究室是民主的摇篮。”
他也能说服十来个想把牢底坐穿的学生离开监狱,可面对当局政府施压,动辄抓捕学生入狱,以至监狱满员不得不借用北大等高等学府来管控时,陈独秀的眼、身、心都被刺痛了,他无助地蹲在红楼的一个小角落里,这不是他想看大的北大,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中国。
《觉醒年代》之前,我是很不了解陈独秀的,尤其是他在五四前后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觉醒年代》之后,我依旧没有认识完整的陈独秀,因为影视作品与历史真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史料记载,陈独秀的晚景无比凄凉,在被开除后,他似一颗璀璨的星突然就黯淡了,以至于让后来的人们轻而易举地就忘却了他曾经的功勋赫赫,只盯着他的错误不松口、不放过、不原谅。《觉醒年代》涉及的时间线里,那确是陈独秀的高光时刻,哪怕是细微之处和同人聊《新青年》时吃花生,也满满的都是戏。
我一直在想,作为影视作品的《觉醒年代》会怎么书写最后一集?尤其最重要的一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该如何为他的故事收束呢?看到最后一幕,得为主创团队点赞啊!

邓中夏送来了远赴法国留学的延年、乔年二人的消息,陈独秀得知陈乔年还翻译了《国际歌》,邓中夏说现在父子仨终于是同一个战壕的队友了。这一幕陈独秀热泪盈眶,而且终究没能控住落了下来,然后自己拿着《国际歌》的稿子一个人孤独地向森林深处走去,只给荧幕前的观众留下一个潇洒且落寞的背影……(真实情况是,父子三人没能和解,这里给予了美化)
革命的形势还在轰轰烈烈地继续着,它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知识分子的狂欢,他们最先醒来,试图去唤醒、拯救那些沉睡中的国人。这种由精英分子普及到平民大众是最温和的方式,它需要经年的时光,需要等到一两代人普及教育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可当时的中国等不及了呀!《巴黎和约》那个片段,陆征祥、顾维钧处处掣肘、举步维艰,“弱国无外交”的悲哀还要继续多少年呢?

再者,知识分子这个身份注定了“陈独秀们”的大多数,他们理想化色彩太过浓厚,有时又容易陷入照本宣科、脱离自身实际的误区。“陈独秀们”有狂狷的资本,有铮铮的傲骨,完全可以承担文化的创新者、思想的引领者,但要做革命的颠覆者,他们真的有足够的能力来领导全中国人民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么?似乎还差了点什么,不过这个试错的过程于后来而言弥足珍贵!

据说,后来中共不止一次派人向他发出邀约,请他去延安,这都是对陈独秀已有贡献的承认及肯定,但他都婉拒了。陈独秀说:“熟人都已经离去或逝去,现在对这个组织已经不熟悉了。”的确,作为先行者,不被人理解的陈独秀背负了太多的争议,也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儿女罹难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曾经因《新青年》聚在一起的挚友后来也陆续分崩离析;最懂他的李大钊也被送上了绞刑架……这位早期革命的缔造者早已没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时的激情澎湃,岁月给他了他太多的磋磨,万幸的是,他用尽心血缔造的政党依旧在曲折中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着,并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有新的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把接力棒握的很好,对于这一点,陈独秀是放心的。
作为后人的我们知道历史进程,中国自有它的特殊之性。过去,因为狭隘,我们对陈独秀那一批人真的太严苛了!感谢《觉醒年代》让陈独秀等人走进了我们的认知,陈氏父子,满门忠烈。虽说历史功过是留与后人评说的,但于国有功、为民造福的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好啦,要去读《陈独秀全传》了,不了解真相就没有发言权啊……
仲甫先生,别来无恙。

陈延年是因为吴稚晖出卖而被捕的么

1927年6月26日上午,北施高塔路恒丰里104号(现山阴路69弄90号)中共上海区委所在地,陈延年、郭伯和、韩步先等人正在开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大会。这是一幢砖木结构三层楼石库门新式里弄住宅,建造于1926年。房子竣工后,上海区委在这里开办党校,这里也是上海工人
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的指挥所。
会议上,王若飞传达了中央的任命,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郭伯和任组织部长、韩步先任宣传部长,赵世炎到中央工作。
突然,陈延年接到报告,一位交通员被捕了。陈延年心头一紧:不好,这位交通员知道这个秘密处所!他和王若飞、赵世炎等商量后,立即宣布提前结束会议。告诫大家小心谨慎,以防万一。
下午三时,为销毁文件,陈延年等人来到恒丰里104号附近,先在暗处观察周围动静,见没有什么异样,便冒险进门,焚烧办公室内秘密材料。但不久,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派大批军警包围了恒丰里104号,陈延年、郭伯和、韩步先一起被捕。
交通员叛变了,但他并不认识陈延年。当时陈延年身穿短衣,裤腿上扎着草绳,自称是受雇到这里做工的,名叫陈友生。敌26军对待陈延年像对待普通的共产党员一样,押往龙华监狱。
吴稚晖的出卖
陈延年怀着一线希望,给五马路东亚图书馆汪孟邹写信,请他想办法营救。陈延年在信中写道:“我某日在某处被捕,现拘押在市警察局拘留所。我是工人,不会有多大嫌疑,现在我的衣裤都破烂了,请先生给我买一套衣裤送来。”信尾署名“陈友生”。
与此同时,赵世炎、王若飞等也在想方设法营救陈延年,甚至和敌办案人员谈妥,交800元放人。
盛夏的一天,刚刚租下上海极司斐尔路(万航渡路)49号一幢楼房的胡适,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满头大汗的汪孟邹:“延年被捕了,你快想法子救救他。”说着汪孟邹将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他。胡适一看,果然是陈延年亲笔写的求援信。“陈友生”,就是陈姓朋友所生,分明是指陈独秀这个老朋友生的孩子啊!
尽管凶多吉少,胡适还是答应帮忙。胡适想起蒋介石的红人吴稚晖是陈延年的老熟人,数年前曾帮助陈延年、陈乔年赴法留学,决定将信转给吴稚晖,请他帮忙。
吴稚晖见信,暗暗欢喜起来。1921年秋天,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留学生为争夺里昂中法大学与吴稚晖等闹矛盾,被押送回国。此后,陈延年逐渐脱离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影响,转向共产主义。对此,吴稚晖恨在心头,想不到,陈延年今天栽到自己的手里来了。
吴稚晖思忖再三,立即给上海国民党警备司令杨虎写信“祝贺”:“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延年“发生额下,厥壮极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这杨虎不是别人,正是随蒋介石一路制造赣州事件、九江惨案、安庆“三二二”事件的特务处长。
杨虎见信,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陈独秀的儿子、上海共产党的头号负责人陈延年已被抓获。蒋介石获悉逮捕陈延年的消息后,致电国民党26军政治部,指示需“切实讯明为要”。
陈延年牺牲
1927年7月4日,即陈延年被捕后的第九天晚上,敌人将他秘密押赴龙华刑场,被刽子手乱刀砍死。陈延年牺牲后,蒋介石下令不准收尸。次日,《申报》刊出《铲除共党巨憝》,披露了吴稚晖给杨虎的信件。汪孟邹见报,如五雷轰顶,瘫倒在椅子上。胡适见到报纸,也对吴稚晖深为不满。
陈延年牺牲后,董必武称赞他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陈独秀父子仨》朱洪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胡适与红楼梦的作者简介

  《胡适与红楼梦》作者是朱洪。
  作者简介
  朱洪,1957年出生,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从领袖到平民陈独秀沉浮录》、《陈独秀与中国名人》、《陈独秀传》、《陈独秀哲学思想研究》、《黄镇传》、《胡适大传》(上、下)、《胡适与韦莲司》、《陈独秀与第三国际人物论》、《陈独秀风雨人生》、《赵朴初传》、《赵朴初因缘人生》、《陈独秀父子仨》、《将军、外交家黄镇》、《陈独秀与胡适》、《赵朴初说佛》、《重话大革命》、《胡适与北大文友》、《刘半农传》等。
  本书是由作者朱洪所编著,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07年9月1日出版。本书以胡适考证《红楼梦》为主线,叙述了胡适推倒旧红学、创立新红学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胡适与其他文化名人的交往,讲述了胡适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世的考证、对《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考证、对《红楼梦》本子的考证、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考证,以及胡适在考证中解答《红楼梦》中诸多悬疑问题的故事,介绍了新红学在大陆的命运。

《觉醒年代》观后感

近期我看完了一部电视,名字叫做觉醒年代。

我要讲以下几个点:

我印象最深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事

先讲第一部分,我印象最深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人有两个:陈延年和陈乔年。

我之所以对他们俩印象深刻,有一个理由:

他们对自己父亲的情感变化。那么我们把这个变化看成一个案子,而这些感情变化就是线索,一起来破案吧!诸位侦探!

线索一:

陈独秀父子的最初情感——陈延年兄弟俩对父亲的仇恨(加重点说,就是鄙视):

这一点在这兄俩往陈独秀的饭里放青蛙就能看出来了:陈延年当众指责父亲的种种不是,比如陈独秀的父亲死了,陈独秀却不回来,比如陈独秀抛下家,到了外面“避难”,比如……

现在,我们离真相又近了一步,接下来,到了线索二:

陈延年和陈乔年得知真相后觉得很惭愧。

这一条线索可以说是线索一和线索二的链接,当然,没有这一条,也许就没有线索三了,你不好奇是什么吗?

答案是:陈延年指责完父亲的种种不是,陈独秀的一个朋友站起来说明了真相:陈独秀的父亲死了,陈独秀急着回去,却因为这是敌人下的套(利用这一事件把陈独秀像钓鱼一样钓上钩)被他的朋友拦住,死活都不让他回去,陈独秀之所以抛下家是因为……

好,真相已经浮出水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线索:

陈独秀父子化解了矛盾——他们仨像兄弟一样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双方的共同的想法:化解矛盾成就了一个美好的结局,陈独秀把他的妻子给他包的包子留给了他的儿子;陈延年开始与陈独秀讨论社会政治;陈独秀亲自给陈延年和陈乔年炒花生;陈延年在起义中出现了意外,受伤了,陈独秀冒雨把陈延年送进了医院,陪了他一个晚上;再比如……

所以,这个案子已经破了,真相是——陈独秀父子从最开始的互不理解变成了兄弟!!!

接下来,到了第二个部分,我印象最深的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因为在我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五四运动,而且我去过不止一次五四广场,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想:

第一次去:只是觉得无聊

第二次去:本来准备去那里看表演,结果错过了时间,很难过

第三次去:原来晚上的五四广场那么美!还有头饰可以买!处处都可以拍美美的照片,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就像一个充满了气的热气球,一下子就飞到了空中,别提有多高兴、多兴奋了!!!

好啦,今天就到此结束吧,拜~

吴稚晖的重要经历

出卖陈延年
1927年6月,陈独秀之子,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因叛徒出卖在上海恒丰里104号的中共秘密会所被捕,因当时陈年身穿短衣,裤腿上扎着草绳,所以称是受雇到这里做工的,名叫陈友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待陈延年像对待普通的共产党员一样,押往龙华监狱。
陈延年怀着一线希望,给五马路东亚图书馆汪孟邹写信,请他想办法营救。陈延年在信中写道:“我某日在某处被捕,现拘押在市警察局拘留所。我是工人,不会有多大嫌疑,现在我的衣裤都破烂了,请先生给我买一套衣裤送来。”信尾署名“陈友生”。 与此同时,赵世炎、王若飞等也在想方设法营救陈延年,甚至和敌办案人员谈妥,交800元放人。
盛夏的一天,刚刚租下上海极司斐尔路(万航渡路)49号一幢楼房的胡适,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满头大汗的汪孟邹:“延年被捕了,你快想法子救救他。”说着汪孟邹将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他。胡适一看,果然是陈延年亲笔写的求援信。“陈友生”,就是陈姓朋友所生,分明是指陈独秀这个老朋友生的孩子啊!
尽管凶多吉少,胡适还是答应帮忙。胡适想起蒋介石的红人吴稚晖是陈延年的老熟人,数年前曾帮助陈延年、陈乔年赴法留学,决定将信转给吴稚晖,请他帮忙。
吴稚晖见信,暗暗欢喜起来。1921年秋天,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留学生为争夺里昂中法大学与吴稚晖等闹矛盾,被押送回国。此后,陈延年逐渐脱离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影响,转向共产主义。对此,吴稚晖恨在心头,想不到,陈延年今天栽到自己的手里来了。
吴稚晖思忖再三,立即给上海国民党警备司令杨虎写信“祝贺”:“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延年“发生额下,厥壮极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这杨虎不是别人,正是随蒋介石一路制造赣州事件、九江惨案、安庆“三二二”事件的特务处长。杨虎见信,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陈独秀的儿子、上海共产党的头号负责人陈延年已被抓获。
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监狱后,时年29岁,蒋介石下令不准收尸。 陈延年至死也不知道,吴稚晖在狱外出卖自己的细节。次日,上海《申报》刊出《铲除共党巨憝》,披露了吴稚晖给杨虎的信件。(摘自《陈独秀父子仨》朱洪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