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建国后,沈从文为什么没和胡适一起走)_胡适_陆小曼_儿子

本文目录

  • 建国后,沈从文为什么没和胡适一起走
  • 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两位大师在中国的影响力究竞谁更高些
  •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 北大为什么拒绝李敖捐款为胡适立铜像
  • 徐志摩死后,胡适提出会为陆小曼负责,陆小曼为何拒绝
  • 鲁迅与胡适哪个在历史评价上稍高一些
  • 有谁知道,胡适的二儿子为什么取名胡思杜
  • 胡适夫人可以让胡适服服帖帖,为何没培养好孩子

建国后,沈从文为什么没和胡适一起走

1948年12月14日,北大校长胡适匆匆告别了北大,离开了即将陷城的北平。1949年1月8日晚,江山即将易手,胡适与蒋介石晚餐,席间蒋介石对胡适说:“我不要你做大使,也不要你负什么使命例如去争取美援,我只要你出去看看。”4月6日,胡适乘“克里夫总统号”邮轮赴美。胡适将自己的命运与国民党绑在一起,一向与胡适关系甚好的沈从文却选择了留下,没有和胡适一起离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青年沈从文

当胡适从北平南飞时,这座古都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在北平沈从文家却是人来人往,说客盈门。当时来沈家的主要有两种势力,一方面是北大校方,他们给沈从文送来去台湾的机票;一方面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其中主要成员有北大学生、中共地下党员乐黛云,左翼进步学生李瑛和王一平,据傅国涌的《1949年:中共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一书记述:“(他们)先后登门,‘希望他不要去台湾,留下了迎接解放,为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出力’。”

沈从文此时又是什么态度呢?

《1949年:中共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中这样写道:“沈从文此时‘竟只想回到家乡去隐居,或到厦大或岭南大学去。对于革命,除感到一种恐怖只想逃避外,其他毫无所知。’最后,他选择了留下。以后谈到这一选择时,他说更多的是为了家人。”

与沈从文有同样想法也做出了同样选择的知识分子,还有清华大学的陈寅恪和武汉大学的吴宓,陈寅恪去了广州,而吴宓则去了西南,他们当时的目的都是逃避。

他们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面前,谁也无法逃避。

谢谢阅读。

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两位大师在中国的影响力究竞谁更高些

鲁讯和胡适比,显然鲁讯的影响远远大于胡适,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不同,分野在于文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鲁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永远值得中国人民世代怀念。

胡适去世后,他的后人去哪了

1962年2月24日,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胡适在台北病逝,享年70岁。他为人绅士,不在乎荣辱,专注于学术,还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作为民国最著名的文人之一,他备受瞩目。而由于他自身的名气原因,胡适先生的后代也自然关注度是较高的。

胡适先生有两子一女,长子祖望、次女素斐、幼子思杜。而胡祖望也生下一儿子叫做胡复,是即胡适先生的孙子。

先说长子,长子祖望名字其实有故事的,他因距胡适母去世仅几个月,取名“祖望”有望祖与光宗耀祖的意思。胡祖望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不过还没完成学业,就去了美国名校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毕业后曾在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上过一段时间班,之后担任过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与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退休后一直定居美国,于2005年在美国去世,享年85岁。

次女素斐,很不幸,在她五岁时候就早夭了。对于这个女儿,胡适在后来也很是自责,曾说道自己因痛失女儿哭过很多次,他不止一下的说:“如果早点请好的医生给她医治,也许不会死。我把她糟掉了,真有点罪过。”

幼子思杜,名字也有内涵,胡适给小儿子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他在后来由于忍受不了他人的批判,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结局很是悲惨。

孙子胡复,取名以复兴中华之意。他和爷爷、父亲一样都是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因小儿麻痹症脚有残疾,至今仍是单身,现在仍然定居美国,是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

北大为什么拒绝李敖捐款为胡适立铜像

胡适的成名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概否定并抹杀了《尚书》和《管子》“那样规模广大的哲学”……,致使古今中西马哲矛盾对峙而难解……!应当是“拒绝”的最大理由!

徐志摩死后,胡适提出会为陆小曼负责,陆小曼为何拒绝

胡适和陆小曼都是民国时期的社会名流,两个人的感情生活也都非常的复杂。

在陆小曼嫁给徐志摩之前,胡适和陆小曼就已经认识,并且对陆小曼产生了好感。然而由于胡适的老婆精明强悍,胡适始终都无法和老婆离婚,只能偷偷的表达自己对陆小曼的爱慕之情。

徐志摩和陆小曼相恋之后,因为徐志摩是有妇之夫,陆小曼也是有夫之妇,两个人之间的恋情遭到了双方家人的反对。特别是徐志摩的父亲,更是以切断徐志摩的经济来源相威胁,不允许陆小曼嫁入徐家。

胡适在这件事上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他一方面劝说徐志摩的父亲同意陆小曼加入徐家,另一方面又劝说徐志摩答应了徐志摩父亲的条件,最终促成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胡适给陆小曼和徐志摩当红娘,似乎说明胡适同陆小曼没有关系。

然而胡适给陆小曼当红娘的行为,却遭到了胡适妻子的不满,胡适的妻子非常了解胡适的性格,在她看来胡适之所以给陆小曼和徐志摩当红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接近陆小曼。

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之后,胡适见到陆小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两个人主要通过信件的方式进行联络。在徐志摩因为飞机失事丧命后,28岁的陆小曼成为了寡妇,没有了经济收入来源。

徐志摩去世后不久,陆小曼开始和一个叫翁瑞午的人同居,翁瑞午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共同的朋友,在徐志摩去世之前,陆小曼患上了一种晕厥症,需要进行中医的推拿才能治疗,而翁瑞午有一手好的推拿绝技,每次都能够手到病除。

由于翁瑞午经常出入陆小曼的家,徐志摩又经常不在家中,慢慢的翁瑞午和陆小曼之间也就传出了一些绯闻。到了徐志摩去世之后,翁瑞午和陆小曼开始有了同居的关系。

在得知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之后,胡适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胡适表示只要陆小曼离开翁瑞午,以后陆小曼的一切开销都由胡适提供。陆小曼是一个非常能花钱的人,徐志摩迎娶陆小曼之后,家中几乎从来没有过多余的存款,甚至还需要借钱来维持生计。

翁瑞午和陆小曼同居之后,也经常因为囊中羞涩而困扰,为此翁瑞午不得不将家中祖传的字画卖掉,来供给陆小曼的生活开销。

胡适是当时国内知名的大教授,经济收入来源非常的多,生活也十分的富裕,完全能够供给陆小曼的生活。不过陆小曼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拒绝了胡适的邀请,仍然同翁瑞午生活在一起。

陆小曼之所以拒绝胡适,是因为她知道胡适只能陪伴自己一时,而翁瑞午却能够陪伴自己一辈子。胡适的妻子非常的精明强悍,不可能同意和胡适离婚,陆小曼和胡适只能在地下交往,这样的生活总归不会有好的结果。

而翁瑞午虽然不如胡适更有钱,但是翁瑞午对陆小曼却是真正的一心一意,陆小曼也明白翁瑞午是一个真正能够疼爱自己一辈子的人,所以在胡适和翁瑞午之间,陆小曼最终选择了翁瑞午。

陆小曼拒绝胡适之后,并没有同胡适断绝联系,在胡适的文学作品中存放有6封写给陆小曼的信。从信中两人的称呼也可以看出,胡适和陆小曼的关系一直非常的亲密,只是陆小曼始终都没有去找胡适,胡适只能在信中表达对陆小曼的爱慕之情。

陆小曼和翁瑞午一直共同生活到晚年,一直到翁瑞午去世,陆小曼也没有离开翁瑞午。

鲁迅与胡适哪个在历史评价上稍高一些

胡适偏理想主义,想在中国实现西方民主。鲁迅先生是真正对国情了解深刻,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希望总还是要有的。

有谁知道,胡适的二儿子为什么取名胡思杜

胡适开创了中国的哲学史,是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的领袖。他有二子一女,长子名叫胡祖望,出生于1919年3月16日,距胡适母亲离世仅有四个多月,取名“祖望”有遥望祖母之意。

二儿子也就是幼子,叫胡思杜,1949年全国解放时,志愿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父亲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划分为斗争对象。在政治风云变幻的年代,于1957年‘’反右“中自杀身亡,连遗体也不予保留。现在,胡适墓旁的胡思杜墓为其衣冠冢。

胡思杜名字的由来也有些意思,他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一天正好是胡适的生日。父子二人出生日期相同,胡适为他取名“思杜”是为了表达对自己的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的。

胡思杜与他不喜欢政治的哥哥不同,“善交朋友,好玩乐。”(罗尔纲语)

胡适青年时在上海一度坠落过,他担心幼子也蹈自己的复辙,于是在1941年5月特意安排思杜赴美,进教会学校海勿浮学院就读。胡思杜在美呆到1948年夏才回国,回国后已染上了吃喝的恶习,他归国是被海勿浮学院驱逐的结果。望子成龙的胡适当时对这个儿子有一点恼火,因而思杜回国后,胡适的众多朋友为他介绍工作,但都被胡适拒绝了,他认为这个儿子不争气、不可胜任各种工作。

后来,胡适出面,安排思杜到北大图书馆去工作,寄希望他能多读点书长点学问。

1948年12月的北平,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开展“抢救运动”,用飞机载出陷在北京的名人、专家、学者。胡适是第一批被“抢救”的对象。

思杜不愿随父母南下,还劝慰父母也留下来建设新中国。他认为“我们又没有做什么有害于共产党人的事,他们不会为难我们的。”。而胡适坚持离开,并且还说了一段话,这段话今后成为名言: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也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没有自由;他们来了,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这句话表明胡适对共产党并没有真实的认识,也因为这种认识,导致了胡适上了第二批战犯名单。

北京解放后,思杜到华北革命大学(人大的前身)政治部学习。由于胡适当时被称为“国民党的忠实走狗”,胡思杜也身不由己背负着罪孽。但他内心急切盼望新政权的肯定。他要与他的父亲划清界限,于是,写下《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叛》的思想报告,胡思社毫不留情地使用了大量的诸如“走狗”、“罪恶”…………之类的词语。

胡思社因此举动,得到了赞赏,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历史。

1950年9月22日,此文发表在香港的《大公报》上。

胡适先生获悉后,自是怒发冲冠随即说出:“我们早知道,在共产主义国家里,没有言论的自由;现在我们更知道,连沉默的自由,那里也没有。”

胡思杜原意是以此文表明自己与胡适划清了界线,可一石击起千层浪,胡适的那句“连沉默的自由都没有”。让胡思社的愿望化为了泡影。

胡思杜生命的最后几年与他的远房堂兄胡思孟有过接触;其他的留在大陆的亲戚都是党员干部,胡思杜怕连累他们,主动不与他们往来,而思孟是个工人,又目不识丁,不用考虑什么后果。

由于胡思杜身背父亲的阴影,三十好几的人了,仍没成家;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尽量保持乐观心态,可身份一直是二等公民。1957年,中央号召出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他认为向社会作贡献的机会来了,就积极主动地向领导提了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没曾想此为“引蛇出洞”之举,风云突变后,他被划成了“右派”。

不管如何努力,“胡适儿子‘’的标签他怎么也擦之不去。在当时的年代,他的梦想、他的贡献都容易被忽视!终于,他承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在1957年9月21日,留下一封遗书给胡思孟,在万念俱灰的状态中上吊自杀了。

胡适夫人可以让胡适服服帖帖,为何没培养好孩子

先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不太对,胡适先生两个儿子,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

胡祖望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次子胡思杜率性张扬,八年间,在美国读了两所大学都没毕业,解放以后,在北大图书馆,死于大陆。

要说江冬秀不会教育儿子,也说不过去,要说江冬秀管理胡适管理的服服帖帖,也不对。

胡适先生和夫人江冬秀的婚姻,是民国时期一桩著名的奇葩婚姻。

江冬秀,小脚不识字,胡适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才貌双全的才子,胡适自然不满意江冬秀,况且还有一美国美女与他相爱。

但是,江冬秀河东狮吼,提及离婚,便以死相要挟。

胡适只好把日子马马虎虎的过下去,江冬秀不仅不识字,还整天打麻将,相夫教子,无从说起,夫不用她相,子她不会教。在这个时候,长子胡祖望还能成绩优秀,到美国留学,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

次子胡思杜,太贪玩。最典型的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胡适让他去台湾,坚决不去,一心要留在大陆,最后惨死在运动中。

胡适先生也不是被管理的服服帖帖,据统计,他有长长短短的婚外情大约六段。

包括他和妻子,能相安无事,也是因为个性温柔,还有一层就是,江冬秀替他伺候妈妈很尽心,他有感激之情。胡适是君子。

胡适死,江冬秀痛哭,说到你算对得起妈妈了。江冬秀也知道,胡适隐忍不和她离婚,也有一层是感激她。

所以我说这个问题,有点儿不大恰当。

要说把儿子教的不好,无过于傅斯年,傅斯年大学者,太太又是东吴大学毕业,也是才貌双全,偏偏儿子傅仁轨,到美国留学,放浪形骸,吸毒而死。相比较而言,胡适的儿子教育还是成功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