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不立胡适像(为什么北大至今还没有立胡适雕像)_胡适_李敖_北大

本文目录

  • 为什么北大至今还没有立胡适雕像
  • 北大现有胡适的塑像吗
  • 李敖敬重胡适,曾捐款35万要求北大给其立像,后来怎么样了
  • 谁知道北大为什么不给胡适立个铜像
  • 05年李敖给北大捐资34万元,请求北大为胡适立尊铜像,现在立起来了没
  • 北大为什么不给胡适立塑像

为什么北大至今还没有立胡适雕像

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946年担任北大校长,但1948年时他却离开北大去了台湾,抛弃了国人而选择了台湾,所以至今北大也不给他立雕像。

北大现有胡适的塑像吗

有啊
适之先生为学,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求学者,提供一可行门径。其倡导自由主义,发起白话文革命,乃五四运动之文化旗手也。我坚决支持为适之先生在北大立像。

李敖敬重胡适,曾捐款35万要求北大给其立像,后来怎么样了

文·段宏刚

民国时期诞生了许多大学者,其中,胡适(1891年——1962年)先生很有代表性,他具有经天纬地的才华,在文学、史学、哲学、考据学、红学、教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就。他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人,以“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身份,倡导白话文写作,反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束缚,不但启蒙了有志青年的思想,还培养了许多新型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正因为成就斐然,贡献巨大,所以,胡适在文艺青年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海峡两岸崇拜他的人多不胜数。

当代著名学者李敖(1935年——2018年)堪称胡适的超级粉丝之一。

李敖特立独行,恃才傲物,是至情至性之人,不但笔底下有货,嘴上功夫也十分了得,谈人论事往往口无遮拦,一生批评、谩骂过的人有数千人,从古人到现代人再到身边人,他都口诛笔伐过。
但在胡适面前,李敖十分客气,曾经毫不吝啬地赞美过胡适。在李敖眼里,已然把胡适看作“教父”般的人物。

李敖和胡适虽然相差44岁,但两人完全称得上忘年交,他们之间有许多千丝万缕的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胡适在晚年曾给李敖提供过多方面帮助,让李敖一直感激不尽。

李敖父亲叫李鼎彝(1899年——1955年),比胡适小8岁,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老师正好是胡适先生,但由于李鼎彝的学习成绩很普通,胡适并没有多少印象,到后来,李敖跟胡适闲谈时说起他父亲,胡适才想起自己有这么一个学生。

胡适有一名得意学生名叫姚从吾(1894年——1970年),实际上跟胡适的年龄相差并不大。姚从吾在历史学上有较高造诣,解放后被聘请到台大历史学做教授,一直教书到终老。
1954年,20岁出头的李敖考上台大进入法律系学习,学习一月后,实在对法律提不起兴趣,就转入历史系学习,正好遇到姚从吾授课。

经过这些关系的层层铺垫,李敖跟胡适越来越熟悉,很快成为忘年交。

胡适在解放后先去北美工作9年,之后才回到台湾工作。

50年代中期,李敖上大一期间,他的父亲李鼎彝因病去世,失去靠山的李敖,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陷入了恐慌之中。胡适在后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像一名父亲一样,面对小自己40多岁的李敖,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李敖无微不至的关照。

1959年大学毕业后,李敖去服兵役,每月光是房租就需要200元,李敖实在交不起房租时,就把仅有的家当拿到当铺换钱用,胡适得知后,第一时间给李敖寄去1000元钱,并不断安抚和鼓励李敖:年轻人要学会吃苦,吃苦是将来的财富。
当然,胡适如此器重和关爱李敖,并不是因为李敖跟他有层层关系,更重要的是,胡适认为李敖是一个可塑之才,如同一块璞玉,经过他的精雕细琢后,肯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美玉。

李敖上大学期间喜欢舞文弄墨,并且文风犀利泼辣,颇有民国遗风。

读大学期间,李敖偶然读到1921年版的《胡适文存》,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亢奋,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读完后,李敖仍然不能平静,于是,以极高热情写了一篇数千字的书评。

由于这篇书评写得不错,很快被《中央日报》发表。在当年,《中央日报》可是影响力很大的报纸,不仅在中国发行,在国外其它大城市也有买到。此时,还在北美工作的胡适读到文章后眼前一亮,被李敖犀利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所吸引,并在心中发出由衷感叹:孺子可教也!
来年,胡适回来后,即刻与李敖见面,两人几乎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40多岁的年龄鸿沟在他们面前几乎没有障碍,就这样,两人成为一对忘年交。

再后来,只要胡适出版新作,或者讲演,李敖都会写出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很快,抱上胡适这条大腿后,李敖的名气也随之水涨船高起来,年纪轻轻就成为台湾的文化名人,这对他后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胡适于1962年2月底去世后,时年27岁的李敖十分难过,他不仅失去了一名好老师、好朋友,也失去了一个好长辈,再也不会有人那样语重心长的教导他了。

从这时起,李敖就在心里埋下了两个心愿,等待他们在以后的日子开花结果。

一是为胡适写作传记,二是为胡适树立塑像。为的是给胡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李敖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作品到处被封杀,甚至还两次入狱,度过了10多年的人生低谷。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李敖才有大量时间投入到写作中,一鼓作气写完20万字的《胡适评传》,并于2003年出版,总算完成了第一个心愿。

紧接着,李敖开始把大量精力用在第二个心愿上。

在2005年,李敖自筹35万元捐献给北京大学,要求北大为胡适树立一尊雕像。

按照李敖的想法,胡适于1917年就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前前后后在北大教书近30年,并且,还曾在1945年——1948年任北大校长,是北大历史上德高望重的校长之一。
北京大学校园里已经树立了蔡元培、李大钊等大师的雕像,比起以上几位,胡适完全有资格在北大校园占据一个雕像位置。

然而,北大不但拒绝了李敖为胡适树立雕像的请求,还把李敖捐献的35万元退了回去。李敖的态度同样很坚决,他拒收这笔钱,并表示:北大什么时候想通了就什么时候立。

如今看来,给胡适在北大树立雕像很不现实,因为胡适是一位饱受争议的文化名人,他这一生功过参半,解放后,国内百废待兴,北大很需要他这样的高级人才,但他选择了离开,这个抉择酿成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是他一辈子的污点。

谁知道北大为什么不给胡适立个铜像

  【内容提要】显而易见的是,光是搓搓澡并不能使中国人的面貌焕然一新,否则成为万物灵长的就不是人,而是天天洗澡的鱼。所以我以为,一个人本主义的中国能否建立,更重在思想与精神,即一个思想的共和国是否建立,每个人是否都能够自由思想、互相尊重。
  胡适  李敖先生在最近两期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提到自己准备捐款三十多万元给北京大学,希望校方能考虑给胡适先生立一个铜像,言语之间充满了侠骨柔肠。谓之“侠骨”,是因李敖不但反复建议北大校方给胡适造一个铜像,而且拿出了钱(虽然是“借花献佛”找做节目的凤凰卫视赞助的);谓之“柔肠”,是快意平生的李敖此番言辞谨慎,“没有其他什么目的”,并表示自己为此可以再等上十二年。“知恩当图报”,李敖说中国现在距离批胡适的五十年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现在是一个完全跟以前的中国不一样的一个进步的中国。在不再战乱、不再打倒张三李四、不再有革命和反革命这种情结的时候,北京大学应该考虑给胡适立一个铜像。
  既然打开了胡适这个话匣子,首先得感谢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是唐先生的《胡适杂忆》一书将我领进了胡适的世界。让我在出国留学前大概用了整整半年时间通读了《胡适全集》(十二卷)及《胡适家书》、《胡适留学日记》等著作三十余本,对中国近代历史及胡适思想终于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算是恶补了小学到大学人为缺失的历史课,并让我此后有机会在《错过胡适一百年》一文中表达对胡适先生的敬意——论道德与思想,胡适几乎是中国史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完人。然而,由于我和北大没有什么渊源,竟然不知道时至今日,北大如贺卫方等君主张“不要愧对先校长胡适先生的人格”的时候,堂堂北大竟然没有一个胡适的铜像。我为此感到很吃惊,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中国人的思想诚然解放了许多,然而行动似乎远远没有跟进。当然,有些行动还是开放了的许多。比如说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某个洗浴品场商带了几个年轻女子当众搓澡,搓得场上肉跳场下心惊。宽容地说,这是前进中的中国的活力表现。毕竟,所谓的“庸俗化人本主义”同样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力量。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光是搓搓澡并不能使中国人的面貌焕然一新,否则成为万物灵长的就不是人,而是天天洗澡的鱼。所以我以为,一个人本主义的中国能否建立,更重在思想与精神,即一个思想的共和国是否建立,每个人是否都能够自由思想、互相尊重。如果我们诚心诚意的追逐这个目标,那么让历史上有思想有德行的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就显得格外重要。
  让我感兴趣的是某个思想网站上的一些反对意见。一位网友读到李敖文中透露北大有塞万提斯与蔡元培、李大钊等人的雕像时大发感慨:“这就是北大的民主自由?让学子们生活在思想家的背影中,只能造就一代代奴才。”首先,要明确的是造就奴才的并不是思想家,而是只能生产或只允许一个御用思想家存在的制度。给胡适先生竖一个铜像,并不需要销毁其它铜像的铜来铸就它。这与偶像崇拜毫不相干。至于说活在思想家的背影下更应该是件幸事。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我们连个思想家的背影都找不着,岂不是要让这个国家做陈子昂那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流泪汉?
  在巴黎,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甚至走进墓地,我常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穿越巴黎是幸福的,这里到处都是雕像,街道绝大部分都是以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点点滴滴,竖起一座精神上的艾菲尔铁塔。在巴黎,举目投足,到处是隔世心灵的抚慰,它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充满温暖。这个多情而感恩的民族,她眷顾历史上每一寸宝贵的光阴与荣耀,而不以有权有势者的好恶来决定逝者的一生荣辱。每当我路过拉雪茨神父或蒙巴那斯公墓,想起那里依然屹立着几百年前的坟墓、栖息着无数我对其生平或许一无所知的思想巨子与市井凡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便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今日巴黎之伟大就在于它不但让活着的人有安全感,让活人与活人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它还让死去的人有安全感,决不会有什么“刨祖坟”或“砸烂孔家店”似的事情发生。
  道理其实很简单,你不尊重民族的过去,将来你也会变成不被尊重的过去。所以我说,在北大给胡适先生塑一个铜像,实质上是在倡建一种人本主义文化,这既是对本民族智慧与美德的尊重,也是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代人活着的时候,能在人本主义文化的照耀下感受温暖,也让我们死去的时候受到下一代人下几代人的尊重。

05年李敖给北大捐资34万元,请求北大为胡适立尊铜像,现在立起来了没

北大没有立,后来把钱退回给李敖,李敖不收,他说:”什么时候北大想通了就什么时候立。“

北大为什么不给胡适立塑像

胡适反对中华文化提倡白话文,尊崇西洋文化,是一个物质至上主义者,对他争议很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