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谈小学美术教学_学生_教师_教学

点击上面 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咨询!

欢迎订阅!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学生,小学作为重要的奠基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都很重要。美术作为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的学科,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行动能力与色彩感知的使命。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在掌握基础绘画能力的基础上,丰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作能力与欣赏能力,在欣赏美、发现美的同时创造美,从而创建富有生命力的美术课堂。

一、以学生为美术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美术教学的创新是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学生积极探索和掌握艺术知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往往比死记硬背的学习更令人难忘、更持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美术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

区别于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的刻板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师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弱,容易出现知识点难以理解或理解能力不够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改进学习方法,深刻反思艺术知识,提高自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以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由红色、橙色、黄色可以联想到什么景物?由蓝色、绿色、紫色又能联想到什么景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中描述色彩冷与暖的内容并进行回答,继而教师针对暖色调与冷色调的景物带给学生的感觉分别进行提问。在学生对色彩的冷与暖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逐一分析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冷与暖对比图,并阐述感受。再分析自然界中的冷色与暖色是什么样的,最后以“春江水暖”为例分析将色彩的冷与暖运用到绘画中的实际情况。

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阐述《门神》与《丁香花》两幅作品所用的冷暖色调。接着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见过哪些冷暖色调?其中蕴含的感情是什么?春天我们会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去踏春呢?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冷与暖,给予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奖励,从而带动学生课堂学习。

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借助生活用品展开联想,以合作教学的模式挖掘潜能,优化色彩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手法,增强创造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内容丰富度

科技创新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动态特效等方式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精心挑选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展开全文

(一)创设直观情境,推进高质量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手段,提供了声音、图像、视频等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通过动态化的刺激,可以使学生保持听讲状态。同时,便于教师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制作微课视频,深入理解美术知识

美术教师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来,深入分析教材,不断创新讲解方式,丰富教材内容,使知识点环环相扣,以提高教学质量。可重复播放微课视频,以便于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解决问题。

以一年级下册“影子的游戏”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5分钟播放“乐儿手影故事会:《大灰狼与兔子》”,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动物是怎样呈现的。接下来,将教室的窗帘拉上且关闭灯光,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台灯教学生如何用手做出鹰、狗、鹅等小动物的手影。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猜一猜“你走我也走”指的是什么,继而思考什么情况下影子会出现,影子具有什么特点。讨论过后,教师总结并播放“皮影戏”片段,提问皮影戏的表演形式,讲述皮影的来源。尝试以“影子”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分享各自创作的灵感来源。预留课下作业:通过观看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学习模仿孔雀的手影表达方式。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促进高质量学习

小组合作是当前教学中采用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需依据学生的美术水平分组,互帮互助,以求互利共赢。

(一)合理分组,保障学习有序进行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合作,每组选出能力最强的当组长,在讲解课程重点、难点时,组织组内学习,每位组员分别担任记录员与讨论员,各司其职,发挥作用,促进合作交流顺利进行。

(二)布置任务,掌握合作发展方向

教师需从教材内容出发布置小组任务,引导小组深入学习、探讨美术知识,分析教材,相互交流分享体会,由小组长汇报该组学习成果,帮助成员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教师在小组汇报完成后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既要表扬表现优异的部分,又要指出存在的弊端,给出合理的建议,以便于小组改进。此外,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做一道拿手‘菜’”的教学为例,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每天再忙也会给学生准备好吃的饭菜,激发学生思考以什么形式报答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菜品,10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父母喜欢吃的菜,确定好10个菜单并根据做法难易排序。教师示范用橡皮泥制作鸡蛋面,先做一个黑色的圆盘,将白色橡皮泥揉压成圆片状作为鸡蛋的蛋清部分,选用橙黄色橡皮泥揉成圆球,轻微压扁放在白色片状上方,组合成鸡蛋,继而用白色橡皮泥搓成细长的面条盘在盘子上,加上点绿色橡皮泥制作的小葱花段,一碗鸡蛋面便做好了。接下来,加大难度,邀请学生一起思考如何用橡皮泥制作蘑菇白菜这道菜。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学生根据指定的菜单制作拿手“好菜”,并整合成一桌“菜肴”。最后,教师展出每个小组为父母做的“菜肴”。

四、适当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

美术欣赏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欣赏优质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美、观察美、分析美,学习作品中的颜色运用、结构设计、造型等相关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与见解,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美在各个作品中的体现是不同的,中国山水画有其写意之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神秘之美……以四年级下册“对称的美”的教学为例,对称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准则,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先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呈现几个能体现对称形态的美术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对称,再播放蝴蝶、蜻蜓等自然界的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用品的对称,提问对称物品的特点有哪些。让学生以剪纸的形式体验对称:对折剪纸,画出喜欢的形状,用剪刀剪出轮廓与细节,注意学生使用剪刀的安全。最后学生分享自己剪的作品,教师强调总结对称的特点,巩固记忆。

五、以绘画为教学核心,提高创作的水平

绘画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部分,亦是学生表达想法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绘画知识,体验创作的趣味。美术教师进行绘画教学时,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目标,经过绘画环节而实现反复训练,不断运用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创作,充分保障学生创作的空间与自由,不过多干涉,导致失去兴趣,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

以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线条”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用直线与曲线创作两幅画,有些学生会画比较抽象的形态,也有学生会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物品,选取几幅直线作品与曲线作品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产生直线有静止的感觉,曲线则有运动的感觉。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是直线或者曲线的形态,继而对比曲线、直线两幅图,分析哪幅图给人运动的感觉,哪幅图给人静止的感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再次创作丰富的直线与曲线的作品,教师针对性点评,总结课堂知识点。

六、从各方面渗透传统文化,以培养综合素养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底蕴极为深厚,绘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五年级下册“十二生肖”的教学中,每一种生肖以及十二的取数来历都有相关传说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演绎、诠释传统文化,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见解。还可结合学生学过的古诗搭配六年级上册“山山水水”与“彩墨家园”,融合传统山水写意技法与意境情感,充分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欣赏环节。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辅相成,文化给予美术诠释,美术提供理解文化的方式。教师进行备课时,要综合考虑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美术造诣。此外,选用的绘画方式不只停留于纸面,丰富多彩的动手方式、创新智能化的电脑创作应用,都可融入美术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美术教学的更多可能。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是学生艺术启蒙的关键,教师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模式,以教学的“有形”“无声”滋润学生的艺术细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了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发展。

【工作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中营小学,甘肃 平凉

——《新课程》杂志(节选)

初审:李艳韬复审:乔彦鹏终审:郝二军

校对:曾彦慧编排:郭美艳

官网网址:

《新课程》杂志

主 管: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 办: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4-1324/G4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162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