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古典诗歌与现代音乐融合,感受诗词的生命力和韵味_李白_凤凰_姓氏

诗歌伴随着先民的劳动而产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尚书·虞书》早有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今的现代诗、新诗,五千余年的时光长河里,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化宝藏,如同醇厚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沉淀,散发着馥郁的香气,越品越浓,越品越香。

透过纸张上的诗词,似乎能够穿越千年的时光,触摸到诗人那一刻的心境。“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伴随着主持人撒贝宁这句熟悉的开场白,《经典咏流传》第三季第四场“和诗以歌”的经典传唱开始了。今天我们就从凤凰传奇的《过山》开始,感受古人诗词、现代音乐和今人思想融合碰撞产生出的火花。

凤凰传奇《过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展开全文

透过凤凰传奇的歌声,似乎看到了千年前诗仙眼中之景,感受到当时他的心境。凤凰传奇豪放利落的音乐风格和诗仙李白狂放不羁性格很相契合,唱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李白。康震老师点评:李白这首《早发白帝城》是流水版,而凤凰传奇是摇滚版。

2.克丽丝叮《梦不休》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词中主人公惆怅落寞的情思触动了美国女孩克丽丝叮的思乡之情,也让台下的观众自然而然地想到词人笔下那暮色如烟、寒冷苍翠的山光林色,和着歌声,就如独立玉阶远眺的主人公一般勾起了心中的思念,梦不休思念不止。这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可能我们很难想象这首词是李白所写,这样格调的诗词在李白的诗作中并不多见,但整首词情景交织,句子和语意之间环环相扣,意境浑然天成。如此高超娴熟的艺术手法和境界让我们除了李白想不到还有谁能写出如此高水准的词,因而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推为“百代词曲之祖”。

3.陈柯宇《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百家姓》节选

和《生僻字》一样,陈柯宇把百家姓氏放在一首歌中,只要会唱就可以记住。如歌词中所说,中国的姓氏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由来。“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康震老师解说道:意思是说姓是让人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氏则是让人知道后来的子孙去了哪里,而现在我们的姓大多数都是以前的氏。

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旁,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就是氏族的图腾,代表的是共同的祖先。到了父系氏族制度,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产生了,氏便开始出现,它加在姓的后面,是姓的分支,到了秦汉以后姓和氏就合并了…《百家姓》记载了这些姓氏的发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关系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源所在。

4.周笔畅《思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看着同一个月亮,似乎能够体会到李清照在那一刻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周笔畅的歌声让这首诉说思念的词带有一丝洒脱的意味,融合了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这一点很符合李清照的个性。正如廖老师所说,李清照在北宋时期是一位惊世骇俗的女性,在那个对女性有众多条条框框束缚的时代,她毫不在意像这样在词中大胆地表达对丈夫的爱,公开秀恩爱的做法是否合规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