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网络高效课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老师们可以探讨交流_高效_课堂_学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高效课堂 高效 课堂 学生

本文目录

  •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网络高效课堂
  •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老师们可以探讨交流
  • 发展了高效课堂,老师更辛苦,学生学的更累,谁是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 高效课堂有什么好处
  • 如何看待李炳亭和他的“高效课堂”
  • “智慧课堂”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课堂
  • 什么样的课堂可以被称作高效课堂
  • 哪些地方在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到底什么才是高效课堂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网络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网络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网络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打造小学数学网络高效课堂,老师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理念,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老师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老师有效的教,更在于学生有效的学,学生要对新授课充分消化吸收,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练也很重要。练的时候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主要以下几点来打造课题技巧:

1.认真充分的备课

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有效性,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备课时不但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备出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具体学情备出教学方法、预设出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小学数学备课,要将学生预习备得具有生动性、开创性。如让学生查找与新授课相关的资料,动手制作手工教具等。

2.课堂流程程序化

将自己的课堂条理化、程序化,每项教学环节都会无缝连接,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细到如文具准备到位、摆放有序,说练就练,而不是老师口令下达后才翻找书本、纸笔等;课堂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基本固定程序化,如读背概念——完成几道与新授课相关的练习——检查预习——新授课等。

3.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小学数学网络高效课堂,是真正发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功能,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践、体验,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做到课堂没闲人。一个教师有艺术性的语言、智慧地组织方式的课堂,学生会感觉时间一晃而过。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老师们可以探讨交流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值得商榷的。何谓“高效”?如何界定?难道是课堂容量无限大吗?是解决的问题比别人多吗?还是考试的成绩比别的班级好吗?其实,高效课堂没有那么多神奇的功效。

一节课45分钟(有的学校40分钟),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算高效了!

教学教学,一是“教”,二是“学”,教得高效,学得高效,二者合二为一,方有“高效课堂”。

老师方面:

(1)精心备课。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作精心的准备。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设计课型,预想效果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问题。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味图难,问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学生基础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尽心施教。课堂要讲究教学艺术,注重起承转合,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对话、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有亲和力,既关注外向的活跃的孩子,也要鼓励内向比较文静的孩子,师生互动,才有一个充满乐趣的高效的课堂。

(3)注重反馈。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向,关注其情绪和精神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回答问题、练习作业或检测的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疑难问题,可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使之通俗易懂。

学生方面:

(1)做好预习。课前要主动预习,了解学习内容,解决基础知识问题,思考重点难点问题。预习得好,就能对老师所讲的心领神会,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2)专心致志。尊重老师,保持好的学习纪律和精神状态,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老师尽心,学生专注,学习的效果岂能不好?

(3)积极投入。在专注的基础上,学生要积极与老师配合和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高效地进行练习和作业,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除了会教书,还要会“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如若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恹恹欲睡,“高效”就成了“搞笑”。只有师生合作,共同努力,高效课堂才有可能出现!

“高效课堂”不能搞形式主义。如果以为搞搞竞赛,排排座位,多准备几块小黑板就是“高效”,那就大错特错了。“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公开课上的表演,而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体系,养成习惯,注重实效,才是实实在在的“高效”,才是教学的“初心”!

发展了高效课堂,老师更辛苦,学生学的更累,谁是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高效课堂对老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果教师或者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是很难见到“高效”的。

先来看看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课堂,课堂容量大,教师该怎么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如何攻克重点、突破难点?

高效课堂,学生活动多,教师如何设计高效的活动形式?如何保障活动效果?如何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

这些,对教师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况且,设计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研究、论证、修改,现今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根本不具备充裕的时间去进行高效课堂的备课和设计。

还有人说,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然而所谓的集体备课,在很多学校往往流于形式,而且众口难调,备来备去反倒会淹没一些教师独特的个性。集体备课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尚且诗歌未知数。

再来看看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课堂的根本。只有学生高效了,课堂才能真正谈得上高效。

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表达、组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越好、班级中高素质的学生越多,课堂才会越高效。

学生的高效,是需要基础的。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基础差距过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的话,这部分学生必然会拖班级的后腿。高效课堂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多高。

我认为,高效课堂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实施。一哄而上、形式主义,不考虑实际蛮干,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高效课堂模式比较适合那些开设有实验班或者重点班的班级。让肯动脑筋、有探索和研究精神的教师带这样的班级,高效课堂并不难实现。

高效课堂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高效课堂?难道以前从来没有过高效课堂?只是加入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后才有高效课堂吗?难道某一种新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同样的一个老师,去年都是常规课堂,今年一下子就可以搞定高效课堂吗?学生还是去年的学生,今年一下子就可以适应高效课堂吗?种种问题,作为教学一线的同仁,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思考。

我所知道的一种高效课堂,叫‘迈孚’高效课堂,大约是注重学生课前预习,然后自己看老师的相关微课,并可在网上与老师交流,上课时以质疑讨论为主,讨论有分组,有分工,有的主讲,有的记录,统计结果,必要时可给予奖励。最后解决练习等问题。据说这种高效课堂模式是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都在实行。如果学生的各门课程基础牢实,估计这么做是有效果的,做到了师生充分互动,可以尽可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也要问,现在的中小学老师,满工作量的话,都要带两个班,就算小班额,也不下70人,大班额就翻一倍,这么多学生,老师当真能做到有问必答吗?老师制作微课,又能否保证质量?能让全部学生的学习问题毫无例外都得到解决吗?

所以我认为,某种教学模式,包括高效课堂模式,实验者尽管搞实验,但不要强行推广,除非经过专家反复调研,论证,推广才会有实效。现在,我国各种教学新理论模式层出不穷,但好像从来没有经过教育部统一批准实施的东西。大约因为教育教学这个行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并且还取决于学校的外部社会环境,校长个人的理念,教师个人的素质等多种因素,因此,任何教育教学的实验都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学情而定,重在每天每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不必一哄而上。

如何看待李炳亭和他的“高效课堂”

新论:高效课堂流程及重心实践重构 高效课堂是新课堂改革的重要流派之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自学、对子对学、小组群学(合学):展示(个展、组展、班展);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小结、拓展、提升(盘点);反馈检测;小组个人自我反思。在此基础上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又研发出九大范式,高效课堂重心是充分重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放大展示功能、作用。 在《实施一体两翼战略,让高效课堂美丽转身》一文中,针对“如何让高效课堂实现美丽转身?如何让高效课堂效果实现倍增效应?“,我的主张是,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打造课堂改革新高地。一体指的是以课堂流程改革为主体,两翼指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触合,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等学习工具植入。 本文我要阐述的是作为高效课堂流程本身也要不断纠偏、深化、迭代、重构。

具体表现在: 1、小组重组 因需求而自发产生小组,从固定小组走向动态的自组织,防止产生“神美疲劳”。同质小组、二次分组、流动分组、访问小组、小组年级拼班学习等实效的动态小组要成为常态。

2、改变学习目标设计重心与呈现方式 从大一统、整齐划一、教师制定的公有制目标向师生协商制定的股份制目标,甚至向个性化、学生私人定制的私有制目标转型;从关注三维目标向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目标靠拢;关注对新修订课标研究,把学段素养目标细化、分解到年级、单元、课时,并思考级段螺旋递升的关联度;关注目标科学、适度、具体、可测、分层、可操作性;思考目标提出与呈现节点及目标动态调控与生成。 通俗说学习目标从三维目标走向素养目标;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不一定非得课的起始部分全部呈现,预设目标也不是固定不变,可分步呈现,可动态取舍、调控与生成。更重要的是课结束时让学生回过头核对学习目标达成度。

3、增加问题提出与问题归类优化环节 在学生只关注解题大背景下,强调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其现实意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提取有效信息、抽象、建模的项目学习,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要载体;同时课堂上问题要逐步减少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意识增加学生感兴趣、自己提出的问题;课堂上要减少封闲性、固定答案问题,增加开放性、多元答案问题;课堂上要减少过多的碎片化的”瘦“问题,整合或设计系统化、主干的“胖“问题;多关注与现实生活、真实情景中问题;多关注需要抽象、归纳、建模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4、将自学与合学环节整合为自主选择的多元学习环节 在学习目标、研究问题确定后,打破同一内容、同一时段全班或小组整齐划一的单一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学生可自学,可以小组讨论,可以互教互学、可以帮扶、可以救助老师,可以观看网络视频、微课等。 从关注群学到关注独学;课堂是自学为始,自学为终的。自学产生合学的需求,自学消化合学的成果,而合学只是手段,是为独学服务的,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深度自学。 从关注单一性同步学习到跨界异步混合性学习。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态。从内容、目标的同步学习到异步学习;从学习方式的被动的统一学习到个性化主动选择学习;从单一学习场景到混合学习、跨界融合学习。

5、取消预展环节,取消展示表演成份,让展示变成问题暴露,放大展示后现场生成及展示后讨论、争鸣的反馈环节。 展示功能定位。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学会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学会思考。展示重心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据说有个性观点的话,说有较严密逻辑推理、体现思维品质的话。 展示目的从达成共识到发现不同;从展示答案到分享问题、思考;从关注学生会的(懂的、正确的)到关注不会的(不理解的、错误的)。从关注学会说到关注学会问,从关注表达到关注倾听。当展示己成为习惯再构建、强调倾听关系更有意义;听不到位,对话深度就不到位:说的是己经知道的,听则能听到不一样的观点。同时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面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 展示主题要有探究张力。展示不是自说自话,不是轮流说提前准备的话,展示是头脑风暴、思维碰撞,重在灵感激发,重在碰撞出思维火花。展示是关联的,现场生成的,是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有疑、有感、有思、有悟、有创而发。

6、从结果性评价走向引导性嵌入式的过程性评性,尤其是避免因打分过多占用时间或是学习停顿、不连惯问题。 从靠外部评价驱动转向以精神、信仰的内驱动方向发展。从终结性评价走向目标导向性评价。目标导向性评价是与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

“智慧课堂”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课堂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堂,必须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多提供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什么样的课堂可以被称作高效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要遵循教学原则规定,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学生,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新知识并培养技能和行成良好品德,并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突出重点,掌握难点和突破必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师生积极互动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一个过程。高效课堂前提要按各科《大纲》要求备好课和实施好《课程计划》,完善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授课过程中要设计好吸引人的导入语,导入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并利用好多媒体教学,PPT是国家教改所提倡的,能够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呈现易于学生理解,能够熟练的制作教具并使用,这些都会有益教学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直观体现,熟练掌握课程结构按环节授课⑴组织教学⑵检查复习⑶学习新教材⑷巩固新教材⑤布置作业。板书字迹工整、布局合理、能够突出重难点,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节奏、合理分配好时间及形式多样的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好功夫。因此,要想达到一节好课的要求,就需要掌握好以下七点:①教学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重点突出⑥组织严密⑦课堂气氛热烈(效果好)。
结合围绕以上七点要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很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并不成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培养提高品德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及安排,需要教师来指导,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使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被学生主动的吸收、消化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虽然学生许多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带动,但他们仍然是认识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必然会削弱教学的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且相互促进。教学既要面相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兼顾好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积极渗透素质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所得。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学生的兴趣和使其具有持续学习的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门很好的科学,具有艺术性,教育有许多值得思索的方方面面。因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从教时能够踏实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努力进取不误人子弟,才会无愧于心做好教育。

哪些地方在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新论:做高效课堂的学校如何赢在课改后半场

实施高效课堂学校大多都是当地课改先驱者,学校、师生都是这次课改最大受益者。课改是持久战,需要连续不断发力。有人说,自核心素养提出后,课改己成为新常态,课改己进入下半场。那么,做高效课堂学校如何赢在课改后半场呢?

一、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 课改初期,为了矫枉过正,过分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作用,淡化、弱化了教师地位、作用,尤其是教师专业素养在提升课堂高度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有人就预言,重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课改进入后半场的标志之一。 如何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倡导教师读书是首选途径。读教育名著、教育理论,读相关专业书籍,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方法的书。其次重视教师基本功代际提升。第一代:三字一话一画: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第二代:新课改时代教师新的基本功:课程资源开发、教育科研、信息技术(计算机考机与会使用电子白板、实物台)。第三代: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师)基本功:读懂学生的分析师、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联结世界的策划师。三是探索、践行“互研互训的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研修工作坊”及“观教察学的校本教研的新样态“的新机制。

二是实施课堂综合改革是核心 课改己进入后半场,课改己进入深水区,作为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将进入从单一课堂流程、模式改革进入课堂综合改革,课堂改革将打破瞎子摸象的片面改革观,将迎来多策并举、协同作用的生态改革观。 在《实施一体两翼战略,让高效课堂美丽转身》一文中,针对“如何让高效课堂实现美丽转身?如何让高效课堂效果实现倍增效应?“,我的主张是,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打造课堂改革新高地。一体指的是以课堂流程改革为主体,两翼指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触合,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等学习工具植入。在高效课堂流程及重心实践重构一文中,我又阐述了作为高效课堂流程本身也要不断纠偏、深化、迭代、重构。具体表现在:小组重组;改变学习目标设计重心与呈现方式;增加问题提出与问题归类优化环节;将自学与合学环节整合为自主选择的多元学习环节;从关注单一性同步学习到跨界异步混合性学习;取消预展环节,取消展示表演成份,让展示变成问题暴露,放大展示后现场生成及展示后讨论、争鸣的反馈环节;从结果性评价走向引导性嵌入式的过程性评性。

实施课堂教学综合改革,构建课堂新生态。 具体表现在:

1、重建课堂改革的环境协同系统。班改、课改一体化是重建课堂改革协同系统的有力抓手。班级架构、管理从班干部制走向部委制;构建班级组织新形态:班级教研组、班组群 ,放大班级教研组功能;创生、放大班级自组织与自教育功能。

 2:重构课堂改革的时空系统。课堂时长新设计:打破固定时长,实施连排、长短课时等。课堂空间新组合:依据学习方式自习分区一一独立钻研学习区,合作讨论区,教师帮扶讲授练习区。构建新的学习社区一一混龄成长生态群:学习社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班级构成混龄学习社区,一种是相同学科群构成社区。

 3、重塑课堂改革的八大要素系统 为什么改?一一改学习情绪,在“欲、育”上做文章;改什么?一一改学习内容、改学习模式、改学习目标。从师本课堂、生本课堂到自本课堂构建;关注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化路径;探究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与合作学习关系:推进合作学习新样态。怎么改?一一改教(导)、改学、改习。从教案走向学案,从学案走向导学(助学)卡、问题探究卡、学习成果分享报告单。导的过度、导的缺失是两种极端,该出手时就出手。关注学生个性化学程设计,指导学生优化学习路径并提供给学生工具、模型和脚手架。放大习、研究习,补上习改短板。 什么平台上改?一一改教学技术、改学习工具。什么手段助改?一一研改、评改。

千万不能窄化课堂改革!从单一、碎片化课堂改革走向课堂生态构建的综合改革是大势所趋,是赢在课改后半场的关键之一。

 三、采取课程与课堂改革整合是有效抓手。 课改初期提出“课改主战场在课堂,课改重心是课堂改革”并没有错,然而随着核心素养提出,课程改革决定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 深度课改,将从课堂走向课程,课程改革因课堂而实现落地,课堂改革则终将因课程实现升华,我们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课堂,课堂则会实现哲学、智慧、文化和生命化。

四、关注对儿童研究尤其是关注儿童学习学研究是重要手段。 研究儿童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起点,更重要的研究儿童发展儿童是教学终极追求,因此,研究儿童是教师毕生的最重要课程。 研究儿童重点研究什么?研究儿童是如何学的。比如研究儿童记忆、理解、应用知识规律,又比如研究定义、概念、公式、定理(律)是如何建构的,还比如儿童的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聚焦思维、灵感直觉思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递进的?研究儿童敏感期运用等等。研究儿童的心理发育:如孩子心情、性格、气质、兴趣、人际关乐、交友等;研究儿童自学、合作、探究的心理机制;研究嫉妒、男女接触过敏的成因;研究群体行为与个体同样行为心理变化等;研究儿童习惯养成。研究儿童各年龄段需养成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研究如何矫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等等。研究儿童美育,关注儿童精神成长。研究儿童求真向善尚美发展历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六阶段发展规律,研究自学、合学、展示环节对儿童精神成长意义等等。

到底什么才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在固定的一节课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课堂中,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课堂容量大,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自主接受知识,乐于探究。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改变教学结构,激活课堂教学。

一、整合语文知识,变单科为综合。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要与时俱进,从语文学科出发加强各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要不断扩大语文学科的外延。主动把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法律、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融进语文学科中来。努力使语文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让学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转变为“学好语文,天下就可任我行”。

二、创造宽松环境,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应当由演员变为导演,由权威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由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学识、才智去思考、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改变组织形式,变乏味为精彩。

传统的语文课只在教室这一“螺丝壳里做道场”,很难求得功德圆满。语文老师要努力改变这种课堂组合形式,大胆地开放课堂。语文课可在操场、田野、小溪边、山坡上,让学生在自然实景中享受春风、春色,观察小溪、河流。选一个朦胧的月夜带学生走进自然,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观察朦胧的月色,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在狂风暴雨中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在大雪纷飞中,带学生上山观雪景,大声背诵《沁园春.雪》……如此这样哪个学生对自然景色没有切身的观察,对生活没有切身的感悟呢?还有哪个学生不喜欢我们的语文?

四、联系生活实际,变封闭为开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只有将语文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语文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经世致用”实用功能。让学生明确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获取信息、认识生活、思考人生都需要运用语文能力,学好语文。将语文教育的视角延伸到生活的广阔天地,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在内容上不断获得“源头活水”,变封闭为开放,语文教学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开展多种活动,变厌学为乐学,

学生讨厌语文课的另一原因是语文教学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够。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素养靠实践和积淀。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主题活动课和课外兴趣活动来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知识,锻炼生存能力,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变厌学为乐学。

六、大胆革新内容,变枯燥为鲜活。

活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开发课堂教学的空间,从课外,从深广的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符合时代潮流,反映社会新气象、科技新动态和文学新思潮的优秀作品来丰富学生的认识空间,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为课堂注入鲜活材料,让语文成为学生的向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