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李峤是哪个朝代的
- 风(唐)李峤
- 唐朝诗人李峤的简介
-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唐代姓李的诗人有哪些人
- 风的作者李峤qiao还是jiao
- 凤的作者简介
李峤是哪个朝代的
大家对于历史人物李峤有什么了解呢?知道他的故事吗?李峤是哪个朝代的?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相关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李峤是哪个朝代的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生平简介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生平事迹详细叙述
早年经历
李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初授安定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后来,李峤又调任三原县尉。
历职台阁
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发兵征讨岭南邕州、岩州一带(在今广西境内)的僚族叛乱。李峤时任监察御史,奉命充任监军,随唐军南征。他亲入獠洞,宣谕朝旨,成功招降叛军。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擢升李峤为给事中。
长寿元年(69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大臣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下狱论罪。武则天遂命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一同复核此案。李峤上疏皇帝,为狄仁杰等人辨冤,因而忤旨,被外放为润州司马。
长寿二年(693年),李峤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
神功元年(697年),李峤代理天官侍郎,后又进拜麟台少监(即秘书少监)。
担任宰相
首度拜相
圣历元年(698年),李峤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当时,武则天命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主编《三教珠英》,并援引一大批当世知名的’“文学之士”参与修撰。李峤与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都在其中。
久视元年(700年),李峤改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是年七月,天官侍郎张锡拜相。李峤是张锡的外甥,不宜与舅父同居相位,因而被罢为成均祭酒(即国子祭酒)。后来,李峤又代理文昌左丞,充任东都留守。
再度拜相
长安三年(703年),李峤再次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不久又升任纳言(即侍中)。当时,张易之兄弟大肆招揽文士。李峤与司礼少卿崔融、凤阁侍郎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皆以文才折节,依附于二张门下。
长安四年(704年),李峤改任内史(即中书令)。他因政务繁重,数次上疏请辞。[遂再次任命他为成均祭酒、同平章事。是年十一月,李峤被免去宰相之职,担任地官尚书。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易之兄弟。李峤被贬为豫州刺史,未及起程又贬通州刺史,但在几个月后便被召回朝中,授为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不久,李峤又升任尚书,进封县公。他奏请大量增置员外官(定员以外的官员,不属正式编制),意欲以私惠获取时望,希望能借此重居相位,结果使得官僚泛滥、国库减耗,铨选制度陷入混乱。
三度拜相
神龙二年(706年),李峤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佞臣武三思,结果事泄以谋反罪下狱。李峤参与审理,却畏惧武三思威权而无所作为,致使王同皎冤死,天下称怨。 是年七月,李峤进位中书令。他因铨选混乱,上疏引咎辞职,并奏陈十余条时政得失。唐中宗认为李峤能自陈失政,下诏抚慰,让他官复原职。
神龙三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又攻打宫城,最终兵败被杀,史称景龙政变。当时,唐中宗与韦皇后在兵变时登玄武门避乱,李峤则与杨再思、苏瑰、宗楚客、纪处讷拥兵二千人,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后来,宗楚客指使给事中冉祖雍,奏称前宰相魏元忠犯有大逆之罪。李峤也随声附和,结果遭到唐中宗的训斥。
景龙二年(708年),李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进爵赵国公。
景龙三年(709年),李峤被免去中书令之职,改任特进(散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宗楚客与纪处讷潜怀奸计,广结朋党。李峤身为宰相,却以唯诺自保,对朝政无所匡正。
晚年颠沛
景龙四年,唐中宗暴崩。韦皇后秘不发丧,连夜召宰相李峤、苏瑰、宗楚客等十九人入禁中,商议后事。当时,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起草遗诏,命温王李重茂即位,由韦皇后临朝理政,并让相王李旦辅政。但宗楚客等韦氏亲信,却以“嫂叔不通问”为由,建议削去李旦的辅政之责。诸宰相中只有苏瑰表示反对,李峤等人皆一言未发。最终,李旦被削去辅政之责,韦氏以皇太后临朝摄政。[ 李峤还密奏韦后,认为不宜将相王李旦之子李成器、李隆基等人留在京城。
是年六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亲信党羽,拥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七月,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
先天元年退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史称唐玄宗。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将其宣示于朝臣。中书令张说认为“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不应追究李峤的罪责。唐玄宗遂让李峤随其子虔州刺史李畅到虔州赴任。
开元二年,李峤又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他虽已致仕,仍被贬为滁州别驾。 后来,李峤又被改任为庐州别驾,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
风(唐)李峤
【原诗】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月,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⑴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
⑵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xié):倾斜,歪斜。
【译文】
风能吹落三秋的树叶,能吹开二月的鲜花。
风吹到江河掀起巨浪,吹进竹林翠竹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风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通过四种可见之景来描写风,可谓独具匠心,再则,全诗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都能见到风的身影,这一点也实为难得。诗的前两句,一落一开写出了风的轻柔,后两句用千尺与万竿两对数量词写出了风的狂疾,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千变万化,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被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唐朝诗人李峤的简介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唐代
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观风昔来幸,御气今镟跸。
雷奋六合开,天行万乘出。玄冥奉时驾,白拒参戎律。
后队咽笳箫,前驱严罕毕。辉光射东井,禁令横西秩。
帐殿别阳秋,旌门临甲乙。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邙巩云外来,咸秦雾中失。孟冬霜霰下,是月农功毕。
天道向归余,皇情美阴骘。行存名岳礼,递问高年疾。
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登原采讴诵,俯谷求才术。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施恩浃寰宇,展义该文质。
德泽盛轩游,哀矜深禹恤。申歌地庐骇,献寿衢尊溢。
瑞色抱氤氲,寒光变萧飋,宗枝旦奭辅,侍从王刘匹。
并辑蛟龙书,同簪凤凰笔。陶甄荷吹万,颂汉归明一。
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喜构大厦成,惭非栋隆吉。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作者李峤简介
李峤,男,生卒:(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新唐书《李峤传》解析: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人遗双笔 ,自是有文辞,十五通《五经》,薛元超称之。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
李峤的其它作品
○ 风
○ 书
○ 中秋月二首·其二
○ 羊
○ 海
○ 李峤更多作品
唐代姓李的诗人有哪些人
唐代诗人众多,那么唐代诗人中姓李的还有很有名的诗人有谁?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唐代姓李的诗人有哪些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五岁时开始发蒙读书,十五岁就已经作有多首诗赋,得到了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公元724年,李白离开故乡开始远游,这一年二十四岁,先后到成都、峨眉山、渝州、扬州、汝州、安陆等地,李白的一生也大都在漫游中度过。后得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称赞,使唐玄宗对其产生了 兴趣 ,召见之后发现他果然有才情,于是令他供奉翰林。
李白一生颠沛流离,多次为官又多次被贬,生活穷困潦倒,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李白在乐府、歌行和绝句上的成就最高,他的风格豪迈奔放,又不失清新飘逸,且 想象力 非常丰富,语言轻快,意境奇妙,故有“诗仙”之称,是在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喜爱饮酒,大多作品都是在醉时所写,有《李太白诗集》流传于世,另有代表作《望庐山瀑布》、《将进酒》、《行路难》、《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梁甫吟》等多首,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不愈,临终前赋《临终歌》,将诗文的手稿交给了李阳冰,时年六十二岁。
唐代诗人李峤简介
李峤,唐太宗时期出生,武后、中宗时期成名,成为了唐朝 历史 上著名的一位诗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唐代诗人李峤。唐代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刚好是承接初唐四杰等人的诗风,然后过渡到李白等中唐时期诗歌鼎盛。
李峤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等三人一起并称为“文章四友”。等到那三人陆续逝世后,李峤就成为了文坛的老宿,在当时的文坛地位非常高,并且受人景仰。李峤的诗大部分都是近体诗,而且以五言居多。在“文章四友”中,与苏味道的风格最接近,但是文采又要比苏味道好很多。在唐朝时,世人都喜欢将汉朝时期的苏武和李陵拿来与苏味道和李峤相比,都将他们称为“苏李”。
李峤有120首咏物诗,几乎囊括了世上万物。包括风云月露、飞鸟矿物、 动物 植物 、工具器皿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东西,李峤几乎都写了。历年来,各个朝代的文人对李峤的评价也是各有千秋。明代文学家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认为李峤的诗词藻是十分华丽的。而清朝文学家王夫之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主要是认为李峤的诗只是表面看着不错,但内容还不够有深度。
而李峤最为出名的诗,应该是这首五言诗《风》,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一下。《风》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唐代诗人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幼年丧父,只能跟随母亲回乡,生活比较清贫,他又是家中的长子,所以少时经常帮别人抄书来换钱,以贴补家用,幸得一位堂叔教他五经诗文,使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公元829年,李商隐一家迁到了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与令狐楚等人,并得到了令狐楚的器重。后令狐楚调职,李商隐返乡,曾到王屋山学过道。
公元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但他的为官之路并不顺利,期间还被卷入了牛李争斗的 政治 漩涡中,一生不得志。公元858年,抑郁寡欢的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风的作者李峤qiao还是jiao
读qiao。
《风》
李峤 〔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凤的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年)唐代诗人。字巨山,唐代赞皇县人。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李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武后采纳。李峤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