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辉煌的白银帝国。曾经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答案是,全世界最富足的国家。
这富足的体现就是,在长久的对外贸易中,用一国之力搅动世界,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这富有也可以从白银的流入看出。
欧洲人在开辟新航道后,成了世界贸易的冒险家。
他们的开荒之举,还有掠夺横行,让美洲人积累数百上千年的财富,成了欧洲的财富。
可这财富却在转了一圈之后,去了当时世界贸易中,最上游的国度中国,当时的中国,是奢侈品出口最多的中国,丝绸、瓷器、茶叶都是出口的拳头产品。
一轮财富转移后,中国这个贫银国家成了白银帝国,进而在明朝,稳稳保持了银本位。
(白银帝国)
缺银子的国家,成了银本位的国家,这强势贸易地位由此可见。
进入清朝之后,这趋势依旧不改,白银在清朝时期,继续流入中国,维持了清朝的银本位和强势贸易地位,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变了另一番模样。
在那之前的清朝,可是一个巨无霸,不仅在国际市场争锋中占尽贸易顺差,还在贸易战中无往不利,都赢麻了。
这赢麻了也有事迹为证。
(清朝雍正时期)
一:三轮中俄贸易战。今日说清朝,标签无非是闭关锁国,丧权辱国。
这标签,让清朝备受诟病,成了失败王朝的典范。
而这标签的由来,还有失败的根源,则和一个条约的签署有关!
清朝签署的条约,大部分都是让别人占便宜,即便如日中天时,也一样选择割地换和平。
1727年签署的中俄《恰克图条约》,就是如此!
按照条约的规定,俄国获得了加尔湖南方、西南方,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除了这领土割让之外,清朝还在宗教和贸易方面,给了俄国人不少权益,甚至开放了恰克图地区,成了双方的通商贸易点。
条约签署的时候,清朝处于雍正年间,因为进攻准噶尔汗国的需要,才有了这条约的出炉,为的就是稳住沙皇俄国,以免陷入两面作战境地。
这诉求,在后续也算成果斐然,清朝经过三代帝王的努力,终于肃清了准噶尔汗国。
至于签署的《恰克图条约》,也在后续让清俄贸易变得繁荣。
恰克图边贸特区开放,让边境交易迅速繁荣,恰克图地区甚至被西方人称为“沙漠威尼斯”,双方都在贸易中赚了不少钱,因此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恰克图条约》划定的边界)
但和平从来是短暂的,因为有些人的胃口会越来越大,特别是沙皇俄国人!
18世纪50年代后期,清朝和俄国就经常发生外交纠纷,俄国人拒绝交出逃亡的准噶尔叛军不说,还向中国商人征税。
这行为触怒了十全老人乾隆!
一看俄国人做派,还有交涉无果的现状,乾隆帝坚决地使用了贸易武器。
干脆利落地中断了中俄贸易,顺带严查边境走私。
在打出这套组合拳后,为了保证贸易中断的执行力度,乾隆帝还严厉打击走私犯罪。在知晓了清朝监办大臣,居然为了私利搞走私后,更是下令直接处死了相关的官员。
一时间人人自危,不少人也收起来了私的心思,严厉的禁令,让沙皇俄国损失惨重。
仅仅数年后沙俄撑不住了,中俄双边贸易额从1762年的108万卢布,降低到了1766年的4.4万卢布。交易额大幅降低,让俄国国库空虚,一看再继续打下去,这4.4万估计要变成0,俄国人准备服软了。
选择屈服的俄国人,在1768年跟清朝签署了《恰克图条约补充条款》。
负责签约的理藩院鉴于,“从前俄罗斯渐欲增税,亦因内地商人图利私增价值之故”要求俄俄国人不能提不合理的征税要求,并且重新拟定了贸易规则,达成了合理的交易模式。
基于这份条约,清朝和俄国维持了十年的边境和平,这就是清俄第一次贸易战。
可十年后的1778年,俄国人又犯事了。
这一年,一群不守规矩的俄国商人居然走私马匹,被巡逻的清朝官方人员抓获。
清朝派人通知俄国方面,要求给个交代。
一看清朝人的使者,俄国人傲慢无礼,拒不抓捕审理犯人,还将清朝使者狠狠奚落了一番。
恰在这时,又有新消息传来,数千人居然跨越边境进入俄国,这消息让乾隆帝震怒了。
(乾隆画像)
双边贸易本质上是交易不是移民,咋能出这样的事?
寻思着,反正贸易额不大,乾隆帝下令关闭恰克图互市。
强势的贸易主导者清朝,占据了贸易优势,也就有了主动权。
这次,俄国人一看事情闹大,立马行动,通过撤换负责人,处理责任人的方式,表达悔过。
一看俄国人如此听话,乾隆帝顺心了。
恰克图互市暂停两年后,才重新开放互市,这就是清俄第二次贸易战,清朝轻松取胜。
随后,恰克图互市又顺利进行了几年,到了1784年,又发生了事端!
这一年,一群俄国人居然潜入清朝境内劫掠,一看俄国人做派,乾隆帝决定先礼后兵,要求俄国按照《恰克图条约补充条款》规定处罚肇事人,将犯人当众斩首并处十倍罚款。
这要求按照条约规定,可谓合情合理。
但俄国人头铁啊?处理问题轻描淡写,弄得清政府非常不满,乾隆帝一看,十全老人虎威一震,又停止了中俄贸易,这一停就是八年,弄得俄国人焦头烂额!
八年后的1792年,俄国人选择跟清朝签订了《恰克图市约》,全盘接受清朝要求,并且不断保证以后一定认真处理各种违约行为和非法越境犯罪,这就是清俄第三次贸易战。
俄国人服软了,认怂了,乾隆又笑了!
只是这笑声,依旧有着无数问题。
十全老人用朴素的贸易战手腕,借助庞大的体量,让俄国人三次屈服,次次大获全胜。
但这一切,只是盛世落幕前的最后辉煌而已。
因为隐忧不少!
(中药大黄)
二:细节中的隐忧。胜利,胜利在胜利,持续三轮的贸易战胜利,换在今日看,无疑是赢麻了
赢麻了的清朝,志得意满之余,也让本就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思维,变得越发凸显,进而变得愚蠢起来。
这愚蠢,在对待贸易战中的商品中就能窥见一二!
当时中俄贸易中,有一种商品非常畅销,那就是中药大黄。
清朝一看俄国人大量进口大黄,有点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进口这味中药?就寻思大黄的药性。
这大黄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的,都跟肠胃不畅有关。
基于这药效,清朝人天真地认为,俄国人吃肉吃多了,普遍肠胃不好,需要大黄通便。
最后这流言以讹传讹,变成了俄国人需要大黄通便续命,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就让人不好想了。
原因无他, 流言很好破解,话说俄国和清朝不接壤时,这病咋治咧?
一出辩证法就能想明白的问题,清朝人愣是没想明白,反而认可了这荒谬的说法,以为抓住了俄国软肋,进而在贸易战中,不断打“大黄”牌。
每次弄贸易战,乾隆皇帝都说,必须禁止“大黄”的出口,让俄国人便秘便死。
(两国交涉)
可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啊?大黄被俄国人进口,单纯就是赚钱而已。
恰克图市场上的大黄售价仅仅16卢布,但运到欧洲其他国家后,就能买到65卢布,扣除运费14卢布,利润还有35卢布。这超过一倍的利润,才是俄国人进口的关键。
看似笑话的认知背后,就是清朝最大的忧患,一个流言就能深入人心,以讹传讹之后成了真理,失去辩证法看问题的清朝人,在那一刻即便经济体量巨大, 贸易优势明显,依旧显得特别愚昧。
愚昧是愚蠢的同义词,愚蠢之外,如果还加上自大,那就是蠢上加蠢了。
这点上,清朝问题也非常明显。
《恰克图市约》中有这样一段话:
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普爱众生,不忍尔国小民困窘。
这口气,很有天朝上国气场,充斥着傲慢和对俄国人的轻视。
轻视背后,是一个天朝上国浑然不觉,世界天翻地覆,浑然不觉,工业革命已开启,浑然不觉,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现实。
基于这,才有了后续的荒诞事件出现。
而这个荒诞事则和另一个出口拳头产品,茶叶有关。
(茶圣陆羽)
三:茶叶如何让英国人反智。茶叶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特产,全世界喝茶的习惯都从中国而来。
公元780年,陆羽编撰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最全的茶叶百科全书。
这无疑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明证。
有了文化,当然也有外溢,公元6世纪的时候,茶叶就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地区。
经过千年时光,欧亚大陆在蒙古人兴起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变化。
武力强悍的蒙古人,也是一个爱喝茶的民族,吃肉需要茶解腻,需要茶促进消化,这就让蒙古大军走到哪里,就把茶叶带到哪里!
(蒙古帝国)
茶叶和茶文化也随着蒙古的征战,迅速传播到了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
茶文化就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茶叶也因此成了出口的拳头产品。
到了清朝时,茶叶出口贸易特别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知到了这种让人难忘的饮料,进而深深迷恋上了茶叶,这其中,最深爱茶叶的就有英国人。
英国人有多爱喝茶,看看下午茶何以风靡起来就懂了。
早期茶叶在英国仅仅是作为药物使用,后来不知为何,被当做奢侈品推荐进了英国皇室。
英国皇室一看这稀罕物,就开始带头喝茶,清雅幽香的茶叶,也非常符合皇室气质。
茶叶在皇室流行了起来,上行小效间,就成了一股风潮。
贵族跟风成拥趸,老百姓也趋之若鹜,谁要不喝口下午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英国人。
(英式下午茶)
不喝茶不是英国人,成了英国人口号,就如没有香料就是穷人一样,成了财富代名词。
当茶叶和皇室挂钩之后,茶叶就成了身份的象征。
当茶叶和财富挂钩之后,茶叶就成了财富的象征。
天然的社交属性,优雅的口感,品味时的端庄,让无数英国人沉迷其中,进而在17-18世纪催生了茶叶贸易的繁荣,这繁荣也有数据和不少言论为证!
18世纪20年代之前,英国年茶叶进口两还不到100万斤,短短几十年后,进口量就增加到了200万斤,成了英国进口货物中的大头,占据了92%的进口额,后续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夸张。
到了18世纪60年代时,中国输入英国的茶叶高达1800万斤。
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货物价值不到茶叶的十分之一。往往英国商船来中国的时候,只有半船货物,因为天朝上国除了富人需要少量诸如钟表这样的奢侈品之外,不需要任何英国货,反而是英国人大量需要中国的茶叶和瓷器。
茶叶成了英国人进口最多,耗费英镑最多的东西。
垄断茶叶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更让清朝迎来了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出现了严重的贸易逆差。
这贸易差,让英国出现了金融危机的苗头。
不少英国有识之士,成了极端的反茶主义者,叫嚣要禁止茶叶贸易。
认为,用这大把的白银换茶叶,是绝对的祸国殃民,应该将这些钱用在修路、建农场上。
这口吻,真让人怀念啊?
为此,他们不惜反智的制造谎言,说茶叶喝多了有害身体,能让人死亡。
甚至危言耸听说,茶叶进口太多,会让英国亡国。
更是有诗人诗句说,街头乞丐在喝茶,工人边干活边喝茶,农民种田也在喝茶,吃不起饭的人也不忘喝茶。
从这个角度看,茶叶当年的角色,跟鸦片在中国差不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异曲同工,也让后续英国人起了心思,那就是想办法反转贸易逆差!
因为茶叶不伤身,而鸦片伤身还有瘾。
(茶叶和鸦片)
四:英国人的聪明和蛮横。巨额的贸易逆差,在英国引发了白银外流,经济危机,如果不逆转,英国在印度弄的钱,也填不平这贸易差。
为此,英国人寻思了很多办法。
他们先是弄文明的招数,在1792年派遣马戛尔尼使团,借给乾隆帝祝寿的机会,指望能签署增加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的协议。
为此,马戛尔尼使团准备了无数精美的欧洲科技工业制品。
军舰模型,步枪、自鸣钟、玻璃灯、地球仪、热气球、榴弹炮......上天入地,无所不有!
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乾隆帝,向清朝证明自己的强大。
但之前说过,清朝中晚期是一个蠢坏叠加的时代,傲娇的乾隆帝用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话语,还有奇淫巧技没什么了不起的态度,让英国人吃瘪了。
(马戛尔尼使团)
一看清朝拒绝通商要求,英国人就寻思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臭名昭著的鸦片贸易!
随后英国借力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然后将鸦片运到中国,换取因茶叶进口外流的白银。
一时间,鸦片席卷清朝,抽鸦片的清朝人越来越多。
英国人说,喝茶的人无处不在,同样的,在清朝抽鸦片的人也无所不在。
经过20多年鸦片贸易,英国在1820年终于抹平了逆差,鸦片出口也从初开始的两千箱,增加到了四万箱。
鸦片不断流入,让清朝乌烟瘴气,国人体质下降,精神萎靡,白银外流,经济陷入危机。
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的道光皇帝,开始决议禁烟,在知会英国后,却迎来了英国的不配合和嚣张叫嚣。
一看软的不行,道光帝就拿起曾经乾隆用过的武器,贸易战。
清政府宣布终止和英国贸易,用道光帝的说法就是:区区税银,何足计论。
使出贸易战大杀器的清政府,以为会跟之前贸易战一样,一战定乾坤。但英国和俄国不同,道光时代和乾隆时代也不同,贸易战并没有让英国人屈服。
(禁烟运动)
雍正和乾隆时代的俄国,并非欧洲一流强国,攻略中心也在欧洲,对于亚洲的关注并不多,在加上远征困难,让俄国人遭遇贸易战时,往往会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息事宁人。
可英国人不同,道光时代和乾隆时代也不同。
经济上,大清朝依旧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度,但经历道光萧条之后的清朝,实力渐渐衰退,不复曾经的风采。
科技上,经历过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科技日新月异,反观清朝则陷入了长久停滞期,此消彼长之后,代差越来越大。
地理上,跟远在欧洲东部的俄国人不同,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地让他们进攻清朝有了跳板。
再加上经济利益上的规模不同,也让英国人更有战斗冲动。
茶叶关税收入,每年300多万英镑,占英国财政收入的10%。
鸦片贸易收入,每年200多万英镑,占英属印度收入的10%。
这两个10%和起来就是近600万英镑,这收入英国如何能放弃?
在议会以微弱优势赞成之后,英国远征军来了,鸦片战争爆发了。
(鸦片战争)
战而胜之的英国,打开了中国市场缺口,十多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让这缺口变成了门户洞开。清朝就这样被英国纳入了,由他主导的世界贸易市场。
随后的中国,占据世界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在经历数十年困顿后,陷入积贫积弱境地。
不仅如此,英国人还将中国人赚钱的拳头产品茶叶也给偷走了。
1848年,英国植物学家在中国找寻优良茶种,运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
今日印度和斯里兰卡茶,都成了进口产品。
可又有几人知道,他们源自中国?
这真是荒诞又滑稽啊?
(斯里兰卡茶广告)
尾声:纵观清朝中前期和后期的贸易战争。
清朝,在俄国人哪里可谓赢麻了,连续三次都用贸易手段让俄国服软。
这连续的胜利,让清朝人盲目乐观,进而变的愚蠢,终于在时代变迁之后,迎来了铁拳。
市场体量巨大的清朝,遭遇了不如自己的英国依旧完败。
这背后的真相,诠释了科技才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根本,经济实力或许很重要,但没有科技加持,经济实力强悍,依旧会出问题!
因为科技带来的,除了生产力进步之外,还有军事实力的强大。
没有坚船利炮的武力护持,再富有也不过是鱼肉而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