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谁厉害?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那个更厉害点你怎么看_德军_装甲_闪击战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谁厉害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谁厉害?他俩是二战德军的高级将领,各有所长又分工有别,谈不上谁比谁厉害,外界把他俩和隆美尔一起,并称为德军三驾马车,是德军在二战期间的顶梁柱。

一方面,曼施坦因是军事干部出身,古德里安是后勤干部出身,研究的领域不一样。

虽然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在苏德战争中屡立战功,最后曼施坦因官至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古德里安还接任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都是临场救急并没有把他们的优秀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从他俩的出道经历看,古德里安一直从事后勤运输工作的研究,希特勒上台以前,德军司令部也是把他当作装甲运输方面的专家来对待,希望他能从提高德军的运输机械化程度上有创新成果,这是由于古德里安对通信和机械化运输有一定的长处。后来,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对快速打击理论的重视以及对外扩张的需要,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才逐渐得到拓展,古德里安才从认识上,把装甲运输提升到装甲独立成军,并形成以装甲坦克为基础的军事打击理论。所以,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是与希特勒的扩张需要相吻合的,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

而曼施坦因研究的领域一直都是战场谋略问题,他的长处在于如何为德军统帅部提供更好的计划和进攻方案。如果说古德里安集毕生精力以完成闪击战理论为荣的话,那么曼施坦因的一生,就是为德军进攻充当了小诸葛的作用。曼施坦因的计划主要在于避免了与敌军正面碰撞,不管是绕过马其诺防线的闪击法国计划,还是在苏德战争中以少胜多获得克里米亚战役的胜利,他都能很好地利用了战场环境和有利条件,这是他人所不及的。

从这个层面看,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影响深远,是对机械化作战理论以及发挥装甲坦克优势的一次改革创新,而曼施坦因的计划仅仅是针对某场战役的胜败有影响。从军事角度讲,闪击战理论改变了整个作战样式,影响的是全局;而曼施坦因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个人能力和战场需要考量的。

另一方面,古德里安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装甲坦克为进攻服务,曼施坦因考虑的是如何把闪击战与战场环境结合在一起。

闪击战有没有短处?当然有,古德里安提出的装甲坦克独立作战的理论,虽然能较好的发挥快速机动的优势,但对德军的后勤保障和战场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德国工业钢铁和燃油,甚至还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保障,这也是德军越到最后越打不下去的原因,因为德军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命脉支撑不了闪击战。

所以,在战场上,古德里安指挥作战时,更多的是尽快发挥装甲坦克的快速进攻优势,力求以有限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达到目的。而曼施坦因却不同,他是站在整个战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要做的是如何将装甲快速进攻与整个战场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用最小的伤亡获得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曼施坦因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用闪击战打赢苏军的持久战、消耗战问题。

曼施坦因虽然不懂装甲坦克,但他在使用装甲坦克上仍然有其所长。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指挥第48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采取的仍然用钳形夹击的作战样式,所不同的是,德军提供给他的预备队不够,后勤补给也不足,闪击战的短板拖了他的后腿。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曼施坦因同样面临的是装甲坦克拖后腿的问题,因为1943年初,德军在东线战场能投入作战的坦克仅有495辆,还是古德里安重新上岗后才加快了装甲坦克的生产进度,但到7月5日堡垒行动打响时,德军也是勉强凑够战场所需的装甲坦克,但与苏军提前几个月生产的坦克数量相比,还是相差了许多。何况战役刚打响,因西线盟军要登陆西西里,德军不得不停止了北线莫德尔的进攻,一部分装甲坦克又调往了西线,从这个角度讲,是装甲坦克的不足影响了库尔斯克战役。

从上面分析看出,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并不存在谁厉害谁差一点的关系,他们是德军在战场上的优秀指挥将领代表,如果非要说出谁高谁低,只能说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影响要大一些,毕竟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完全依靠装甲坦克为载体展开作战的。所以,说他俩半斤八两也好,说他俩旗鼓相当也好,总之,他们在二战期间是新军事变革的一个代表,为德军扩张推波助澜的同时,也为世界军事理论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那个更厉害点你怎么看

毫无疑问,曼帅胜朱可夫远矣。

苏军元帅叶廖缅科对朱可夫的水平十分不以为然:‘如果没有多于敌人三到五倍’的兵力,朱可夫就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谋划。”

从朱可夫的指挥看,几乎没有以劣势兵力胜过德军的战例,莫斯科保卫战,虽然德军兵力略多于苏军(150万vs110万),但地球人都知道苏军为什么赢,不解释。

后来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第聂伯河,十次打击,巴格拉季昂行动,柏林之战,没有哪一次会战,苏军的兵力与技术装备,不是碾压德军的,这样的胜利,可以说是建立在数量优势之上的。

我们看看苏德双方的战损比,也许这才是衡量兵员素质和指挥艺术的最佳指标。1941-1943年,苏德战损比约为4.5:1。即便从苏军取得战场主动权的1943年下半年开始,直到战争结束,苏德战损比也在3:1左右。

柏林战役是朱可夫亲自在一线指挥的,光是一个泽洛高地争夺战,苏军就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整个柏林战役,面对已是老弱病残的德军,苏军依然付出了30万以上的伤亡代价。这样代价巨大的胜利,实在难符合名将的称号。

还有被苏联刻意淡漠的火星战役,朱可夫协调指挥的对莫德尔第九集团军的进攻,以惨败收场,伤亡高达50万众,而第九集团军伤亡才5万余人,战损比近10:1。朱可夫,是名将么?

朱可夫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坚定的意志,在斯大林犹豫是否准备撤出莫斯科时,他坚定地回答能守住莫斯科,带给了斯大林巨大的信心。朱可夫对胜利的信念,对胜利的执着,是整个苏联军队的灵魂。因此,我个人认为,朱可夫是苏军的精神图腾,但在具体指挥能力上,确实有被后人夸大追捧的成分。

再看看曼帅。

1,1940年,德军从阿登地区闪击法国,让马奇诺防线成为无用的钢筋混凝土,就是曼帅向元首提出的方案。这个天才的构想,比当年的施里芬计划,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2,克里米亚奇迹。曼帅只用了第11集团军10万左右的兵力,就击败了强大的,有海军协同的近50苏军。希特勒再给他晋升元帅的电文中说:感谢你在克里米亚建立的奇功。奇功二字,当之无愧。

3,哈尔科夫反击。面对斯大林格勒的一败涂地,在德军的战略性溃败之下,尚能抓住苏军的弱点,一击致命,止住了兵败如山倒的危机,让苏德战争至少推迟一年结束。又是奇功一件。

4,切尔卡瑟解围,以及为第一装甲集团军解围。都是在形势与兵力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的,难能可贵。

所以,看看曼帅的手笔,有两个特点。一是指挥已经到了艺术的画境,化腐朽为神奇,有点石成金之效。二是在绝境中常能寻觅机会,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这种能力,无愧于纳粹三大名将的称号。

所以,两厢对比,曼帅胜朱可夫远矣。

二战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军事指挥艺术方面哪个才是最厉害的

毫无疑问是曼施坦因。那是战略大师。古德里安的短板是不懂战争经济学,所以他不懂希特勒的蓝色方案的价值所在。而隆美尔充其量只是个战术高手,对全球战局缺乏大局观直接导致了德军兵力分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