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kirk(有哪些英国拍的电影或电视剧值得一看)_德军_希特勒_尔克

本文目录

  • 有哪些英国拍的电影或电视剧值得一看
  • 如何看待电影《敦刻尔克》遭到部分国内网友抵制
  • 德军为何要在敦刻尔克放走34万联军
  • 电影《敦刻尔克》中有哪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 你看过印象最深刻的历史题材电影是什么

有哪些英国拍的电影或电视剧值得一看

首先非常感谢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您好!目前最火的英剧肯定是BBC出品的《浴血黑帮》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值得细细品味的好剧!目前第五季已经结束,每一季豆瓣评分一直居高不下,最高9.7分!

《浴血黑帮》讲述了伯明翰地区传奇黑帮家族(剃刀党)。剃刀党的标志就是将剃刀刀片缝进帽子与帽檐之间,这也是“剃刀党”名字的由来。男主角—谢尔比汤玛斯(西里安墨菲主演)剃刀党的老大,第一季一出场就迷惑了太多人,短帽西装脚蹬马靴,烟不离口,迷离的眼神,像大家宣布他的爱马即将参加赌马比赛!没错!这家伙太NM帅了!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那个年代伯明翰充斥着三教九流的社会底层人员,汤玛斯绝不是英雄,但一定是枭雄,一个地下规则的建立者,汤玛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是一个家族的掌舵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发展家族带领“剃刀党”占领地盘,扩大生意,扩大影响力,最终要“占领”伦敦。

《浴血黑帮》是十足的英伦范,把场景,服装,发型,摄影,音乐都发挥到了极致,动作更是完美无缺,爆头,街头,拳击,赛马,单挑,完全是一气呵成,就连翻云覆雨的镜头都拍的朦胧美感!肮脏的街道,英俊的男人,美丽的女人,西装革履,袅袅香烟,红酒美唇,这是一部令人久久回味的好剧!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如何看待电影《敦刻尔克》遭到部分国内网友抵制

敦刻尔克大撤退里,很多法国军队被迫留在最后替英军殿后,而且,因为怕法国海军落入德军手里就把法国海军给灭了,这也是奇葩的战争盟友了。英军坑队友的事情干了不少,包括在缅甸坑了中国远征军。所以,这部电影从政治意义说没啥可宣扬的,想看就看个热闹吧。

德军为何要在敦刻尔克放走34万联军

准确地说是33.8万联军,将近34万。

1940年5月24日,因为希特勒一道著名的“暂停令”,德国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海滩的边缘停止了猛攻,这让大批英国远征军和其他盟军得以通过“发电机计划”逃回了英国本土,保存了不少有生力量。

这件事争议颇大,令人诟病不已,就连古德里安都认为此乃昏招,毫不客气地称其“对未来战争的整个进程产生了最严重的灾难性影响”。

1940年5月10日,法兰西战役爆发,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与英法联军开始了鏖战,随即德军创造性地通过比利时南部的阿登森林输送了大批机械化部队,这支部队很快突破了法军的防线并包围了部分联军,像热刀子切黄油一样将联军切成两半。

德军切断了盟军北方和南方之间的所有通信和运输,将数十万盟军部队推入了法国海岸的狭长地带。

德国于5月10日占领卢森堡,于5月14日占领荷兰,接着比利时也陷入了绝境。

随即联军开始了仓皇的崩溃,英军指挥官约翰·戈特子爵(John Gort)对战局极为绝望,他竟然以“通讯不畅”为由,拒绝了与南向法军的汇合,拉着部队拼命往北逃窜——法国人被队友卖了。

在10天后的5月20日,以英国远征军为主的大批联军已经被德军赶到了英吉利海峡边,成群的英军甩下了仍在死战的法国队友,一边做困兽之斗,一边想办法逃跑。

大英帝国的总参谋部命令戈特子爵对德军发动反攻,但戈特仍然拒绝了这些命令。

5月23日,戈特命令英军继续撤退并在滩头附近建立防线,但局势非常恶劣,不久后海峡边的英军都被德军往敦刻尔克方向挤压。

英国本土方面此时也改变了让戈特“反攻”的念头,他们在5月26日下达了让远征军撤离的命令。此时德军已经将联军驱赶到敦刻尔克港口,看上去只需要一场血战,这些联军就会统统完蛋。

实际上,狡猾的英国人一开始就做好了卖队友的准备,他们早在5月19日就开始拟定跨海逃跑的“发电机计划”。

古德里安率领的第一装甲师在24日抵达了敦刻尔克19公里处的“阿运河”(Aa Canal),先期到达的工兵25日上午在运河上架设了可供坦克通过的浮桥。

当时古德里安爬上了运河边的一座小山,他不用望远镜都能看到远处隐约的城郭。但就在他下令准备突击前进的时候,来自龙德施泰德的一项军令来了:

“坦克部队必须停在阿运河一线,摧毁敦刻尔克英法军队的行动将由德国空军完成”。

于是,古德里安的部队只能沮丧地等待,眼睁睁地看到30多万联军士兵从敦刻尔克撤退。

早在5月23日,赫尔曼·戈林就已经致电希特勒,要求由自己的空军承担摧毁敦刻尔克附近盟军的主要任务。

希特勒对此不置可否,并没有急着表态。

第二天,希特勒专程跑到龙德施泰德设在阿登查尔维尔的指挥部,听取战局的具体情况。

他与一些将军和高级军官聊天,很多人低声告诉元首:“德军坦克部队的损失高得很危险……”

希特勒询问龙德施泰德的看法,龙德施泰德担忧盟军会有更强力的反击,如果不顾一切地对敦刻尔克猛攻,会让德军损失更多的坦克,并使其南部侧翼处于脆弱状态。

所以,德军的装甲师应该先停在运河一线,等待战局变得更稳定,坦克们需要更多的步兵部队上来协同作战。

更重要的是,龙德施泰德觉得仗打到现在,尽管局势已经大好,但德军的指挥系统已经麻爪了,部队需要尽快理顺一下,避免无意义的狂攻。

实际上,在希特勒抵达查尔维尔时,龙德施泰德已经临时性地发布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这命令被古德里安斥为“令我哑口无言”。

龙德施泰德的顾虑来自5月21-22日盟军对阿拉斯地区的一次反击,英军的坦克旅和2个步兵师如有神助,硬是给了进击的德军一记耳光,这让德军重新变得谨慎。

于是希特勒遂答应了戈林的作战,让德国空军出去浪。

当时的希特勒表现出极为矛盾的状态,他不断摇摆,一会儿对德军的能力表现出极大的自信,一会儿又爆发出强烈的不安全感。他惊讶着装甲部队飞快地挺进速度,又担心盟军的反击和过大的损失。

在希特勒看来,戈林的空军作战也不过是个权宜之计,死马当活马医。

后来在场的人回忆:“希特勒跑去研究起了地图,征听着参谋们的意见,然后他对龙德施泰德的命令表示赞同,确认了停止的命令。他还表示应该暂时放松一下敦刻尔克周围的包围圈,好让戈林的飞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古德里安等好几个将军表示了异议,但希特勒的立场极为坚定,因此人们都退缩了。

大部分德军将领此时都比较乐观,即便他们认为仗不应该这样打,但大家也都觉得敦刻尔克的联军被消灭是个迟早的事儿,是纯粹的手段问题,也就没必要与元首争得太厉害。

于是,这促成了20世纪最让人无语的一次战略权衡,后世普遍认为希特勒走了一记昏招。等纳粹军团在5月26日反应过来的时候,联军已经全面开始了“发电机计划”。

(注:之所以叫发电机计划,是因为这项工作被任命给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全权指挥,他带人跑到多佛海峡一个峭壁洞中躲着办公,因为这个洞曾经是发电机房,因此行动被命名为发电机。)

戈林的空军期间一直在奋勇作战,但战果说不上太好。炸弹的威力被沙滩大量吸收,杀伤性大大降低;对船只的攻击受到英国空军的极力阻挠,而且目标太多根本打不完。

德国人还尝试对海滩布雷,随后发现这是最愚蠢的一招,海潮一夜之间就能让大批地雷无影无踪,而且英国人只走固定的路线上船。

德空军在5月27日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袭击,这次他们将敦刻尔克的港口小镇当做了袭击目标,将其轰成了废墟。

但英国空军也一口气出动了大量战机,给予德军航空队以重创,硬是让德国人没了脾气。

英国人5月27日从敦刻尔克撤离了7500人。

5月28日他们撤离了10000人。

英军迅速改变了低效率且危险的大船装运,28日上午开始改为小船上滩转运,约1200艘汽艇、游艇、渔船等民船不断将部队从滩头接走,运到更远的大型船舶上,效率飞快。

于是,5月29日有47000名英军士兵被运走,他们又在30日运走了包括法军在内的53000人。

截止6月4日上午德军最终攻陷敦刻尔克,发电机计划一共运走了19.8万英军和14万法、比军,共计33.8万人。

但盟军的逃跑依然付出了巨大代价,成堆的汽车、坦克、大炮、枪弹和各种给养装备都被扔下了,着实让德军发了笔疯狂的横财。

巴黎于6月14日沦陷,法国人成了二战的小丑。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求生欲望很浓,背水一战也确实能激发战斗力。德国人在猛攻敦刻尔克期间,面对狗急跳不了墙的英军,打得恼羞成怒。

5月27日时,99名皇家诺福克步枪团的英军奉命阻击德军,他们打到弹尽粮绝,众人逃窜到敦刻尔克50英里外的帕拉迪斯村,躲进了一间牛棚。

德军将他们包围,几轮机枪扫射后,英军挥舞着绑在刺刀上的白旗表示投降。这些人被德军押送到开阔地并要求脱掉身上的一切物品。

然后德国人把他们赶进一个上面架了机枪的土坑,将众悉数扫死,还用刺刀进行了补刀。

士兵阿尔伯特·普利和威廉·奥卡拉汉被压在死人堆中幸存,他们趁着夜晚的暴风雨逃到另一间农舍中躲避。

又过了段时间,伤养的差不多了,德国人的气也消了,他们才再出来投降。于是德国人高兴地抓住了他们,还拿其中一个伤兵换了俘虏。

战后,指挥德军开枪的诺克林上尉被英军法庭裁定有罪,处以绞刑。

实际上,希特勒之所以在关键时刻犹豫,主要原因还是信心不足。他不确定法国人会这样失败,因此希望能留下部分装甲部队,以对付松姆河南边的法军残余。

此外,希特勒还有更高的构想,他已经在酝酿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该计划开始时名为“奥托计划”,在1940年8月制订完毕。

正如斯大林警惕希特勒一样,希特勒也警惕疯狂扩军的斯大林。他并不愿意与英国人拼个鱼死网破,希特勒更希望卖英国人一个人情,让其“接受失败,体面地退出战争”。

但他算错了英国人,在敦刻尔克之战之前张伯伦首相就已经下台,换上了茅坑里石头一样臭硬的丘吉尔。

丘胖子表示:

“撤离并不能赢得战争……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在空中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力量战斗。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陆地上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里战斗;我们决不投降!”

总而言之,敦刻尔克不能单纯的看成“德军放走联军”,德军有德军战略上的难处,英军也有英军战略战术上的长处。一方踌躇不前百般权衡,一方早就对战局没了希望,一心想着往家里逃,这才诞生了敦刻尔克戏剧性的一幕。

对于英国人而言,这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德国人而言,也确实印证了一句话——犹豫就会败北!

电影《敦刻尔克》中有哪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Dunkirk的三线叙事从各为一章到最终聚拢,剪辑得非常漂亮,时刻保持着紧绷的节奏,同时在剧情上通过不同角度叙事,不断地揭开谜底又制造悬念。

在The Sea(Moonstone号游艇)一线中最早被救上船的士兵(Cillian Murphy饰)后来在The Mole(男主逃离Dunkirk)一线中也出现了,时间点在The Sea那天之前的某个晚上。当时男主、Harry Styles和法国小哥从被鱼雷击中的船上死里逃生,法国人先上了一艘小船,而男主和Harry则被拒绝了。不让他们上船的正是Cillian Murphy。那时还衣装整洁,语气高高在上的他说船会翻的,让男主们冷静一点,游回海滩,而男主对他吼“Wait till you get torpedoed!“(冷静?等你自己被鱼雷炸过再说说看!)不幸言中,Murphy后来乘坐的船果然被鱼雷击中了,而之后的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he’s not himself anymore. He might never be himself again.“

The Air(三架Spitfire空战)线的时间点从头到尾都是领先于其余两线的,因此我们可以偶尔瞥见其余两线中人或船的结局。当The Mole线故事才发展到男主一行人躲在搁浅的荷兰小船里的时候,The Air线有一个镜头可以从飞机上看到那艘船行驶到了海上且正在下沉,有部分人(感觉少于总人数)从船上跳进海里。一刷时看到那里我就有点担心男主的小伙伴们会不会要挂,果然……可怜的法国小哥。

说到法国小哥,我还挺喜欢这个角色的。第一遍看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他听不懂英文,只是觉得他是那种机智且话少的类型,第二遍看才发现这个人物身上的一些细节。他确实从头到尾就只在最后说了一句“我是法国人”,其余时候都是一和男主对上眼神就知道对方要做什么了,可惜这对好兄弟最后一生一死。他是法国人的设定还有几个伏笔:他一开始埋尸体的时候尸体只露了脚踝,看不出着装,而他自己身上衣服穿得很乱;他没进船舱不仅是为了方便逃离,也是因为怕进去要说话暴露身份;Harry Styles和他讲话的时候他从来都听不懂的,在搁浅的船上Harry让他出去看看涨潮了没有,他没听懂所以没有动,而男主主动出去查看了。法国小哥智商和良心全程在线,带着男主躲在栈桥下面,捞了Harry上岸,打开舱门救了Harry和男主一命,在小船上抛下一根绳子让男主和Harry跟着漂回岸边……可惜最后还是吃了语言的亏,大家说弃船的时候他没听懂,等到Harry最后对他喊“leave it Gibson“的时候他才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以上是我觉得一刷Dunkirk时有可能会忽略的细节,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只是因为我脸盲,需要二刷才能看全这些细节……

你看过印象最深刻的历史题材电影是什么

谢谢邀请,小编在这里就谈一下自己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是美国西部题材的,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影片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被设置为1858年,是美国南北内战的前两年。正如我们所知,美国南北战争是南北方针对是否要废除奴隶制存在不同意见而爆发的。影片中的主线的设置正是集中在黑奴与白人对抗的这一矛盾之上,以姜戈为主人公,从而讲述他舒尔茨医生救下、成为赏金猎人、找到自己的妻子并通过一些列的斗智斗勇最终救出妻子这一系列的情节。《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涉及历史主题的电影,虽然这个故事的整体设置是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是从电影中的种种情节设置来看,还是会发现众多历史因素或虚或实地融合在电影之中。例如在影片出现的赏金猎人的角色、3K党装束的设置等等,虽然很明显3K党不在影片设置的时间跨度内,但是电影中没有表示这就是3K党,所以可以认为这是昆汀所采取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借日后出现的3K党表现出对黑奴的一种压迫,而影片中姜戈正是打破了这种压迫,实现了解放。在《被解救的姜戈》中,电影是以奴隶制、种族关系为思考点,通过对当时的历史现实的认识,适当地调和了艺术虚构与历史现实的关系,创造出了一部精彩的艺术作品,使得观众对于历史时期中的黑奴境遇、种族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