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二战 意大利 的 将军 有谁
- 鲁道福·格拉齐亚尼的介绍
- 哪位有关于格拉齐亚尼元帅的资料
- 世界征服者41939意大利怎么玩
- 格拉齐亚尼的介绍
- 意大利元帅的元帅名单
二战 意大利 的 将军 有谁
意大利:墨索里尼、格拉齐亚尼
杜黑
巴多里奥
意大利的殖民军司令格拉齐亚尼( 1882年~ 1955年)
意大利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1908年开始在殖民军中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0~1934年,担任意大利驻利比亚殖民军队总司令,多次指挥殖民军讨伐利比亚阿拉伯民族的反抗。1935年任意属索马里总督。1935~1936年意埃战争期间,任南方集团军司令,率部从南部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 1937年,任意大利法西斯占领下的驻埃意军总司令,野蛮屠杀当地军民。1937年晋升为陆军元帅。次年任意属东非名誉总督。1939~1940年任意大利陆军参谋长。1940年 6月起,任意大利驻北非殖民军总司令,指挥驻利比亚意军进攻埃及。1941年 3月,因马特鲁港失败被撤销全部军职。
1943~1945年,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意大利北部期间,格拉齐亚尼又被起用,在充当傀儡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中出任国防部长。在此任期之内,他积极组织对游击队的清剿和对和平居民的镇压。同时,他还强力组织向德国大规模移民,为经济崩溃的德国输送了大批劳动力。1945年 4月,他被意大利游击队俘获。1950年 5月,作为战犯被意大利军事法庭判处19年徒刑。同年 8月被特赦释放。1955年 1月11日,73岁的格拉齐亚尼在罗马死去。
巴多里奥,1871. 9.28~1956.10.31 意大利陆军元帅。1890年参军,任炮兵军官。参加过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940年曾多次担任意军总参谋长,积极推行B.墨索里尼的侵略扩张政策。1926年晋升为陆军元帅。1928年被任命为驻利比亚总督。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初期, 任侵埃意军总司令。1936年5月意军占领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后,任埃塞俄比亚总督。1940年12月意军入侵希腊失利后,辞去总参谋长职务。1943年7月参加推翻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的政变,出任新政府总理。同年9月3日派代表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9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13日对德宣战。1944年6月引退。
杜黑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9564.htm
鲁道福·格拉齐亚尼的介绍
鲁道福·格拉齐亚尼(Rodolfo Graziani,1882-1955) 意大利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他对于装甲战的认识和运用,可以说比坦克大王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还要早。他在1930年的利比亚,以及1935年的阿比西尼亚,便对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进行了编制以及实战运用。
哪位有关于格拉齐亚尼元帅的资料
格拉齐亚尼,R. (1882.8.11~1955.1.11)意大利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1908年从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0年任驻利比亚意军总司令。1935年任意属索马里总督。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初期任南方集团军司令,后任埃塞俄比亚总督兼驻埃意军总司令,野蛮屠杀当地军民。1937年晋元帅。1939年任陆军参谋长。1940年6月任驻北非意军总司令,指挥驻利比亚意军进攻埃及。因作战失利,1941年被解职。1943年9月任意大利北部德占区“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国防部长,讨伐游击队和镇压人民。 1945年4月被游击队俘获。1950年5月被意大利军事法庭判处19年徒刑。同年8月被特赦释放。
闪击波兰,大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兰战役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波德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打响,意味著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闪电战”。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但是波兰军队的奋力抵抗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败。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再一次遭到瓜分。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一次消失了。
与此同时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屯重兵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著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着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谴责而已。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西方则称为“假战”。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对西方的绥靖一语道破:“对于这种结局,波兰人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
入侵北欧
1940年4月9日德国展开「威塞尔演习」(Weserübu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路。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挪威港口,并且在挪威登陆。德军撤退到挪威腹地并据此坚守。英国军队无法肃清德军,加上上西线战事爆发随后撤退,挪威被德国占领。
本段镰刀割取,征服西欧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计划)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
第一阶段作战:5月13日德军A集团按曼施坦因意图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到5月19日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致命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
第二阶段作战:1940年6月10日,德军开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国本土,由于先前在低地国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 所以德国的装甲部队纷纷进行一场竞速比赛,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国中央,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占,6月25日,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选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停战签字的贡比涅地区的福煦车厢内签署与停战条约。根据此项条款,法国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领土疆域由德国武装部队来进行实质占领,而南部地区则成立由贝当执政的附庸政权: 维希政府。
从德国展开西线进攻到法国败降只经历了6个星期,闪电战的威力让法国体会到了亡国的耻辱。法国的战败令英国必须独自面对德国。
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可能的登陆英国(海狮计划)。德国决定首先进行空战消灭英国皇家空军,这即不列颠战役。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登陆战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即使德国空军能够将皇家空军赶出南英格兰,剩余的英国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兰中北部对德国登陆造成威胁,德国的登陆部队很有可能被英国海空力量切断,然后逐个消灭。
但是德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在8月5日发动了“鹰计划”,即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从而为陆军登陆扫除障碍。在战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平均出动1000多架飞机,凭借著数量上的优势与已经十分疲劳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作战,虽然英国拥有先进的雷达技术,他们还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空军飞行员。
英国空军也不时在夜间轰炸欧洲大陆。8月25日晚上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柏林进行了轰炸。德国在关键时刻决定改变战略。他们开始对英国的主要城市狂轰烂炸,希望能够摧毁敌人的信心,令敌人迅速投降。这为英国的飞行员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轰炸也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影响,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重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
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苏联。
巴尔干半岛
1939年4月7日,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意大利就开始了对阿尔巴尼亚的侵略,随后又在1940年10月28日进攻希腊,可是意大利不但未能占领希腊,希腊人反而在1940年11月14日进入了阿尔巴尼亚。但这时德国开始介入战事。1941年4月6日德军开始与希腊人作战,同时还攻击了南斯拉夫。英国人虽然支援希腊,最后还是无法取胜,德国的军队在4月27日进入雅典。之后德国又开始发动对克里特岛的攻击,6月1日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结束,德国伞兵成功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该岛。但是这次行动对德国来说也不太顺利,之后德国再也没有使用伞兵攻击。
英国和希腊的最后几支武装力量在6月1日撤退到埃及。在巴尔干落入纳粹手中之后,希特勒终于可以无顾虑地发动对苏联的袭击了。
东线苏德战场
★巴巴罗萨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也叫苏联卫国战争。
而除了德国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对苏联发动袭击。另一个参与进攻苏联的国家是芬兰,由于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的时候侵略芬兰,并割占了芬兰的部分土地,所以芬兰在1941年6月25日宣布将攻击苏联,以取回其在两年前的冬季战争中所丧失的土地。芬兰在战争初期夺回被苏联割占的土地后就停止了进攻。另外芬军亦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这场被称为“继续战争”的冲突持续到1944年。
在战事的最初几个星期对苏联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由于斯大林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和进攻方向估计的严重错误,加上许多红军将领在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行动中丧生或者被流放而严重削弱了苏军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苏联对德意志帝国发动的闪电战猝不及防,导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战争前苏联著手建立的“东方战线”被德军坦克一碾而过,进而丧失了大片国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大城市相继被德国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也被包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辅保卫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被大规模围歼,苏军仅被俘人数就达60万人之多,这一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导致苏联西南防线的溃退。
虽然一开始德国人打得极其顺利,但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其中最严重的缺陷是其后勤补给。苏联广袤的土地意味著如果德军行动过快,后勤补给将无法及时跟上。所以尽管1941年11月初,克里姆林宫已遥遥在望,苏联政府和外国使馆已迁往莫斯科以东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今萨马拉),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一样在红场进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受阅部队刚刚接受完检阅即被投入战场,到1941年12月5日德国人的攻势被遏止时,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达到极限,再加上战线后方苏联游击队的不断破坏,前线部队的进攻已经难以维继,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粉碎。巴巴罗萨计划最初制订时认为苏联红军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崩溃,但真实情况是苏联部队始终能够组织有效抵抗。这一错误的估计严重影响了德国人的计划。另外,苏联人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坚壁清野,令德国人的后勤问题更为突出。当冬天来临时,大量德国士兵因苏联严寒的冬天和苏联的反攻而死亡。
虽然德军最后不得不因供应短缺与寒冷的冬天而停止进攻计划,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而苏联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复失地。
当德军占领了大部分苏联东欧部分的土地后,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围攻列宁格勒。当德意志帝国与芬兰的部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抵达列宁格勒外围后,希特勒下令必须“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清除”,命令消灭城内的所有人口。德军开始包围列宁格勒以切断来自外部的援救物资,同时用炮击和空军轰炸。包围持续了900天,在饥饿、严寒和恐惧的氛围中,大约100万平民死亡--其中80万死于饥饿;但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向纳粹屈服。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为此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去表现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的英勇抗争及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后,德军开始准备进一步的进攻行动。进攻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地区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并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希特勒的犹豫不决、高级将领们对改变计划的不满以及过长的补给线,以及苏军的顽强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成为德国士兵的恶梦。当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时,20个师的德军(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被切断了退路,德第六集团军被完全围困。随著食品、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德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部分德军在1943年初投降。为了确保前线军官不会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为陆军元帅(历史上的德国陆军元帅没有一个投降过。保罗斯没有投降,但也没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被苏军俘虏)。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加载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该战役与中途岛海战同时成为二战最重大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军渐渐丧失战场的主动权,但苏联人也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进攻力量。1943年开始,苏军在战场上逐渐转入反攻。1943年夏天,苏德双方的军队集结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由曼施坦因将军领导下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由于苏联方面事先获得了情报,为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制订了一个大规模计划。在他们的抵抗之下,德军装甲部队最多只前进了17英里。在该场战役以苏军的胜利结束后,红军就始终控制著战争的主导权,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苏联历史上称为十次突击),直到1945年5月2日占领柏林。
大西洋交通运输线争夺战
欧洲战区无论是东线或者是西线作战,都与英美两国在大西洋上与德国争夺运输线畅通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所谓的运输线是指由其他地区将物资运往英国或者是其他欧洲地区的海上运输路线,而这个运输路线当中又以美洲大陆往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部分重要性最高。美洲大陆前往英国的运输线担负维系英国持续作战的力量,以及累积返回欧洲大陆的行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美洲大陆前往欧洲的运输线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规模较大的是前往苏联的运输路线,其次是盟军登陆欧陆之后直接运往各港口的运输路线。
本段北非和地中海战场
北非和地中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和德国为一方,英美为另一方的武装力量之间为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争夺北非、近东和地中海的控制权的军事行动。
意大利在非洲大陆展开了两个军队集团,一个在东北非(30万人),一个在北非(23.6万人)。这两个地区的英军分别为3.25万人和6.6万人。在东北非,意军于1940年7-8月开始从埃塞俄比亚向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腹地进攻,夺占了许多地区,但是苏丹和肯尼亚军队的顽强抵抗及在埃塞俄比亚展开的游击运动迫使意军转入了防御。根据战区条件,军事行动在宽50-80公里的沿岸地带进行,并从1940年9月13日持续到1943年5月13日。
北非战局大致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9月13日,第10集团军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在埃及共有6.6万人)。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师。
第二阶段(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12月9日,英集团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利比亚战役),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既得胜利未得到发展。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第三阶段(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隆美尔(沙漠之狐)率领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3月31日,意德军开始进攻英集团军,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联军的进攻出乎英军统帅部意料。英军在两星期内退到了埃及边界,留下了驻图卜鲁克的守军,结果这支守军遭到了联军的围困。隆美尔原指望在得到增援后向开罗发展进攻,但由于德国正准备进犯苏联,所以他没有得到补充兵力。
第四阶段(1941年11月18日—1942年1月20日)——英军进攻。苏德战场的激烈交战,德军在苏联的失败,为英军夺取北非的战略主动权创造了有利条件。1941年11月18日,英集团军发动“十字军战士”战役,以粉碎当面敌军集团,解救托卜鲁克守军和完全解放昔兰尼加(利比亚东部)。英军在两个月的战斗中推进几达800公里,但未能完成歼灭驻北非德意军这一主要任务。舰队保障了英军的补给和滨海翼侧的火力支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军的大纵深推进。
第五阶段(1942年1月21日—10月22日)——德意军进攻。法西斯统帅部利用英军的分散和未做好防御准备,变更了兵力部署,于1月21日发动反攻。至1942年2月8日前,德意军推进达600公里,进至加扎拉、比尔哈基姆一线,战线在此一直稳定到5月底。
第六阶段(1942年10月23日—1943年5月13日)——阿拉曼战役、火炬行动英美军进攻。1942年秋,德国集团由于在东线,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遭受重大损失斯大林格勒战役再次陷入了困境,无法给隆美尔元帅必要的军队和军事技术装备支援。1943年5月13日,德意军在突尼斯投降,北非战局的最后一个战役遂告结束。
地中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自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宣布正式参战开始,至1943年9月10日意大利海军舰队在马耳他岛向英国投降止。历时3年3个月。地中海海战主要是英美为首的同盟国与意大利、德国围绕着地中海海上交通线展开的争夺战。意大利和德国海军总共损失舰船389艘,吨位306423吨;商船损失132艘,2106521吨。英美盟国海军损失舰船349艘,吨位506061吨。
意大利战场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已有戒备的德军闻讯立即将80万意军解除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并于9月10日占领了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本土。意国王和巴多格利奥等仓皇乘潜艇逃到南端的盟军占领区。9月13日,希特勒派党卫军突击队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的墨索里尼营救来,随后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持下,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巴多格利奥政府对抗。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1944年初,亚历山大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为了打破僵局,加快战役进程,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罗马南部小镇安齐奥实施登陆作战,从背后突破德军防线。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到2月16日,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盟军。2月28日,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击,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1944年6月4日罗马解放。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4月9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示众。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盟军对西欧的战略轰炸===
1942年2月,哈里斯中将接任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官。主张对德国的大城市实施彻底的、大面积的轰炸,以挫败德国的民心和士气,迫使德国屈服。于是,哈里斯着手研究新战术。过去,皇家空军空袭德国,采取的方法多是分成多批,以小编队出击。哈里斯认为,采取这种方法,炸弹散布面太大,削弱了轰炸效果。这就是战略轰炸。美国从1943年展开对德国占领下的西欧地区进行战略轰炸的行动,可以说是第一次持续性,并且大规模的实行杜黑在他的空权论著作当中的理念。苏联由于空军规模以及技术问题,对于破坏德国的工业与生产能力的影响非常有限,苏联并未在二次大战中有机会进行战略轰炸。德国空军的实力也在战略轰炸进行的过程当中受到无可挽回的重创,终至将整个西线与部分东线的制空权拱手让出。
1944-1945年的欧洲西线战场
盟军经过数年苦战后终于开始反攻。1944年6月6日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与德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激烈交战。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希特勒任命克卢格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将驻法兵力增至26个师,企图阻止盟军。但这些师兵员和装备都缺额较大(坦克只有900辆,飞机不足500架)。卢格以14个师防守塞纳河口至科蒙一线,10个师防守科蒙到德律特海峡沿岸,2个师驻守布列塔尼半岛。
为解放法国西北部,盟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包括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4个空降师,4000辆坦克和6500架飞机〕。1944年7月5日,美国第一集团军率先发起攻击,突破德军防线后,向纵深推进50公里,抵达塞纳河地区。8月1日, 巴顿指挥美第三集团军在法国游击队配合下,向布列塔尼半岛推进,由于德军抵抗微弱,美军主力移师东进,转向巴黎以南塞纳河地区突击。
面对盟军进攻,德军第7集团军试图反击,但未成功。盟军在两翼继续发动进攻。到8月底,盟军全线进抵塞纳河,在河东建立登陆场,至此,除个别港口外,盟军已占领整个法国西北部。当盟军逼近巴黎之际,法国抵抗力量和巴黎市民配合盟军发动武装起义。经4天战斗,于8月25日解放巴黎。当天下午,法军第二装甲师接受巴黎地区德军投降。次日,戴高乐率军进入巴黎,法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法国南部土伦、马赛相继解放。9月11日,法军与从巴黎向东推进的美国第三集团军先头部队会师,留守法国南部的德军投降。残余德军向东北溃逃,退守德法边界齐格菲防线,法国全部解放。
9月中旬后,西欧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逼近荷兰边界。盟军统帅部决定:以英、加(拿大)联军发起荷兰战役,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9月17日,英第30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兰奈梅根、阿纳姆一线突击(市场花园行动),英第8、12军从两翼配合。英军初期进展顺利,20日即进抵奈梅根。由于德军集中兵力突击英军两侧,配合作战的英、波(兰)空降兵因使用不当遭受严重损失,战况急剧逆转,英30军面临被合围危险。9月27日,英军被迫在莱茵河南岸阿纳姆以西转入防御。10天后,得到增援的英军再次发动进攻,在20至40公里正面突破德军防线,向纵深推进80公里。加拿大军队也夺取了布伦和加莱港。10-11月,盟军在德国边境地区展开“秋季战斗”,开始把战场推向德国本土。
为避免彻底崩溃,希特勒在阿登地区集中包括党卫军坦克第6集团军在内的“B”集团军群25个师(25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辆,企图以突然反击挫败荷、比境内的盟军,稳定后方,腾出兵力与东线苏军交战。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开始阿登战役。德军在数百具探照灯掩护下突然发起进攻,毫无准备的美军未作有组织的抵抗便仓惶退却,损失惨重。德军组织一支特遣队,着美军军服,潜入美军防线进行破坏和骚乱,引起美军极大混乱。德军突破美军防线后,向马斯河方向推进。为阻止德军前进,英美军调整部署,以航空兵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空袭,终于在距马斯河仅4公里处阻止了德军前进。德军受挫后,仍未放弃反击计划。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架飞机,轰炸盟军阵地和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对斯特拉斯堡盟军发动攻击。德军的新进攻,使战局再度紧张。盟军统帅部一面组织反攻,一面由丘吉尔致电斯大林,要求苏军提前从东线发动攻势吸引德军,以减轻西线盟军压力。1月12 日,苏军从北起波罗地海,南至喀尔巴阡山长达1200公里的正面,对德军发起强大攻势。希特勒被迫东援对付苏军,英美盟军乘机迅速推进,将德军全部赶回原出发地,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击被彻底粉碎。
据统计,此役德军死伤及失踪人数达8.2万人,损失坦克、强击火炮600辆、飞机1600架、其它车辆6000辆。盟军损失7.7万人,被俘及失踪2.1万人,大量武器装备被毁。阿登战役后,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盟军从此牢牢掌握了西欧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企图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迫使盟军妥协的企图彻底破产。不久,东、西对进的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初希特勒继承人卡尔邓尼茨以元首身份下令德军停止向除苏军以外所有盟军的攻击并投降,1945年5月9日凌晨,纳粹德国正式向盟军投降。纳粹德国灭亡。德国在整整26年后,又一次成为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世界征服者41939意大利怎么玩
具体步骤:
1、开局不要去进攻法国,主攻英法非洲殖民地,机动步兵去波兰抢城,最好抢到华沙。
2、等本土部队进攻南斯拉夫,拿下后炮兵去进攻法国,格拉齐亚尼带个步兵进攻希腊。
3、然后进攻苏联南部。
4、合理调配空军资源,占领波兰机场后,主攻苏联。就可以了。
《世界征服者4》是由Easy Tech 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作品,采用将军的荣耀与欧陆战争的元素融合而成。并且是EASYTECH第四个采用世界地图的游戏。语言支持简体中文、英文、韩文、日文(ios还支持德文)四种语言(有的版本或mod是繁体中文)。
格拉齐亚尼的介绍
格拉齐亚尼1882年出生,早年加入意大利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年起,格拉齐亚尼在驻利比亚的意大利军任职。1930年,晋升为少将,1932年,晋升为中将。1935年,格拉齐亚尼任意属索马里总督,晋升为上将,指挥所部意大利军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晋升为元帅,接替巴罗格利奥元帅任埃塞俄比亚总督。1937年2月,格拉齐亚尼遇刺;12月,奉命返回意大利。1939年9月,格拉齐亚尼任意大利本土军司令。1939年10月,任意大利陆军参谋长。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0年7月至1941年3月,格拉齐亚尼任利比亚总督兼驻北非的意大利军总司令,指挥对英军的作战,但因其有“恐英症”,一再遭到失败。此后,被召回意大利并解除指挥职务。
意大利元帅的元帅名单
意大利元帅名单名单 列表顺序为:姓名 军衔 授衔时间 最高任职 意大利最高帝国元帅是为庆祝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的胜利,于1938年3月30日制定,仅授予当时的总理墨索里尼和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严格来说,这两个人并不属于军事人物,国王的军事才能不得而知,但墨索里尼的军事才能是不能恭维的。
01、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Vittorio Emanuele Ⅲ,最高帝国元帅 1869.11.11-1947.12.28 1938.03.30 意大利帝国国王
02、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里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最高帝国元帅1883.07.29- 意大利帝国首相 一战期间,意大利先后有两位总司令,卡多尔纳和迪亚兹,前者是一位有能力和十分专断的军人,因伊松河战役失败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后者能力不如卡多尔纳,但他总能精心筹划作战并细致的区分使用兵力,可以说这两人是意大利一战的首功之臣,1924年被第一批授予元帅军衔。
01 路易吉·卡多尔纳Luigi Cadorna(1850.9.4-1928.12.23)1924.11.24,陆军元帅
02 阿曼多·迪亚兹Armando Diaz(1861.12.5-1928.2.29)1924.11.24,陆军元帅
1926年,意大利晋升了第二批元帅,共5人,都是一战期间的军团级别的将领。
03 伊曼纽尔·菲利贝托·萨伏依亲王Emanuel Philibert, (1869.1.13-1931.7.4)1926.6.25,陆军元帅
04 彼得罗·巴多格里奥Pietro Badoglio(1871.9.28-1956.11.1)1926.6.25,陆军元帅
05 恩里科·卡维利亚Enrico Caviglia(1862.5.4-1945.3.22)1926.6.25,陆军元帅
06 加埃塔诺·吉亚尔蒂诺Gaetano Giardino(1864.1.24-1935.11.21)1926.6.25,陆军元帅
07 古列尔莫·皮科里·吉拉尔蒂Guglielmo Pecori Giraldi(1856.5.18-1941.1.15)1926.6.25,陆军元帅
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胜利后晋升了两名元帅。
08 埃米利奥·德·博诺Emilio De Bono(1866.3.19-1944.1.11)1935.11.16,陆军元帅
09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Rodolfo Graziani (1882.8.11-1955.1.11):1936.5.9,陆军元帅
二战时期意大利晋升了4名元帅。
10 乌戈·卡瓦莱罗Ugo Cavallero(1880.9.20-1943.9.14):1942.7.1,陆军元帅
11 埃托雷·巴斯蒂科Ettore Bastico(1876.4.9-1972.12.2):1942.8.12,陆军元帅
12 翁贝托二世,Umberto II. von Savoyen(1904.9.15-1983.3.18)1942.10.29,陆军元帅
13 乔瓦尼·梅塞Giovanni Messe(1883.12.10-1968.12.18):1943.5.12,陆军元帅 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7.29—1945.4.28)意大利政治家、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5年获“Il Duce(领袖)”称号,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间实施独裁统治,1945年4月28日死于意大利科摩省的当戈。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并加入了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转向战争狂热并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独裁的统治。
1935年10月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亚。当国联予以制裁时,他竟然在1937年12月领导意大利退出国联。1936年5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同年7月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协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在之后的三年里派遣了数以万计的意大利军队和大批飞机在西班牙作战。从1933年开始,墨索里尼越来越无法否认他的意大利和新的纳粹德国之间存在着联系了。在这两个法西斯政权以外的世界,同时代的人几乎是非常自然地认为法西斯和纳粹的体系是类似的。在政治、军事上墨索里尼 积极与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进行合作。1936年10月,与希特勒在柏林签订《柏林协定》,规定在重要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方针,罗马—柏林轴心遂告形成。1936年11月加入德、意、日三国《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年,墨索里尼下令取消议会,在国内完全建立起他个人的独裁统治。为了进一步巩固他个人的统治,独裁者一直兼任好几个内阁部长的职位。1939年4月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墨索里尼于1940年5月出任了意大利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并于同年6月10日对英、法宣战,出兵法国南部,并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企图建立地中海帝国。10月派兵入侵希腊。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对苏宣战并派兵配合德军进攻苏联。1943年7月,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1943年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并被监禁在蓬察岛,随后转到离撒丁岛海岸不远的拉马达勒纳岛,他在7月27日被转移到蓬扎(Ponza),8月7日又被转移到马达莱纳(La Maddalena)的海军基地,最后在8月27日被转移软禁在大萨索峰(Gran Sasso d’Italia)帝王台(Campo Imperatore)的一间别墅里。同年9月12日,德国发动橡树行动,实施突袭行动用滑翔机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9月17日在意大利北部萨洛出任“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总理。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
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枪决。后被愤怒的群众暴尸。 (Pietro Badoglio)(1871-1956年)巴多格里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do)地区的Asti省。从都灵陆军学院毕业后巴多格里奥加入意大利陆队,1892年晋升为陆军中尉。此后他于1896年驻防厄立特里亚,1912年在利比亚参加了意大利夺取奥斯曼帝国北非属地的黎波里的战役,因战功晋升为少校。一战爆发后,中校军衔的巴多格里奥随军参战。在战争中巴多格里奥不断得到晋升,但是在1917年他遇到了第一个大麻烦。1917年巴多格里奥出任意大利第2兵团第27军军长,在卡波雷托战役中,第2兵团给意大利军队丢进了颜面,在奥德联军的攻击下整个兵团的虽然伤亡只有4万,降敌被俘的士兵却多达二十六万五千人。巴多格里奥虽然对此负有责任却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在同一年被晋升为陆军中将。 1918年11月意大利军队趁奥匈帝国土崩瓦解之际,于11月4日在英、法军队支援下,在意东北部一举击溃奥地利占领军,迫使奥军无条件投降,签署意奥停战协议,并收回被奥占领的特兰提诺、南蒂罗尔地区以及意奥边界的博伦纳山口。这一天成为意大利的建国日。而时任意大利陆军副总参谋长的巴多格里奥被视为这一胜利的缔造者,被直接晋升为陆军大将。
战后,巴多格里奥成为议会议员,并保留了军职。在一开始巴多格里奥并不接受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并为此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排挤,1922年他被降职调任意大利驻巴西大使。但是此后一系列的政局变革是巴多格里奥回到了军方的高层。1924年5月4日,巴多格里奥从新出任意大利总参谋长。1926年5月26日他被授予意大利陆军元帅军衔。1929年巴多格里奥调任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
二战爆发后,巴多格里奥第3度出任意大利总参谋长。巴多里奥深知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低下,多次劝说墨索里尼不要轻易和盟军作战。而野心勃勃地墨索里尼则对巴多里奥得劝告置若罔闻。1940年10月底,一心想在希特勒面前显示实力的墨索里尼悍然下令入侵希腊。在此之前,巴多格里奥元帅曾多次明确的表示反对。他认为:万一意大利军队的进攻不能很快获胜,那么战争势将延长下去,意大利已感到匮乏的资源将荡然无存。不出所料,对希腊的进攻开始后,在顽强的希腊军队的节节抵抗下意大利军队洋相百出,连连惨败。不是很清楚巴多格里奥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扮演了什么角色,反正这年12月巴多格里奥被墨索里尼当成替罪羊一脚踢出了总参谋部。
1943年,轴心国战局急剧恶化,7月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后,意大利国失败观情绪高涨。在7月24日意大利议会Fascist Grand Council的会议上,巴多格里奥提出的关于推出战争和盟国求和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的支持。第2天也就是7月25日,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三世出面解除了墨索里尼的职务,并按照巴多里奥的建议将墨索里尼软禁。紧接着,意大利成立了以巴多格里奥为核心的军事专制政权。它一面下令“同德国保持联盟,继续作战”,一面就退出战争的条件同美、英开始谈判。而与此同时墨索里尼的被推翻,成了国内反法西斯力量行动的信号,强大的罢工浪潮席卷北部各个工业地区。8月5日开始,巴多格里奥的代表与盟国在西西里秘密谈判停战条件。意大利人希望盟军在罗马北部登陆,并派一个空降师来占领罗马。8月初,埃尔温·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德军将80万意军解除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8月31日,盟国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向意大利人下达了停战协定:全部武装部队立即无条件投降;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由于盟国统帅部并不十分信任巴多格里奥,巴多格里奥政府所受到的待遇并不比墨索里尼政府更好。 9月3日,巴多格里奥政府代表在盟军起草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意大利向盟军投降了。9月8日傍晚6点30分,艾森豪威尔在广播中宣读了停战宣言。1个半小时之后,巴多里奥也宣读了停战宣言。此时,德军开始包围罗马。巴多格里奥带着王室成员和内阁阁员,分乘5辆汽车,趁着黑夜逃出罗马,奔向亚得里亚海岸,然后乘上2艘盟军快艇逃到了南方。10月13日,巴多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然而随国王逃到意大利南方的巴多格里奥军政府并没有得到国民的支持。相反,在战争中支持墨索里尼的国王的地位因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极度不稳。1944年6月4日 盟军突破了德军严密防守的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解放了首都罗马,10天后巴多格里奥黯然辞职。战后巴多里奥回到了他的家乡彼阿蒙特,于1956年去世。 (Emilio De Bono)(1866.03.19-1944.01.11)在19世纪20年代初帮助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主义的党,并且,1922年他是四个组织者之一。3月在罗马发信号表示法西斯主义的政权的开始。在这期间博诺担当了警察局长,法西斯民兵和州长, 此时博诺曾尝试刺杀意大利的左派官员,虽然失败但惊奇地被赦免了。
1925年博诺担任利比亚军团司令。1929年他被任命了殖民地事理的大臣,不久后被免职,1935年博诺被继续起用并且成为了意大利的最高司令。他虽然是个狂热的扩张主义军人,但能力实在有限,不能胜任总司令的角色,因此早早被巴多格里奥替换。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虽然不出彩,但还是被晋升为元帅。
博诺反对意大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他被任命为战争大臣。在1943年7月24-25日,埃米利奥·德博诺参加了法西斯主义的大委员会并且投票反对墨索里尼。导致后者倒台。当墨索里尼掌握了意大利北部成为萨罗共和国元首时他将博诺逮捕。1944年被墨索里尼下令处死。 (Rodolfo Graziani)( 1882年~ 1955年)格拉齐亚尼在1908年开始在殖民军中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年起,在驻利比亚的意大利军任职。1930年晋升为少将,1932年晋升为中将。1930~1934年,担任意大利驻利比亚殖民军队总司令,多次指挥殖民军讨伐利比亚阿拉伯民族的反抗。被称为“屠夫”。还吊死了利比亚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
1935年,任意属索马里总督,晋升为上将。1935~1936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任南方集团军司令,率部从南部入侵埃塞俄比亚。在阿比西尼亚的作战中, 他将麾下的军队中编成四支机动部队,分别交给了他的四位所信赖的指挥官,即马雷蒂集群,贝尔贡佐利集群,阿贡斯蒂尼集群和弗鲁斯基集群。前两者以装甲部队为主,另外两队以步兵为主,宛如日后德军中的装甲师与装甲掷弹师的关系。整个战役中,从索马里出发的格拉齐亚尼军是配角,其兵力远远不及由厄利特利亚出发的埃米利奥·德·博诺元帅军,然而他的高机动性部队始终不同于其他战线,而一直能占有主动与优势。而上述的贝尔贡佐利集群,其指挥官有电胡须的别名,在西班牙内战中也赫赫有名。1936年5月晋升为元帅,接替巴多格里奥元帅任埃塞俄比亚总督。1937年2月遇刺,12月奉命返回意大利。1938年任意属东非名誉总督。
1939年9月,任意大利本土军司令。1939年10月,任意大利陆军参谋长。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0年7月在传奇人物伊塔诺·巴尔博空军元帅可疑地死于己方的高射炮火之后,再任利比亚总督兼驻北非的意大利军总司令,指挥25万军队对英军的作战,攻击令下的时候,格拉齐亚尼便不止一次地直谏,他说其部队的尚未准备就绪,各种装备,补给都不足。刚愎自用的贝尼托·墨索里尼强令进攻,结果被英国人讥笑为格拉齐亚尼麾下的百万意大利笨重之师,以蜗牛一般的赫赫威势,深入埃及竟达80公里之遥!便攻不进去了,随即被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指挥的英国反攻打的大败,不到数月即溃不成军。1941年 3月,因马特鲁港失败被撤销全部军职,被召回意大利并解除指挥职务。
1943~1945年,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意大利北部期间,格拉齐亚尼又被起用。1943年,在墨索里尼被德军救出后成立的所谓“萨洛共和国”中任国防部长,在此任期之内,他积极组织对游击队的清剿和对和平居民的镇压。同时,他还强力组织向德国大规模移民,为经济崩溃的德国输送了大批劳动力。1945年4月28日,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1948年和1950年两次接受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但同年 8月被特赦释放。获释后,积极参与新法西斯党的活动,著有回忆录《我保卫了祖国》。1955年 1月11日,73岁的格拉齐亚尼在罗马死去。
格拉齐亚尼元帅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对于装甲战的认识和运用,可以说比古德里安还要早。他在1930年的利比亚,以及1935年的阿比西尼亚,便对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进行了编制以及实战运用。但意大利贫弱的国力,使他的努力注定成为一场梦幻。 (UgoCavallero)(1880—1943)
意大利总参谋长,元帅。就学于莫德纳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年获准将衔。为1919 年凡尔赛和会意大利代表团成员。1925—1928 年任陆军副大臣。1936 年晋升中将。1937 年起任意大利东非远征军司令,残酷镇压当地民族解放斗争。1940 年回国获上将衔,同年12 月取代巴多格里奥,出任意军总参谋长。任职期间曾一度参与指挥侵略希腊的战争,并力图加强意、德两国的军事合作,极力协调意、德两军在北非的作战计划,未获成功,1943 年1 月晋升元帅,但旋即被解除总参谋长的职务。1943 年7 月份墨索里尼下台后被巴多里奥政府逮捕。9 月8 日获释,10 日即被驻意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召去,14 日暴卒。 (Ettore Bastico)(1876.4.9-1972.12.2):
巴斯蒂科就学于莫德纳军校。参加过1911—1912年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先后指挥第一 机械化师和第一黑衫师,晋升准将和少将。1935年任第二军和第三军军长,参加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7年4 月调任意大利远征军司令,指挥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晋升上将,并相继任第二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12月任意属爱琴海岛屿总督。1941年6 月又出任利比亚总督兼北非意军司令,配合德军作战。因与隆美尔不和,并时有激烈冲突,1942年8 月被解职。同时晋升元帅,调任利比亚意军司令。同年11月复任北非意军司令,但屡战皆北,不久回国。被授予利比亚荣誉总督,但元帅衔被革除。战后于1947年恢复元帅衔。著有《战争艺术的演化》等。 (Umberto II)(1904年~1983年)
萨伏依亲王,一度为意大利国王(1946)。他是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三世(1900-1947年在位)之子。都灵王家军事学院毕业。1931 年起获准将衔,1933 年晋升至上将。意大利参战后,1940 年6 月任西线集团军群司令,指挥所部入侵法国,未获显著战果。1942 年起调任南线集团军群司令,同年晋升元帅。1944 年6月5 日担任摄政王,接管王国大权。1946 年5 月9 日其父逊位后,加冕为国王。同年6 月13 日公民投票废除君主制后退位。萨伏依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至此结束。他和他的家属永久被赶出意大利,而定居在葡萄牙。 (Giovanni Messe)(1883年12月10日~1968年12月19日)
意大利将军、政治家和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过北非德义联军和苏德战争中意大利征俄军的指挥官,是少数善用装甲部队的意大利将领。 乔瓦尼·梅塞出生于意大利普利亚,并在1901年开始从军。他参与了意大利征服利比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冲突中,他为组建和训练精锐步兵部队——勇敢者(Arditi)付出了重要贡献,并以少校的身份指挥第9伞兵突集团在万特佳(Monte Grappa)地区战斗。1923年至1927年间,梅塞成为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仕从军官,到了1935年,梅塞被任命负责指挥一个特种步兵营和晋升为陆军上校。 1935年9月,梅塞在维农娜(Verona)以准将的身份,被委任指挥一支摩托化旅。而之后因为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表现优秀,梅塞又被晋升至少将和指挥一个意大利装甲师部队。
1939年4月,在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之后,梅塞被任命为乌瓦尔多索杜(Ubaldo Soddu)将军的副手,与他一起管理阿尔巴尼亚,作为副总督。 在1940年末爆发的希意战争中,梅塞指挥一支军进攻希腊,并取得了部份对希腊将军亚历山德罗·帕帕戈斯(Alexander Papagos)的胜利。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意大利军队被迫转入防御,而希腊军队开始展开反击,并攻进部分在意大利控制下的阿尔巴尼亚领地内,直到1941年4月,为了帮助意军和巩固入侵苏联的南翼安全,德军南下进攻希腊,将希军彻底击败。
1942年,纳粹德国和苏联爆发战争,作为轴心国一员的意大利,墨索里尼决定向苏联派遣一支部队支援德国作战,梅塞被委任为意大利征俄军(Corpo di Spedizione Italiano in Russia,简称“CSIR”)的总指挥官。意大利征俄军是一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机动部队,参与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在该行动前期,约有6万名意大利士兵在俄罗斯南部作战。梅塞从不认为以意大利的军力和补给能力足以应付恶劣环境的东部战线,但在此期间由于战斗表现佳,梅塞获得了德国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到了1942年7月,伊塔洛·加里波底(Italo Gariboldi)取代了梅塞的任务,率领军力已大幅增加的意大利征俄军—意大利征俄军团(Armata Italiana in Russia,简称“ARMIR”)。同年9月1日,梅塞离开了俄罗斯。 在苏联作战的意大利军士兵已增加至20万多人,虽然意大利军在苏联战场上作战勇猛,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开始对轴心国反攻;尤其是在土星行动中被自两翼苏军进攻包围的意大利军,受到极大的伤亡,被包围的30000人中只有4000人突破包围网,而苏军枪杀了所有意大利战俘。
1943年2月末,梅塞被指派为德意装甲军(Deutsch-Italienische Panzerarmee)的新指挥官,替代原本的埃尔温·隆美尔。德意装甲军后来被改称为意大利第一军(此时由意大利军和德军比例是三比一),而隆美尔则被派往指挥非洲集团军(Heeresgruppe Afrika)。梅塞在马雷斯防线(Mareth Line)中打了一场防御战,阻挡了英美盟军的攻势,但他的拖延防御战术仍无法抵挡盟军庞大军力且不间断的攻击,梅塞无法使轴心国改变失去北非控制权的结局。 1943年5月12日,梅塞被授予意大利陆军元帅的军衔。而到了5月13日,在德国第5坦克军的崩溃、突尼斯市的失去和在安菲达维尔防线(Enfidaville)中被围困的意大利第1军团,梅塞的军队已无力继续作战,最后向盟军投降。
停战后由于部份意大利人属于保皇派,许多像梅塞一样的意大利军官很快就发现到自己可以重披战袍,当意大利在1943年9月停战后,梅塞担任了意大利联合交战军的总参谋长 ,此军由意大利战俘和盟军的装备所组成,效忠于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他持续在该单位中服务直到战争结束,在1945年退役,结束44年的军事生涯。
乔瓦尼·梅塞元帅死于1968年12月19日,享年85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